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学史家洪子诚:学术研究与生命品格”

2018-09-10贺桂梅

名作欣赏 2018年5期
关键词:当代文学文学史学术

主持人语

本期四篇文章讨论著名当代文学史研究者洪子诚先生。洪先生1999年初版的《中国当代文学史》被论者认为是当代文学有“史”的标志,足见其在学界的影响。这本书和稍早的《当代文学概说》(合著)、《作家姿态与自我意识》《中国当代新诗史》(合著),以及稍后的《问题与方法——当代文学史研究讲稿》《文学与历史叙述》等,共同构成了洪子诚文学史研究的序列作品。2002年洪先生退休后,又进入另一写作高峰期,开始尝试新的学术写作文体。近年出版的《我的阅读史》《材料与注释》《读作品记》,将个人的阅读经验、历史记忆与文学写作、历史研究结合起来,特别是精粹老到的文字风格与深厚的人文情怀,使得他的学术研究越到晚年越臻化境。

学界关于洪子诚先生学术工作的评价文章已有不少,本期四篇论文的特色在于,力图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品评洪先生的学术风格与人格魅力。这些论者从身份而言,既有曾作为洪先生弟子的50后毕光明、印后钱文亮,也有洪先生文章的编辑者同时也是学者的80后张涛,还有刚刚步入学术之门的95后研究生曾笑盈。写稿者的不同身份,也显现出洪先生学术和人格影响的广泛性。这些文章的写法不拘一格,讨论对象和内容也各不相同。毕光明的文章探讨的是洪先生何以具有强健且持久的“学术生命力”这个问题,他概括出来的四点看法,既对洪先生的学术工作做了精到的分析,同时也融入了他相当犀利的个人理解。钱文亮从新诗研究和批评的特殊性及其面临的危机这个角度,分析洪先生诗歌研究的特点,将其概括为既具历史深度同时又具有研究深度的“批评”形态。钱文亮本人多年从事诗歌研究,他对洪先生的阐释,也包含了他对当下诗歌批评与研究的独特见解。张涛侧重讨论洪先生刚刚出版的著作《读作品记》,从个人与历史、史料与史论、理论与研究的角度,剖析洪先生如何以他独有的方式,为当代文学研究提供新的“生长点”。曾笑盈目前是北大在读研究生,她的小文章侧重感性印象,特别是作为成长于全新历史语境下的新生代学人,如何从洪先生的学术工作中获得关于建构自己与“时代”学术关系的启示。从这个角度而言,洪先生的学术工作将超越他生活其中的历史,而具有普遍性意义。

本期别册《文学史家——洪子诚画传》也十分值得关注。《文学史家——洪子诚画传》较为全面地展示了洪子诚先生迄今的主要学术成就及其影響,列入洪先生的著作目录、评价文字和访谈文章的辑要,目的是让读者总括性地了解洪先生的学术品格和研究历程。其中特别重要的是洪先生亲笔整理的“我的生活、学术纪事”,说出了许多藏在洪先生心里被反复咀嚼的历史记忆。这种对自我生命的严肃态度,也构成了洪先生所有学术工作的基点和底色。

——贺桂梅,文学博士,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主要从事20世纪中国文学史、思想史、女性文学史研究与当代文化批评。2015年度教育部首届青年长江学者。

猜你喜欢

当代文学文学史学术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文学史的语言学模式与“话语”的文学史
浅析大众传媒对当代文学的影响
当代文学的语言问题反思与追问
百年后的文学史“清算”
董进霞 治的是学术 过的是生活
梳理学术渊源 审视发展空间
《文学史》丛刊
有个性的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