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仍然需要艰苦奋斗

2018-09-08彭勃

党史文苑 2018年8期
关键词:习近平中国共产党特色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春节团拜会上指出:“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是艰辛的,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没有艰辛就不是真正的奋斗,我们要勇于在艰苦奋斗中净化灵魂、磨砺意志、坚定信念。奋斗是长期的,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伟大事业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几十代人持续奋斗。奋斗是曲折的,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我们要始终发扬大无畏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奋斗者是精神最为富足的人,也是最懂得幸福、最享受幸福的人。”

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5000年文明的重要内容,是中国人民自立自强的精神标识,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本色和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人践行初心和使命的必然行为,也是中国共产党兴旺发达的成功密码和传家宝。回望中国共产党97年的光辉历程、社会主义在中国的高歌猛进,就是一部开天辟地、从未停歇的艰苦奋斗史。

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的成功密码

中华民族自近代以来一直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是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中国共产党正是为着完成这两大任务而诞生,自创立之初就把艰苦奋斗作为自己的座右铭。靠坚定信念、艰苦奋斗,中国共产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在血与火的考验中实现凤凰涅槃,从1921年成立之初的50多名党员发展到今天拥有8900多万党员的世界第一大政党。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抗战精神、延安精神、沂蒙精神、西柏坡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改革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塞罕坝精神……中国共产党人用热血和汗水凝炼而成的红色精神谱系,无不闪耀着艰苦奋斗的光芒。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中国共产党这个中国近代以来最伟大的创业团队,在28年的伟大斗争中,历经大革命失败的考验和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浴血奋斗,最终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1936年和1939年,美国记者斯诺两次采访延安和陕北革命根据地,有感于中国共产党人在异常艰苦的条件下勤勉奋斗,盛赞这种充满力量和热情的精神是“东方魔力”“兴国之光”。

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强调: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革命以后的工作更艰苦,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在旧中国一穷二白的烂摊子上,这个创业团队披荆斩棘,奋斗七年完成三大改造,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又靠着艰苦奋斗,克服各种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突破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取得了中华民族为之自豪的伟大成就,有了自己的石油、原子弹、核弹、人造卫星……

40年前,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说,我们是个穷国、大国,搞四个现代化,要老老实实地艰苦创业。这个创业团队带领亿万人民勤劳致富、创新创造,使整个社会、整个国家经历了新的革命,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站起来走向富起来。战胜百年不遇的洪水、地震灾害,实现神舟飞船遨游太空梦想,接续50年艰苦奋斗在茫茫塞北荒原上谱写112万亩人工林海绿色篇章。……以艰苦奋斗为精髓的红色精神谱系不断发扬壮大……

艰苦奋斗和伟大成就伴随中国共产党创业团队步入新时代,中国经济总量以80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为世界提供着最高的经济增长贡献率、减贫贡献率,建成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保障网、高速铁路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代创业团队带领中国人民从富起来走向强起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犹如“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

艰苦奋斗是党的领导集体强调的政治价值

回顾社会主义建设史,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为代表的历届党中央领导人和领导集体始终从百年复兴大计的战略角度,来强调艰苦奋斗的重要性,同时强调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是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凝聚党心民心的关键。

20世纪60年代,经历“大跃进”的深刻教训,毛泽东提出:“要使我国富强起来,需要几十年艰苦奋斗的时间,其中包括执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这样一个勤俭建国的方针。”“中国的人口多、底子薄,经济落后,要使生产力很大地发展起来,要赶上和超过世界上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没有一百多年的时间,我看是不行的。”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时指出:“如果不提倡艰苦奮斗,勤俭节约,这个目标不能达到。”1987年,他再次强调:“以后的六十二年,我们还要夹着尾巴做人……并且要艰苦奋斗……要勤俭办一切事情,才能实现我们的目标。”1989年,他又强调:“艰苦朴素的教育今后要抓紧,一直要抓六十至七十年。我们的国家越发展,越要抓艰苦创业……有助于克服腐败现象。”1994年11月,江泽民指出:“要使我们国家跻身于世界现代化强国之林,还需要几代人、几十年的艰苦努力……切实做到克勤克俭、励精图治。”2001年9月,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提出“八个坚持,八个反对”,其中一条就是“坚持艰苦奋斗,反对享乐主义”。2005年1月,胡锦涛指出:“必须继续用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精神来凝聚和激励全党全国人民励精图治、艰苦创业。”2007年1月,中纪委七次全会明确提出要坚持八个方面良好风气,其中一条是“艰苦奋斗、勤俭节约”。2009年9月,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要求全党大兴“党的四大作风”,其中一条是“大兴艰苦奋斗之风”。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2012年11月,习近平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他指出:“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这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一定要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继续朝着这一伟大目标奋勇前进。“中国梦”的提出,充分显示了我们党对过去奋斗历程的深刻思考,对中国未来发展的历史担当。2012年12月,党中央发布对中国产生深刻影响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此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改进工作作风,最重要的是要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能不能坚守艰苦奋斗精神,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兴衰成败的大事。

艰苦奋斗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品格

2018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纪念,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心学,没有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的指引就不会有今天的中国。我们站在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怀念马克思,追寻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主题——人的解放和实践,不难发现它和艰苦奋斗的内在联系。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的观点,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实践总是充满探索和艰辛的,人正是在为顺应自然、生生不息、提高生命价值而不断实践的过程中,以自身的艰苦奋斗不断展开自己的社会关系,不断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艰苦奋斗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必备品格,它的本质特征是坚定理想信念、不畏艰难困苦、坚持不懈奋争、敢于实践创新,它的核心词是奋斗,强调的是一种不畏惧客观条件,胜不骄、败不馁,持续奋斗的意志力,这种意志力在人类文明的进步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纵观中华5000年文明发展史就会发现,艰苦奋斗始终贯穿于中国人民改造世界的社会实践中,艰苦奋斗精神本质上就是一种奋发向上的实践精神,即为实现既定目标和理想而奋斗的过程中,各个行为主体表现出的信念坚定、自强不息、居安思危、戒骄戒躁、攻艰克难、创新担当、勤俭节约、甘于奉献等积极进取的意志品质和人生境界。

170年前,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所谓人的自由发展,是指人的才能、志趣和道德品质等多方面的发展,最根本的是指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在此意义上,劳动本身也是一种个体需求,在劳动中艰苦奋斗就是一种幸福。马克思是艰苦奋斗的典范,他一生为了追求人类解放颠沛流离,生活困窘,经常忍饥受冻,妻子、儿女因贫病先后逝去,但他却始终初心不改、追求真理。他在一封信中写道,“我至今始终确信,凡是真正坚强的人……即使遇到失败,也总是能从中汲取新的力量”。尽管多次被驱逐而辗转四国,倍受“长期的艰苦工作以及多年贫困所造成的极坏的健康状况”折磨,但马克思从未气馁,而是“像匹马一样地工作着”,“在其生命的途程中每走一步都得经过战斗”。穿越200年走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仍然需要拥有艰苦奋斗的激情,以不懈努力投身伟大事业,以无私奉献照亮伟大征程,在奋斗中实现人生价值。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我们这一代人就是要以新时代建设者的责任义务,担当使命、抓住机遇,用艰苦奋斗创造幸福,在接续奋斗中品味幸福,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添砖加瓦、创造荣光。

艰苦奋斗是新时代的迫切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經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一变两不变”的新时代,向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更高要求的使命担当、更重更难的任务课题,我们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沉着应对“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进行新的艰苦奋斗伟大实践。新时代,我们党治国理政第一位的任务,就是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团结带领人民奋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篇章,让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在中国生动展现。实现民族复兴伟大梦想,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新时代的道路上还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更有不少“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需要付出更加艰巨、艰苦的努力。必须防止任何贪图享受、消极懈怠、回避矛盾的思想和行为,坚决战胜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和自然界出现的一切困难和挑战。

走入新时代的中国,正处在新一轮世界格局大发展大调整大变革时期,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重大机遇和严峻挑战并存,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周边环境复杂敏感,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种种“黑天鹅”“灰犀牛”风险考验摆在面前。新时代应对风险挑战、破解发展难题的重要法宝依旧是艰苦奋斗。“凡作事,将成功之时,其困难最甚。行百里者半九十,有志当世之务者,不可不戒,不可不勉。”“决不能因为胜利而骄傲,决不能因为成就而懈怠,决不能因为困难而退缩。”习近平同志提出的“三个决不能”,振聋发聩、催人奋进,吹响了艰苦奋斗再出发的号角。党的十九大绘就宏伟富民强国新蓝图,把蓝图变为现实,将改革进行到底,迫切需要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我们今天强调艰苦奋斗,不是要过贫困时代生活,也不是非要当“苦行僧”,而是要主动传承自强不息、勤俭节约的作风。艰苦奋斗不只是“独善其身”,更要“兼济天下”,坚守为人民谋幸福这个初心,励精图治,把有限的财力和资源聚集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环节,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迫切的利益问题。

艰苦奋斗,就要永远保持革命战争时期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居安思危、创新担当,练就高强本领,运用科学方法,不断赢得工作的主动权,在本职岗位上以辛勤的汗水、默默的耕耘体现新担当新作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全党一定要保持艰苦奋斗、戒骄戒躁的作风,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新时代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答题纸已经铺开,我们只有满怀自信和豪情,用艰苦奋斗勉力书写,用各自在本职岗位上创造精彩实绩的笔迹,以“功成不必在我,建功必须有我”的境界,代代接续艰苦奋斗,才能向人民和时代交出“人民幸福、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世界大同”的满意答卷。

[作者简介]彭勃,女,中共中央党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研修班”第一期学员,中共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

责任编辑 / 张荣辉

猜你喜欢

习近平中国共产党特色
特色种植促增收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中医的特色
完美的特色党建
标题党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
习近平主席访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