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金融地方化趋势与地方金融的发展战略

2018-09-10周小琪

中国商论 2018年2期
关键词:金融机构中央金融

周小琪

摘 要:近些年来,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逐渐明朗,我国的经济发展进入了新时期,社会发展也进入了新常态。在新时期新常态下,地方金融发展也体现了新面貌。本文介绍了我国金融地方化的发展历史以及前进方向,剖析了促进地方金融发展的相关策略,能够为我国地方金融健康快速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地方金融 地方化 发展趋势 发展战略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8)01(b)-029-02

相比于全国金融和世界金融,地方金融的字面意思范围小了一些,力量也弱了一些。地方金融在我国的发展不过是近40年的事,它的发展和扩张见证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全部历程。地方金融一般具有非常明显的本地特色,受到地方政策和地方经济实力影响非常明显,同时,地方金融的发展对地方经济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二者的结合与相互促进更是未来经济改革的大方向。正确认识金融地方化以及地方金融的发展,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我国金融地方化发展的原因与趋势

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发展的学说,国家的发展一定要按照既定的轨道,不存在超越发展。根据这项科学的理论以及国家经济发展的前景和方向上来看,我国的经济发展存在明显的趋势性和阶段性,对于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应当选择与其特点相一致的经济政策和金融政策,才能实现金融、技术、产品、资本和市场的紧密配合,发挥共同作用。自从建国以来,我国的金融呈现了从国家统一管理的计划经济时期到改革开放以来地方金融发展和金融地方化的发展,呈现着非常明显的阶段属性。1949年之后,我国逐步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了符合我国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中央集权式的金融体制,这种金融体制一直延续到改革开放。改革开放后,为了振兴国家经济,市场化的金融改革不断发展。首先是1983年,中央出台专门办法将央行和地方省级银行的权力进行了划分。1993年,批准分离国有银行的政策性业务和商业性业务,进一步推动金融改革。而后,我国金融改革步伐不断加快,进入21世纪,更是成立了一行三会进行金融监管,将金融监管权直接放在中央。近些年来,随着上海自由贸易区的设置,以及对民间资本建设银行政策的松绑,我国金融开放和金融改革正在稳步推动。

可以看出,地方金融是改革开放的产物,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地方金融的发展越来越快,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都十分惊人,但是从宏观来看,我国金融地方化发展还是有着非常明显的趋势的。

第一,地方金融呈现实力和权力不断扩张的态势。从1993年新一轮金融改革前的中央地方共享,到后来的中央地方金融分权,尽管不同时期,大权仍然都掌握在中央手里,但是地方政府想尽办法,一直在积极争取金融话语权和权力。不管从什么角度,地方金融的权利和实力都在不断发展扩张,未来,这个趋势仍然十分明朗。

第二,中央的政策主导性质不会发生改变。虽然在宪法中和相关法律法规之中,中央和地方的金融权力划分问题没有十分明确,但是可以明确地认识到,地方金融权力和金融发展仍然需要来自中央的政策性文件支持。近些年来的重大金融改革,比如上海自贸区设定以及民间资本开办商业银行等,都实现需要中央专门发文支持,然后地方上再如火如荼地进行。

2 地方金融发展战略探究

2.1 正确处理地方和中央的关系

根据上文可以看出,我国地方金融的发展离不开中央的帮助和监督,更加离不开中央的政策手段。在我国宪法和相关法律法规、行业规范的大框架下,要重视地方金融发展对我国金融总体发展的重要作用,更要科学分配中央和地方金融之间的关系。其具体方法如下:首先,遵循安全、高效、民主的原则。从切实保障金融安全,切实提升金融效率,切实保证金融公平,这三个角度认识和理解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并从这三个角度进行权力的配置预分配。从这三个角度,在不危害金融安全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发挥地方金融创新性、福利性、专业性和开放性特质,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其次,根据全国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进程,选择集权与分权的平衡模式。在金融领域,过度的中央集权会引发不适当的金融排斥,不利于中国金融总体水平的发展。中央能力不足,则会导致弱地方强中央的现象,不利于全国统筹规划,危害地方经济和全国经济的和谐、健康发展。一方面,宏观方面必须要集权,与国家主权相关的货币、利率、汇率等重要金融手段必须要掌握在中央手中,不容许任何人、任何组织、任何利益团体染指,这是国家金融安全;另一方面,具体事务要放权。根据事务的特点,将系统性风险大的事务集中到中央,对于常规性和系统风险性不强的业务放在地方。最后,实施统一监管规则下的地方差异化规 则。考虑到我国地方金融发展水平不一,在严格的金融監管下,在政策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赋予地方金融适当的自主权,可以考虑赋予一定的金融立法权,达成中央集中监管和地方金融管理的有机结合,促进地方金融有序健康发展。

2.2 提升地方对于金融经济协调发展重要性的认识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地方金融获得了巨大的发展,而地方政府长期以来对于地方金融的认识,就是政府利用地方金融机构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充足而且成本相对不高的资金,同时金融机构借助地方政府的东风,不断让自身资本升值,获得自身的发展与进步。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经济分工不断细化,经济复杂度不断大幅提升,当前的金融行业已经不再单单作为地方政府的提款机而被地方政府所控制甚至压榨,这种为了地方经济发展而压迫地方金融的行为已经不可持续。地方政府应当将眼光放长远,通过大力扶持本地金融的发展促进地方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要保证地方金融机构的持续盈利。地方政府要从维护社会长治久安与解决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矛盾的角度上认识到促进地方金融不断发展的重要作用,地方金融的发展能够起到维持地方经济稳定的重要作用,能够为地方上的企业不断提供充足、相对成本较低的资金,这是响应我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呼吁的题中应有之意。

2.3 推动地方金融制度改革,完善相关机制体制建设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金融行业的不断发展与开放水平及国际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具有国家属性的金融机构开始不断扩张,目前各地尤其是东南沿海各个省份的金融地方化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争取更多的客户以及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很多金融机构承诺给用户超过市场水平的利息水平,也开发了很多的理财水平以及更加优惠的手段抢夺客户。这种竞争往往不利于市场的健康发展,对当地以及全国的金融稳定具有非常不利的影响。从地方政府的角度,通过不断深化金融改革,不断推出更加优惠利好的政策,可以规范市场竞争,让地方金融从粗放式的单纯经济利益竞争慢慢向综合服务和诚信竞争上发展,这也是全世界金融发展的必然选择和必然方向。政府应当完善立法,加强执法,同时要促进法律法规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去除法律法规之中不适合金融发展的因素,不断充实和完善法律法规中促进金融有效发展的积极因素,引导金融机构做出符合当地经济发展与人民切身利益的选择,通过严格的法律设置和法律监督,促进金融的健康发展。

2.4 推动多种金融机构发展,降低风险

地方上的金融机构,最常见的是地方商业银行以及地方信用社,目前地方金融,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地方金融,最大的问题就是金融机构数量不够多,种类不够齐全,组织形式过于单一,这在无形之中加大了这些金融机构的风险,影响了居民投资、理财等金融行为的选择和研究判断,同时也降低了他们参与地方金融的积极性,也对当地经济活力有不适当的影响。作为地方政府,以及金融从业者,应当尽可能扩展金融产业链,提升地方金融服务满意度,吸引更多种类的金融机构进入地方,同时引入风险投资,促进地方创业,丰富地方金融选择,提升金融服务的质量与速度,为实现地方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做出贡献。

3 结语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全面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当前地方金融机构的发展未来是光明的。地方金融机构必须要深深扎根当地经济发展,更好地为人民群众和地方经济发展,全国经济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服务,切实提升自己,减少盲目追逐利益的行为,与各级政府通力合作,不断造福地方和人民。金融地方化的发展趋势是不可逆的,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不可缺少的部分,应当得到政府和全社会的重视。

参考文献

[1] 胡勇锋.中国经济转型中的金融分权[D].西南财经大学,2014.

[2] 羅纯.区域技术创新对金融业集聚影响研究[D].湖南大学, 2012.

猜你喜欢

金融机构中央金融
央企金融权力榜
民营金融权力榜
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1)
防止“带病提拔”,中央放大招
一季度境内金融机构对外直接投资17.79亿美元
多元金融Ⅱ个股表现
金融大海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