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怎样用语言把孩子吓跑的?
2018-09-10任淑一
任淑一
想改变孩子,家长自己也需要提升和改变。只有这样,才能看到孩子逐渐变成了我们希望的样子。
关于沟通的话题,之前我也为大家讲了很多。但是每次看到真实的案例,我还是忍不住要给大家再次分享,希望我的这份操心费力,能够得到家长们的理解和支持,能够让家长和孩子之间做好沟通,让良好的亲子关系助力孩子成长。
场景一:起床
家長:你怎么还不起床?要迟到了,7点半了,外面都已经有人选学校了。
家长:你起不起?我喊了半天还不起。
孩子:你又骗我,这还不到7点10分呢。
家长:你少跟我强词夺理,赶紧起来。
家长:穿衣服快点。
家长:刷牙、洗脸快点,怎么那么慢。
家长:天天让你早点起,你怎么总是不听?
孩子:很烦。
场景二:吃早饭
家长:你快点吃!一会儿该迟到了。
家长站在孩子跟前,不断催促。
家长:你多吃点,豆浆你大口点喝,抿着嘴能喝多少?
说完拿起豆浆就强迫孩子大口喝,孩子喝不了,结果豆浆洒在了身上。
家长:你这个倒霉孩子,让你喝你就喝,嘴都张不开,洒一身,你就是个要饭的料儿,等着以后自作自受吧。你看某某某多强壮,你连饭都不会好好吃,学习还想好?我算是看透了,你也就这个德行了。
孩子吃不下饭,不断地哭抹眼泪。
家长:就知道哭,你爱怎么样就怎么样吧,我不管了,真是不让人省心,可把我气死了。
场景三:假期洗衣服
9:00
家长:衣服都泡上了,你还不洗?
孩子:我先泡泡。
9:15
家长:你还不把衣服洗了。
孩子:我刚泡了10分钟。
9:30
家长:你把衣服洗了去。
孩子:妈,半个小时你说三遍了。
10:00
家长:你快把衣服洗了去。
孩子:我知道了,再泡会儿。
10:30
家长:衣服还不洗?洗个衣服还得我求你吗?
孩子不说话。
家长睡着了。
11:30
家长:你衣服洗了没有?
孩子:已经开始洗了。
家长:衣服还用洗衣机洗?你手洗。
孩子愤怒无语。
专家分析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基诺特把父母不宜对孩子讲的话归为十大类:
1.恶言——你这个傻瓜、你是个无用的东西。
2.侮辱——你简直是个废物。
3.责备——你又做了错事,真是坏透了。
4.压抑——住嘴!你怎么就不听呢?
5.强迫——我说不行就不行。
6.威胁——我再也不管你了,随你的便好了。
7.哀求——求求你别这样做好吗?
8.抱怨——你这种事,真让我伤透心了。
9.贿赂——你若能考100分,我就给你买脚踏车。
10.讽刺——你真行,竞能做出这种事。
对照这十大类,你是不是也能够看到问题的所在?这三个真实场景中,家长的初心都是好的,希望孩子快点起床,避免迟到。希望孩子多吃饭,可以强壮身体。希望孩子能够白己动手劳动。但是错误的语言沟通方式,把这一件件小事变成了孩子的灾难。
场景一里的家长,长期欺骗孩子——时间过了,要迟到了,就跟我们给孩子讲“狼来了”的故事一样。也许第一次孩子接受了,长期下来,孩子早就看透了这一套,他怎么会再配合你?甚至会觉得家长的做法太可笑,没有任何技术性。其次就是孩子反驳后,家长利用了强势的态度,认识不到自己的问题,反而用不许强词夺理来剥夺了孩子的质疑。
孩子长期接受这样的一种表达方式,也会像家长一样,遇到事情首先用欺骗的方式来逃避家长的责罚;然后就是出现问题不会认识到自身的错误,把责任都归于别人的身上。这两个方面,都会对孩子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乃至工作中造成不良影响。
场景二里的家长,语言当中夹杂了恶言、侮辱、责备、强迫、抱怨、讽刺、威胁,这位家长真是太“厉害”了。孩子长期在这样的语言环境下,会逐渐演变成低自尊,对自己有错误的评价和认知,出现行为退缩、过于依赖父母、不敢对事情做出决定、自信不足,这些方面的问题,都会严重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甚至会在孩子心里留下阴影。
场景三里的家长,不断用重复唠叨的方式跟孩子沟通,把孩子依然当成了不懂事的孩子来对待,会让孩子非常反感,让孩子在父母的面前觉得毫无白我价值感。这样的方式就是把孩子往外推,孩子越大,越想离开这样的家。很多高考后的学生,选择离家很远的大学,除了对未来学业的打算以外,还有一部分孩子就是因为这方面的原因而远走。
专家支招
这几个案例在生活中处处可见,所以我希望家长能够有所惊醒,换一种方式跟孩子交流。
起床:
家长轻轻地拥抱着孩子:“哎,亲爱的小懒猪,要起床了,我们不要迟到哦。妈妈把衣服放在你床上了,我先去准备早饭,你穿好衣服,要快点来找我哦!”把孩子从躺着的状态,预备成要穿衣服的状态。
如果过了几分钟孩子还没有起床,可以加强一下:妈妈等你等的白头发都长出来了,你好了吗?我已经在刷牙了,快来跟我一起。
吃饭:
家长:你觉得我今天准备的这些还喜欢吗?
孩子:我今天觉得不太想吃东西。
家长:那你可以少吃点主食,不想吃也许是昨晚睡得不好,影响了食欲。没关系,你觉得怎么吃舒服就怎么吃。还有开胃的水果,你也可以试试,实在不想吃,就喝点热水,有时候我就是这么做的。
孩子:我喝点热牛奶和吃点面包吧。
洗衣服:
家长:衣服泡一会儿早点洗完,咱俩一会儿一起玩个对战游戏怎么样?
孩子:好啊,我也好几天没玩了。
过了几分钟,孩子还在看手机没动。
家长:我都等你半天了,你什么时候跟我一块儿玩?你是先洗完了,咱们多玩几局?还是先玩两局游戏,你再去洗衣服?
孩子:我还是先洗完了,多玩几局吧!我马上去,你等等我。
这种方式,大家有什么样的感觉?是不是会觉得很温暖,很亲切,很积极,孩子很愿意配合?这几种语言方式,正是我经常运用的。
想改变孩子,家长自己也需要提升和改变,只有这样才能看到孩子逐渐变成了我们希望的样子。寒冷的北风,会让孩子离你越来越远;而和煦的南风,才能让孩子敞开心怀,投入到你的阳光滋养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