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宣言》依然闪耀着真理的光辉
2018-09-08汪亭友
汪亭友
[摘要] 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正式出版。170年过去了,《共产党宣言》阐释的社会发展规律至今仍然没有过时,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依然强大。当前,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理想信念,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关键词] 《共产党宣言》; 170周年;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图分类号] A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29-1445(2018)02-0019-05
1872年,马克思、恩格斯在为《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撰写德文版的序言中指出:“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1 时光荏苒,时代的脚步已经跨入21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抚今追昔,170年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世界社会主义事业在曲折中顽强奋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结出累累硕果,焕发出勃勃生机和强大生命力。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仍然是任何力量击不倒、摧不垮的科学真理,是指引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推进“四个伟大”实践中的行动指南,也是指引世界人民正义斗争和人类进步事业的光辉灯塔。
《宣言》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规律,科学论述了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
《宣言》的一大理论贡献,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指出人类的全部历史(原始社会以后)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终解放自己。《宣言》指出了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对立的经济根源,深刻揭示了资产阶级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科学阐释了现代无产阶级产生、发展壮大及其历史使命,郑重宣告了“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历史规律。
资产阶级必然灭亡,无产阶级必然胜利,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人类最终走向共产主义,是《宣言》的基本思想,也是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它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这一规律的发现,不是出于人的主观臆想,而是马克思、恩格斯根据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性质和要求的基本原理,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问题得出的科学结论。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的积聚和集中使得生产越来越具有社会的性质,许多分散的生产过程融合成为社会的生产过程,整个国民经济越来越成为一个各种生产密切联系、相互依赖的整体,每个生产单位都成为整个社会生产网络的一个纽结。随着世界市场的形成,资本、资源、技术与人员的国际流动,国际垄断组织及跨国公司的大发展,使得生产规模不断升级,生产地域越出一国范围。而各国经济技术水平发展的不平衡、优势互补的内在动力,促进了国际分工与协作的迅猛发展。有越来越多的生产部门、交换部门、流通部门和消费部门都在组织全球性的大协作。资本不断增值与扩张的本性,全球市场体系的形成与完善,现代交通、通讯、网络技术的发达,使资本主义生产由一国范围的社会化,逐渐发展到国际范围乃至全球范围的社会化。“各国人民日益被卷入世界市场网,从而资本主义制度日益具有国际的性质。” 1
劳动产品成为社会化的劳动产品,生产力的这种性质客观上要求由社会来占有生产资料和调节国民经济。然而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生产资料是归资本家私人占有的,生产经营是由资本家自行决定的,以资本家个人的意愿为转移,社会产品也归资本家个人所有。于是,生产形式就与占有形式发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生产形式起来反抗占有形式,生产社会性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构成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这一矛盾首先造成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狀态之间的矛盾,其次造成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在这些矛盾的相互作用、共同促进下,资本主义国家开始爆发生产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它像社会瘟疫一样,使社会的产品和生产力遭到严重的破坏,使国家的经济陷入瘫痪、混乱和倒退状态。
当然,危机不会持续发展下去。在市场规律自发调节下,资本家会缩减生产规模,裁减雇员,降低产品价格,以减少损失。政府也会采取刺激经济增长的措施。危机经过短暂的萧条就开始转为复苏。随着生产的不断扩大,经济发展逐渐加快,逐渐超过危机前的最高点,进入高涨阶段,资本主义呈现繁荣景象。然而这只是暂时的,随着生产的持续扩大,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和各种矛盾开始发展。当矛盾积累到尖锐程度时,危机就再次爆发,资本主义进入新的经济周期。危机、萧条、复苏、高涨,再危机、萧条、复苏、高涨,如此反复交替,构成资本主义经济无法跳出的“怪圈”。因此,社会主义公有制取代资本主义私有制,由社会占有生产资料并有计划地组织社会生产,就成为了历史的必然。只有资本主义制度被社会主义制度所代替,才能彻底消灭经济危机。
不仅如此,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在摧毁了封建制度的基础的同时,也在锻造着埋葬自己的掘墓人,即现代无产阶级。无产阶级是和资产阶级一同产生的,在同资产阶级的斗争中发展壮大起来,在马克思主义武装下逐渐由自在阶级转为自为阶级。无产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因为它是现代大工业的产物,这就决定了无产阶级是同资产阶级对立的一切阶级中反抗资本主义最革命的阶级。无产阶级一无所有的经济地位和被资本剥削压迫的境遇,使它肩负着“消灭私有制”、“使整个社会一劳永逸地摆脱一切剥削、压迫以及阶级差别和阶级斗争”、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历史使命。在埋葬资产阶级的伟大革命中,无产阶级“失去的只是锁链”,“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2 。
资产阶级不会拱手让出自己的统治,自愿退出历史舞台。无产阶级只有“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而建立自己的统治”,使自己“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然后“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才能建立“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的“自由人联合体”新社会。1
《宣言》正是以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为指导,以铁的事实为根据,通过揭示资本主义社会无法克服的内在矛盾,科学说明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命运,指明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正道和归宿。
《宣言》阐释的社会发展规律至今没有过时,我们仍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
毋庸讳言,在《宣言》发表之后的岁月里,资本主义社会不断地发生变革,资产阶级也在自我调整统治方式,资本主义出现了新变化,呈现出新的特征,《宣言》的某些内容也如马克思和恩格斯后来指出的“可以做一些修改”,《宣言》纲领中的“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2 ,但《宣言》阐述的一般原理没有过时,直到《宣言》发表170年后的今天依然是完全正确的。资本主义不断遭受其内在矛盾的困扰,周期性危机成为挥之不去的梦魇,不但不能否定《宣言》阐释的一般原理,反而验证着《宣言》基本思想的科学性,是颠扑不破的伟大真理。
在1900年以前,资本主义大约每隔10年左右就发生一次经济危机;之后,差不多每隔七八年发生一次。进入20世纪,资本主义世界仍是危机不断。20世纪初爆发了1900~1903年和1907年经济危机,以后又经历了1920~1921年、1929~1933年和1937~1938年三次危机,其中1929~1933年的危机最为严重。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主义总危机进一步加深。美国在1948年、1953年、1957年、1960年、1969年、1973年、1980年、1990年和2007年先后爆发九次经济危机。1957~1958年、1973~1975年、1980~1982年、2007年的危机波及加拿大、日本和西欧主要国家,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四次大危机。2007年8月由美国引发逐渐蔓延至欧洲乃至全球的金融危机、经济危机,是1929~1933年危机之后最严重的危机。
对于这场西方主要国家至今仍未完全摆脱的危机,资产阶级的经济学家、政治家始终不能正确面对造成危机的制度根源,因而不能科学地解释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他们要么归罪于政府政策失误,如政府监管不力,金融监管政策、金融监管机制滞后,要么归结为华尔街金融大鳄们的贪婪,或居民超前过度消费、房地产泡沫、金融衍生品泛滥、新自由主义思想作祟等等。固然,这些因素与危机的发生存在某种关联,但消除了这些因素资本主义并不能就此彻底消除经济危机。造成这次危机的总根源,如同历史上发生的危机一样,都是生产的社会化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运动的结果,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只是这次的危机表现不一样而已。
事实一再告诉我们,尽管我们所处的时代同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相比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分析没有过时,关于资本主义必然消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也没有过时,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这是我们对马克思主义保持坚定信心、对社会主义保持必胜信念的科学根据。
当然,历史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资本主义最终消亡、共产主义最终胜利,必然是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对此我们要辩证理解“两个必然”。
一方面要看到,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是社会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我们要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充满必胜信念,不能因为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暂时还落后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就动摇了乃至丧失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必胜信念,从而迷信推崇资本主义的一切,甚至成为资本主义的“卫道士”。
另一方面也要看到,资本主义必然消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要充分认识这一过程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1859年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指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1
事实证明,“两个决不会”的论断是完全正确的。在马克思和恩格斯去世后的100多年间,尽管资本主义不断发生危机,但仍能通过自我调整,容纳其生产力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当今资本主义主要经济体仍能保持一定幅度的增长,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科技、军事、教育等领域仍占据着世界的制高点,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邓小平同志说过:中国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2 。社会主义要在全球范围战胜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面临的任务就更为艰巨复杂,需要更长的时间。我们要深刻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的自我调节能力,充分估计到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军事方面长期占据优势的客观现实,认真做好两种社会制度长期合作和斗争的各方面准备,认真学习和借鉴资本主义创造的有益文明成果。历史教训也告诉我们,在生产力尚不发达的条件下,贸然向更高阶段过渡,提前進入共产主义,都是不切实际的幻想。
要把“两个必然”与“两个决不会”统一起来认识。“两个必然”是就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总的趋势而言的;“两个决不会”是就实现这一规律、体现这一趋势的前提和条件而言的。两者说的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是内在统一的关系。不能把“两个决不会”同“两个必然”割裂开来、对立起来,以前者否定后者,或以后者否定前者。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党的十九大报告号召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引导全党牢记党的宗旨,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报告明确指出,革命理想高于天,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全党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