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混合模式下小组式学习在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2018-09-08王欣煜代妮娜谭泽富

实验科学与技术 2018年4期
关键词:知识点评价过程

蔡 黎,王欣煜,代妮娜,谭泽富,邱 刚

(重庆三峡学院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重庆 万州 404000)

模拟电子技术是信息类学科的专业基础课程,涵盖电子、电气、计算机等专业。作为工科专业的基础课程,应注重工程能力的培养。工程师除了需要工程分析能力外,还需要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这就要求对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大班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以适应新型技术人才培养的需要。

1 当前教学中存在的典型问题

1.1 课程内容特点

现有模拟电子技术教材包括经典教材都是从专业大类的角度进行编写内容和选择例题。这就导致了在教学过程中低年级学生在学习中对课程的定位、课程在自身专业上的应用模糊不清,归属感不强,而该课程由于知识点多、难度大,进一步降低了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

1.2 课堂组织形式

由于近几年本科生的扩招,学院每一个自然班人数都在50人左右,也就意味着模电开班人数就是50人左右。大部分学生来上课时都习惯性集中在教室的中间和偏后位置,这就造成了师生的距离感,不利于教学中互动交流环节的进行。在教学中,每一个学生就是一个独立的教学交流对象,一对众多的形式让教师无法做到资源的公平分配。

1.3 教学方法和手段

传统的模拟电子技术教学课程通常采用以教师为主导地位的面向全体的统一授课,教师一般利用板书和课件进行日常教学,课堂上重在理论讲授,打好学生的理论基础。在这种教学方法下,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时候多,主动思考探究的时候少,致使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也难以提高。教师经常为了激发学生参与到教学中的积极性,会在讲授过程中设置一些简单的问题,以加强互动。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因为班级人数多,课堂时间有限,老师不能顾及所有的人。如果学生本身又缺乏主动“想”的意识,是很难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

1.4 评价机制

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评价主要从平时表现(包括出勤和作业完成情况)、电路仿真和期末卷面考试三个角度来完成,比例分配如表1所示。

表1 传统模式下评价构成

在这种模式下,期末卷面考试成绩所占比重较大,学生在期末临时的突击复习的好坏就基本决定了整个课程的评定结果,不能对整个学习过程的表现做出较为全面的评价[1-4]。

2 小组式教学法思想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采取小组式教学法的重要思想为,将现有的大班进行拆分,以小组为基本学习单元,教师直接面对小组进行教学。小组内部通过教学方式进行学员间的相互督促、相互帮助的学习形式,从而完成教学任务,使每个学员都能主动地进行学习,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3 教学实施过程

将整个教学实施过程进行划分,如图1所示。

3.1 分组

随机分组或者将不同接收程度的学生进行混编成组,形成一个独立的学习小组,一般4~5人一组,每组指定一个组长[5]。

3.2 选取教学内容

在现有经典教材的使用上应该尽量做到保留重要知识点,根据授课对象专业的不同选取或重新设计案例。比如为电气工程专业开设的模电课程,在基本电路的应用案例上就应当选取电气相关行业的器件、设备、场景等来组织授课内容,可以增加学生的代入感。在理论分析的同时,适当地结合实物进行讲解,有利于学生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帮助学生建立形象思维。

图1 教学实施过程

知识点电子信息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二极管普通二极管电力二极管晶体管普通双极性晶体管电力晶体管电子系统的基本组成扩音器温度控制系统滤波电路通信电路中的滤波应用控制系统中的滤波应用

3.3 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

传统单一低效的教学方法不能完全激发学生个体学习的动力,要改变现有状况必须引入新的教学模式,变单一为混合。面向小组的混合型教学方式可以在传统讲授方式中插入当下流行的微课+翻转课堂、任务驱动型学习等模式,弥补传统方式的不足,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协作性。具体实施方法有以下两种模式。

1)微课+翻转课堂。

此模式应用于模电课程中比较重要的知识点。

在此混合模式下,教师和学生在整个课程中的角色有一定的转变。教师从课堂的主角变成引导者,课前提供学习资源,课上提供交流平台和指导,课后提供针对性的思考和巩固;学生从传统模式下单个被动地接受转变为全组主动的学习,从课上的学习变为课下的学习。学生分组学习,主要采取组长负责制,通过课堂下组织小组成员一起观看微课等学习资源,进行小组讨论、互动交流等方式完成学习任务。在学习过程中,暂时无法理解、掌握的知识点需要记录下来供课上的互动交流。课堂上主要采取翻转形式,形成师生互动。教师听取各组对本堂课程知识点学习的汇报,了解学习任务完成情况,分析学生在小组学习中遗留的问题,通过组间讨论、答疑,帮助学生重新梳理知识点,并就小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总结,然后布置后续任务。学生是课堂上的主角,按小组选取相应的人员进行学习汇报,反馈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师生互动、组间互动完成本堂学习任务,培养学生探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6-10]。如表3所示。

表3 微课+翻转模式具体实现(部分)

2)任务驱动型模式。

此模式应用于具有一定独立功能且具有扩展性的知识点。如表4所示。

此任务面向小组,小组组长为对任务进行分解并安排其成员完成。整个任务按照工程项目流程进行管理,要产生每一个阶段相关文档。此模式的目的在于利用小型项目训练学生勤于思考、乐于动手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工程意识,熟悉项目管理流程;同时加强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精神,互助互利。同时也为学有余力的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使他们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自主学习更多的模电知识[11-12]。

3.4 完善评价过程

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也始终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多样性的教学模式也要求更为完整地对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做出相应的评价。由于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引入了多样性的教学方法和环节,丰富模拟电子技术学习过程的同时,对应的需要推进更全面的评价方式,主张对多样性过程的综合评价,减少期末卷面考试所占比重,全方位对学生做出考核和评价,如表5所示。

表4 任务驱动模式具体实现(部分)

表5 混合模式评价构成

整个过程由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小组评价进行,小组评价包括组长和组员间的评价。考勤、作业和期末卷面由教师给出评价,学期总结由教师和学生自评组成,微课学习过程由小组进行评价,翻转课堂和任务由教师评价和小组评价共同完成。

4 结束语

混合模式下小组式学习的教学模式引入到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后收效良好。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工程能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等方面都起到积极作用。学生都普遍反映在小组里学习、讨论,能更好地融入教学过程中。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同教学方法的混合要适应不同知识点特性的需求,良好的结合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这是下一步要进行的探索。综上,整个混合模式下的小组式学习对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存在的一些问题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

猜你喜欢

知识点评价过程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关于G20 的知识点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圆满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