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大学学报(社科版)》2018年第5期
2018-09-10王建华
王建华
创新创业:大学转型发展的新模式
大学的转型发展是一个连续的、多维的、漫长的过程。从早期的教学型大学到后来的研究型大学,再到今天的创业型大学,变化的不只是大学的职能或功能而是范式,即大学的核心价值和行动准则。从历史上到现实中,无论教学型大学还是研究型大学都蕴含有创新创业的因子,但受到时代精神和局限条件的约束,教学型大学以本科教学为重,研究型大学偏好基础研究,创新创业的重要性被遮蔽或难以凸显。今天在创新驱动发展的大背景下,大学的创新创业行动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转化,一种兼容本科教学和基础研究并直接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型大学——创新创业型大学正在兴起,“创新创业”作为大学转型发展的新范式正在从理想变成现实。
我们为什么需要大学,一种解释是基于社会分工的需求,另一种解释是大学自身创造了我们的需要。当然,对于我们为什么需要大学,无论哪种理论解释都不可能是完美的或完全令人信服。理论的解释力总是具有情境性,总是和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有关,并受诸多局限条件的约束。因此,我们与其从根子上去追问,我们为什么需要大学,不如直接询问我们时代需要什么样的大学。本源性的问题虽然会有助于正本清源,但容易脱离当下的具体情境。毕竟,作为一个社会机构,大学是时代性的而不是永恒不变的;在“我们需要大学”这件事已是不可更改的外部约束条件的前提下,弄清楚我们时代最需要什么样的大学,现有大学应通过何种重大改革向哪个方向演进才会显得特别重要。
在一个以企业家精神为引领,以知识为基础的社会里,大学的重要性是空前的。新的时代对大学改革發展提出了新的愿景,大学只有主动适应创新创业的时代精神的需要,通过转型发展实现范式更新,才能成功应对这种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创新驱动发展的新时代,为尽可能提升我国知识创新的水平,提高知识创造的价值,以实现全社会、全领域有组织、可持续的创新创业,大学的教学和研究目标不能再单纯地以学术性观点和学科界限来设定,而应以国家战略需求或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和挑战为出发点,基于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重大技术以探求背后的科学原理,从而倒逼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内容的创新。具体而言,大学就是大学,原本无所谓的“型”。创新创业的实现也没有确定的标准,所谓创建创新创业型大学更多的是表明了在知识社会中大学应致力于追求“创新创业”的愿景。作为可以拉近现实世界与未来之间距离的愿景,“创新创业”是大学生存在和发展理由的核心所在,它既是大学的理想又是梦想。未来,无论何种类型的大学最终都必须也必然走向创新创业。以知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才是大学的最终目的。
创新创业型大学的创建既不可能完全依赖政府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也不可能全凭传统范式的大学自发自觉自动地向创新创业型大学演进。创新创业作为大学转型发展的新范式的普及需要一个理论与实践相互作用的漫长过程。其间急需要政府的政策驱动,大学的组织变革与制度创新,也需要理论界对于大学观念的更新和大学的转型发展实践不断地进行启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