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碳青霉烯:需要特殊使用的抗生素

2018-09-08罗勤

益寿宝典 2018年23期
关键词:绿脓杆菌厌氧菌培南

文/罗勤

如果将抗生素分为三六九等,那碳青霉烯类(培南类)应该是最高等,屹立于金字塔尖。其对各种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和多数厌氧菌具强大抗菌活性,对临床常见的β-内酰胺酶高度稳定。自1979年研制成功以来,碳青霉烯类是抗感染用药中最重要的品种,俗称“抗生素的最后一道防线”,当其他抗菌药无效之后,医生才会拿它使用。近年来,随着“国家限抗政策”推行,遏制碳青霉烯类药物扩大化使用,已成为从国家层面实施综合治理抗生素的重要措施。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由青霉素结构改造而成的一类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其结构与青霉素类的青霉环相似。迄今,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有7个成员:单方药物5个,分别是美罗培南、比阿培南、厄他培南、多尼培南和替比培南;复方制剂2个,分别是亚胺培南/西司他丁与帕尼培南/倍他米隆。国内已经上市的品种有美罗培南、比阿培南、厄他培南、多尼培南,复方制剂有亚胺培南/西司他丁与帕尼培南/倍他米隆。

用法各有不同

1.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商品名:泰能):亚胺培南最常见的用法即是与西司他丁钠组合,也就是抗菌药物界中的明星药——泰能。西司他丁钠是一种特异性酶抑制剂,它能阻断亚胺培南在肾脏内的代谢,从而提高泌尿道中的药物浓度。泰能的抗菌谱极广,抗菌活性甚强,对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和厌氧菌,以及多重耐药或产生β-内酰胺酶的细菌,皆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可用于多种疾病感染的治疗,如腹腔内感染、下呼吸道感染、泌尿生殖道感染等。对不明致病原的重症感染患者的抢救治疗,泰能更是首选药物。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它不适用于脑膜炎的治疗,因其可能引起癫痫、肌阵挛、意识障碍等严重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

碳青霉烯类是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所以每天应多次给药。根据病情,每次0.25~1.0克,每日2~4次。中度感染一般可按每次1克,每日2次给药。因肾毒性相对较大,肾功能不全者应按照肌酐清除率调整剂量。

2.帕尼培南-倍他米隆(商品名:克倍宁):帕尼培南单独使用时会在肾皮质蓄积,并导致肾小管坏死,故与倍他米隆联用,以降低其肾毒性。帕尼培南抗菌谱与亚胺培南相似,对革兰阳性菌活性略强于亚胺培南,对革兰阴性菌与亚胺培南相近,对大多数厌氧菌有很强抗菌活性,与亚胺培南相似或稍强,对绿脓杆菌作用较弱。

本品不适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治疗。但已广泛应用于成人和儿童的败血症、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腹腔感染等,还可用于儿童化脓性脑膜炎,疗效较好。成人每日1~2克,每8~12小时给药1次;儿童每日30~60毫克/千克,每8小时给药1次。老年患者和肾功能损害患者应酌情调整剂量。本品的不良反应,如胃肠道反应、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等,少于亚胺培南。

3.美罗培南(商品名:美平):美罗培南不需要与酶抑制剂合用,低肾毒性。本药抗菌谱与亚胺培南相似,对葡萄球菌和肠球菌属的抗菌作用较亚胺培南稍弱,对肠杆菌科细菌活性较亚胺培南强2~32倍,对绿脓杆菌活性是亚胺培南2~4倍,对厌氧菌活性与亚胺培南差不多。本药不用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治疗。成人剂量每日为0.5~1克,分为2~3次静脉给药。可用于儿童细菌性脑膜炎的治疗。常见不良反应与亚胺培南相似,神经毒性较低,偶有癫痫发生,但远比亚胺培南少。

4.厄他培南(商品名:怡万之):厄他培南最大特点是血半衰期延长,一天只需要一次给药,在众多碳青霉烯类药物中,厄他培南是唯一可以这么做的药物。其抗菌谱、抗菌活性均很强大,对革兰阳性菌的抗菌活性略低于亚胺培南,对革兰阴性菌则强于亚胺培南,但对绿脓杆菌无效。除此之外,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不动杆菌对本品耐药。厄他培南适用于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腹腔感染、尿路感染等的治疗。

5.比阿培南:本药对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和厌氧菌等均有广谱和强效抗菌活性。特别是对绿脓杆菌活性很强,如对抑制绿脓杆菌和厌氧菌的活性比亚胺培南强2~4倍,对抑制绿脓杆菌活性比美罗培南强4~8倍。迄今未见有绿脓杆菌对它耐药,是治疗重症肺部感染的新型药物。与其他碳青霉烯类相比,本药肾毒性几乎为零,几乎无中枢神经系统毒性,不会诱发癫痫,能用于细菌性脑膜炎的治疗。可以说比阿培南是目前更安全、有效的后起之秀。

限于篇幅,本文只介绍了上述5种,多尼培南和替比培南2个品种,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了解。

猜你喜欢

绿脓杆菌厌氧菌培南
HPLC法测定人血浆中亚胺培南浓度及建立临床标本采样流程
特殊状态人群中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的群体药动学研究进展
氨苄西林预报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亚胺培南敏感性的可行性研究
2019年河北省血流感染厌氧菌分布特征及耐药性分析
支气管扩张患者最怕这种细菌
您想了解厌氧菌吗
Gas from human waste
多重耐药菌株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性研究
一例水貂肺炎克雷伯氏菌与绿脓杆菌混合感染的确诊
沈阳市区30~50岁成人上呼吸道微生态状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