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幼儿“告状”的种类以及解决策略
2018-09-10彭皓
彭皓
【摘 要】幼儿告状在幼儿园里很常见的,每天都会有很多小孩来告状:这个人怎么样了,那个人干嘛了,然而教师的处理方式对幼儿的发展存在着一定的影响,所以我们必须要慎重对待。本文分析了幼儿告状行为的几种类型、原因以及表现,阐述了教师如何对待孩子的告状行为的几点建议进行阐述。
【关键词】幼儿告状 类型 建议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24.189
教师每天都会面对幼儿的告状。幼儿园孩子认识水平低,生活经验也较缺乏,思维性、独立性等都还很差,对于父母和老师的依赖性较强,所以,他们自己对周围所发生的事情不能独自进行完整的,全面的评价,老师就成了他们眼中的权威。告状,顾名思义就是指人与人之间发生某种冲突,矛盾而不能自行解决是出现的,从而借助第三方力量来解决纠纷的一种特有的人及关系。幼儿告状是指3-6岁的儿童将自己或别人受到欺负或与其他幼儿之间产生的矛盾而向教师陈述的过程。
一、幼儿告状的主要类型
(一)求助类告状
由于幼儿时期,幼儿对周围的人和事物的评价大多依赖成人的态度,所以在幼儿园,则是以教师的态度为中心,某一行为自己不能确定是否正确时,就会要求得到老师的评价和裁决,这是就产生了求助的告状,如:本学期,我们要求幼儿自己从家里带自己爱看的图书到学校与其他小朋友一起进行分享,女孩都爱看公主之类的图画书,最近热播的《巴拉巴拉小魔仙》就得到了我们班很多小女生的青睐,所以很多小女孩都抢着看,吃过饭后,小朋友都拿着一本书坐在自己的小椅子上看。这是,一个小女生很委屈的跑过来跟我说:“老师,xxx不给我看小魔仙的书,可是这本书是我先拿到的!”那个被告状的小女孩也理直气壮的喊道:“这书是我带来的,我不想给你看!”我听到这话有点生气,于是我耐心的对那个小女孩说:“你看,每个小朋友都带来了自己的书,如果你不愿意和其他人分享的话,那你就只能看你自己的书,别人也不会给你看的,你想这样吗?”她想了想,轻声的说道:“老师,那我和她一起看,别人会把书借我看吗?”“当然会啊!”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幼儿的告状都是希望得到成人的保护和帮助。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由于认识的不完善,他们就会寻求老师的帮助,并会在老师的调解过程中慢慢的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二)与教师要求违背时的告状
在幼儿园,每个老师都会对自己的班级进行常规的训练,很多的要求就会告诉幼儿,这个可以做,这个这样做是正确的,而那个就是错,不可以这么做等。幼儿在教师慢慢的训练,灌输中记住了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如果做了,就會被老师批评。有时你正在做事,突然某个幼儿就会跑过来对你说:“老师,xxx在班级里跑、xxx在玩水……”其实,这种告状从反面反映出告状者自己做得很好,他没有在班级里跑,也没有在洗手的时候玩水,想通过比较而得到老师的表扬。
(三)同情心驱使下的告状
有时候我们会发现,来告状的并不是当事人,而是当事人的好朋友或者旁边的人,当他们看到自己的好朋友受到别人的欺负时,他们就会很仗义的来向老师告状。幼儿已经懂得了一些初步的道德观念,他们知道什么是好的行为,什么是不好的行为,有的时候他们能自己去分清是非好坏,可是有的时候他们就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了,所以就需要老师来帮助他们解决困难。从幼儿告状的类型以及原因可以看出,告状并不是完全是件坏事,从反面反映出了幼儿积极地表现,反映了幼儿对行为规则的认识、掌握,幼儿对道德判断,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也反映了幼儿能够进行自我检阅的能力,通过与犯错幼儿的比较,认识到自己是正确的。
二、如何对待孩子告状的行为
幼儿园老师是幼儿的启蒙者,往往有很多老师面对告状只是轻轻的一句“我知道了”甚至不管,这可能会导致一些有危害的事得不到及时的解决,更会混淆孩子的是非观念,让孩子的正义感受到伤害。
(一)重视幼儿的告状行为,关注幼儿的告状行为
有的教师对幼儿的告状不予理睬,只是看一眼就放任,孩子的问题还是得不到解决,孩子会认为是不是别人做的对的,而我才是做错了,使得孩子的是非观产生了颠倒,所以,不管你有多忙多累,都请你重视并且正确的对待孩子的告状的行为,让他们的问题得到及时的解决。
(二)要平等的对待每个孩子的告状行为,不能有偏袒
每个班级都有调皮的孩子,而那些孩子基本度不太能得到老师的喜爱,所以当有小朋友来告状时,老师心里就认定一定是那个调皮的孩子做错了,也不听他的辩解,其实这是很错误的,这不仅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孩子的人格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伤害,使得班级里的其他孩子有了错误的认为,认为他不是一个好孩子,他做什么都是错的,而那些平时听话的小孩老师只是说几句就算了,有没有想过,真正犯错的那个人没有得到应有的惩罚,而没有犯错的孩子只因为平时的调皮捣蛋而得到了本不应属于他的惩罚这种后果的严重性?
(三)减少孩子的告状行为,培养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平时的教学中,多注意训练幼儿的独立性,对减少幼儿的告状行为有重要的作用。课堂上,我们可以组织幼儿通过谈话、讨论等形式,将一些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让幼儿一起来想办法解决。幼儿的告状看起来是一件很小的事情,其实对幼儿的心理发展关系有着重要的联系,幼儿教师作为幼儿的启蒙者,在对待幼儿的告状行为时必须很谨慎很小心,要尽量做到一碗水端平,让每个孩子都得到公平的对待,而不是偏袒某一方,而重点批评某个孩子,让孩子的自尊心得到保护。无论孩子告状的原因是什么,教师在孩子心中都是一个大法官。每个孩子都是可爱的,他们的告状都是希望我们老师能多一点耐心,好好的爱孩子,帮助每一个孩子。
参考文献
[1]周长秋.谈老师对幼儿告状的分析评判能力[J].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2.
[2]陶华琴.正确对待幼儿的告状[J].学前教育研究,2001(1).
[3]王振宇编著.儿童心理学[J].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