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丽乡材西峽行——乡村振兴的美丽面孔

2018-09-10陈琰炜 张提 杨文甫 封德

农家参谋 2018年9期
关键词:农家生态旅游

陈琰炜 张提 杨文甫 封德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陶渊明笔下美好的桃花源村,是干百年来人们追寻的梦想家园。如今,行走在龙乡大地,人们发现“桃花源村”随处有,美丽乡村更胜之。

五里桥镇白庙,自然山水与田园文化交织交融,古朴民风与现代产业相生相促;双龙镇化山村,美观整洁的农家别墅鳞次栉比,让人如同置身静谧优雅的异域小镇;太平镇鱼库村,大自然的生态本色,展现的是一幅宜居宜游、美轮美奂的山水田园画卷。

一个个乡村脱胎换骨、容光焕发,一张张“美丽面孔”或妖媚多彩,或淡雅清新,竞相展示着生态西峡的动人颜值,谱写出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华美乐章。

作为生态资源大县,西峡牢牢把乡村振兴作为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必甶之路,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以高起点的规划为引领,突出重点、试点先行、次第展开、逐步提升,统筹推进全域旅游、全境美丽、全县文明,着力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如今,西峡已经成功打造了60个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使学有目标、赶有典型,以点带面求突破,生动地演绎着幸福家园的“田园梦想”。

白庙

生态古村落悠悠寄乡愁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走进五里桥镇前菅村白庙组,与明镅春光一道扑面而至的,是一幅意趣盎然的农村原生态画卷:原木牌坊、陶罐酒坛、五谷杂粮、石磙石磨、粮仓草棚、纺花织布、草鞋蓑衣……独具匠心的农耕文化街区、民俗文化广场记载着文明的进步历程,讲述着远去的农耕岁月,撩拨着人们内心深处对故乡的无限怀念和悠悠情思。

白庙是“一村一品”猕猴桃专业村,全村80%的耕地种上了徐香、金桃、海沃德等优质猕猴桃品种,猻猴桃成为名副其实的“致富果”。依靠种植猕猴桃富裕起来的当地群众,追求“精神脱贫”的愿意与日倶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迫在眉睫。

2017年以来,白庙立足特色资源优势,着力在生态宜居、乡风文明建设上下功夫,筹资2000多万元,先后完成整村墙体立面改造、灯光亮化和绿化美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了农耕文化街区、农耕用具展示区、游客互动体验区、农耕年华广场和农耕主题游园等,将农事情景雕塑、人文景观水系贯穿其中,让村民和游客在休闲娱乐的同时,感受山区农民生产生活的时代变迁。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在这里,自然山水与田园文化交织交融,古朴民风与现代产业相生相促。一面是传统的农耕文化,一面是现代的生态产业,浓郁的时代气息让人沉醉其中,流连忘返。

化山

农家别墅群幸福笑声朗

从白庙到化山,仿佛经历了一次时空的穿越之旅。

与质朴无华的农耕文化氛围相比,化山村鳞次栉比的农家别墅,让人如同置身静谧优雅的异域小镇。远远望去,绿树掩映中灰色的屋顶、白色的墙体、醒目的天窗,颇有村民们说的“小欧洲”风情。“没有到过欧洲的,不妨来我们化山村找找感觉!”风趣的话语里,村民的满足和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化山村位于双龙镇东部,208国道穿境而过,被誉为“中原一绝”的龙潭沟风景区就位于该村。该村负责人表示,他们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以环境整治为主线,以保持村容整洁、环境优美为重点,瞄准“豫西南最佳旅游度假胜地”的目标定位,重点做好“吃、住、购、娱”四篇文章,大力发展旅游接待服务业。

华山村先后规划建设了以龙潭山庄为代表的12套公寓式别墅农家宾馆,以东庄伏牛山庄为标志的26套松散型别墅群,以北坡旅游度假区为标志的66套高档别墅群,以化山口龙河山庄为标志的38套生态移民别墅群,可同时接待6000名游客食宿,成了响当当的旅游接待服务专业村。在建设旅游度假区的基础上,化山村又投资1800万元建设了采摘园,进一步拉长产业链条,提升旅游人气指数。采摘园通过有机农业生产技术和果园立体生态种植模式,达到“春季观花、三季品果”的观光、游览、品尝、购物农游一体化休闲观光效果。

目前,该村已发展农家宾馆184家,旅游年收入达20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万元,户均70%的收入来自旅游服务业,先后斩获“全国文明村”“中国最有魅力休闲乡村百强”等殊荣。

鱼库

绘山水画卷咏田园牧歌

山风和煦,万物复苏,鱼库村又迎来了踏青春游的八方来客。掬一捧山泉,撷三两野花,大自然的生态本色,让心灵如遇洗礼,心情如沐春风。背倚国家5A级景区老界岭,鱼库的山水之美令人沉醉。

鱼库村位于太平镇东部,S331旅游公路贯穿全境,是老界岭生态旅游区的窗口和旅游接待的前沿。依托老界岭景区,当地群众大唱“山水歌”、巧打“绿色牌”,对山、水、路、房、园进行整体规划,积极发展农家宾馆、餐饮、特产菅销等第三产业。村里投资近千万元,改造豫西民居风格房屋31座,建设了文化广场和水岸景观,铺设柏油路面2公里、生态甬道1500平方米,建成星级旅游公厕3座,栽植红叶石楠等各类绿化苗木10万株,安装各类太阳能景观灯40盏,修建堤坝1500米。以徽派建筑风格的福岭德馨佳苑项目为龙头,该村精心打造了农家宾馆群,引导和鼓励群众实施“农游一体”发展,目前全村已高标准打造农家宾馆30家。

水岸景观、农耕文化、生态步道等建筑小品,给山村增添了灵秀;木雕门楼、仿古门窗、粉墙黛瓦的特色民居,让游客耳目一新;休闲广场、旅游公厕、亮化工程等基础设施,让生活更加便利……今日的鱼库,展现给世人的是一幅宜居宜游、美轮美奂的山水田园画卷。

孙沟

大道绕山转处处花果香

春天是田关乡孙沟村最美的季节。随着万亩李花、杏花竞相绽放,村里满目姹紫嫣红、处处花香氤氲。前来赏花游玩的市民络绎不绝,他们或徜徉花海,或拍照留影,尽情享受着春天的欢乐。

“一道穷沟一架山,春种秋收用肩担。腰累断,肩磨烂,填饱肚子不落钱。嫌这穷,嫌这偏,户口争着往外迁……”昔日的歌谣,真切地反映了孙沟村贫瘠的地理环境。孙沟村位于西峡、内乡、淅川三县接合部的浅山丘陵地带,荒山秃岭多,人均6分薄田,全村700多口人一度在贫困线上挣扎。随着精准脱贫攻坚战的打响,孙沟村围绕“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的发展理念,按照“农游一体化”的发展模式,将4万亩荒山打造成了以杏李、黑李、金太阳杏为主的优质特色小杂果基地,年产油桃、杏李等小杂果700万斤,产值1400多万元,全村人均来自林果业的收入超2万元。他们还利用3月至4月份的花期,实施农游一体化发展,以花为媒大力进行推介,连续举办了8届西峡·孙沟李花节活动,让赏花经济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新的经济增长点。2017年,村里新增了农家乐18家,为来孙沟赏花、观景的人们提供餐饮服务,每家可以新增收入两三万元。

春来满眼花,夏来满山果。穷荒山变成了花果山,贫困村变成了富裕村。“看沟花一片,看山园连园;上山不走山,大道绕山转”孙沟村民的新歌谣,唱出了大家对幸福生活的由衷赞美。致富后孙沟人,拦河筑坝,架设路灯,硬化道路,美化环境,建设水上餐厅,开办农家宾馆,规划新型社区,阔步前行在追求幸福生活的康庄大道上,孙沟村也成功入选河南省“百村万户”旅游特色村。“城里人有的俺们也有,孙沟人的生活一点也不比城里人差!”

方庄

田园如诗画美景赛江南

不久前,一块清光绪年间的區额,让它的发现地寨根乡方庄村成了“网红”。这块檀木古區长213厘米、宽100厘米、厚5.5厘米,上刻“齿德倶尊”四个大字。据考证,这是在清光绪帝授意下,山东郓城知县杨建烈题给南阳府知事方懿俊的區额,以表彰方懿俊为官清廉,功高德厚。

以方懿俊为代表的方氏家族,系由安徽太湖县搬迁至西峡县寨根乡方庄村。时至今日,方庄村依然保留着清末的四合院和徽派风格的民居,不少村民还保持着江南的生活习惯,甚至连他们话语中还依稀听得出南方口音。该村充分挖掘这一寶贵的历史文化资源,以“精致方庄、精细方庄、精品方庄”为目标,出于“记得住乡愁、传承住文化、留得住根脉”的考量,将现代时尚和传统民俗相结合,开展原生态保护式提升工作。

2017年以来,方庄总投资320万元,重点围绕“一线一环”开展建设。“一线”即以花黄公路沿线为重点,开展绿化亮化美化,修建花坛,安装竹篱,广植桂花、竹子等苗木30万余株,安装路灯106盏,打造了生态长廊。“一环”即方庄美丽乡村环线,包括主街道两侧52户徽派建筑风格改造和村庄内48户民居仿古风格改造工程,设置仿古牌坊、仿古图案花坛,主街道两侧建筑装饰了青花瓷民画和仿古窗户,安装仿古栅栏1500米,菅造了浓厚的徽派文化氛围。村里还传承民俗,对民居墙体进行仿古木制风格改造,安装仿古灯笼100余盏、屏风50米,增添了石磨等民俗元素,实现了美丽乡村建设、人居环境改善和原生态乡村游的有机统一,营造了古风古韵、生态宜居的优美环境。

历史悠久、文化厚重的方庄村,正以它独特的“江南气质”,磁石一般吸引着游人。

猜你喜欢

农家生态旅游
农家旅社半夜惊魂
农家杏树
旅游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盱眙生态藕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
农家书屋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