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家庭作业的变化
2018-09-10伍金汉
伍金汉
家庭作业经历了少量布置——适量布置——大量布置的变化,再到如今,有的老师布置的作业,学生做都做不完……
我是个农村孩子,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正在上初中。学校领了村里的一块土地进行平整,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挖土、挑土,整整一个月的时间,虽然锻炼了我们吃苦耐劳的精神,让我们知道了农民的艰辛,但因为劳动,老师自然不会给我们布置书面作业。在学校劳动完后回到家里,还会有一大堆的家务在等着你。因为父母是壮劳力,只有年迈的爷爷奶奶在家,所以,我放学回到家就被爷爷奶奶安排了积肥、放牛、养鸡、养兔、做饭、打扫卫生等。经常是早晨天还未亮就去放牛,天黑了等父母干完活才回来吃饭,当时即使想看书学习,条件也不允许。一是没有灯光让你看书学习,因为点煤油灯费钱;二是第二天要早早起来,如果不早睡,就无法早起;三是我们也是一天忙到晚,早早就困了想睡觉。学校也知道,不能給孩子布置家庭作业。
我记得小学时的课本没有现在那么厚,想想缘由,可能是因为当时提出的“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小学由6年制改为5年,初中3年制改为2年,连课本的内容也在压缩。语文课上要求背的课文,在早读课读了以后再找组长背,背完在登记本上记录就行了。算术作业一般也是在课内完成,然后交给老师,这样放学就可以回家做家务了。
我记得在上初中时,学生旷课、迟到、早退的现象比比皆是,老师也管不了那么多。开始时,还有老师气得红着脸大吼,可吼了以后,学生还是照旧。家庭作业就更不布置了,连写作文都是抄报纸和政治学习资料,语文老师也无奈,只得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1977年恢复高考,学校开始真正“抓学习,促升学”,因为这关系到一所学校的声誉和学生的前途命运,家庭作业经历了少量布置——适量布置——大量布置的过程,再到如今有的老师布置的作业学生做都做不完的变化,目的就是为了能让学生在大量刷题的基础上提高考试分数。
从教育教学的角度讲,适量的家庭作业有利于巩固课堂知识和训练学生的学科思维,也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但是从重升学和应付考试的现状来看,普遍认为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太多,但又很无奈。去年冬天周末的一个晚上,我的外孙家庭作业写到晚上11:30,问他为什么晚上还要写这么多作业,外孙轻描淡写地说:“今天不把这些作业写完了,明天就得赶,可我明天还要理发、要洗澡,根本没时间。”
一直以来,社会都在批评老师布置的作业太多,学生负担太重,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很多人指责教师进行题海战术的教学方式不对,可无论怎么叫喊,每一位老师都得布置让学生“必须完成的作业”,家庭作业,似乎成了老师提高成绩的一大“法宝”。可说归说,高考、中考都是看分数,面对沉重的家庭作业,举起“高考、中考是令箭”就能让所有人闭嘴。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个性化家庭作业可能会随之出现,但会不会成为家长和孩子的负担,还需要社会和教育部门的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