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制裁伊朗,欧洲企业遭殃

2018-09-08

海外星云 2018年17期
关键词:经济制裁制裁石油

5月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美国将退出于2015年签署的伊核协议,并将重新启动对伊朗的经济制裁,分两轮执行。8月7日,美国对伊朗的第一轮制裁重新生效,更严厉的第二轮制裁将于11月5日重启。

近日,德、法、英三国和欧盟领导机构先后致函美方,要求对金融、能源和医疗卫生领域的伊欧合作项目给予制裁“豁免”或放宽限期,但均遭美方拒绝。同时,欧盟决定“复活”并更新尘封22年的“阻断法令”,力争反制美国制裁。根据该法令,欧洲企业无需遵守美国制裁令,还可以借反诉讼补偿制裁造成的损失。除面临制裁风险以外,伊朗经济本身存在哪些结构性问题,为何欧洲企业如此担心美国制裁,美国制裁又将对其产生何种影响?

美国采取“最高级别”经济制裁

今年5月,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正式宣布,美国将退出伊核协议,并寻求对伊朗采取“最高级别”的经济制裁。这则消息让伊核协议再次进入人们视野。

伊核协议是前美国总统奥巴马外交政策的标志性成果。早在2013年11月,伊朗就与伊核问题六国(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中国和德国)达成阶段性协议;2015年7月,伊朗与六国经过漫长而艰苦的谈判,终于正式达成伊核协议。根据协议,伊朗承诺限制其核计划,国际社会解除对伊制裁。在特朗普眼中,这是一份“糟糕的、单方面获益的”协议。今年5月8日,特朗普宣布美国退出伊核协议并重启对伊制裁。事实上,除了恢复此前的经济制裁以外,美国还准备采取额外的经济惩罚手段。

分析指出,美国对伊朗的制裁,如限制美国公司与伊朗开展50万美元以上的任何贸易等措施,是美国从克林顿政府至今一直实施的政策。此外,在联合国对伊朗的六个制裁决议基础上,美国联合欧洲等盟友对伊朗实施了很多附加制裁,有些制裁针对性极强。而伊核协议签署以后,美国及欧洲对伊朗的很多制裁措施都取消了。正因如此,在过去两年里,欧洲和伊朗的贸易才得以迅速发展,双边贸易额最高时达到了200亿美元。特朗普宣布退出伊核协议以后,美国对伊朗的制裁措施影响有限,因为伊核协议签订以后,美国并没有完全解除对伊朗的制裁,所以对于美国来说,该制裁的已经都制裁过了。随着一系列制裁措施的发布,美国退出伊核协议已经给伊朗经济带来了越来越明显的影响,例如一些欧洲企业在伊朗的投资项目被叫停,以及伊朗货币里亚尔暴跌等。这些影响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将持续存在。

祭出石油“封杀令”,美国欲一石二鸟

美国退出伊核协议以来,对部分伊朗个人和实体进行制裁,冻结他们在美国的资产,并禁止美国公民与其进行交易。

此外,美国向伊朗境内的外国企业及跨国公司公布了180天的宽限期,督促其撤离在伊朗的资产,切断同伊朗的一切经贸联系,否则就要面临美国的“二级制裁”。宽限期在11月4日结束后,美国将要求其盟友全面停止从伊朗进口石油。现在伊朗原油还未受到制裁,而宽限期一过,如果美国及其盟友对伊朗的原油出口进行制裁的话,伊朗的经济根本无法支撑下去,因为该国七成以上财政收入来自石油产业。伊朗是中东地区产业相对全面的国家,但如果没有石油作为主要收入來源,其他产业得不到必要的资金支持,也将难以维系,甚至面临连人员工资都发不出的危机。停止从伊朗进口石油不会对欧洲产生巨大影响。伊朗石油出口只有10%是到欧洲的,65%则出口至中国、印度、日本和韩国等地。

        自从美国宣布恢复对伊制裁,标志雪铁龙宣布暂停在伊朗的生产

有专家认为,针对伊朗的石油“封杀令”正是美国所希望看到的结果。一方面,封锁伊朗的石油出口并不会给国际石油供求结构造成太大的影响;另一方面,美国正在推动本国的页岩气和页岩油发展,大量油气正在全球寻求市场,希望打入欧洲和中国。限制了伊朗的石油出口,恰好可以让美国更快更好地达成自己的目的。

内忧外患,伊朗经济未来风险在于高物价

对于美国的制裁,未来伊朗经济面临的风险主要体现在国内物价上涨方面,这不仅会直接影响伊朗民众的生活,还可能进一步发酵,造成伊朗社会的不稳定。

最近数十年来,伊朗遇到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周边的多重隐患被消除,综合国力飞速发展,成为准核国家,在也门、叙利亚、伊拉克、黎巴嫩的影响力和实际控制力都不断增强。事实上,在中东地区波斯人和阿拉伯人力量对比的历史上,波斯人从来没有这样强大,不过这也成为了美国制裁伊朗的最大推动力。

在伊欧企打退堂鼓,沉没成本恐“沉没”

8月7日,特朗普通过社交媒体说,任何与伊朗有商业往来者将无法与美国进行商业交往。他同时表示,美国对伊朗的制裁已经正式重启,这是迄今为止美国对伊朗实施的最严厉的制裁,并进一步确认今年11月制裁会被提升至新的水平。

当前,欧盟与伊朗的贸易往来较多。欧洲国家在中东地区具备一定传统影响力,尤其是法国和英国等西欧国家。欧洲企业在伊朗的经贸往来中参与度较高,投资主要集中在能源和交通运输两个领域。例如,法国雷诺汽车和雪铁龙汽车都曾计划在伊朗投资建厂;空客等欧洲飞机制造公司也曾计划帮助伊朗制造小型飞机。不过,这些企业在美国宣布对伊朗实施制裁后,已经开始打退堂鼓了。法国道达尔公司已经宣布撤出前期在伊朗投资的气田项目;丹麦大型集装箱公司马士基航运公司也已宣布不再承接伊朗的油气运输项目,这都是为了防止受到美国经济制裁的影响。

因此,欧企担心美国的制裁是非常正常的。毕竟对于欧洲大企业来说,美国才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市场。欧盟企业不可能因小失大,因为一点在伊朗的投资而放弃了与美国的商业往来。从目前的态势来看,特朗普政府基本上说得到做得到,这意味着对伊经济制裁恐怕不只是一个口头威胁。欧洲公司害怕受到美国制裁,这种制裁不仅包括它们在美国市场的业务,也包括它们与美国公司相关的交易。制裁范围如此之广,成为欧洲企业高度重视的风险之一。

欧洲和伊朗有很多经贸联系,其中许多都与石油和天然气相关。欧洲企业在伊朗的项目叫停之后,欧洲公司很希望自己获得豁免,但目前看来难度较大。

美国奥巴马政府签订伊核协议,并解除了部分禁令之后,为欧洲企业带来了一些希望。许多欧洲企业计划在伊朗投资建厂,并展开了一些前期工作。如今,特朗普叫停伊核协议并加大制裁力度,这些欧洲企业的前期投入很可能已经变成了现实损失。对于欧洲企业来说,对伊制裁为它们带来的,不仅是投资机会的丧失,更是真金白银的丧失,恐怕沉没成本(代指已经付出且不可收回的成本)真的“沉没”了。(摘自《欧洲时报》)(编辑/谭玖)

猜你喜欢

经济制裁制裁石油
制裁之痛
中国宣布制裁三家美企
欧美国家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对俄罗斯的影响
石油PK太阳能
欧盟对白俄罗斯制裁延长一年
国际机制对经济制裁有效性的影响
制裁等于束手无策
《美国对外经济制裁问题研究》评介
假如地狱里发现了石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