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心学”“实学”的统一,提高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

2018-09-08邱兵

党史文苑 2018年8期
关键词:心学杂念良知

邱兵

觉悟的提高并不是自然而然的,需要人们主动地去认识自己和世界,由“意”和“心”入手,首先做到“诚意”和“正心”,才能明白本来,回归初心。我们用中国共产党人的“心学”来理解政治觉悟,注重从“心”上发力,从“根”上用心,并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紧密结合,来理解“我们是谁,我们要干什么,我们要到哪里去”。经世致用、知行合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其要在于一个“实”字。觉悟只有转化为自觉的行动,理论只有应运于鲜活的实践,才有其改造世界的现实意义。政治能力作为一种改造世界的实际能力,要获得这种能力必须在“实”字上下功夫,在政治实践中不断历练。

一、提高政治觉悟,练就共产党人诚意正心的“心学”

觉悟指的是一种从迷惑到明白,从模糊到清楚的觉知过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经常告诫全党要“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说的就是共产党员要有政治觉悟,做到政治上头脑清醒。

但是觉悟的提高并不是自然而然的,需要人们主动地去认识自己和世界,由“意”和“心”入手,首先做到“诚意”和“正心”,才能明白本来,回归初心。这也是《中庸》所讲的“诚则明矣,明则诚矣”[1]p40。越诚则越明,觉悟越高;觉悟越高,越明则越诚。

“诚意”和“正心”是《大学》中所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1]p5的前置必要条件。心之所发,谓意。诚,实也。诚意,就是指“实其心而不自欺”,犹如人天生喜欢美景和讨厌恶臭一样,无论是在人前众人时还是在人后独处时,都无法自欺改变。身之主宰便是心。正心就是指“正其心而不存邪念”,远离一切杂念干扰。

明代心学集大成者王阳明直接上承《大学》“诚意”和“正心”思想,并从孟子所说“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2]p316中取义,提出“致良知”。根据王阳明的解释,良知指的是非之心、好恶之心,它不待学而能,不待虑而知,“知善知恶是良知”[3]p845,“良知即所谓天理”[4]p121。良知好比人们心中的太阳,良知一经发用流行,周边事物的善恶是非则在心中清清澈澈。但良知的太阳也常被乌云遮蔽,因而时而不明,时而有昏。“致良知”的方法就是祛除心中杂念的乌云,让良知的太阳光芒普照。私欲杂念是良知发用的大敌。王阳明认为一念发之处便是行,有一念不善,则须彻底祛除。此外,“致”良知一定要“必有事焉”,须“在事上磨”[4]p151下功夫,重在“动”中体认,达到知行合一。若离开当下正在从事的正道事业本身,则可能沦为虚无寂灭。良知,是人人天生俱足的,只要在一事一物中除去私欲杂念,让被蒙蔽的良知复归和复醒,久久为功,持之以恒,则人人可凭良知而成为圣人。可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心学”讲究的是将诚意正心和所做的事情紧紧结合起来,要义是排除私欲杂念恢复本心,将纯净良知注入当下正道事业,并相信人人只要在每事每物上坚持这种“磨”的功夫,就能成就事功。

可以说,中国共产党人的“心学”也源植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人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根本宗旨,全心全意就是诚意正心,为人民服务就是正道事业,“心”和“事”永远系着在一起,一刻也不能分离。“全心全意”这四个字,讲的是在为人民服务的正道事业中,全然没有私心杂念。从这个意义上讲,如果离开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没有根基的虚幻。同时,“全心全意”的大敵是私心假意。做到全心全意的方法并不是每天空喊口号,而是回到内心深处去克除私心假意,使之没有纳藏之地,从而使得心中复归忠意淳淳。这也就是孔子所讲“克己复礼为仁”[5]p171,意思是说,“仁”就是克掉己私,复归正理。而孔子讲为仁的方法也不是空洞的,他倡导“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5]p91,也就是说推己及人,就近处的一事一物,类比自己想达成的美好愿望让其他人也达成,君子成人之美,这就是为“仁”的方法。需要指出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说的是在为人民服务过程中不能掺杂私心假意,但并没有否定人为自己生存和发展所需的个人正当合法利益。

用中国共产党人的“心学”来理解政治觉悟,注重从“心”上发力,从“根”上用心,既要诚意正心、知道本来、复归本色、不忘初心、走向未来,克除各种形形色色杂念的迷惑,排毒杀菌,正本清源,实现政治觉悟上的清醒和自觉,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又要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紧紧附着结合,来理解“我们是谁,我们要干什么,我们要到哪里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讲政治,是我们党补钙壮骨、强身健体的根本保证,是我们党培养自我革命勇气、增强自我净化能力、提高排毒杀菌政治免疫力的根本途径。”[6]

第一,我们是谁?这个问题说到底是复归本色和初心,即坚守政治信念和站稳政治立场。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政者,正也”。中国共产党为的“政”,就是福济苍生之天下正道。中国共产党诞生于国家危难、民族危亡、山河破碎之时,自诞生之日起,便肩负着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大众幸福、国家富强的伟大使命,这个使命也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种强大的“使命基因”,一直存续和积淀在近百年来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的血液里。自从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所掌握,与中国革命相结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基因”就发展为“红色基因”。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历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将“红色基因”和“实践基因”相结合,形成了属于中国共产党人自己的实践论。中国共产党人秉承高度的理论自觉,不断从实践中深化认识,并及时将其提炼和总结为指导实践的新理论,从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薪火相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马克思主义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最新成果,它和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是指导我们新时代实践的行动指南。中国共产党人将“使命基因”和“人民基因”相结合,形成了中国共产党人独特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中国共产党人在90多年的奋斗历程中,走在时代的前沿,始终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和心连心,并不断鞭策自己“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上述“使命基因”“红色基因”“实践基因”“人民基因”就是中国共产党人政治立场和政治理想的本色和底色。

第二,我们要干什么?这个问题说到底是指向排除杂念干扰和私欲迷惑,即坚定政治方向和遵守政治规矩。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既要讲究“立”,也要讲究“破”。一方面要敢于旗帜鲜明地向各种错误思想亮剑,“破”除干扰。针对党内曾出现的主观主义,毛泽东同志在1941年《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曾旗帜鲜明地加以反对,要求共产党人注重研究现状、注重研究历史和注重马列主义的应用。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全党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作斗争,这也是从坚持政治方向角度考量的。不排除错误思想的干扰,正确的政治方向就很难在全党和党员个人心中筑牢。另一方面敢于正大光明地宣讲四个“自信”,筑起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人生灯塔,这是“立”起航向。保持这种自信,可以让我们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遵守政治规矩,是坚持政治方向的保障,是共产党人政治上的固有要求。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铁一般纪律的政党,以民主集中制为根本组织原则,具有严密的组织性和纪律性,有着鲜明的政治主张和政治纲领,所有这些都在党章中有明确的规定。讲政治规矩,要切实做到以党章为遵循,摈弃杂念干扰和私欲迷惑,遵守党内准则和条例,履行作为党员的权利、义务和责任。

第三,我们要到哪里去?这个问题说到底,是指向与我们正在从事和追求的正道事业,是需要我们将诚意正心注入的伟大事业,并不断在事中反复磨练、久久为功,即落实政治目标和实现政治梦想。我们党毫不讳言自己最终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这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中国共产党背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7]。经过中华儿女170多年的不竭努力和中国共产党人近百年的坚强领导,中华民族“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二、锻造政治能力,练就共产党人知行合一的“实学”

经世致用、知行合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其要在于一个“实”字。任凭多么高尚的觉悟或者多么优秀的理论,如果只是束之高阁,也不过是历史楼堂里的惊鸿一瞥而已。觉悟只有转化为自觉的行动,理论只有应用于鲜活的实践,才有其改造世界的现实意义。

政治能力,就是一种将政治觉悟创造性地转化为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实际能力,就是善于从政治上考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注重提高政治能力,特别是把握方向、把握大势、把握全局的能力和保持政治定力、驾驭政治局面、防范政治风险的能力。”[8]

觉悟和能力之间、理想和现实之间,有着巨大的鸿沟。政治能力要成为一种改造世界的实际能力,必须在“实”字上下苦功夫锤炼。正如知行合一的倡导者王阳明所指出:“行到精觉明察处,便是行。知到真切笃实处,便是行”,“不行不足谓之知”[9]p315-317。在“三严三实”教育实践活动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到:“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在党的十九届一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知行合一、言行一致”。这就为提高政治能力提供了切实可行的遵循,即在政治实践中通过政治历练不断锻造政治能力。

第一,践行“四个意识”要实。“四个意识”即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践行“四个意识”是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保证,也是实现全党团结的关键途径。团结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大国和大党来说,至为关键。毛泽东同志认为,维护党内团结是争取革命和建设胜利的最基本条件。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提出“四个意识”,带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万众一心,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从而进一步彰显了我们党和国家的政治优势。

第二,加强党内政治生活要实。新形势下,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应注重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引导党员、干部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维护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紧跟时代步伐、聆听时代声音、回答时代课题”,“旗帜鲜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勇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使每个党组织都成为激浊扬清的战斗堡垒,使每个党员都成为扶正祛邪的战斗员”[6]。

第三,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要实。调查研究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关键一环,是实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的前提条件和基本功。毛泽东同志曾要求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反对本本主义和主观主义,提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将调查研究的重要性再次提到全新的高度,认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习近平总书记号召,领导干部“要积极开展调查研究,要扑下身子、沉到一线,迈开步子、走出院子,到车间码头,到田间地头,到市场社区,亲自察看、亲身体验”[8]。

第四,以解决突出问题为突破口和主抓手要实。对待党内的问题,我们党一贯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从不掩饰缺点,不回避问题,不文过饰非,秉承着“有缺点克服缺点,有问题解决问题,有错误纠正错误”[6]的原则,同时“要有真抓的实劲、敢抓的狠劲、善抓的巧劲、常抓的韧劲,抓铁有痕、踏石留印抓落实”[10]。

第五,为人民谋福祉要实。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人民是历史进步的真正动力,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的利益是我们党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全党同志“一定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把人民群众关心的事当作自己的大事,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8]。

三、结语

提高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有关政治建设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政治觉悟注重从“心”上发力,用中国共产党人的“心学”改造我们的主观世界,实现政治觉悟上的清醒和自觉,做政治上的明白人,从而坚守政治信念和站稳政治立场,坚定政治方向和遵守政治规矩,落实政治目标和实现政治梦想。政治能力强调从“实”上用功,用共产党人的“实学”改造我们的客观世界,做到知行合一。唯有在政治建设上出“实效”,即践行“四个意识”要实、加强党内政治生活要实、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要实、解决突出问题为突破口和主抓手要实、为人民谋福祉要实,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政治能力。

参考文献:

[1]朱熹撰,金良年今译.四书章句集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2]孟子,杨伯峻今译.孟子[M].长沙:岳麓书社,湖南教育出版社,2003.

[3]冈天武彦著,冯莹莹等译.王阳明大传(下)[M].重庆:重庆出版社,2015.

[4]王阳明撰,张靖杰译注.传习录[M].南京: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5.

[5]杨伯峻译注.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2.

[6]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EB/OL].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7-02/13.

[7]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中国共产党新闻網,http://cpc.people.com.cn/n1/2017/1028.

[8]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届一中全会上的讲话[EB/OL].中国共产党新闻网,http://cpc.people.com.cn/n1/2018/0101.

[9]冈天武彦著,冯莹莹等译.王阳明大传(上)[M].重庆:重庆出版社,2015.

[10]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民主生活会 习近平主持并发表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7-12-27.

[作者简介]邱 兵(1985—),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共产党建设研究、世界政党比较研究。

责任编辑 / 马永义

猜你喜欢

心学杂念良知
王阳明心学的价值担当
Chapter 11 A clear conscience第11章 良知未泯
论新时代构建共产党人心学的三重维度
良知
登山的奥秘
见心见行 知行合一 “中国蓝”新员工培训中的心学实践
良知说话
杨简心学的形成及其浙学精神的展现
不要误解“排除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