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文化自信研究

2018-09-10魏俊丽

大东方 2018年8期
关键词:中华民族马克思主义特色

摘 要:文化自信是文化主体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这种信心是更基础、更广泛和更深厚的自信。党的十九大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文化自信在这一思想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为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好地发挥其指导作用,就需要积极通过对文化的理论创新、继承发展和体制改革来坚定人们对自身文化的信心,最终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

关键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文化自信

一、文化自信的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指出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的关系,阐明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关于文化自信的内涵,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阐释。

首先文化自信是更基础的自信。所谓文化自信,是指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人们对中华文化怀有的坚定自信心和强烈自豪感,不断鼓舞着人们奋勇前进,促使中华民族能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

其次文化自信是更广泛的自信。历史的经验和时代的发展都在客观上要求我们在保持自身民族特色的基础上,同时要用包容、开放的态度来对待世界文化,在交流和互鉴的过程中认识自身文化的优势与不足,做到取长补短,实现自身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再次文化自信是更深厚的自信。中华文化在5000多年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形成了独具中国风格的优秀传统文化,近代中国一大批仁人志士在与外国侵略者进行浴血奋战的过程中形成了独具中国精神的革命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华民族在不同时期形成的文化建设思想,构成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不断引导着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

二、文化自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理论定位

党的十九大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地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指明了社会的发展方式和发展动力,形成了一个系统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

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系统论观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文化自信则是作为这个系统中的一个基本要素而存在的。系统对各个要素发挥着统率作用,系统功能的发挥离不开系统中各个要素功能的发挥。这就决定了系统中的各个要素要按照系统的要求来发生作用,同时要充分发挥系统中各个要素的功能。习近平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明确指出新时代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时代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需要道路选择、理论支持和制度保障,还需要全体人民具有高度的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文化自信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新时代我国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分析主要矛盾的转变我们可以发现,单纯的物质生活已经不能够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人民在政治、文化等领域的需求也日益提高。文化作为一种思想上层建筑,是由与其相应的经济基础的发展状况来决定的,同时文化的发展又具有相对独立性,会反作用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这就在客观上要求我们要想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就必須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人民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使人们坚定对自身文化的信心。

三、提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文化自信的对策研究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自信并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而是要在理论创新、继承发展和体制改革的基础上,不断促进自身文化的繁荣兴盛,不断养成人们对自身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新时代下,我国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方位,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一是坚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理论创新中来提升文化自信。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史和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史的历史经验表明,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这一理论品质在客观上要求新时代下,我们要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发展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科学理论来指导中国社会的发展,在解决现实问题的基础上不断创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容,不断形成适合中国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不断铸就中国文化的新辉煌,提升人们对中华文化的自信心。

二是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继承发展中来提升文化自信。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它不仅在过去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而且依旧为新时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文化根基。但随着时代的发展,部分传统文化已经不能满足人民精神生活的需要,甚至桎梏了部分人的思想观念。传统文化要想源源不断的为人民提供文化自信的动力,就必须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我们在继承和吸收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要对落后的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时代特征,使其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更好地服务于人们思想文化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石文卓.文化自信:基本内涵、依据来源与提升路径[J].思想教育研究,2017(5).

[2]赵付科,孙道壮.习近平文化自信观论析[J].社会主义研究,2016(5).

[3]刘林涛.文化自信的概念、本质特征及其当代价值[J].思想教育研究,2016(4).

[4]隗金成,房广顺.当代中国文化自信的深刻内涵和动力源泉[J].人民论坛,2016(8).

作者简介:

魏俊丽,(1994-),女,汉族,天津,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单位:天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猜你喜欢

中华民族马克思主义特色
“中华民族一家亲”中国画作品展
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
哪项世界遗产被 誉为“中华民族不 屈的脊梁”
做人美德
季札挂剑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抓普及、促提高、创特色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