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实践属性研究

2018-09-07朱燕

求知导刊 2018年16期
关键词:现代文学文学批评进程

朱燕

一、现代文学批评主体的实际践行属性

马克思提出:“人类的存在本该是他实际生活进程中”“社会生活的全部本质建立在以实践为基础上的”。换句话说,就是人的实际属性是实际践行性的。实际践行就是人的全部社会关系的概括,只有在与世界本源建立起实际关系的进程中,人才可以切实地生活在现实的世界当中,任何地点、时间都在与世界构成某种关系。这类关系的构建是人在实践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而来的。每个人每日进行的工作学习、思想品德、艺术创作这些现实活动均是实际践行活动的构成部分,每个人都在这多种多样的实际践行活动中生活和成长,人的存在实质就是生存在实践的进程中。人利用自己的实践创造出适合自己生存需要的成果,在创造过程中也间接地改变了自然界。伴随实际践行活动的扩大与深挖,除了人本身的连续改变,自然界也随之发生着变化。

马克思实践观的原则性方向是迈向实际生活的人和人的实际生活,对于实际生活含有切实深刻的实际意义。在当前的意义下,按照实践方法论的探究思路,人类的实际践行是实际存在与实践活动的统一的基礎,客观存在是人类生存和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根本根据和源头,人类依靠实际条件、规律、需要而存在并且生活的活动。就这样,就人类参与的实际活动的具体进程当中,换句话说,实际活动的过程当中,实际活动的本质不仅让实际存在的人类获得了改变,而且让主体本身得到了实际活动意义的提升。

二、现代文学批评实践属性的社会价值性

我国现代文学批判的根本属性是实质性,中国现代文学批判实际践行属性的根本特性是其独特的社会价值性。放眼我国历史实践的现代性变化过程,尤其是在那段跌宕起伏、混乱不堪的社会背景下,我国现代文学批判实际践行的必要性包含着历史性、目标性、利益性、创造性、利用性、当代性等诸多与实际践行本质相关的特点。

因为作者地位和主观活动的实际转变,现代文学批判必定在某种意义上是根据作者地位和主观行为的发生实际转变。现代文学批判同样也会在某种意义上出现由“知”到“行”的实际转变。

三、实际性与现代文学批判的永久魅力

当代社会当中,在批判文学朝着商业化与理论化目标开发的同时,针对人类的内心精神、人类的实际生活与本真的世界慢慢地偏向于批判文体,从而削弱了对人类本性的理解与对实际社会的人类内心精神的关心,打消了人们对文学解释的冲动和获取价值的热情。在面对自身心灵遭遇到创伤时,特别需要对人心理的深切关怀。所以,文学批判的评价的实际践行性的自身构架变为现代文学批判规划出全新道路的重要节点所在。文学批判要真实地实现自己所需要的人身价值,无时无刻保证批判的活力性与现实性。活力性关系到人的现实。在作者的作品精神层面中,不可以为了批判而批判又或是为了理解而批判。而是要正视人类的实际生活,考虑人内心层面的复杂内在,持续探究和建造人类的精神层面。现实性是文学批判要紧随历史进程的变化而调节本身,必须怀揣着实际践行的目的融入到历史发展的进程中,面对实际存在的人生,在实际的社会生活中进行精神挖掘与自身发展。

中国现代文学批判实际践行的本质是历史与现代的共同抉择,其在中国当代性追求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历史作用,可以认为,中国当代社会改革和发展的大部分可以在现代文学批判之中所体现出来。中国现代文学批判所取得的文学成就的历史地位都来源于其所含有的实践性精神,其一直面对社会存在。为了满足改革历史进程的积极要求,积极融入到社会的构造中,逐渐变为推进当代社会成长的关键力量。如今,社会正处于历史转变的重要时期,文学批评能够怎样开启实践属性,全面并且深刻地融入到历史转变的伟大实践进程中去,已经是一个值得探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阿 英.现代十六家小品[M].上海:光明书局,1935.

[2]巴 金.巴金论创作[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

猜你喜欢

现代文学文学批评进程
“文学批评的理论化与历史化”笔谈
英国文学批评的历史轨迹探索
想象一部另类文学批评史
Dalvik虚拟机进程模型研究
现代文学传统问题及其当代阐释
快速杀掉顽固进程
不留死角 全方位监控系统
融合·演变:现代文学在新闻传播中的运用分析
中外民主法制进程专题复习
语境顺应视角下的鲁迅《故乡》的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