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的哲学意蕴
2018-09-07黄珊妹刘家豪
黄珊妹 刘家豪
中国梦的提出具有深刻长远的意义,当我们谈到中国梦的时候,似乎觉得它是感性的,但是中国梦的提出确实是一种理性的结果,它既渗透着我们每个中国人的智慧,也渗透着中华民族以及中国共产党的智慧。为什么要提出中国梦?它有什么样的哲学意蕴?我们如何去实现中国梦?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琢磨的问题。
一、中国梦提出缘由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的变化,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前所未有,只有提出中国梦才会让我们更清醒地认识自己、认识世界。
1.国际舆论
国际上对中国的崛起有不同的看法。中国面对的国际舆论环境中存在着四种基本的论调,即中国威胁论、中国责任论、中国机遇论和中国崩溃论,其中,机遇论和崩溃论是比较边缘化的,占主导地位的是中国威胁论,中国责任论次之。随着中国自身国力及其在国际体系中结构性位置的不断提升,关于中国责任论的话题在国内外持续升温。一些国家地区仍然存在着不和谐的因素,一些敌对势力不希望中国复兴,他们逆潮流而动,视中国的发展为对他们的威胁,他们挑起争端,企图阻碍和干扰中国的发展。
2.中国国情
当前我国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着世界领先的发展速度,人民生活水平和物质条件前所未有之好,经济总量位居全球第二。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工作中还存在着许多不足,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可持续发展问题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依然薄弱,资源环境约束力强,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较多,深化改革开放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务艰巨。
3.人心所向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几千年不断延续、传承至今的文明,但在近代百年的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遭受列强侵略,任人宰割和压迫;统治者丧权辱国,任领土被侵占被割让,任资源被掠夺,任人民被欺负,被外人称为“东亚病夫”,中国人在外人面前低人一等,不敢抬头;被许多国家看不起,任人嘲笑,受到很多不公正的待遇。近代以来,许多仁人志士、不甘被欺负的中国人渴盼复兴,他们苦苦探索,抛头颅,洒热血。现在,我们找到了一条复兴之路,看到了复兴的曙光,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中国梦的内涵
1902年,梁启超在《新中国未来记》中这样描绘他的中国梦,“无端忽作太平梦,放眼昆仑绝顶来”。而如今的中国梦也有着更为伟大思想之梦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的宏伟蓝图,他进一步强调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夢想,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三条包含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也包含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还包括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国家富强是我们的最高追求,当前我国正逐步由发展中大国向现代化强国迈进,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化社会迈进;民族振兴是我们的伟大梦想,我们已做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毫无愧色;人民幸福是我们的终极目标,包括更好的教育、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等。这三者相互联系,相辅相成,表达了人民心声,也体现了时代要求。这是党的十八大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中国人民的庄严承诺,是我们党和国家未来发展的政治号召。
三、中国梦的哲学意蕴
哲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是实际生活的反映和归纳,真正的哲学是人类正确意识的花朵,是社会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精髓,是指引我们不断追求不断奋进的人生向导。“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不仅在内部通过自己的内容,而且在外部通过自己的表现,同自己时代的现实世界接触并相互作用,哲学正在世界化,而世界也在哲学化。”中国梦的提出充满了哲学意蕴,凝聚无穷的智慧,是正确的意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方式的最新表达。
1.物质与意识的统一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中国梦不是随意之梦,中国梦不是无根之梦,中国梦不是无魂之梦。中国梦的提出不是偶然的,是党中央结合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做出的国家、民族发展部署,根据我国的现实问题和现实发展需要情况,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维方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表现。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我国社会出现了制约社会发展、影响收入分配和社会公平、破坏生态环境、不利于民主政治建设和人民利益实现的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的重大问题,因此我们党确立实施中国梦这一伟大目标与蓝图。中国梦的提出是一种正确的意识,既立足于中国的发展实际、面对当今中国存在的问题,又在社会和谐、人民幸福、国家富强等方面提出了合理的目标。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实现综合国力进一步跃升。进一步做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的“五位一体”建设,将“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坚持促进社会和谐”纳入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社会建设的重点等。我们每一个人只有立足自己岗位,创先争优,奋发有为,在奋斗的每个驿站都留下无悔的记忆,才能为自己的梦想注入一份心力。
2.联系与发展统一
联系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认为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发展具有永恒性。联系也包括整体和部分的联系,它是客观的、广泛的、多样的、具体的联系,发展是不断运动变化的发展,要求要在联系中发展,在发展中联系。中国梦不是个人的梦,它是由个人梦、家庭梦、单位梦、组织梦、集团梦、社会梦等所组成的国家和民族梦,中国梦也不只是中国民族的梦,它也是国际的梦、世界的梦。习近平主席多次向世界宣告: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与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相通。在实践中也在践行自己的承诺,频繁开展外交活动,积极寻求与各国的合作,共同发展。从俄罗斯、美国等世界大国,到坦桑尼亚、哥斯达黎加等发展中国家;从吉尔吉斯斯坦等中亚邻国到东南亚邻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从非洲到拉美,从欧洲到东南亚,把中国梦的和平愿景传递给世界各国人民。可见中国梦联系之广泛和普遍,它是整体和部分联系的有机整体。
中国梦,作为一种意识存在,它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具有运动性,它会随着时间、空间的推移,国家、社会的运动变化发展以及中华儿女们所处的不同社会历史阶段,不同时期的追求、愿望、使命而不断地联系运动变化发展。这和共产主义的实现过程是同一个道理。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明确提出:“共产主义对我们来说不是确立的状态,不是现实应当与之相适应的理想,我们所称的共产主义是那种消灭现存状态的现实的运动,这个运动的条件是由现有的前提产生的。”因而每个现实中国人的梦想构成了中国梦的基石,只有不断激发人们追逐梦想的精神才能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所以中国梦不是白日梦而是一个自强梦,需要我们踏踏实实,把中国梦看成是一个普遍联系变化发展的过程,明确其阶段和地位,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中国梦的不断茁壮成长。
3.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中国梦的提出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不同时期不同历史阶段,成千上万的爱国者和仁人志士用他们的智慧、坚强、勇气,抛头颅,洒热血,一点一滴地铸造了今天的中国梦。毛主席曾对青年人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青少年要主动将自己的成长成才与实现中国梦结合起来,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只有国家发展繁荣,我们才有自己的机会,才有可能去实现自己期望的梦想。
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里提出:“少年智则国家智,少年兴则国家兴,少年强则国家强。”习近平主席在五四青年节向广大青年致以节日的问候时也特别强调:“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勇于创新创造,矢志艰苦奋斗,锤炼高尚品格,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因此我们青少年要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注意做好量的积累,把握时机,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
4.矛盾普遍性和特殊的统一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当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殊的、具体的特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是中华民族追逐梦想的民族精神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民族精神的具体表现。21世纪,中国社会将面临着更加深刻复杂的变化,中国梦的提出是我们党和国家运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来分析我国的国情而提出来的,它是具体的、历史的又是特殊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在中国的具体运用,为马克思主义中國化增添了精彩的一笔。然而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我们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困难和挫折,时时会有矛盾的产生和发生,会有很多不和谐的因素来阻碍和干扰我们去实现中国梦,我们必须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才能认清事物的本质和内在的发展规律。
5.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毛泽东在1945年党的七大上指出:“在一个半殖民地的、半封建的、分裂的中国里,要想发展工业,建设国防,福利人民,求得国家的富强,多少年来多少人做过这种梦,但是一概幻灭了。许多好心的教育家、科学家和学生们,他们埋头于自己的工作或学习,不问政治,自以为可以所学为国家服务,结果也化成了梦,一概幻灭了。这是好消息,这种幼稚的梦的幻灭,正是中国富强的起点。”中国梦形成与发展的道路是曲折,但它的前途却是充满着光明和希望的。回顾历史,从林则徐、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到洪秀全的太平天国运动,到康有为、梁启超的戊戌变法,再到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都在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抗争奋斗。恩格斯说:“一个伟大的基本思想,即认为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其中各个似乎稳定的事物同它们在我们头脑中的思想映像即概念一样都处在生成和灭亡的不断变化之中,在这种变化中,尽管有种种表面上的偶然性,尽管有种种暂时性的倒退,前进的发展最终会实现。”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中国梦也终将会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中国梦任重而道远,需要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艰苦努力,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蓝图不可能一蹴而就,梦想不可能一夜成真。我们应该正确对待实现中国梦道路上的种种曲折,正确对待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前进中遇到的困难,坚信前途是光明的,对前途充满信心。
6.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指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他们当做感性的人的活动,当做实践去理解”,“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是一种实践的思维方式,将“对象、现实、感性”当做感性的人的活动去理解,客体在实践中不断被创造、不断生成。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中国梦的提出是一种正确的认识,它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和发展起来的。陶德麟在《践行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文章中指出:只要我们始终不懈地践行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我们就有充分的理由树立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在中国精神的鼓舞下战胜征途上的任何艰难险阻,稳步达到我们的目的,使中国梦梦想成真。纵观中国的近代史,伟大的中华民族在帝国主义列强的残暴侵略下陷入了血泪斑斑的苦难深渊,救亡图存的任务迫在眉睫。中华民族儿女们在最危急的困境中找到了马克思主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中国共产党逐渐被当时先进的中国人接受并加以学习,后来始终走在时代的前端,为中国的崛起提供了先进的理论体系。中国梦始终是根据马克思主义实践的观点以及中华儿女们历经风风雨雨的实际岁月而产生。它告诉我们:第一,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和发展的动力是以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为根本的实践活动。只有实践活动才能揭开社会发展规律的秘密。第二,实践是人们解决一切生活问题的根本,通过变革的实践,使得人类跳出一直停留于 “解释世界”的视野。第三,只有实践才能检验认识正确与否、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离开实践的争论是“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我们必须灵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结合自己国家的基本国情,制定适合我们自己走的道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的实践观点去探索振兴中华的伟大之路。
7.真理与价值的统一
毛主席曾说:“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真理是对客体内部和外部的正确认识,它所给人类带来的意义,直接表现为它的价值问题,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中国梦的提出无疑是通过反复实践和验证而确定起来的真理,它是对我国发展以来对国内外状况的概括和总结,是对我国现阶段和未来发展趋势的正确认识。其二,中国梦的提出不仅作为真理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成功地改造我国的现实状况,而且这种实践的成果可以满足人们的共同需要,从而作为一种正确的价值导向规范人们的行为活动,对人的存在与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因此,中国梦是真理与价值的统一,它作为真理正确指导人们有目的、有效率、有价值地进行实践活动,使中国梦繁花盛开并结出丰硕的果实,满足人民的希望与需要,同时也作为一种正确的价值观积极引导人的存在与发展。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所以我们没有理由去懈怠,去消沉,去迷惑,我们应该时时刻刻保持清醒而正确的意识,为中国梦的实现添上自己最美的一笔。
四、中国梦的内在之魂
中国梦哲学意蕴是中国梦的内在之魂,为中国梦提供了科学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是人在实践和认识基础上形成的认识定势和认识运行模式的总和,是先前认识过程及其成果在人头脑中概括和抽象的积淀,是人設定问题、选择问题、剖析问题、说明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结构、思维形式、思维方法的总称。思维方式直接影响和决定着人的实践、认识过程与结果。伟大的马克思和恩格斯用自己辩证的思维方式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思想理论,并在前人这种思想理论上进一步提升,在实践和认识的基础上贴近社会、贴近生产、贴近现实生活的人民,通过归纳、总结、演变,形成了科学的正确思维方式和方法,而中国梦的提出就是依据马克思主义这种思维方式而产生的。
中国梦哲学意蕴是中国梦的内在之魂,为中国梦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列宁在《怎么办》中明确指出:“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自从马克思主义思想转播到中国以来,它就作为一盏明灯始终指引中华儿女们向光明的方向前进,探索寻找拯救人民、治理国家社会之路。从毛泽东思想到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到科学发展观再到现在的中国梦,无一不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其提出和发展的理论基础和理论依据。而中国梦的提出更是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中国运用的又一次升华和又一次飞跃,它将让人们认识到中国梦不仅是一个中国梦而且还是一个世界的梦、一个全世界人民共同的梦。
中国梦哲学意蕴是中国梦的内在之魂,为中国梦的创新、发展注入了新的精神动力。邓小平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种精神动力。”江泽民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也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果自主创新能力上不去,一味靠技术引进,就永远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中国梦的提出是一种创新,是一种新的精神动力,在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上都体现出一种新的活力。“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有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尺度。”[5]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所以马克思主义思想就是这种兴国之魂、强国之魂的内在精神动力,是人民内心等待已久的希望。
中国梦哲学意蕴是中国梦的内在之魂,为中国梦塑造美丽形象,凝聚社会共识,达成共同理想和愿望。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说道:“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中国梦代表着中国的美丽形象,让千千万万的中华儿女们将其永驻心中,怀着同样的感受、同样的渴望、同样的梦想,从而达成相同的社会理想共识,为中国梦的实现献计献策、不断努力奋斗。“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青少年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文集(第1-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3]陶德麟.践行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N].光明日报,2013-04-16(04).
[4]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5]罗国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精神动力[N].北京:人民日报,2003-01-07(09).
[6]薛 鹏.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新诉求:中国梦观照下的“四个全面”[J].观察与思考,2015(7).
[7]黄家茂,杨 露.新常态下“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实现中国梦的内在逻辑关系[J].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