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题能力培养不可小觑
2018-09-10张家海
张家海
从学习中感悟,把握住学科特点,多方面培养自己抓取信息、获得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逐渐达到一见到学科“关键词”就“过敏”的境界。
审题难,考试总分上不去
紫君是八年级一位女生,一向品学兼优的她最近好像心事重重。一打听才知道,她在为自己的审题能力担忧。听她讲,在这次考试前,她坚持认真复习,每一处知识点都做到尽善尽美,满以为考试成绩应当不错,可那天班主任公布总分后,她却大失所望。
怎么回事?当她打开试卷仔细查看时,好几处被打了负分的地方让她顿时傻了眼。一向爱较真的她立刻跑去询问老师,才知道问题出在审题不严上。就拿生物学科考试题来说吧,一个3分的题目要求“列举几个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例子”,而她的答案只是写出了“鸟的身体呈流线型;鸟的骨骼轻、薄、坚固、中空”。仅仅得了1分。原凶是她只列举了两点,而且只答出了结构特点,却没有说明每一个结构是如何与功能相适应的。
多可惜啊!其实,这些知识她全都掌握了,而且还记得牢牢的,怎么做题时就不知道答上去呢?再看语数外等其他学科的得分,也多是类似的审题问题被扣分不少,最终导致这次考试的总分与其他优秀生拉大了差距。
像紫君这样学习认真的学生,为什么还不能领会出题老师的意思?她该怎么培养审题能力呢?
不回避,查找问题出在哪里
我告诉紫君同学,审题问题不必过于担忧,凶为审题能力是可以培养的。实事求是地讲,凶为题意没弄明白导致丢分的问题,不能完全归咎于学生不会审题,从当下的一些试题的命题来看,命题老师也应该引起反思,反思命题时有没有站在学生知识水平和能力的角度考虑使用更为通俗易懂的文字表述。
一个有助于自已成长的观点是:“我们不能改变别人,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讀懂他人文章、听懂他人说话是每一个人成长必备的能力。我们的确要从主观上查找原因,不能回避自己身上存在的审题坏习惯和技巧欠缺等问题。
做题是知识的运用和实践,它是从读题、审题开始的。遗憾的是,有不少同学拿到题目就急于动笔,列算式、写答案。殊不知从这时候开始,就可能播下了解题错误的“种子”。
审题不严的问题常常表现在这些方面:1.没有弄清题意,毛手毛脚作答;2.审题时漏看、错看已知条件和问题,答案与问题南辕北辙;3.看不见、抓不全题目中的条件,解题走了弯路;4.找不到题中隐蔽的条件,无法作答。这些问题都是不少同学解题无从下手、答题出错的主要原因。考试实践证明,没有不会做的,只有没读懂的。从这个角度讲,理解了题意就等于题目做出了一半。希望同学们能充分认识到这一点。
树信心,培养审题能力有诀窍
俗话说:有志者,事竟成。培养审题能力不是难事,只要同学们肯做有心人,定能悟出其中的一些诀窍。
考试时,合理分配时间,沉着冷静找“钥匙”。聪明的考生,在考试中一定会不急不躁,沉着冷静应考。他们深知“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一般来说,他们会把读题与答题时间比例大致分配为80%:20%。也就是说,解答每个题的时间大都用来读题和审题,只有少部分时间用于整理材料、理顺思路以及得出结论。如果遇上信息量大的题目,他们往往先去看材料后面需要考生回答的问题。弄清楚怎么问,读题时就能有的放矢去抓信息源。因为找到了“钥匙”,就不愁打不开门。
练习中,培养问题意识,吹毛求疵抓“关键”。在平时的阅读课文和知识运用练习中,学科老师会提出一些问题,然后要求学生围绕所提问题,在读课文、读题目时圈画重点词句、数据、结构、功能、观点等要点。这些被圈画出的信息就是我们要学以致用解答问题的“关键”或突破口。
“师傅引进门,修行在个人。”课堂上练习是这样,家庭作业也要如此。同学们要持之以恒,从学习中感悟,把握住学科特点,多方面培养自己抓取信息、获得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逐渐达到一见到学科“关键词”就“过敏”的境界,培养起“吹毛求疵”和“钻牛角尖”的学习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