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现实意义及理论启示

2018-09-10廖佳怡

大东方 2018年4期
关键词:劳动价值论现实意义马克思

廖佳怡

摘 要:从根本上来讲,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和基础就是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而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也是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石,它能够在根本上深入探究和分析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规律,并有针对性的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文化等因素的纵深发展,针对这样情况,本文着重论述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现实意义及理论启示,希望为相关从业者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现实意义;理论启示

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体系中认为,价值所体现的是无差别的一般性的人类劳动在商品中的凝结和汇集。然而价值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如果只是有一般性的劳动是完全不足够的,务必与别的生产性要素紧密结合才能够真正意义上构成价值,换句话说就是,针对价值形成的层面而言,劳动形成或者是构建起价值的前提是有条件的,对于马克思哲学理论所涉及的劳动价值理论来说,把整个商品生产过程看作是一种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有机统一体,也就是说,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具体劳动所创造的是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抽象意义上的劳动所创造的是商品的价值。

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启示

从根本上来讲,人类的活劳动构成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最核心的部分,也就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认为,无差别的人类一般性劳动,才能创造出价值,尽管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价值和财富有相当程度的联系,但是他们是两个含义差别很大的概念,价值所体现的是人类的一般性劳动的凝结,但是劳动并不仅仅是它所生产的使用价值,也就是物质财富的唯一的途径,就像威廉·配第所说的那样:“ 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简而言之,马克思劳 动价值理论的基本内容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商品的二因素及劳动的二重性内容,在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体系中,所称之为的生产劳动的二重性主要指的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生产商品有一个基本的前提,就是社会的分工和生产资料的私有制,然而,很多经济学家都对于一个事实没有有针对性的加以强化,那就是,如果说商品有二重性,但是像斯密、李嘉图等相关学者,仅仅单纯对于劳动进行分析,就只能认识到表象而产生很多误区,从本质上认识商品的二因素和劳动的二重性,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认为这是批判地理解问题的全部秘密,从根本上来讲,在商品具备了使用价值之后才能够真正形成价值。

2.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以及内在的价值规律。从根本上来讲,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呈现正比例关系的,而与劳动生产率却呈现反比例关系,生产产品所使用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从根本上决定着商品的价值量,商品在进行交换的时候,依据的是商品的价值来展开的,从而实现等价的交换,而这也集中的体现出商品的价值规律。

3.货币产生和流通内容,货币的起源是从固定当作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而来的,它的产生主要是商品经济内在矛盾达到一定程度,它所包含的职能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在现实的实践中,货币流通从根本上被货币流通规律所支配着。

4.产生价值的唯一来源就是劳动,价值的产生一定是源于活劳动,不管是剩余价值,还是所有形式的利润、利息等,全部来自于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别的物质性生产要素,如土地、 机器设备等,尽管在价值产生的过程中有一定的作用,但价值源泉只有活劳动。

二、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现实意义

毫无疑问,当前的政治经济形势与马克思著作 《资本论》的时代背景有巨大差异,所参考的依据也有重大变化。有针对性的根据世界和中国的经济环境,科学合理的运用这一理论,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为更深入了解国情和分配制度提供理论参考。从根本上来讲,财富和价值既相互联系又有所区别,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尽管劳动本身是无条件的,但是土地、资本、机器设备等物质性生产要素在产生价值的过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就像我国现行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就是由我国国情决定的,同时也是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中国化体现。

2.对现实问题有指导作用,在我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很多的问题,以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为指导,可以有效消除消极观念的影响,消除分配制度中所存在的滞后认识,更有效的提升劳动生产率和发展规模,优化生产要素的配置,进一步有效加深对于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从根本上推进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让企业的信息技术交流和其他资源得到进一步的合理配置。

3.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让资源配置更合理。价值规律的直接作用,可以最大程度上让市场资源配置更加优化,商品经济的内在属性就是价值规律,而商品价值量的规律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其中作用机制的根源就是内在的价值和价值实现机制,特别是集中体现在对于资源的调节、刺激、分化等系列相关方面。特别是其中的分化作用,他直接使得市场竞争中产生十分明显的优胜劣汰和生产者两极分化的现象,在更有效的把握价值规律的前提下,在规范市场秩序的过程中就能够真正的做到有的放矢,确保资源配置能够真正科学合理。

4.促进新的生产方式和新行业形成。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提出的前提,主要是切实有效的把握和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内在矛盾,此套科学理论和价值体系,对于当今时代的生产方式和其他方面都有着重大影响,具备着至关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当前,我国的劳动创造价值的形式及作用方式越来越多样化,科技在价值创造过程中的作用逐步增大,其他的服务性行业和文化教育事业等的劳动,在财富创造积累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综上所述,针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现实意义及理论启示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对于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更有效的推进我国各项事业不断取得進步,破除各类问题,从根本上促进我国的伟大民族振兴战略,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费之光,马克思生产劳动理论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 [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14,(2).

[2]张郧,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关系理论与我国社会主义新型社会关系的建设 [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3,(3).

[3]庄惠明,孔令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与现代服务价值理论述评 [J].生产力研究,2017,(19)

[4]高秀娟,张新军 .综述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 [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3)

猜你喜欢

劳动价值论现实意义马克思
论马克思对“治理的贫困”的批判与超越
马克思像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村志在乡村文化承传中的现实意义
“共享发展理念”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鲜活体现
科技劳动视角下的超额剩余价值来源探析
劳动公有制是经济矛盾发展的必然趋势
现时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及其可能出路
马克思的“知本”积累与发现
《怦然心动》的情感与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