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何妨养“小癖”
2018-09-07
明朝文人张岱在回忆录《陶庵梦忆》里曾感叹“人无癖不可与交”。确实,人如果没有一点小癖好,那人生还有何趣味?
晋人普遍有好竹之癖,王羲之的儿子王子猷就有“竹癖”。据《世说新语》记载,他到别人的空宅里暂住,刚住下就令人种竹子。旁人疑惑,问他:“你只是暂住而已,何必那么麻烦呢?”王子猷沉吟良久,指着竹子说:“何可一日无此君!”
外号“米癫”的北宋书画家米芾爱石成癖。据说洞房花烛之夜,新娘将名为“灵璧研山”的奇石相赠。米芾惊讶地问道:“你为何有此宝物?”新娘含羞道:“此是我家传之石,因其亘古不变,象征夫妻恩爱永恒,故赠予夫君。”大喜若狂的米芾居然当夜抱石而眠,这可让新娘目瞪口呆。
后米芾被派守涟水,当地盛产美石。米芾深居简出,日日赏石。他的上司杨杰觉得这个下属因石废事,前往质询。米芾猜出来意,一见杨杰,就从袖中取出一块嵌空玲珑、峰峦洞穴皆具的奇石,说:“这样的石怎能不爱呢?”杨杰神色不动。米芾连取数石,一块比一块奇峭古拙,嘴里还念叨着:“這样的石头怎能不爱呢?”谁知,杨杰忽然说了句“非你独爱,我亦爱也”,说罢夺过一块奇石出门蹬车而去。两个爱石的人遇到一起,便产生了一段佳话。
南宋词人陆游则是“蒲痴”,他常常步行至山间捡白石、接清泉回来养菖蒲。即使深夜醉归,他都不忘把案头的菖蒲拿到室外承接露水。在陆游看来,只要案头有一丛节叶坚瘦的菖蒲,便能纵情山野,修身养性。
近代学者王世襄更是玩物成癖的典型。少年时,他为了训练鸽子的反应能力,常手持长杆在房顶上奔跑,把母亲吓得脸色发白。他爱玩鹰,而鹰习性凶猛,要玩鹰就要先熬鹰,比谁不睡觉,王世襄能连续六七夜目光炯炯。后来,王世襄对松树产生兴趣。一次去黄山考察,王世襄挖到两棵松树,打算将它们从黄山运回北京。他居然买了两张火车票放两棵树,自己一路兴致高涨地站着回到北京,得了个“穷王”的美誉。他号称“秋斗蟋蟀,冬怀鸣虫,鞴鹰逐兔……皆乐之不疲”,而后更是著书立说,成为一代收藏大家。
人生何妨养“小癖”。一个小小的癖好,能在低潮时给予自己暖心的安慰,让你在人生起伏时,还能不惊不惧,不愠不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