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民币汇率变化对我国大豆贸易的影响分析

2018-09-10袁洁薇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18年9期
关键词:大豆汇率

袁洁薇

[摘要]本文通过我国大豆及其制品的相关贸易数据,研究分析了人民币汇率变化对我国大豆贸易的影响。研究发现,人民币汇率上升对国内大豆进口有负向影响,对豆油和豆粕的进口有正向影响,豆油、豆粕对大豆进口具有一定替代效应;汇率上升对大豆及其制品的出口有负向影响,这与我国大豆加工产品的品质有关。由于我国大豆及其制品的进口多为刚性需求,大豆制品的出口主要源于国内过剩的大豆加工产能,因而汇率变化对我国大豆出口领域的影响大于进口领域,但总体来看人民币汇率变化对我国大豆及其制品的进出口影响并不显著。相关部门应加大对大豆压榨产业的扶持力度,引导行业内部的企业进行整合升级,提升国内大豆加工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关键词]大豆;汇率;大豆贸易

大豆是我国对外开放程度最高的农产品,70%以上的国内大豆供给都依赖于国际市场,且我国大豆的进口量和消费量均位居世界第一位。2017年中国进口大豆约93 500千吨,占国内大豆供给总量的73.01%,占国内大豆消费总量的89.75%,占全球大豆进口总量的61.42%。我国大豆市场对国际市场的高度依赖,导致国内大豆供给极易受到国际因素和贸易政策的影响,加之近年来国际贸易形势风云变幻,国际货币市场频繁波动,给国内大豆供给的稳定性造成极大威胁。在开放经济下,汇率作为影响一国物价水平的重要因素,其变化必然会引起国内外产品相对价格的变化,进而影响该国的贸易格局。我国大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与大豆贸易格局有着紧密的联系,汇率变化通过影响国内外产品的相对价格进而影响我国大豆贸易结构。豆油和豆粕作为大豆加工业的主要产成品,对大豆的进出口贸易存在一定的替代关系。现阶段研究汇率对大豆贸易影响的文献很多,但多集中于大豆的单一品种,鲜见将大豆及其制品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比较研究。大豆贸易结构关系到我国的大豆供给安全,研究汇率变化对我国大豆贸易的影响,仅仅侧重于大豆单一品种是不够全面和科学的。

受土地资源约束,我国大豆市场依靠国际市场平抑国内缺口的贸易格局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不会改变,因此必须要正视当前的大豆贸易现状,提高要素的配置效率,抓住汇率变化给我国大豆产业带来的发展机遇,同时也要积极预防汇率市场急剧变化造成的负面影响。本文基于大豆产业安全视角,研究分析汇率变化对大豆、豆油和豆粕贸易数量的影响,探讨大豆及其制品的贸易替代关系,以期为利用国际资源发展我国大豆产业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1 文献综述

现有文献中,汇率变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研究主要集中在汇率传导机制、贸易流量影响、贸易结构变化等方面。李圣军等[1]认为人民币升值对农产品进出口的影响主要有升值预期影响和实际升值影响。在两种作用的共同影响下,人民币升值影响农产品进出口的方向和幅度会随两个渠道影响力度的增减而有所变化。李艳丽等[2]认为汇率预期主要通过价格效应和替代效应两个渠道影响国际贸易的需求和价格。孔凡玲[3]研究发现,人民币兑俄罗斯卢布升值无论长期还是短期对中国从俄罗斯进口农产品都有促进作用,但由于人民币对卢布的直接兑换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导致其促进作用并不明显。李亚静等[4]研究发现人民币实际汇率对我国制成品出口商品结构的升级具有明显的刺激作用,且不同出口国家或地区的白发因素对我国贸易结构的影响存在差异。

中国大豆贸易现状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大豆贸易的需求分析、市场结构、替代关系等方面。曹宝明等[5]基于局部均衡理论建立大豆及其制品供需预测的联立方程模型,认为2010-2020年中国大豆及其制品的消费量和总产量均会增加,但大豆及豆油消费量的增长幅度远大于生产总量的增长幅度。马绍华等[6]研究发现,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居民膳食结构调整升级,食用大豆油和饲料用豆粕的需求急剧上升,大豆的加工需求超过了大豆总需求的80%。中国大豆贸易的市场分布较为集中,大豆进口来源国主要集中于巴西、美国和阿根廷。王伶[7]研究中国豆类产品出口贸易结构时发现,我国豆类产品的出口市场集中在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王佳友等[8]通过分析中国油脂油料的进口数据,发现进口大豆与进口豆油存在替代关系,但大豆对豆油的进口替代作用更为显著,大豆仍是中国油料进口需求的重要品种。

在大豆贸易的影响因素研究中,学者们将主要因素划分为经济、社会、文化和政策因素。李熠[9]研究发现实际汇率对中国大豆的进口影响显著,人民币兑美元实际有效汇率与中国从美国进口的大豆数量负相关,且汇率波动性的加剧会降低本期的进口量。随着畜牧产业的规模化发展,豆粕逐渐成为我国主要的蛋白饲料。赵殷钰等[10]发现我国的国产大豆基本上用于加工豆制食品,进口大豆则主要加工成豆油和豆粕。柳苏芸等[11]利用一般均衡GTAP模型分析取消临时收储转而实行目标价格对于大豆产量、价格和进口量的影响,结果发现目标价格补贴政策能够刺激生产,使得产量增加、国内市场价格下降、进口减少。钱馨蕾等[12]通过引力模型研究发现,出口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农产品出口额起促进作用,进口国技术性贸易壁垒在中短期能抑制我国农产品出口额,但在长期对我國农产品的出口起促进作用。

现有文献就汇率变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研究大多集中在工业制成品部门,虽然也有针对农产品国际贸易的研究,但相关领域仍有待继续补充完善。在汇率变化与大豆贸易的相关研究中,大多对大豆贸易的研究仍仅局限于单品种的大豆研究,少有将大豆与大豆制品加以比较,致使分析不够深入和全面。因此,本文在研究汇率变化对中国大豆贸易的影响基础上,综合分析大豆、豆油和豆粕三者之间的替代关系,进而分析中国大豆贸易的结构变化,为大豆贸易研究领域增添新的研究证据。

2 中国大豆贸易现状分析

中国大豆贸易现状分析主要包括大豆及相关制品的贸易流量、消费结构及贸易结构分析。2010-2017年我国大豆产量相对平稳,豆油和豆粕产量迅速增加,大豆进口量急剧上升,豆油和豆粕进口量下滑严重。与进口市场相比,大豆、豆油和豆粕产品的jl口规模较小;从国内消费结构来看,大豆、豆油和豆粕的消费量上升明显,国内大豆消费的80%以上用于压榨加工,约14%的大豆用于直接食用;从贸易结构来看,我国大豆进口国相对稳定,豆油和豆粕的进口来源地变化相对较大,大豆、豆油和豆粕出口主要集中于东南亚国家。

2010-2017年我国大豆及其制品产量、进口及消费情况见表1。大豆产量先降后升,可能是由于2014年开始实施的大豆目标价格补贴、玉米收储市场化改革、“镰刀湾”地区种植结构调整等政策,一定程度上调节了玉米和大豆的种植结构,促进了大豆产量的回升,但受制于我国人多地少的土地资源,大豆产量进一步增长的空间十分有限。大豆进口量屡创新高,但豆油和豆粕的进口量却呈现出下降趋势,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豆油和豆粕的进口关税高于大豆,导致国内进口商更偏向于进口大豆。随着我国居民收入的提高和营养膳食结构的改善,我国大豆、豆油和豆粕的消费量持续增加。

我国大豆消费结构情况见表2。大豆压榨加工排在大豆消费的第一位,占大豆消费总量的80%以上,其次为食用消费和饲用消费。

我国大豆及其制品的进口来源国分布见表3。其中大豆的进口地相对集中,美国、巴西和阿根廷出口的大豆占我国大豆总进口量的90%以上;豆油进口地的变化相对较大,2016年前阿根廷是我国最大的豆油供给国,2016年后阿根廷对我国豆油出口量骤减,豆油进口来源地近年来开始呈现一定程度的分散化;豆粕的进口分布并不稳定,但印度一直是我国主要的豆粕进口来源国。由此可见虽然美国、巴西和阿根廷是世界主要的大豆生产国,但对我国出口仍以初级产品大豆为主,极少出口豆油和豆粕等大豆制品。

我国大豆及其制品的出口国分布见表4。亚洲国家是我国大豆及其制品的主要出口地,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我国生产的非转基因大豆比较受发达国家欢迎,同时我国大豆加工业的迅速发展导致豆油和豆粕产品出现了富余。

3 模型设定与实证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汇率制度经历了从单一汇率制到双重汇率制的改变,目前我国实行的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揽子货币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受数据可得性限制,同时为避开2008年经济危机的影响,模型时间段选取为2010年1月-2018年9月,并从经济、社会、文化和政策等方面选取以下控制变量:

(1)国内生产总值(GDP)。购买力是影响大豆贸易最重要的经济因素之一,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一国居民购买力的重要指标,将季度数据转换为月度数据,数据来源于wind数据库。

(2)价格(P)。包括大豆、豆油和豆粕的进出口价格,进口价格选取平均进口单价当月值,出口价格选取平均出口单价当月值,单位统一为美元/吨,数据来源于wind数据库。

(3)开工率(FA)。选用油脂油料行业加工业中的豆油开工率(单位为%),数据来源于布瑞克农业数据库。

(4)大豆政策(D)。大豆政策采用虚拟变量,政策发生时取值为1,否则取值为0。

(5)进口量(IM)。包括大豆、豆油和豆粕三个品种,数据来源于wind数据库。

(6)出口量(EM)。包括大豆、豆油和豆粕三个品种,数据来源于wind数据库。

模型设定如下:

LnIMit=αLnGDPt+∑βjLnPit+γLnFAt+δLnEXt+εD (1)

LnEMit=∑αjLnGDP*jtjLnP*t+γLnFAt+δLnEXt+εD (2)

其中:IMit为进口数量,EMit为出口数量;GDPt为进口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t为出口国的国内生产总值;Pit为产品进口价格,Pit*为产品出口价格;EXt代表汇率,这里使用美元兑人民币月平均汇率;D为政策虚拟变量,2014年5月我国开始实行大豆目标价格政策,因此2014年5月-2018年9月时D取值为1,否则为0。

对大豆及其制品进口数量进行回归,结果见表5。从实证结果可知,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上升对大豆进口具有抑制作用,对豆油和豆粕进口具有促进作用,但总体来看汇率变化对于大豆及其制品进口贸易的影响并不明显。国内生产总值对大豆及其制品的进口均具有显著影响,其中对大豆进口具有促进作用,对豆油和豆粕进口具有负向作用。进口价格对贸易量的影响因产品而异,大豆及其制品的进口价格对大豆进口影响不明显,可能由于国内进口大豆为刚性需求。大豆和豆油进口价格对我国豆油进口量具有显著影响,其中大豆进口价格上升对豆油进口起促进作用,豆油进口价格上升对豆油进口起抑制作用,二者表现出一定的替代效应。豆粕进口价格的上升对豆粕进口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国内大豆加工业开工率对大豆和豆油的进口具有显著影响,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进口大豆需求主要偏向于大豆油壓榨。开工率对于豆粕的进口影响不显著,考虑到豆粕进口总体规模小,猜想可能的原因是国内豆粕产能已经接近饱和。受土地资源限制,国内大豆产量的增长空间极其有限,因此大豆政策对大豆进口量的影响并不显著。

对大豆及其制品出口数量进行回归,结果见表6。从实证结果发现汇率对于大豆出口均具有负向作用,对豆油和豆粕的出口影响尤其显著,可能是因为我国生产的大豆制品品质不高,难以具备与其他国家大豆产品相竞争的优势。国内生产总值对大豆及其制品的进口的影响因出口地不同呈现差异化。进口价格对贸易量的影响也因产品而异有所不同,大豆及其制品的出口价格对大豆出口的影响不显著,可能由于我国大豆出口规模较小,而且一些发达国家偏向于进口我国本土生产的非转基因大豆,需求具有一定的刚性;豆油价格的上涨是抑制我国豆油出口的主要原因;价格因素对豆粕出口影响不显著,结合产能的正向影响,可能源于国内豆粕生产过剩。政策因素对大豆和豆油的出口具有抑制作用,可能由于大豆政策使得国产大豆在国内市场具有一定的价格竞争优势,减少了出口规模;大豆政策对于豆粕出口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从另一方面反映出我国豆粕加工业可能存在产能过剩现象。

4 对策与建议

本文通过对我国大豆、豆油和豆粕贸易量的比较分析,研究人民币汇率变化对我国大豆贸易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

(1)汇率对我国大豆及其制品进口贸易的影响并不显著,对我国出口市场的影响因产品不同而呈现差异化特征。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上升对国内大豆进口起负向作用,符合相对进口价格上涨导致需求量减少的一般规律;对豆油与豆粕进口起正向作用,反映出豆油和豆粕对大豆的替代作用。汇率对于大豆出口均具有负向作用,这与我国生产的大豆及其制品的品质有关,目前我国大豆加工企业主要生产豆油等技术含量较低的大豆产品,难与其他国家的大豆制品相竞争。

(2)大豆加工产能对国内大豆和豆油进口起显著的正向作用,对我国豆粕出口也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这一结果反映出我国进口大豆的用途主要是压榨大豆油,国内豆粕产量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接近饱和,甚至有富余产品出口到周边国家和地区。

(3)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大豆及其制品贸易的主要原因。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提高对大豆的进口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对豆油和豆粕的进口具有抑制作用,这可能是由于豆油和豆粕的进口关税更高。总体来看出口目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会促进我国大豆及其制品的出口,但近年来我国大豆及其制品出口市场分布变化较大,这一效应会因出口地的白发因素受到影响。

(4)价格对我国大豆及其制品进出口的影响并不十分显著。这是因为我国大豆进口需求多为刚性需求,是国际大豆市场价格的接受者,大豆及其制品的进口量对国际大豆价格的变化并不敏感。出口市场方面,大豆及其制品出口较进口市场的规模较小,且豆油和豆粕的出口主要是由于国内存在过剩的大豆加工产能,价格变化对出口市场的影响也不显著。

(5)政策因素对进口市场的影响不明显,但对出口市场具有一定的影响。国内大豆需求巨大,而土地资源有限,因此大豆政策对大豆进口市场的影响并不显著;政策因素对于豆油和豆粕出口贸易影响显著,可能是由于国内大豆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大豆加工行业的发展。

5 结论

我国大豆及其制品的进口主要源于国内刚需,大豆及其制品的出口主要源于国内过剩的大豆加工产能,因此人民币汇率变化对我国大豆出口领域的影响大于进口领域。近年来我国大豆加工行业产能过剩,出现富余的大豆产品可供出口,但目前我国生产的大豆及制品的品质不高,国际竞争力较弱,故美元兑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大豆及其制品的出口多呈现出负向影响,极大地挫伤了我国大豆产业行业升级和技术转型的积极性。对此,相关部门应加大对大豆产业的扶持力度,鼓励大豆加工企业生产高品质的大豆产品,对行业内部的企业进行整合升级,以此提升国内大豆加工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李圣军,孔祥智.人民币升值对农产品进出口的影响(2005-2009年)[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0 (12):5-12.

[2]李艳丽,彭红枫.人民币汇率对出口价格的传递效应——考虑预期与结构变化的分析[J]金融研究,2014 (10):69-85.

[3]孔凡玲.人民幣对俄罗斯卢布汇率变动对中国进口俄罗斯农产品影响的实证研究[J]农业经济,2016 (10):139-140.

[4]李亚静,朱榕.人民币汇率对出口贸易结构的影响——以制成品研究为例[J].中国商贸,2010 (28):201-202.

[5]曹宝明,赵霞.基于局部均衡理论的中国大豆及其制品供需变化预测[J]中国农村经济,2011 (9):23-36+48.

[6]马绍华,易福金,王学君.中国大豆进口市场势力综合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16 (3):527-531.

[7]王伶.我国豆类产品出口贸易结构及其竞争力的实证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13 (7):418-420.

[8]王佳友,何秀荣,王茵.中国油脂油料进口替代关系的计量经济研究[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7 (5):69-75.

[9]李熠.人民币汇率波动对农产品进口贸易的影响——以进口美国大豆为例[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0

[10]赵殷钰,郑志浩,中国大豆和大豆油需求——基于SDAIDS模型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15 (11):15-28.

[11]柳苏芸,韩一军,李雪.中国农产品目标价格补贴政策效应分析——以大豆和棉花为例[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5):34-39.

[12]钱馨蕾,徐建玲,技术性贸易壁垒一定抑制我国农产品出口吗?——以美国、日本和欧盟为例[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15 (4):7-15.

猜你喜欢

大豆汇率
美联储加息与人民币汇率之间的相关性
ARIMA模型在人民币短期汇率预测中的应用
ARIMA模型在人民币短期汇率预测中的应用
加入不同浓度外源大豆黄素对大豆根瘤数量的影响
中国大豆供需平衡表
中国大豆供需平衡表
大豆农场
给小嘴安个开关
收大豆的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