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熏肉的忧伤

2018-09-07马德

特别健康 2018年8期
关键词:熏肉柏木老佛爷

○马德

当猪肉没味的时候,再好的手艺也是白搭。真的好怀念过去的猪,那些猪们都去哪儿啦

做熏肉最不能缺的是什么?答:肉。

错。柏木。

村里有一位老人,是一个文化人,喜吃熏肉,题是他出的。他说,这是木性调教了肉性,没了这木,难有这肉。大人们常把柏木两个字读作“别么”,小时候,我傻乎乎地在词典里觅这种木头的芳踪,一直找了好多年,始终没找到。

别么啊,别么,曾经多少人,在方言俚语的误导中,前赴后继地二过。

在塞外张家口,数柴沟堡的熏肉最好吃。这名气,还是老佛爷给做的广告呢。据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外逃,路过柴沟堡,对柴沟堡的熏肉厚爱有加,太后老佛爷钦点为贡品。

熏肉真正的创始人,是一个叫郭玺的人。他在乾隆年间开了一间熏肉铺,制卖的熏肉赢得无数赞誉。这么一说,也有二百多年吧。郭师傅,吃货们向您老问安了。

顺手查了查《清史稿》,关于老佛爷出逃的这一段是这么写的:“十国之师来侵。七月,逼京师。太后率上出自德胜门,道宣化、大同。”柴沟堡正好在宣化和大同之间,社稷落难,人生落荒,慈禧领着光绪皇帝,狼狈地逃在路上,能有口熏肉吃自是不错。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当时的场景:

柴沟堡人操着浓重的方言,小心翼翼地问:“年牢儿,这肉怎忙说(您老人家,这肉怎么样啊)?”慈禧轻夹一片熏肉,在醋碗中蘸过,送入口中,微微咀嚼,说:“哀家方才吃过,这熏肉是极好的。想来,你等也是用了心的,若是年年进贡于宫中,倒也不负哀家恩泽。”

哈哈,不知当时老佛爷有没有心情这样甄嬛体一下?

还是接着说柏木吧。熏肉的时候,先于锅底放柏木片或柏木末少许,白糖若干,然后把煮熟的一方一方猪肉置于铁算子上,放入锅内。方者,大肉块也。因形制方正,故称之。

需要说明的是,每方肉需肥瘦皆具,且肥者过三分之二为最佳。若不是这个比例,难免就鲁提辖拳打了镇关西。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若没有大比例的肥肉,熏肉就变得索然无味。

用吃货的话说,就是肉吃起来不香,很柴。

那么多的肥肉,吃起来不腻吗?还是继续刚才的制作过程告诉你答案吧。肉被放入锅之后,盖好锅盖,锅盖四周若有缝隙,须用搌布层层覆盖,以防“走气”。锅被烧热后,柏木开始冒烟,香烟缭绕在肉的周围,肥肉耐不住,开始滴油,油让柏木燃烧,香烟四起,愈发浓烈,肥肉愈发抵抗不住,最后,所有的肥和腻只好缴械投降。就这样,那烟熏的木香味,深深侵入到肉的内部,彼此纠缠在一起,已经香得分不开了。

这是一道硬菜。旧时农村,逢年过节的时候,才能吃上熏肉的。熏上十数方肉,可以吃上整整一个正月。平素很少吃,因为吃不起啊。现在呢,只愿在逢年过节的时候吃,不是吃不起,不是不想吃,而是不好吃。

不妨再回答一下开篇的问题。制作熏猪肉最不能少的是什么?答:肉。恭喜你,答对了。郭玺的手艺代代传承,没有变,是猪肉变了。现在,到处都是饲料猪,两三个月就出栏。过去的农村,养一口猪,往往需要一年。那时候的猪,吃糠咽菜,那才是真正的天地自然的精华呢。

当猪肉没味的时候,再好的手艺也是白搭。真的好怀念过去的猪,那些猪们都去哪儿啦?

猜你喜欢

熏肉柏木老佛爷
画中话:人鹭百年情
“牵手”的力量
『牵手』的力量
熏肉箱
老佛爷的茶碗
“牵手”的力量
妈妈吃熏肉
我家的“总管”
挑食的猪
豆妹与老佛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