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6+6S”烟叶采烤一体化服务模式研究与应用

2018-09-08穆青刘锦华黄德朴陈丽萍

中国烟草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烟农工位烟叶

穆青,刘锦华,黄德朴,陈丽萍

贵州省烟草公司黔西南州公司,烟叶生产经营部,贵州兴义 562400

在整个烟叶生产过程中,采收与烘烤是用工数量最多、劳动强度最大、技术要求最严、市场风险最高的环节,特别是用工需求占整个烟叶生产用工数的40%以上[1]。随着现代烟草农业的推进,烟叶种植逐步集约化、适度规模化。同时,卷烟工业企业对烟叶质量特色要求越来越高,烘烤技能要求相对应也需提高。受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高素质劳动力、资金等持续向城镇流动和聚集,烟叶生产要素存在短缺。因此,烟叶采烤一体化是势在必行[2]。烟叶采烤一体化是烟叶降损增效、促进烟农主业增收的必要途径,也是推进减工降本、转变作业方式的必要手段,更是稳定原料供应、提高均质水平的必要保障[3-5]。基于此,我们依托烟农合作社专业队、集群烤房,结合烟农服务需求,就近整合烟农、闲散劳动力资源,组建专业服务队伍,为烟农提供采烤一体化服务,探索形成了“6+6S”烟叶采烤一体化服务模式,以期助推烟农综合服务合作社的发展,为烟叶采烤一体化服务提供借鉴。

1 模式介绍

采烤一体化设计为“成熟采收、鲜烟运输、分类编竿、分类装炕、专业烘烤、下炕初分称重”6道操作工序,各操作工序统一技术标准、作业规范,实行工序化、流程化、标准化作业。引入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安全(Safety)、节约(Save)的“6S”现场管理法,借鉴工业生产中的车间班组化组织管理,构建了“6+6S”烟叶采烤一体化服务模式。

1.1 6道操作工序

亚当·斯密[6]指出:“劳动生产力上最大的改进以及运用劳动时所表现的更大的熟练、技巧和判断力,似乎都是劳动分工的结果”,“有了分工,同数劳动者就能完成比过去多得多的工作量,其原因有三:第一,劳动者的技巧因业专而日进;第二,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通常须损失不少时间,有了分工,就可免除这种损失;第三,许多简化劳动和缩减劳动的机械的发明,使一个人能够做许多工作”。模式设计将复杂的烟叶采烤一体化服务分工为成熟采收、鲜烟运输、分类编竿、分类装炕、专业烘烤、下炕初分称重等6道操作工序,12个工位,19名工人,工位按照标准化、流程化交叉作业。

1.1.1 成熟采收

分A、B工位,A工位8人,B工位4人,共12人。为提高工人对鲜叶成熟标准把握的熟练程度,解决鲜烟叶采收中长期存在的采生、采晚等难题,设计A工位先前负责采摘部位靠下的2片成熟烟叶,B工位在后根据烟叶成熟情况采摘部位靠上1~2片烟叶。A、B工位采收的烟叶要求用印有标记的包装袋进行分类包装、分类堆放。统一“4335”采收方式,整株烟分5次采收,即第1次采收4片,中间3次每次采收3片、最后1次顶部叶5片左右(4~6片)一次性采(砍)收。

1.1.2 鲜烟运输

设置工位1人。运输岗位职责:组织采收人员将烟叶分类装车,安全运输到集群点指定区域,组织采收人员卸车,分类堆放。

1.1.3 分类编竿

由12位从事成熟采收的工人兼任,A工位4人,B工位8人,A工位为鲜烟分类,B工位为鲜烟编竿,在职业烘师的监督指导下进行作业。A工位根据成熟度将烟叶分成过熟、成熟、欠熟3类(成熟采收B工位采收的烟叶不用分类,直接编竿,装炕时挂放在烤房的低温层),剔除不适宜烘烤烟叶。B工位把已分好类的鲜烟叶进行编竿,并将编好的烟叶分类挂放在移动挂烟架上等待装炕。

1.1.4 分类装炕

由职业烘师、司炉工、鲜烟运输工人兼任,A工位2人,B工位1人,共计3人。A工位负责竿烟递送,B工位负责分类装炕,按照“密、满、匀”的装炕要求,根据烤房类型将分类编竿好的烟叶装入相应层次。装炕结束后,由烟农、职业烘师共同对整炕鲜烟素质进行评价并签字确认,并挂牌明示烟农姓名。

1.1.5 专业烘烤

A工位1人,B工位1人,共计2人。A工位为职业烘师,B工位为司炉工。职业烘师职责为:装炕完成后,按照品种、部位、鲜烟叶素质等科学设定烘烤工艺,烘烤过程中根据烟叶变化灵活调整工艺参数和指导司炉工烧火,并做好烘烤过程烟叶变化和温湿度痕迹记录。司炉工职责为:服从职业烘师调度管理,按照烘烤参数合理司炉,及时准确记录司炉操作、燃煤添加情况,清运炉渣、清理环境卫生等。

1.1.6 下炕初分称重

分A、B、C工位,A工位2人,B工位1人,C工位1人,共计4人。A工位职责为下炕解竿,B工位职责为初步分级、去青去杂,C工位职责为打捆称重、重量记录、烟农签字确认。烟叶下炕前,由烟农、职业烘师共同对烘烤质量进行评价,若烘烤质量未达到烟农预期效果,烟农可申请质量仲裁。

1.2 6S现场管理法

“6S”现场管理法,是现代企业普遍采用的行之有效的现场管理理念和方法[7-8],是针对经营场所和工作现场开展的一项精益现场管理活动。按照烟叶采烤操作工序与工位设置,在烘烤工场(集群点)划分作业区域并进行标识,分别为:鲜烟堆放区、鲜烟分类区、鲜烟编竿区、待烤存放区、下炕初分区、打捆称重区等。整个烟叶采烤过程及烘烤工场(集群点)按照以下要求进行“6S”现场管理。

1.2.1 整理(Seiri)

烟叶烘烤前,对烘烤工场(集群点)现场的设施、设备、工具等进行分类,明确是否需要,缺少哪些设备配置,清除采烤作业中不需要的东西,增加作业面积,确保物流畅通。

1.2.2 整顿(Seiton)

根据采烤流程、工序,将烘烤工场(集群点)合理划分作业区域,设施设备定量、定位,并进行标识,使烘烤场所整洁明了,便于流程化作业,提高工作效率,保持工作秩序区井井有条。

1.2.3 清洁(Seikeetsu)

对烘烤场所随时进行清扫,保持烘烤工场(集群点)干净、整洁,对设施设备进行保养维护,确保设施设备正常运行,让整理、整顿和清扫工作成为一种习惯。

1.2.4 素养(Shitsuke)

进入烘烤场所的所有人员必须遵守烘烤工场(集群点)管理制度,服从管理人员安排、爱护设施设备等,养成良好习惯。

1.2.5 安全(Safety)

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思想,坚持先安全后生产,加强安全检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保障人身安全,确保烟叶采烤工作安全进行。

1.2.6 节约(Save)

实施工序化、流程化、专业化作业,合理优化人员及设施配置,提高作业效率,促进减工降本、节能降耗。

1.3 组织管理

采取“烘师+车间+班组+烤房”的组织管理模式。以10座烤房为一个烘烤车间,由1名职业烘师担任车间主任,负责整个车间的烟叶采烤组织管理和技术指导把关。每个烘烤车间设立“采运编、装烤下”2个作业班组。“采运编”作业班组负责成熟采收、鲜烟运输、分类编竿3道工序的5个工位,共计13人,上午负责成熟采收和鲜烟运输,下午负责分类编竿,于下午4点半左右完成全天工作;“装烤下”作业班组负责分类装炕、专业烘烤、下炕初分称重3道工序的7个工位,共计7人,在鲜烟采摘当天完成分类上炕,烘烤过程中,负责工艺调控、司炉操作,烟叶回潮后负责下炕初分、打捆称重。整个作业过程在车间主任的调度下,每天采一炕、装一炕、开烤一炕、下炕一炕,每10天为一个轮次,不间断滚动作业,提高作业效率。

1.4 队伍组建

组建专业服务队伍。按照“自愿申请、班组管理、流水作业、满负工作”原则,就近整合烟农、当地闲散劳动力,经基层烟叶站人员集中培训,由职业烘师统一管理。职业烘师根据各队员的技能优势,合理分工,科学组建专业服务队伍,确保各工位的作业质量和效率。

组建职业烘师队伍。按照“择优聘用、烟草培训、双向选择、就近服务”原则,由合作社统一管理。实行职业烘师负责制,负责烘烤工场(集群点)的全面工作,承担技术指导、协助培训、组织协调等岗位职责。

组建烘烤管理队伍。组建县、站、收购线三级烘烤管理队伍,县公司配备1名烘烤总管,每个烟叶站设1名烘烤主管,每条收购线按2000亩左右设置1名烘烤技术员。三级烘烤管理队伍,全面负责采烤一体化的培训、专业化服务质量监管。每次采收前烘烤技术员实地查看烟叶成熟状况,开具准采证。

1.5 支撑体系

建立管理机制。按照分层管理模式,即实行烘烤总管—烘烤主管—烘烤技术员的逐级考核管理模式,上一级管理指导下一级,下一级对上一级负责。县公司烘烤总管负责烘烤管理队伍采烤技术及模式培训,负责制订考核管理方案,对各烟叶站烘烤主管进行技术指导和督促考核;烟叶站烘烤主管负责收购线烘烤技术员的技术指导和考核管理,负责对专业化服务队伍的培训工作;烘烤技术员负责专业化服务队伍的采烤技术指导,督促合作社履行职责,协助搞好管理工作。

建立追溯机制。收购线烘烤技术员与职业烘师负有同等责任,共同负责采收成熟度、工位操作到位率、科学烘烤工艺落实,抓好烘烤痕迹记录。县公司烘烤总管、烟叶站烘烤主管共同针对下炕烟叶质量及烤后质量问题,通过查看收购线烘烤技术员、职业烘师工作日志、烘烤记录,查找原因,实现烘烤质量的可追溯。

建立理赔机制。组织成立由烟叶站烘烤主管、收购线烘烤技术员、烟农合作社监事会成员、烟农代表组成的质量仲裁小组,制订烘烤质量仲裁制度、理赔标准。根据烟农提请,县公司烘烤总管组织质量仲裁小组对烘烤质量分歧进行仲裁。

2 模式探索

2.1 模式流程

从2008年开始,安龙县探索开展专业化烘烤组织服务模式,经过多年总结完善,2012年创建了“三分三统”专业化烘烤服务模式[9],2015年在 “三分三统”专业化烘烤服务模式的基础上, 引导烟农每5~6户形成烟叶采烤互助组,以相互换工的形式完成烟叶采收,烟叶运至集群点后,交由合作社组建的专业服务队进行分类编竿上炕、专业烘烤服务,形成了全托式专业化烘烤服务模式。2017年,探索实施“6+6S”烟叶采烤一体化服务模式,真正实现烟叶种烤分离(具体服务流程见图1)。

图1 “6+6S”烟叶采烤一体化服务模式流程Fig.1 “6+6S”integrated service mode flow of picking-curing tobacco leaf picking-curing

2.2 财务管理

2.2.1 资金筹备

各烘烤车间烘烤的用煤、用电、发电用油费用由合作社向当地农村信用合作社贷款解决,贷款利息从合作社管理费中开支。

2.2.2 服务收费

以烤后干烟重量(去青去杂后)作为收费依据(见表1),每烘烤出1 kg干烟,收取烟农劳务服务费用4.2元/公斤,鲜烟运输用油、烘烤用电、用煤、发电用油所产生的成本费用,以烘烤车间为单位核算,按实际使用量和烟农实际烘烤数量分摊收取。烟草行业补贴合作社0.8元/公斤。烘烤服务费先由烟草公司在烟叶收购期从烟农售烟款中代扣,然后转付给合作社,既减轻了烟农资金上的压力,也减少了合作社收取烟农交费的繁琐,降低了交易成本。

表1 采烤一体化费用收支标准Tab.1 Cost and expenditure standard of picking-curing integration

2.2.3 费用开支

以烤后干烟重量(去青去杂后)作为劳务费用支付依据,合作社按4.8元/公斤标准支付专业化采烤服务人员劳务费用,合作社从烟草行业补贴中提取0.2元/公斤作为理赔基金(0.06元/公斤)、职业烘师技能补贴(0.04元/公斤)及管理费(0.1元/公斤)。

2.3 模式实施

为探索“6+6S” 烟叶采烤一体化服务模式实施成效, 2017年在黔西南州安龙县进行模式实施,供试烟叶品种为云烟87,种植面积984.73 hm2,在4个乡镇(钱相街道、普坪镇、海子镇、新桥镇)、42个烘烤工场(集群点)进行实施。

为调查“6+6S” 烟叶采烤一体化服务模式对用工量、采烤成本、烟叶质量、经济效益等方面的影响。以专业化烘烤模式、烟农自烤模式为对照,供试烟叶品种为云烟87,确保移栽同期、肥力同等、田间栽培管理一致。同时,在选择烟地时确保烟地距离、交通条件、种植规模一致。

“6+6S” 烟叶采烤一体化服务模式的调查地点为:钱相街道的黑土坡集群点、新桥镇的荷花集群点(涉及10间烤房、35.39 hm2集中连片种植烤烟);专业化烘烤模式的调查地点为:钱相街道的炭山集群点、新桥镇的尾子田集群点(涉及20间烤房、25.80 hm2集中连片种植烤烟);烟农自烤模式的调查地点为:钱相街道的长塘集群点、新桥镇的石院子集群点(涉及12间烤房、15.07 hm2集中连片种植烤烟)。

3 模式成效

3.1 与其他模式特色比较

与烟农自烤模式比较。烟农自烤模式具有单打独斗、小户经营的先天劣势。“6+6S”烟叶采烤一体化服务模式依托烟农合作社,通过6道操作工序的专业化分工,采用车间班组化组织管理,引入现代企业普遍采用的行之有效的“6S”现场管理方法,有效的整合了生产要素,实现了劳动生产力的提高,推动了烟叶生产向集约化、组织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与专业化烘烤模式比较。专业化烘烤一直存在成熟采收难控制、烘烤工艺难优化、烘烤组织化程度低等难题。“6+6S”烟叶采烤一体化服务模式,通过制订各工位作业规范、质量标准,将关键技术环节标准化、规范化,提高了作业质量。同时,“6+6S”烟叶采烤一体化服务模式通过6道操作工序的划分、各工位人员配置的优化、工位作业标准的控制,实现了专业化技能优势,提高了采烤工作对烟叶生产的贡献率。“6+6S”烟叶采烤一体化服务模式通过车间班组化的组织管理,充分利用了同一班组眼光、技术、步调一致的优势,有效解决了专业化烘烤中的成熟采收难控制、同质难同竿、同质难同层、同叶位难同炕同烤的难题。

3.2 与其他模式用工量比较

由表2可以看出,采烤一体化总用工量较烟农自烤和专业化烘烤分别减少5个/炕、2个/炕。在成熟采收环节,采烤一体化比烟农自烤、专业化烘烤均减少用工1个,主要是因为采烤一体化服务人员经过专业培训,对成熟度判断技术水平提高,加上A、B工位的设置和分工,A工位不需要判断烟叶成熟度直接采收部位靠下的2片烟叶,仅B工位进行成熟度判断,提高了采收效率。在编竿环节,采烤一体化、专业化烘烤均比烟农自烤增加用工2个,主要是采烤一体化与专业化烘烤都先对鲜烟分类后编竿,而烟农自采自烤模式由于劳动力不足、忙于采收、急于上炕等原因,未进行鲜烟分类直接编竿。在烘烤环节,采烤一体化、专业化烘烤模式均由1名职业烘师和司炉工负责整个烘烤车间的烟叶烘烤,较烟农自烤节省用工4个。初分环节,采烤一体化模式由于在分类编竿环节已经进行了鲜烟分类,相当将烤后烟叶初分提前,加上初分人员技术熟练程度高、流水线作业,较烟农自烤少2个工,较专业化烘烤少1个工。

3.3 与其他模式采烤成本比较

由表3可知,采烤一体化模式与烟农自烤、专业化烘烤模式相比,用工成本方面分别降低1.00元/公斤、0.40元/公斤;在烘烤耗煤成本方面,采烤一体化、专业化烘烤模式均由合作社统一大批量采购煤炭,由于价格上的优惠和司炉技术的提高,分别降低0.13元/公斤、0.10元/公斤;耗电成本方面,采烤一体化、专业化烘烤模式均较烟农自烤减少0.02元/公斤,这是因为采烤一体化和专业化烘烤模式能够根据烘烤进程灵活调整循环风机风速,减少变黄期和定色期高速运转时间,而烟农自烤基本只用高风速;总成本上,采烤一体化模式较烟农自烤、专业化烘烤模式分别减少1.14元/公斤、0.43元/公斤。

表2 不同采烤模式用工量对比Tab.2 Amount of labor consumed of different picking-curing modes

表3 不同采烤模式成本对比Tab.3 The costs of different picking-curing modes

3.4 与其他模式烟叶质量比较

由表4可以看出,“6+6S”烟叶采烤一体化服务模式与烟农自烤、专业化烘烤模式相比:烤后烟叶上等烟率分别提高了3.57%、1.52%,上中等烟率分别提高了2.92%、1.17%,采烤损失率分别降低了3.02%、1.53%,均价分别提高了0.64元/公斤、0.28元/公斤。这主要是采烤一体化成熟采收把握较好、鲜烟分类编装到位、烘烤工艺执行到位的结果。

表4 不同采烤模式经济性状对比Tab.4 Comparison of economical efficiency of different picking-curing modes

3.5 与其他模式经济效益比较

由表3和表4可知,采烤一体化服务模式的烘烤成本较烟农自烤、专业化烘烤模式的烘烤成本分别降低了1.14元/公斤、0.43元/公斤,均价分别提高了0.64、0.28元/公斤,采烤一体化服务模式较烟农自烤、专业化烘烤模式分别降本增效1.78元/公斤、0.71元/公斤。2017年烟草行业对采烤一体化、专业化烘烤的推广补贴中烟农直接受益分别为0.60元/公斤、0.20元/公斤,采烤一体化模式较烟农自烤、专业化烘烤模式分别助农增收2.38元/公斤、1.11元/公斤。

4 展望

王秀辉等[4]等在潍坊烟区采取“合作社—采烤分专业队—作业组”服务架构,通过组建采收、编烟上炉、烘烤、分级4个作业组开展采烤分一体化服务。林绍武等[5]将烟叶采烤划分为3个工序8个工位,推进南平市建阳区采烤一体化试点工作。邱荣俊等[10]对石城县烟叶采烤分一体化与传统模式进行了综合效益对比分析。各烟区研究结果[4-5,10]均表明,采烤一体化实现了减工降本、提质增效、助农增收的效果。

“6+6S”烟叶采烤一体化服务模式与其他产区采烤一体化模式相比具有如下特点:一是流程作业工序化,紧抓烟叶采烤的6道流程工序,并设置12个工位,每道工序清晰有序、职责明确。二是组织管理车间化,采取“烘师+车间+班组+烤房”的组织管理模式,引入“6S”现场管理法,推进烟叶采烤工作安全、有序、高效运行。三是采烤操作标准化,统一了技术标准、作业标准、管理标准,实现了烟叶采烤质量的提高和过程的精准把控。虽然“6+6S”烟叶采烤一体化服务模式进行了模式创新,进一步细化了工序工位设置,强化了烘烤工场(集群点)的现场管理,并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成效,有力推进了当地专业化采烤工作,但该模式在以下方面还需进一步探讨:

一是加强基础要素支撑,创造采烤服务条件。规模化种植是进行专业化采烤工作的基础,因势利导培育“以烟为主”的职业烟农,通过引导和促进土地连片、流转集中,提高烤烟的集约化、适度规模化,创造采烤一体化服务的市场需求。

二是持续改善采烤模式,优化资源配置方式。烟叶采烤一体化节点较多,用工复杂,操作繁琐,比较容易出现费时费工现象,需要进一步优化岗位设置、操作流程、作业标准,优化资源配置方式。特别是在鲜烟编竿、专业烘烤、下炕解竿环节用工量仍偏高,可以推广使用梳式烟夹或机械化编烟设备,以提高编竿、下炕解竿的工作效率[11];推广新能源烤房,降低专业化烘烤司炉用工量,促进烟叶烘烤减工降本[12]。

三是重视烘烤信息技术,实现联网智能控制。加大烟叶烘烤互联网管理系统的研发和应用,实现业务数据的即时采集、传输、监控,为烘烤工艺调整、烤后烟叶质量评价、仲裁理赔、补贴兑现等提供准确依据,实现烟叶采烤一体化工作的精准化、智能化[13]。

猜你喜欢

烟农工位烟叶
影响巫溪县烟农队伍稳定的因素分析
松桂镇烟农结构变化与对策分析
不同部位烟叶化学成分与烟叶柔软度的关系
LCA在焊装车间人工上件工位应用和扩展
不同成熟度烟叶烘烤过程中大分子物质代谢动态研究
精确WIP的盘点方法
工位大调整
关于新形势下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2019年全国烟农增收现场会聚焦“自主品牌、共建渠道和产业融合”
三明市沙县烟农星级评定管理现状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