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成化斗彩鸡缸杯”的商业运作与学术研究
2018-09-10
史:段先生您好!欢迎您再次来到《公关世界》杂志社接受采访。2017年本刊第九期刊登了我对您的访谈录,题目是《收藏历史,鉴古惠今》,及您研制的《古瓷自然老化痕迹鉴定十二条标准》,刊出后读者反映良好。今天,您又为广大读者带来什么有趣的话题呢?
段:非常感谢《公关世界》杂志社的盛情邀请及广大读者的垂青,今天,我们谈谈当今中国收藏界热议的“明成化斗彩鸡缸杯”吧。
众所周知,“明成化斗彩鸡缸杯”是明成化皇帝为自已的挚爱万贵妃烧制的一种精美小杯,是明代彩瓷中的魄宝。自清代以来“明成化斗彩鸡缸杯”一直是中国古瓷收藏界的宠儿。特别是2014年,上海富豪刘益谦先生在香港苏富比拍卖行以2.812亿元人民币的高价拍得一件“明成化斗彩鸡缸杯”(见图1)。从此之后,中国大陆收藏界掀起一波“明成化斗彩鸡缸杯”热,于是乎,各地藏家手中的“明成化斗彩鸡缸杯”纷纷亮相,目前已超几百只。另一方面,瓷都景德镇的仿古瓷作坊也开足马力,大量仿制“明成化斗彩鸡缸杯”,低仿的几十元一只,高仿的价格上万。
史:正如您所言,目前,中国大陆收藏界掀起一波“明成化斗彩鸡缸杯”热。据有关资料介绍,存世的“明成化斗彩鸡缸杯”约为20只,但令人不解的是,现在一下子涌现出几百只,珍贵的“明成化斗彩鸡缸杯”真有哪么多吗?
段:我个人认为:关于“明成化斗彩鸡缸杯”的存世量,难有一个准确的统计。因为像这种极其珍稀的古瓷的面世,是一种概率极低的事件,从理论上讲,精确统计概率极低物品的数量是不可能的,但我们可以从宏观上大致推测一下。据有关资料介绍,当今古玩界公认的“明成化斗彩鸡缸杯”约有20多只,它们是:中国台北故宫8只,北京故宫2只,欧美及日本10只,再加上刘益谦先生在香港苏富比拍卖行拍得的这1只。我不清楚中国两岸故宫及其欧美等众多鸡缸杯的具体来源,但刘益谦先生这只“明成化斗彩鸡缸杯”的来源还是有据可查的。据有关资料介绍,这只“明成化斗彩鸡缸杯”是香港著名古玩商仇炎之先生的旧藏,1949年,仇炎之先生以1000元港币的价格淘于香港古玩市场。读者想一下,既然1949年仇先生能在弹丸之地香港淘到这只“明成化斗彩鸡缸杯”,那么,地大物博的中国内地肯定还会有一定数量的“明成化斗彩鸡缸杯”,这应是一个合乎逻辑的判断,至于中国内地是否藏有几百只“明成化斗彩鸡缸杯”,这要通过科学的鉴定方能确定。在没有科学鉴定之前,任何数量上的统计都是毫无意义的。
史:有人说刘益谦先生花2.8亿人民币买一只小小的“明成化斗彩鸡缸杯”,价格太贵了,刘先生当了冤大头。您怎么看待这一问题?
段:谈及刘益谦先生所藏这只“明成化斗彩鸡缸杯”的价格,有必要回顾一下历史。1949年,香港滞留着一批逃难的原国民党高官贵戚,一些人为生活所迫要变卖随身携带的古玩以维持生计,于是香港古玩商仇炎之先生得以用1000元港币的低价购得这只“明成化斗彩鸡缸杯”。上世纪50年代,仇炎之先生将这只“明成化斗彩鸡缸杯”卖给英国收藏家Leopold Dreyfus夫人。上世纪80年代,这只“明成化斗彩鸡缸杯”转为日本收藏家板本五郎收藏,1999年坂本五郎在苏富比拍卖行又以2917万港币的高价卖给世界著名的古瓷藏家瑞士玖茵堂。2014年,瑞士玖茵堂再以2.812亿港帀的高价卖给了刘益谦先生。
至于刘益谦先生花2.8亿港币买这只“明成化斗彩鸡缸杯”究竟贵不贵?要回答这一问题,首先要知晓古玩行的一个基本概念“古玩无贵贱”!同样一件古玩,地摊上一千,古玩店一万,小拍卖行十万,大拍卖行百万。出售地点不同,购买人群不同,价格就会不同,一件古玩的最终成交价完全取决于成交时的特定环境。我们再把话题转回到刘益谦先生那只“明成化斗彩鸡缸杯”上,2014年,该杯在香港苏富比拍卖时,起拍价为1.6亿,经八口叫价后以2.8124亿落捶成交。客观的讲,拍卖场上各位买家的竞争还是相当激烈的,由此可知,世界古瓷大藏家们对这只“明成化斗彩鸡缸杯”还是相当认可的。
史:即然香港苏富比拍出的“明成化斗彩鸡缸杯”价格那么高,但令人不解的是,为什么中国民间藏家手中的“明成化斗彩鸡缸杯”价格却上不去呢?
段:您這个问题问得很好,中国民间藏家手中的“明成化斗彩鸡缸杯”,即便是到代的真品,价格也不是很高。同样的东西,拍卖会上价格过亿,你的万元都难以出手,许多藏友对此想不通。对此事,我的看法是这样的:做为一名普通的古瓷藏家必须明白这样一个常识:古玩买卖是有圈子的。以瑞士玖茵堂所藏这只“明成化斗彩鸡缸杯”为例,卖方是世界著名的古瓷藏家瑞士玖茵堂;买方是上海富豪刘益谦先生及其一大批富豪;中介方则是世界著名的苏富比拍卖行。由这种豪华阵容构成的古瓷交易圈子,拍出天价古瓷应是正常之事。在看我们普通古瓷藏家所处的社交圈子,多为退休职工及一般人士,即便你藏有与瑞士玖茵堂同样的“明成化斗彩鸡缸杯”,谁会出天价购买呢?所以中国民间藏家手中的“明成化斗彩鸡缸杯”价格上不去是正常现象,反之则是不正常了。现在的“电视鉴宝”节目有一个很不好的现象,当一件古瓷鉴定后,藏友总要问一下价格,鉴宝专家会说:某年某月在某个拍卖会上,同样的古瓷拍了多少万!藏友们听后便会欣喜若狂。其实,这种做法吊高了藏友的胃口,这种虚幻的高价往往害了藏友。君不见某些痴迷的藏友幻想高价出手藏品,而被骗子公司所欺骗,在金钱与心理上受到双重伤害,终生难以平复。如此教训比比皆是,尤应记取。民间交流与著名拍卖行出货,是两股道上跑的车,走的不是一条路,对于这一点,每位普通藏家都要有清醒的认识。
史:即然民间藏家难以靠拍卖藏品一夜暴富,那么民间藏家应该如何把握自已的收藏方向呢?
段:关于民间藏家如何把握自已的收藏方向?总的原则应是因人而异。中国内地的古瓷藏家可分为三类:1. 经济条件差些的藏家。2. 经济条件好些的藏家。3. 经济条件好又有学术研究能力的藏家。
我个人认为:第一类藏家经济条件差些,应走以藏养藏之路,这样可以在经济上少有收益。由于经济条件的制约,该类藏家在收藏上难以做到随心所欲,所以应搞专题收藏。譬如,晚清、民国等瓷品的专题收藏。第二类藏家经济条件好些。该类藏家不会因经济窘迫而影响收藏,所以应走系列收藏之路。争取形成上至商周,下至民国,粗成系列,多有精品之格局。第三类藏家经济条件好又有学术研究能力。该类藏家胸中有文墨,手中有精品,所以其古瓷收藏应走古瓷保护、学术研究、著书立说之路。
需特别指出的是,不管是哪一类古瓷藏家,都应以“保护古物,收藏文化,自娱自乐,修身养性。”为自已追求的最终目标,而不应梦想挣大钱,一夜暴富。君不见某些梦想一夜暴富的藏友被无良拍卖公司所蒙骗,花费巨额前期费用而藏品难以出手,想挣大钱反而赔了大钱。君不见,某些利欲蒙心的藏友误入迷途,偏执自傲,将天价假货当成“国宝”,成为“国宝帮”的一员而不能自拔。血的教训,尤为深刻。广大普通藏友只有淡泊金钱,远离物欲,才能使收藏真正成为一种修身养性、悠然自得、富有文化气息的生活内容,从而受益终身。
史:听了您的介绍,普通古瓷藏家的心结应能释然了。不可否认,玩古瓷豪华圈子很重要,但“明成化斗彩鸡缸杯”能拍出天价,拍卖行的商业运作也不可小视。您能谈谈古玩拍卖行是如何进行商业运作的吗?
段:您说的很对,瑞士玖茵堂这只“明成化斗彩鸡缸杯”得以天价成交,离不开苏富比拍卖行成功的商业运作。古玩拍卖行商业运作的模式有两大特征:
一.经营上的垄断性。众所周知,许多世界著名拍卖行都实行会员制,会员即有出货的著名藏家,也有进货的富豪巨贾,拍卖行对会员们的藏品优先拍卖,非会员藏品很难进入拍卖程序,这就是垄断性。
二.宣传上的朦胧性。以刘益谦先生的这只“明成化斗彩鸡缸杯”为例,1. 强调全世界仅20几只,流落民间且能上拍的仅此1只,而对国内古瓷藏家手中的同一类物品,予以朦胧化处理。2. 强调其贵重性,强调古人所云“成杯一双,值钱十万”,而究竟是价值十万两银?还是价值十万个铜钱?予以朦胧化处理。3. 强调高超的艺术性,强调该杯画风多么潇洒率性,而对其真正的绘画水准,予以朦胧化处理。4. 强调其制造工艺上的高难性,而对其真正的工艺技术水准,予以朦胧化处理。5. 强调其传承有绪,而对其真实身份与历史渊源的科学考证,予以朦胧化处理。
经营上的垄断性与宣传上的朦胧性是商业运作的常规手法。能使众多富豪巨贾积极投身竞拍,并使这只“明成化斗彩鸡缸杯”天价拍卖成功,香港苏富比拍卖行商业运作的非凡能力,确实令人钦佩!
2014年,香港苏富比天价拍出“明成化斗彩鸡缸杯”是一次成功的多赢的商业运作。1999年,卖方瑞士玖茵堂以2917万港帀购进的这只“明成化斗彩鸡缸杯”,15年后以2亿多港帀拍出,溢价近8倍多,此为一赢。中介方香港苏富比拍卖行在此次拍卖过程中赚取了几千万港帀的中介费,此为二赢。买方上海富豪刘益谦先生因收藏这只“明成化斗彩鸡缸杯”而名扬世界古瓷收藏界,借此机缘,极大提高了刘先生的知名度,此为三赢。如此多赢之结局,说香港苏富比成功拍卖“明成化斗彩鸡缸杯”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商业运作,言不虚也!
需明确指出的是,古瓷拍卖是商业行为而非严谨的学术研究,两者不能相提并论,我们不能用学术研究的严谨标准去苛求拍卖公司。
史:非常同意您的观点!商业运作讲究扬长避短,就实避虚,具体体现在经营上的垄断性与宣传上的朦胧性。而学术研究则讲究实事求是,丁是丁,卯是卯。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从学术研究的视角,科学的审视这只“明成化斗彩鸡缸杯”呢?
段:如果不以商人的眼光,而以学者的视角来严格审视“明成化斗彩鸡缸杯”则就是另一番景象了。首先,做为学术研究的“标的物”必须进行严格的定义。本人对“明成化斗彩鸡缸杯”的严格定义是:“明成化帝送给万贵妃的绘有鸡纹饰的缸型小杯”。
现在的问题是:2014年苏富比拍卖行拍出的那只“明成化斗彩鸡缸杯”,是明成化帝送给万贵妃的那一只吗?从我目前掌握的资料看,没有足够的证据能证明这一点。前文提到,1949年,香港古玩商仇炎之先生在香港淘得这只“明成化斗彩鸡缸杯”,其后转藏于英國人、日本人、瑞士人之手,2014年,再由上海刘益谦先生收藏。由此看来,从1949年至2014年,在这65年中,这只“明成化斗彩鸡缸杯”称得上“传承有绪”。而自1949年上朔到1487年(明成化二十三年),在这462年中,这只“明成化斗彩鸡缸杯”身居何处,又是如何传承的?我没有查到相关的资料。因此,仅从传承关系上讲,将其定位于“明成化帝送给万贵妃的御赐之物”,我认为证据不足。
另外,我认为这只“明成化斗彩鸡缸杯”还有其它诸多疑点。
1. 器型上的疑点。器型学认为:直径大于高度者称为碗。直径小于高度者称为缸。细观这只“明成化斗彩鸡缸杯”的器型,直径大于高度,该器是一只典型的卧足小碗,并非缸型。因此,将其称之为缸型杯,与器型学定义明显不符。
2. 纹饰图案上的疑点。清初大收藏家高江村在其所作《成窑鸡缸歌注》一文中曾曰:“成窑酒杯,各式不一,皆描画精工,点色深浅,莹洁而质坚。鸡缸上画牡丹,下画子母鸡,跃跃欲动。”由上文可知:清初大收藏家高江村所见的“明成化斗彩鸡缸杯”,其图案上绘有牡丹纹饰,而这只“明成化斗彩鸡缸杯”所绘的图案上却是一种变形的疑似月季的小叶花卉,与古人的记述明显不符。
3. 画工上的疑点。明人王士性在其所著《广志绎》中,对“明成化斗彩鸡缸杯”的精美画工有明确记载,文曰:“成窑用色浅淡,颇成画意,故宣不及成。然二窑皆当时殿中画院人遗画也。”由上文可知,明成化御用瓷精品皆由皇家画院名人所绘,其画作水准十分高超。而这只“明成化斗彩鸡缸杯”的画工粗率,多存匠气,与御用画师的高超水准明显不符,稍有美术修养的人一看便知。
总之,由于这只“明成化斗彩鸡缸杯”存有上述诸多疑点,所以,我认为从学术研究的角度看,该杯还是存有疑问的。
史:正如先生所说,如果从学术研究的角度看,将这种卧足小碗定性为“明成化帝送给万贵妃的御赐缸型小杯”,确实有些不妥。现在的问题是:如何拨开层层历史迷雾,探明“明成化斗彩鸡缸杯”的历史真相呢?
段:我个人认为,欲破解这一历史迷案,最好的办法就是从清乾隆皇帝曾经收藏过的“明成化斗彩鸡缸杯”入手。众所周知,乾隆皇帝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收藏大家,其藏品之丰富,品质之高档,后世无人能及。因此,乾隆皇帝对自已亲手收藏的“明成化斗彩鸡缸杯”式样的描述,应具有更大的说服力与证据力。有读者一定会问,乾隆皇帝亲手收藏的“明成化斗彩鸡缸杯”是何等模样呢?为解答这一问题,我们不仿先看一看目前存世的三种“明成化斗彩鸡缸杯”,它们是:
一、刘益谦先生藏的“鸡趣图”卧足小碗。(见图1)
二、《清代瓷器赏鉴》载题有乾隆御诗的“贾昌斗鸡图”缸型小杯。(见图2)
三、静思园藏“赏”字款“贾昌斗鸡图”缸型小杯。(见图3)
本人认为:“明成化斗彩鸡缸杯”的真正原型,就是后两种绘有“贾昌斗鸡图”的缸型小杯!证据有二:
1. 底款上的证据。这两种缸型小杯的底部,均有“大清乾隆仿古”的底款,此款说明,这种缸型小杯就是清乾隆官窑对“明成化斗彩鸡缸杯”的御用仿品。按常理推断:皇家御用仿品应严格按照原物仿制,应一丝不差才行。因此,我推定:“明成化斗彩鸡缸杯”的真正式样,就是这种绘有“贾昌斗鸡图”的缸型小杯。
2. 乾隆御题诗中的证据。杯上诗曰:“李唐越器人间无,赵宋官窑晨星看,殷周鼎彝世颇多,坚脆之于焉辨,坚朴脆巧久暂分,立德践行义可玩。朱明去此不甚遥,宣成雅具时犹见。寒芒秀彩总称珍,就中鸡缸最为冠,牡丹丽日春风和,牝鸡逐队雄鸡绚,金尾铁距首昂藏,怒势如听贾昌唤,良工物态肖无遣,趋华凤气随时变,我独警心在齐诗,不敢耽安兴与晏。”由乾隆御题诗可知:乾隆皇帝亲眼见过并亲手把玩过的“明成化斗彩鸡缸杯” 就是这种绘有“贾昌斗鸡图”的缸型小杯。
由上述两条证据我推测:“明成化帝送给万贵妃的绘有鸡纹饰的缸型小杯”, 就是这种绘有“贾昌斗鸡图”的缸型小杯。如果对“明成化斗彩鸡缸杯”进行精准的学术定位,那么,我认为这种绘有“贾昌斗鸡图”的缸型小杯,才是“明成化斗彩鸡缸杯”的真正历史原型。
史:听了您的分析,感觉有些道理。大家都知道,欲深入研究一件古瓷器,必须明了当时的历史背景,您能谈谈“明成化斗彩鸡缸杯”创烧时的历史背景吗?
段:好,下面我们就回顾一下明朝中期的历史。众所周众,我们考证一件古瓷,既要研究古瓷本身,更要研究该件古瓷生产时的历史背景,即所谓“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说到“明成化斗彩鸡缸杯”创烧时的历史背景,首先要从明成化帝的父亲——明英宗朱祁镇谈起。
朱祁镇九岁继位称帝,年號正统。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明王朝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该年七月,朱祁镇在亲信宦官王振的鼓动下,统兵五十万御驾亲征蒙古瓦刺,把留守京城的任务交给其弟郕王朱祁钰。不想明军接敌后大败,朱祁镇在土木堡(今河北怀来)被蒙古瓦刺军捕获,史称“土木堡之变”。消息传到北京,京城一片大乱。“国不可一日无主”,在皇太后的主持下,3岁的朱见深被立为皇太子(即后来的明成化帝)。可惜皇太子年龄太小,难掌皇权,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九月,郕王朱祁钰登上皇位,即明景泰皇帝。
一朝天子一朝臣,明景泰元年(1450年),明代宗朱祁钰登基后,立自己的儿子为皇太子,原皇太子朱见深被废。从此,朱见深被逐出紫禁城,与保姆万氏一道暂居北京某王府,两人情同母子,相依为命。一年后,蒙古瓦刺将明英宗朱祁镇放归北京,因皇位已被其弟占据,明英宗只好以“太上皇”虚名住在紫禁城外的南宫,并随时有被杀的危险。但是,历史的天平还是偏向了明英宗父子。几年后,明景泰帝册立的皇太子病逝,明景泰帝的皇位后继无人。不久,明景泰帝亦重病缠身,难理朝政。提心吊胆忍隐七年后,明英宗父子的机会终于来临了。
明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大太监曹吉祥、武清侯石亨、都督张辄、都御史徐有贞四人密谋奉迎“太上皇”重新亲政。该年正月十七早上,四人率领数千亲兵在紫禁城奉天大殿迎奉明英宗朱祁镇重登皇位。同年,改年号为天顺元年,10岁的朱见深也随之恢复了皇太子之位。
明天顺元年(1457年),10岁的朱见深与保姆万氏重新回到了紫禁城太子府。此后的8年中,朱见深从10少年成长为18岁的青年小伙,在此期间与万氏有了男女之情。客观的讲,幼年的朱见深生活在一个冷酷与险恶的环境中,聪明而敏感的朱见深与保姆万氏相依为命,养成了严重的恋母情结并最终影响其一生。所以,明成化元年(1465年),18岁的朱见深登基为帝后,决意立36岁的万氏为正宫皇后,只因皇太后及众大臣坚决反对,无奈之中只好立为贵妃。即便如此,朱见深仍专宠万贵妃,不久,万贵妃产下一皇子,朱见深大喜过望,允诺将来立该子为皇太子。不想一年后,祸从天降!小皇子夭折。万贵妃悲痛万分,整日以酒浇愁,为安慰万贵妃悲伤之心,朱见深特令景德镇御窑厂精心烧造斗彩酒具一套,赐予万贵妃,以示关爱之情。这就是著名的“明成化斗彩鸡缸杯”产生的历史背景。
史:听了您介绍,知道了“明成化斗彩鸡缸杯”产生的历史背景。但我有一事不明,明成化帝赐赠万贵妃的酒具,什么要用“贾昌斗鸡图”,而不用“鸡趣图”呢?有人讲,“鸡趣图”代表明成化帝、万贵妃及小皇子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景象,成化帝送万贵妃这样一个杯子不也挺好吗?
段:您这个问题很好,大家知道,古瓷上的不同图案代表不同的文化内涵,特别是送礼之物,其图案一定要与受赠者当时所处的境遇相契合才好,这应是最基本的常识。所以,明成化帝赐赠万贵妃酒杯上的图案,一定要契合万贵妃丧子后的境遇。明白这一道理后,再来对比“贾昌斗鸡图”与“鸡趣图”,谁优谁劣?就一眼便知了。
我们先看“鸡趣图”,图案中一只公鸡昂首挺立,身后一只母鸡正在招呼小鸡过来吃虫。该图案象征一个和睦的家庭,父母子女其乐融融共享天伦之乐的情景。而此时的万贵妃,小皇子刚刚去世,正在悲痛之中,如果明成化帝送她这样一个酒杯,定会勾起她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使她更加怀念逝去的小皇子,从而更加悲痛,此举无异于雪上加霜。
我们再看“贾昌斗鸡图”,该图案取材唐代“贾昌斗鸡”之典故。贾昌,中唐奇人也。生即懂乌禽语,7岁能训斗鸡,唐玄宗喜之,10岁入宫侍驾,13岁任五品斗鸡官。贾昌名扬大唐,其奇闻逸事载于古藉《太平广记》之中。明成化帝为何选“贾昌斗鸡”为题材,精心制作鸡缸杯赐赠万贵妃呢?只要我们了解明成化帝与万贵妃的特殊关系与深厚感情,便能破解此事。
我们先看“贾昌斗鸡图”画面,该图以山石牡丹为界分为两幅画面:一幅为“贾昌训鸡图”;另一幅为“母子情深图”。“贾昌训鸡图”中的少年朱衣黄裤,此人暗喻明成化帝自己,朱衣表示朱氏皇族,而黄裤则显示其皇帝身份,在古瓷中,此种黄衣人物只能代表皇帝。听话的公鸡则代表具有五德的臣民。在该图中,明成化帝特将自已画成了大男孩形象,表示自已虽贵为皇帝,但仍是与万贵妃初恋时的那个大男孩,以讨万贵妃欢心。同时,该图还有明成化帝君临天下,臣民俯首,万众归心之意。再看另一幅“母子情深图”,该图实为两图合一,一为“母子游乐图”,母鸡在前,回首召唤,两小鸡紧跟其后;另为“归家图”,母鸡归家,两小鸡迎出。图中母鸡代表万贵妃,两只小鸡代表成化帝与逝去的小皇子。这里特请读者注意,小鸡均画成明黄色,亦为封建帝王专用色。另外,此图中没有公鸡,只有一只母鸡与两只小鸡。在“母子情深图”中,明成化帝将自已比做了万贵妃的孩子以讨好万贵妃。
总之,我认为“贾昌训鸡图”暗示了两人的情人关系;“母子情深图”暗示了两人的母子关系。明成化帝以如此二图来讨好万贵妃,可见其对万贵妃的宠爱与痴情。图中隐晦的内容,外人可能不懂,但万贵妃一定会懂。见到此图,万贵妃悲痛的心情定会得到极大的安慰!
以上是我对“贾昌斗鸡图”隐晦文化内涵的剖析,由此,我推断:明成化帝赐赠万贵妃的酒杯,上面的图案就应是“贾昌斗鸡图”,而不是“鸡趣图”。换言之,明成化帝赐赠万贵妃的斗彩鸡缸杯,就是清乾隆皇帝仿制的那种绘有“贾昌斗鸡图”的缸型小杯。
史:讨论到此,有关“明成化斗彩鸡缸杯”的历史原貌终于真相大白了。接下来您能对“明成化斗彩鸡缸杯”分别做一个明确的学术定位吗?
段:就学术研究而言,这是必须的。如前所述,目前收藏界所谓的“明成化斗彩鸡缸杯”主要有如下三种样式:
第一种,绘有“鸡趣图”的卧足小碗。该类卧足小碗就是当今收藏界炒得大红大紫的“明成化斗彩鸡缸杯”。关于这种卧足小碗的学术定位,我个人认为,这种绘有“鸡趣图”的卧足小碗应是明成化御窑斗彩中一种产量较大的实用瓷品。因当时产量较大,故传世较多,在景德镇明代御窑遗址的发掘中,曾发现过相当数量这类卧足小碗的残片即是證明。综合分析各种历史信息及明成化帝与万贵妃的特殊关系后,我认为:这种绘有“鸡趣图”的卧足小碗,不是成化帝为万贵妃特意烧制的赐赠之物,而是成化朝宫中大量使用的一般瓷品。
第二种,绘有“贾昌斗鸡图”并有“赏”字印章的缸型小杯。该杯的特征是:贾昌着朱衣黄裤、有“赏”字印章、无乾隆御诗、有“大清乾隆仿古”底款。经前文考证,我认为这种缸型小杯才是“明成化斗彩鸡缸杯”的历史原型。该杯制作工艺及其画工十分精细,胎釉特征完全符合清乾隆朝特征,该缸型小杯应是清乾隆御窑官仿之物。因这种缸型小杯在其题款上有一个“赏”字印章,由此我推断:该类缸型小杯是乾隆皇帝赏赐王公大臣之物,其生产数量应较大,故流落民间的概率较大,目前偶有面世。该类缸型小杯即能代表乾隆朝彩瓷的最高水平,又可遥窥“明成化斗彩鸡缸杯”的历史原貌,因此,该类缸型小杯具有极高的历史与文物价值。
第三种,绘有“贾昌斗鸡图”,无“赏”字印章,有乾隆御诗的缸型小杯。该杯的特征是:贾昌着粉褐色衣裤,有“大清乾隆仿古”底款。这种缸型小杯,画工较粗糙,胎釉工艺特征均达不到清乾隆官窑水准。特别是这种缸型小杯,畏惧封建酷法而不敢用皇家专用的明黄釉料,故令贾昌着粉褐色衣裤,小鸡亦为土褐色,由此我推测,此类缸型小杯非清乾隆御窑产品,而应是晚清民窑仿乾隆之物。
总而论之,就目前我掌握的资料看,涉及“明成化斗彩鸡缸杯”的瓷品,按其历史文物价值,我将其分为六等。
一、明成化帝亲手赐赠万贵妃的绘有“贾昌斗鸡图”的缸型小杯。(该杯已佚)。价值最高。
二、明成化御窑厂大量生产的绘有“鸡趣图”的卧足小碗(目前尚有少量存世)。价值极高。
三、清乾隆帝令御窑仿造并亲手把玩过的绘有“贾昌斗鸡图”的缸型小杯(未见面世)。价值极高。
四、清乾隆帝令御窑仿造绘有“贾昌斗鸡图”及“御题诗”的缸型小杯(未见面世)。价值极高。
五、清乾隆帝令御窑仿造并赏赐下臣的绘有“贾昌斗鸡图”及“赏”字印章的缸型小杯(极少量存世)。价值极高。
六、晚清仿乾隆朝绘有“贾昌斗鸡图”及“御题诗”的缸型小杯(尚有存世)。价值一般。
斗转星移,沧海桑田。在几百年的历史变迁中,明、清两代皇帝亲手抚摸过的“明成化斗彩鸡缸杯”已难觅踪迹,我们只能从清乾隆帝仿制的那只鸡缸杯上窥其身影。至于,目前古玩界大红大紫的绘有“鸡趣图”的斗彩卧足小碗,如果确是明成化朝的御用真品,则有较高的文物价值,但必须明确指出的是:此种绘有“鸡趣图”的斗彩卧足小碗,不是成化帝专为万贵妃烧制的赐赠之物,而是明代宫中大量使用的普通瓷品。学术研究最忌张冠李戴,特此说明。
史:在本次访谈结束前,您能对古瓷拍卖的商业运作与古瓷的学术研究做一最后总结吗?
段:通过今天的访谈,读者可以了解到,古瓷拍卖的商业运作与古瓷的学术研究是性质不同的两码事,千万不要混淆。
我们在“明成化斗彩鸡缸杯”的学术研究中,首先以清乾隆官仿“明成化斗彩鸡缸杯”为切入点,初窥了“明成化斗彩鸡缸杯”的历史原貌。其次回顾了明王朝的历史,揭秘了明成化帝与万贵妃真挚而畸形的爱情关系,在此基础上我推测:绘有“贾昌斗鸡图”的缸型小杯,才是“明成化斗彩鸡缸杯”历史原型。
学术研究要明史知理,明史即明白历史真相,知理即知晓人之常情。只有在明白历史真相与知晓人之常情的前提下搞学术研究,才能探明真相,去伪存真,才能获得正确的学术认知,否则,便会迷失方向,误入歧途。
在学术研究中证据非常重要,在本次“明成化斗彩鸡缸杯”的学术研究中,既采用历代古籍为书证,又有“大清乾隆仿古”款“贾昌斗鸡图”缸型小杯为物证,正所谓双重证据。在本次学术研究中,乾隆皇帝令景德镇御窑厂仿制的那只“贾昌斗鸡图”缸型小杯,对我的这次学术研究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可惜的是,明成化帝送给万贵妃的那对“明成化斗彩鸡缸杯”消失在茫茫的历史长河中,无人知晓其下落。考古研究总是留有遗憾的,但愿将来的某一天,万贵妃那对“明成化斗彩鸡缸杯”能出土面世,向世人一展芳容。让我们企盼那一天的到来吧。
史:对,但愿那一天早日到来。探讨一件古瓷,弄清一段历史,破解一桩迷案,留下一次访谈,真快事也!谢谢您在百忙之中接受采访,愿下次再见。
段:再次感谢您的盛情邀请,再见!
段大宾
又名晓冰,祖藉河北安平县。斋号静思园,别号“静思园公”、“博陵子”。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硅酸盐学会会员、发明家、收藏家、独立学者。
1953年,生于河北保定革命干部家庭,自幼受良好教育。1975年,毕业于上海华东理工大学硅酸盐专业。同年就职于河北省革命委员会建筑材料工业局,从事玻陶企业管理与科研工作。1990年下海,从事建筑业。后创办“石家庄燧人能源环保研究所”,从事生物质能研究,获五项国家专利。
段先生阅历丰富,历经政府官员,科技工作者、私企老板、发明家、收藏家、独立学者等多重身份,是一位有故事的人。早年,即涉足收藏领域,醉心于历代古瓷,金石书法,收藏颇丰,多有重器。天命之年,放弃实业,笃修学问。以自有金石藏品为基础,潜心研考中国书法史,著有《论“北魏洛阳邙山体”的成因与渊源》一文,遂获中书协“全国第八届书学讨论会”大奖,并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之誉。耳顺之年,以硅酸盐专业知识为根底,以自有古瓷藏品为基础,主攻中国陶瓷史。著有《北宋汝窑研究》、《五代柴窑研究》等书。两书均为难度极高之学术专著,在当代古陶瓷研究著述中,较为罕见。为解决古陶瓷鑒定之问题,殚精竭力,总结出《段氏古陶瓷自然老化痕迹鉴定十二条标准》,以此鉴别陶瓷器的新老真伪,简便易懂,效果显著,堪称古瓷鉴定上的一次重大创新!
段先生淡泊名利,静思悟道,潜心学问,做事低调,被朋友戏称为“大隐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