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国家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2018-09-10刘洋

大东方 2018年8期
关键词:文化差异

摘 要:对外的翻译就是将一种语言措辞所呈现的内容和思想通过另外不同的语言表达形式准确地再次表述出来。然而,每个国家和地域都有不同的文化,其中的文化差异以及因素就会对翻译产生巨大的影响。本文章对中英文化差异进行了分析,并且指出了文化差异会对翻译产生的影响、提出了在中外文化差异的影响下,应该采取的翻译原则及翻译策略。该文章为研究中英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分析基础。

关键词:文化差异;宗教差异;中英互译;中英文化

在中英文互译的过程中,很多人追求的是词与词的对应、句与句的对应、段落与段落一一对应,这样的翻译缺乏对中英文文化差异的理解。虽然这样的翻译很大程度上保留了所谓的语言的“准确性”,然而,却忽略了语言更高级传递文化、弥合文化差异、分享感情的作用。作者在本文中探讨了其中的一些重要的影响因素,例如饮食文化的差异、称谓的差异、时间观念的差异、历史背景差异、宗教信仰差异的差异、相同动物产生的不同翻译、不同风俗习惯、相同颜色的不同对翻译产生的影响等等。接下来作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中英之间的文化差异对翻译产生的影响进行具体描述:

一、不同风俗习惯对翻译产生的影响

1.相同颜色的不同对翻译产生的影响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在人类文化共性作用和文化的渗透和趋同的影响下,不同民族会赋予同一种颜色相同的内涵意义。在中国,人们自古以来就比较喜欢黄色和喜庆的红色,不喜爱白色和黑色,然而,西方人民由于受基督教文化的影响,他们比较偏爱的颜色是蓝色和紫色。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在国外,红色通常与喜庆的活动或者日子相关联,这也是为什么在日历中有很多的共色字体的原因。例如“red letter day”表示的是“喜庆的日子”,“to paint the town red” 的意思是“喧闹”。然而,“ red”这个单词在英语中还是一个极具贬义的词语,常用来表示“ cruel”、“ blessedness and blessing”等,例如,“ be in red”的意思就是“赤字”,“ see red”表示“勃然大怒,怒不可遏”。在中国文化中,白色通常是比较忌讳的颜色,由“白”词在中文中表示的都是不好的意思。但是,在西方文化中,人们认为白色代表的是天真无邪、幸运、高雅纯洁,因此,西方人将白色视为高尚的颜色。比如“white day”,这个词组代表的就是指“吉祥幸福的日子”,“white man”在英文中表达的是“忠实可靠的人”,“white lie”的意思则是“善意的谎言”。

2.相同动物产生的不同翻译

在中外文化中,部分动物是具有相同内涵的。比如说“驴”,在中英文里,驴代表的都是不讨人喜欢的一种动物。在英文中,如果要说一个人很固执或者很愚蠢,会说“He is absolute donkey.”,中文里也有一样的表达方法式 “他犟得像头驴,一头蠢驴。” 除此之外,在中外文化中,对“狐狸”这一动物的赋予的象征意义也是很相似的。在中英文里的寓言故事或者童话故事中,狐狸代表的都是一种狡猾、不能相信的形象。中文经常说的“狡猾的狐狸”,在英文中也有一样的表达,“a cunning fox”。在中文中,与龙相关的词语或者成语、言语都是表示吉祥的事情或者与高贵的人有密切的联系。比如说龙飞凤舞(lively and vigorous),生龙活虎(strong and healthy),龙腾虎跃(a scene of bustling activity),真龙天子(the son of the heaven)。然而,西方文化却不这么认为,在他们看来,“龙”代表的是写。它是一种凶猛、邪恶、控制欲极强的代表,是不好的象征。例如在《圣经》中,地狱撒旦就被成为“巨龙”(the great dragon),除此之外,在英國的巨作“ The Song of Beowulf”中,主人公击败了邪恶的龙,拯救了众人的生命,被世人缅怀为英雄。因此,在英文中,与龙相关的词语很多都是代表贬义,用来形容蛮横不讲理、残暴的人。

二、宗教信仰的差异对翻译产生的影响

宗教信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而特定的信仰又产生了特地的词语。在西方国家,人们信仰的是基督教,当基督教产生时,那时的欧洲大陆已经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就在此时,基督教便诞生了,与此同时,人们的语言开始被打上了深深的民族宗教色彩的烙印。例如:“Man proposes,god disposes.”译为“由人提议,上帝决断”;“God helps those who helps themselves” 译为“天佑自救者”;“Go to hell”译为“下地狱去”。西方的人们大多信仰基督教,当他们感到惊讶的时候他们经常说“ Jesus”,当遇到困难、危的时候会说“ God save me”,然而,中国很多人受佛教的影响较深,他们习惯说“菩萨保佑”等。在中国,佛教已经有了一千多年的历史,人们内心相信有“佛祖”。在汉语中有许多词语来源于佛教和道教。例如“借花献佛”、“临时抱佛脚”等短语或俗语。在中西不同的文化中,不同的宗教信仰最终导致了各自不同语言表达中巨大的差异。在翻译的过程中,如果译者没有对这种文化个性的一种深刻了解,就很难深刻弄懂句子深层的的文化内涵,同时也会对译文的准确性产生巨大的影响。

三、历史背景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历史典故对于一个民族来说十分重要,它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精华,并且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在这其中不仅包括了无比丰富的历史文化,还有形形色色的历史经典人物。中英两种语言中有很多根据历史典故而形成的习语,这些习语的意义深远、结构简单,通常不能仅仅从单字面的意义去理解、进行翻译。例如,在中国,“三个臭皮匠可以顶过一个诸葛亮” 的故事。这个历史典故的文化并不算难理解,然而,对于那些不了解中国历史文化的西方人来说,要想理解就很艰难了,这是因为他们根本就不知道诸葛亮是何人,也不知道他与三个臭皮匠有什么联系。西方人由于对中国历史文化不了解,就很难传递这个习语中所包含的历史文化信息,对于他们来说,这很难理解。所以这句话可以翻译为:“Three cobblers with their wits combined equal Zhu GeLiang,the mastermind.” 在中国,这样的习语很常见,比如叶公好龙”、“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杞人忧天、“名落书山” 等等。在西方国家,也有许多习语。例如 “spare the rod and spoil the child”,意思是”省了棍子,惯了孩子”,这个谚语来自于《旧约 箴言》(the Old Testament.Proverbs),想要表达的含义是,孩子不打不成器。除此之外,还有单词”apple”所组成的一些习语 “be the apple of someones eye“,只有真正的了解了文化差异,才会了解这种用法。除此之外,还有”ones hair stands on end”和中文“怒气冲天”的表达。这两个表达表面上看大致相同,但是意义却迥然不同,这也是因为历史典故的原因。” One s hair stands on end”的表达来源自一个犯人的经典表情,,这个英语习语便用来指恐惧的意思,或者也可以表达为” make sb s hair stand on end”,这个意思也相当于“令人毛骨悚然”。还有一些例子,比如 “When I saw the knife in his hand my hair stood end” 的意思是 “我见到他手里拿着刀,害怕极了。”

四、时间观念的差异对翻译产生的影响

英汉民族文化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两个不同民族在时间观念上也产生了一定的差异。例如,在英语中,“the latest news”表示的并不是最后消息”,而是“最新消息”的意思。还比如,” the latest discovery of sth”应该译为”最新发现”,而不是“最后的发现”,” the latest development of sth”,应该译为”最新发展”,而不是“最后的发展”,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再看另外一个翻译的句子,中文的表达是“可是我们已经要说到这个故事的后面去了”,在这个需要翻译的句子中,在这个句子中“故事的后面”译者不能简单地不能译成“ behind the story”,因为英文不会这样表达,如果追求地道的翻译,译者就应该译为“ ahead of the story”,在翻译时把后面的故事提前表达了。所以,这个句子译者可以翻译为 “But we are getting ahead ofthe story.” 在这样的句子的翻译中,译者如果对不同民族在时间观念的表达上的差异不了解的话,就很容易出现表达的错误。

五、称谓不同对翻译的影响

对不同人的称谓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和一种常有的表达习惯,与此同时,称谓还是民族的文化的一种典型体现。在西方文化中,称谓是模糊而又模棱两可的存在,除此之外,在使用时表现也比较的随便。在西方国家,只要是父辈的男性亲属,英语中都称之为”uncle”,而在汉语中,则分为 “叔、伯、姑父、舅舅和姨父” 等不同的称谓;在西方国家,“cousin”一词同时也可对应了中文中的 “堂兄弟姐妹、表兄弟姐妹” 等不同称谓。除此之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很多的尊称,谦称词或者其他词语,例如“小人、寡人、鄙人”以及 “××君、××先生、×公、×老” 等等。在翻译的过程中,如果想要把这些词语翻译好,其实是比较困难的,因为在英语里译者们很难找到与此相匹配的尊称或者谦称词语。所以,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能按照英语习惯表达,可以翻译为Mr.××,但是不能把“某某君”译成gentleman ××,或者把“某老”译成senior ××,or old ××等等。这样的翻译都是不对的。

六、饮食文化的差异对翻译产生的影响

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有着长远历史的烹饪大国,菜系复杂,举不胜数,当然了,在中国,听到了菜名就知道了具体是一道什么菜。但是对于外国人而言,如果直接对菜名进行直译的话,就很有可能会让他们产生一定程度的误解。例如,中国的经典名菜夫妻肺片,民间的翻译是:” Husband and Wife s Lungslice”,这是一种典型的直译,意思是”丈夫和妻子的肺切片”,译者在翻译的时候可以这样翻译:中文中的菜名”夫妻肺片“,有译者将其译为” Beef and Ox Tripe in Chili Sauce”,这个译文意思就是指泡在辣椒酱里的牛肉和牛肚。为了避免菜名直译产生一定程度的误解,对于有些菜名的翻译我们可以从它的主料、形状、料理方法、或者口感等方面来进行翻译。在这其中,一些十分具有中国餐饮特色的传统食品,译者可以使用汉语拼音直接命名,比如总所周知的饺子:jiaozi;另外一些具有中国特色并且已经被外国人接受的菜名,译者还可以使用方言来拼写。

根据上文的详细分析,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以及一些影响因素会影响中英的翻译以及翻译中的表达和选词。因此,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必须对不同民族社会文化、不同饮食文化等差异所表达出的文化内涵有一定程度的了解,除此之外,还要能够正确理解语词所包含的深层的文化语义,在这个基础上再采用适当的翻译方法,对原文进行翻译。由于民族文化的差异,以及其因素的影响,例如饮食文化的差异对翻译的影响、称谓不同对翻译的 影响、时间观念的差异对翻译的影响、历史背景差异对翻译的影响、宗教信仰差异对翻译的影响、相同动物产生的不同翻译、不同风俗习惯对翻译产生的影响、相同颜色的不同对翻译产生的影响等等。

参考文献

[1]周建军.翻译英语长句、难句的“六步”与“六法”[J].榆林学院学报,2004(2).

[2]邓炎昌,刘润清1语言与 文化[M]1北京:外语与教学研究出版社,1994.

[3]张培基.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4]彭保良.從文化差异的角度看英汉翻译中词义的确立[J ].中国翻译,1998

[5]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6]尤金·奈达.语言、文化与翻译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3.

[7]胡文仲.文化与交际仁[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8]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作者简介:

刘洋,(1995-)女,汉族,广西北海人,翻译硕士,广西师范大学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文化差异
国际商务谈判中文化差异带来的影响和解决方案
汉语与英语语言文化的差异在英语教学中的体现
从中日民间故事窥探中日文化差异
对外汉语听力教学初探
文化差异对初入国际市场的法国中小企业影响分析
从《楚汉骄雄》和《勇敢的心》看中西悲剧英雄形象异同
浅析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英语翻译的影响
对外汉语教材出版的文化差异冲突与融通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