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复杂环境下超大面积群基坑工程施工风险分析与应对

2018-09-07陆荣欣

建筑施工 2018年3期
关键词:粉土承压水九宫格

陆荣欣

上海建科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上海 200032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基坑工程周边环境越来越复杂,加上地块开发的需要,出现多种建筑同时开发的情况,从而导致了建设主体多样、形状不规则、边界条件复杂的群坑工程的出现。随着对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需求的提高,基坑开挖深度也越来越大,施工自身风险也变得越来越大,为了保证基坑工程能够顺利开挖进行,在基坑正式实施前,对方案进行分析论证、风险评估,制订合理的开挖顺序及风险应对措施,开挖过程中严格按照措施进行控制,可将基坑施工的风险降低到最低程度[1]。

1 工程概况

某项目位于上海市中心区域,地铁功能类型以办公、商业为主,配以文化娱乐设施、酒店服务等业态。由北侧E、J、K地块,南侧G、N、O地块,中间M、L、F地块以及地块之间的道路共同组成“九宫格”项目。“九宫格”项目基坑总面积约156 000 m2,普遍区域基坑开挖深度16.20 m(图1)。

1.1 环境概况

“九宫格”项目西侧邻近已运营的轨道交通11号线车站及其附属结构,西侧环境条件较为复杂。车站与G地块地下室最近距离为10 m,与E地块地下室距离为10~18 m。车站本体距离E地块地下2层外墙9.8~23 m,距离地下3层边界24~53 m。北侧区间隧道直径约6.2 m,顶部埋深约10.3 m,距离E地块地下室外墙约24 m。邻近的地铁车站附属结构主要为1#出入口以及北风井,距离E地块地下2层外墙约为9 m,距离地下3层边界约为24 m。区间隧道距离G地块地下1层区域地下室外墙最近9 m,距离地下3层边界最近23 m。站隧结合部距离G地块地下1层区域地下室外墙13 m,距离地下3层边界约31 m。N地块南侧蓄能水池距离轨交11号线区间隧道最近55.7 m,其南侧外接车道距离隧道最近40.5 m。西侧道路下还存在多条市政管线。

图1 项目平面示意

1.2 地质情况

1.2.1 场地内工程地质情况

工程拟建场地125.0 m深度范围内的地层均为第四系松散沉积物,主要由饱和黏性土、粉性土及砂土组成,土层从上至下依次为:①1杂填土、①2浜填土、②1粉质黏土、③淤泥质粉质黏土夹黏质粉土、④淤泥质黏土、⑤1粉质黏土、⑤2砂质粉土、⑤3-1粉质黏土、⑤3-2粉质黏土夹砂质粉土、⑦1砂质粉土夹粉质黏土、⑦夹粉质黏土、⑦2粉砂。

1.2.2 开挖深度范围内工程地质情况

在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内涉及的土层分别为:②1层、③层、④层,其中③层中夹薄层粉土,局部含粉性土颗粒较重,易渗水,并可能出现流砂、管涌等现象。③、④层淤泥质软土层抗剪强度低,具有触变性和流变性特点。坑底土为④层和⑤1层土。

1.3 水文地质

拟建场地地下水类型主要分为潜水和承压水。

1)潜水。浅部土层潜水水位埋深为0.80~2.10 m,平均水位埋深1.51 m。

2)承压水。⑤3-2层粉质黏土夹砂质粉土遍布,土质不均匀,局部层中夹砂。⑤3-2层地下水具有微承压性,可视为微承压含水层;下部为⑦层砂质粉土夹粉质黏土层,系上更新世河口-滨海相沉积层,是上海地区第一承压含水层,承压水位埋深一般为3~12 m。⑦1层为砂质粉土夹粉质黏土,场地内⑤3-2层与⑦层存在微弱的水力连系或无明显水力连系,且⑤3-2层进行长时间群井抽水不会对⑦层承压水水头产生明显的影响。

1.4 基坑围护形式

1.4.1 围护结构设计

1)基坑外围围护结构:基坑最外围围护结构均考虑采用“两墙合一”地下连续墙,考虑到对地铁车站和区间隧道的保护,邻近地铁侧地下2层与地下3层区域地下连续墙厚度均采用1 000 mm,蓄能水池区域为满足结构要求也采用厚1 000 mm地下连续墙。对于地下1层区域以及非地铁侧区域地下连续墙厚度采用800 mm。

2)基坑内部临时隔断:基坑内部地块间临时隔断均采用地下连续墙,其中邻近地铁侧的E2区内部临时隔断,考虑到对地铁的保护需要,均采用厚1 000 mm地下连续墙;其余G2区内部临时隔断、E1区与J1区、G1区与N1区之间临时隔断均采用厚800 mm地下连续墙。

1.4.2 水平支撑设计

水平的支撑设置分如下几个区域考虑:

1)地铁侧大坑E1、G1区:邻近地铁的E、G地块的大坑E1、G1区,考虑到目前的开挖深度,结合地铁侧基坑工程的常规做法,设置4道钢筋混凝土支撑。支撑按正交对撑的形式布置。

2)地铁侧小坑E2、G2区:邻近地铁划分出来的狭长型小坑,E、G地块的E2、G2区按地铁边基坑工程的常规做法,在顶部设置1道混凝土支撑并结合下部多道钢支撑。钢支撑按1幅地下连续墙2根支撑、不设置围檩的原则布设,便于快速架设支撑以控制变形。同时,钢支撑采用轴力自动补偿装置。

3)远离地铁侧地块基坑:远离地铁的基坑考虑目前16.2 m的基坑开挖深度,竖向可设置3道钢筋混凝土支撑,便于加快挖土进度。支撑平面可按对撑角撑边桁架的形式布置。

2 风险分析

该“九宫格”基坑总面积接近156 000 m2,如此大体量的基坑工程群在实施过程中受到开挖、大气降水以及施工动载等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3]:

1)本工程为多地块基坑工程群,基坑大小不一,且隶属于不同的建设单位的不同地块,其基坑与地下结构的实施均有各自的工期目标,基坑群施工时各基坑不同的开挖顺序将导致土体变化,进而引起围护体系变形和内力的增加,严重时会导致基坑失稳、垮塌等风险事故。

2)基坑开挖完成后,回筑过程中需分阶段拆除支撑、凿除封堵墙,将整个支护体系转换为由结构的梁板柱体系承担。在此过程中,如果拆除或凿除时机不对或受力传递不均,则可能导致结构梁板位移、变形,引起已建结构开裂,影响其使用功能。

3)群坑西侧邻近地铁车站、附属结构以及区间隧道(含站隧结合部),西侧的环境保护要求高。围护结构的变形或渗漏会引起周边环境的变化,进而影响地铁车站及隧道的正常运行,风险大。

4)⑤3-2层微承压含水层对本基坑有突涌影响,⑦层承压含水层按普遍区域开挖深度可满足承压水抗突涌稳定性要求,当基坑内存在较深的落深区时,可进行局部降压处理。

3 风险应对

3.1 基坑开挖顺序安排

“九宫格”基坑面积大、开挖深度深,基坑采用分区顺作法,总体分多个阶段实施;针对后续4块地块,总体分为5个阶段施工[4-5]:

1)第1阶段:首先施工中间3个地块,即F、L、M这3个地块以及南北K、O这2个地块的基坑开挖及结构施工(图2)。

图2 第1阶段实施区域平面示意

2)第2阶段:待F、L、M这3个地块以及K、O这2个地块地下室结构施工完成后,首先同时开挖L2区、M2区。

3)第3阶段:同时开挖E1区、N1区。

4)第4阶段:待E1区第3道支撑完成、N1区第2道支撑完成后,开挖J1区、G1区第1道支撑以下土方。

5)第5阶段:待E1区、J1区地下B1层结构完成后,可开挖J2区及地铁侧E2-1区、E2-2区、E2-3区、E2-4区;待G1区、N1区地下B1层结构完成后,可开挖N2区基地铁侧G2-1区、G2-2区、G2-3区。

3.2 承压水控制

普遍区域布设⑤3-2层降压井,E地块滤头按地层分布的不同进入到⑤3-2层顶以下5~6 m,G地块滤头按地层分布的不同进入到⑤3-2层顶以下3~4 m。塔楼局部深坑区域布设一定数量的⑦层备用井兼作观测井。

针对基坑降压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控制,设计考虑采取的处理对策如下:

1)E地块邻近地铁,抽水试验结果显示,E、J地块区域⑤3-2层与⑦层存在微弱的水力连系。考虑到对地铁车站及其附属结构的保护,鉴于F地块加深地下连续墙(深50 m)已施工完,考虑将E地块于地铁侧、北侧的地下连续墙均加深,并深于降压井滤管底部以下不小于10 m,隔断⑤3-2层。

2)G地块邻近地铁,抽水试验结果显示,G、N地块区域⑤3-2层与⑦层不存在明显的水力连系。考虑到对地铁车站及其附属结构的保护,鉴于F地块加深地下连续墙(深50 m)已施工完,考虑将G地块于地铁侧、南侧的地下连续墙均加深,并深于降压井滤管底部以下不小于10 m,隔断⑤3-2层。

从“九宫格”角度,在实施顺序上,F地块在E、G地块实施时地下结构已经完成,E、G错开先后开挖(相差约2皮土),不会出现F、E、G地块同时降压的情况。

J、N地块考虑位于九宫格内部,距离地铁较远且周边环境条件较为宽松,暂不考虑止水帷幕加深。

3.3 监测

本工程基坑面积大、开挖深度深,周边环境保护要求高,必须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综合的现场监测,全面了解围护结构和周边环境的情况,根据监测结果动态调整、优化施工参数、指导施工。根据本工程施工的特点、周边环境特点及设计的常规要求,监测主要分为以下2类内容:

1)基坑周边环境监测,包括周边道路及建(构)筑物的变形及沉降监测、地下管线变形(沉降、位移)监测、地铁车站及地铁隧道的变形(沉降、位移)监测等。

2)基坑围护监测,包括围护墙体、立柱、支撑轴力等监测。

现场根据每天上报的监测结果,实时了解基坑的安全状态,如果出现变形过大的情况,及时召开专题会,讨论制订解决方案,实时指导现场施工。

3.4 管理措施

为了明确相对独立又相辅相成的各地块的界面和责任,协调基坑群施工节奏和交通组织,最大限度地减少错误,由投资主体以及参建各方建立施工的协调管理平台,包括领导小组、项目推进小组、项目协调小组3个层面的协调平台,建立协调沟通机制,及时解决现场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4 实施效果

通过对该基坑群的风险分析,制订相应的风险对策,在实施过程中,通过管理协调,各基坑能够按照既定的开挖顺序进行开挖,并做好监测以及承压水的控制工作,实施效果非常明显。西侧轨道交通的变形影响都在允许范围内,基坑自身未发生明显变形,承压水控制未发生突涌现象。

5 结语

以上海中心区域超大面积基坑工程群为例进行了风险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主要结论如下:

1)对于超大面积的群坑施工,在实施以前应对整个群坑的开挖顺序、拆撑回筑顺序进行模拟策划。

2)建立沟通协调机制,由于群坑内的基坑属于多个投资主体,是否能按照实施前的策划顺序进行实施,非常关键,因此建立沟通协调机制,使参建各方能按照既定的施工顺序进行实施非常关键,可以有效降低施工风险。

3)做好承压水的控制,对群坑进行抽水试验,降水模拟分析,根据结果来设计围护结构深度及降水井,开挖过程中,按需降水,保证承压水头处于安全状态。

4)做好动态监测,及时分析、掌握基坑监测数据,动态评估基坑安全状态,实施过程中突发情况应根据应急预案及时处理,将风险降低。

猜你喜欢

粉土承压水九宫格
水泥-沥青粉复合稳定粉土的强度及渗透特性
地铁深基坑承压水控制研究
深层承压水污染途径及防治研究
饱和粉土三轴等p应力路径试验特性研究
承压水降压引起的高速铁路桥梁摩擦型群桩沉降特性分析
成语九宫格
九宫格图示法之分数除法算理探究
承压水箱压力平衡装置研究
解密九宫格
消石灰、水泥改良粉土的强度及变形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