浅析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性质的影响
2018-09-10马琳
马琳
摘 要:土壤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要物质基础,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直接影响土壤性质。从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特性两个方面,综述了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性质的影响,旨在为土地有效利用及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土壤性质;影响
土壤质量与农业管理措施、土地利用变化、社会、经济等因素息息相关。其中,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质量的影响是最普遍、最直接、最深刻的。近年来,不合理的土地利用造成土壤退化问题日益严重,本文综述了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性质的影响,以期为土地整治及合理开发、土壤健康发展及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1 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土地利用变化会使土壤的理化性质发生巨大变化,其中土壤肥力变化尤为显著。杨东伟[1]等研究了水田变果园后土壤性质的改变,发现随着土地利用方式改变年限的延长,土壤中>0.25 mm的水稳性团聚体、pH值、盐基饱和度、碱解氮含量呈下降趋势,全磷、有效磷、有效钾含量呈上升趋势,而土壤有机质含量表现为先降低后增高,其中有效态养分的变化最为显著。王银亚[2]等分析了不同开垦年限荒漠土壤的性质变化,结果显示:荒漠开垦有效降低了土壤盐分,同时增加了土壤含水量、全氮含量及有机碳含量,土壤电导率随年限延长持续下降,全磷、全氮、有效氮含量变化趋势反之,有机碳、有效磷含量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对荒漠进行开垦后,土壤pH值、电导率显著降低,有机碳、全磷、全氮含量显著增加,而速效钾含量变化无规律。刘长红[3]等发现稻田改旱地后,土壤pH值会明显降低,且改为大豆—花生地比玉米—玉米地的pH值更低。杨萌[4]等研究了常绿阔叶林变为板栗林后,土壤养分库和酶活性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土地利用变化后,土壤pH值和有机碳含量、碳氮比均有所降低,而容重、机械组成无显著变化;将天然林改造成人工林对土壤无机养分库有积极影响,对有机养分库有消极影响。
2 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微生物特性的影响
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微生物特性的影响也十分明显。土壤微生物作为土壤生物化学过程的重要参与者,在土壤的营养物质循环及污染物质转化等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土地利用方式发生变化,相应的耕作制度、作物类型、人为活动等都会随之变化,进而导致土壤微生物数量、生物量、酶活性、群落结构等发生改变。杨东伟等的研究表明,水田变果园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均表现为逐年降低,且微生物数量和群落结构发生变化,具体表现为: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及微生物种类均减少。王银亚等的研究表明,荒漠开垦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有促进作用,且荒漠开垦年限越长,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指数越高。刘长红等的研究显示,稻田转为旱地会使土壤微生物量及其群落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具体表现为:细菌数量显著降低,真菌的相对丰度有所提高。杨萌等的研究表明,常绿阔叶林改造为板栗林后,土壤表层、亚表层土壤酶活性均有所下降,且表层土壤酶活性降低均达显著水平。黄靖宇[5]等研究了湿地垦殖后土壤微生物量的变化,发现三江平原天然沼泽湿地垦殖为农田后,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均表現为显著降低;对农田土壤进行湿地还原和人工造林后,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显著增加。郭芳芳[6]等研究了纳板河流域自然林转变为4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旱地、水田、橡胶林、茶园)后的变化,结果表明:自然林转变为其他土地利用方式后,其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均显著降低,且水田的下降幅度最大。
3 结语
综上所述,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会引起土壤环境状况及耕作制度的变化,如土壤的通气透水性、固氮能力、化肥施用情况,以及进入土体动植物残体数量等,进而影响土壤的微生物特性。当土壤微生物特性发生变化后,又会反作用于土地,影响其利用效率,因此,在改变土地利用方式时,首先应考虑是否会引起土地理化性质发生退化,从而达到因地制宜的效果。
参考文献:
[ 1 ] 杨东伟,章明奎.水田改果园后土壤性质的变化及其特征[J].生态学报,2015,35(11):3 825-3 835.
[ 2 ] 王银亚,李晨华,马健.开垦对荒漠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的影响[J].中国沙漠,2017,37(03):514-522.
[ 3 ] 刘长红,袁野,杨君,等.稻田改为旱地后土壤有机碳矿化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15,21(05):960-966.
[ 4 ] 杨萌,岳天,李永夫,等.常绿阔叶林改造为板栗林对土壤氮磷钾库及酶活性的影响[J].自然资源学报,2017,32(05):765-777.
[ 5 ] 黄靖宇,宋长春,宋艳宇,等.湿地垦殖对土壤微生物量及土壤溶解有机碳、氮的影响[J].环境科学,2008(05):1 380-1 387.
[ 6 ] 郭芳芳,李永梅,李朝丽,等.纳板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有机碳及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的影响[J].生态学杂志,2012,31(10):2 473-2 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