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艺谋敬畏时代,突破自我

2018-09-07聂倩葳

东方电影 2018年9期
关键词:张艺谋威尼斯时代

文/聂倩葳

张艺谋是影坛上的活跃分子,同时也是这个时代的电影弄潮儿,他的影片没有统一的风格,也没有格外偏好的题材,有的只是不断的尝试和挑战。张艺谋通过对各种形式的探索,不断进行着自我突破,让自己的艺术时空越来越丰富。如今的张艺谋虽然有了越来越多的艺术光环,但是依然在影坛上辛勤耕耘,不断奉献出优秀的电影作品。最近,他又荣获第75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荣耀电影制作人奖”,这是他电影人生的新一步,也是中国电影的新一步。

与威尼斯再续前缘

《影》讲述的是一个关于替身的故事,源自朱苏进的原创故事《三国》,由张艺谋和李越担任影片的编剧,对这一史诗故事做了新的诠释。都督子虞幼年时,父亲遭人暗杀身亡。叔父为了避免子虞同样惨遭杀害,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搜寻,终于找到一个跟子虞长得十分相似的男孩 8岁的境州。子虞的叔父将境州带进府中,让他担任子虞的替身,并对其进行秘密训练。从此,子虞蜗居书房,渐渐变得不问世事、形容枯槁,而境州则出门替子虞执行公务,不仅衣着光鲜,而且气质极佳。子虞的妻子小艾,与真正的丈夫在斗室练字谈心的同时,又与境州在一起弹琴作乐。逐渐感到不安的子虞开始了与替身的暗中较量,与此同时,小艾的心中也充满了对权力的渴望,再加上主公与朝臣的尔虞我诈,权谋之间的明争暗斗、欲望纠葛裹挟了每一个人。张艺谋之前在受访时曾提到:“通常替身和本尊的故事都纠葛在一个女性之间,故事的套路一定是她会爱上这个替身。”与其他详尽的影片介绍不同,这个细节就是导演对影片情节的唯一提示。邓超和孙俪演绎的“三角恋”走向暂时还不明朗,但邓超这次的演技令人十分惊喜。虽然是一人分饰两角,但是从预告片上看,观众一眼就能分辨得出哪个是子虞,哪个是境州。除了服饰上有所不同,邓超在扮演两个角色时,神态和语气都呈现出完全不一样的气质。影片将在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的千人大厅Sala Grande举行全球首映,一流的技术支持为该片的视听效果呈现提供了有力保障。

关于《影》的缘起,张艺谋介绍,自己喜欢关于替身的故事,是从三四十年之前看《影子武士》的时候开始的。除了黑泽明是他喜欢的导演外,故事本身也很吸引他。具体到《影》来说,替身与古装的组合让张艺谋眼前一亮。比起对经典作品的迷恋,他更聚焦于中国电影自身,也就有了想拍一部关于古代替身故事的念头。“我们的电影市场飞速发展,古装戏拍得一套又一套,但是一直没人拍替身。”张艺谋如是说。就这样,他将朱苏进的小说删繁就简,抽取了关于替身的部分,改成了一个新故事。《影》展现了一个贵族阶层的游戏,用导演的话说,这部宫斗戏有着自己的特点,通常的王侯将相、才子佳人的古装戏是无法带来这种感觉的。

最近,张艺谋的《影》先是入围了多伦多国际电影节主展映单元,随后第75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又宣布《影》入围了“地平线”单元,可谓是好事成双了。然而威尼斯给予张艺谋的惊喜还远不止如此,被授予“荣耀电影制作人奖”的张艺谋也成为获此荣誉的首位华人。自2006年设立“荣耀电影制作人奖”以来,总共有12位电影人获此殊荣,他们都和张艺谋一样,持续奋战在电影创作一线,不断为世界呈现出更出色的作品。

张艺谋与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有着很深的渊源。他的影片《大红灯笼高高挂》早在1991年就提名金狮奖,最终斩获了银狮奖,并被评选为费比西主竞赛单元最佳影片。次年,他又凭借《秋菊打官司》荣膺金狮奖。1999年,《一个都不能少》让他将金狮奖再度收入囊中。此次获奖让张艺谋成了唯一一位在威尼斯四度获奖的电影人。面对这样的殊荣,张艺谋却表现得异常平静:“我不会觉得自己是天之骄子或者才华横溢,我的成长经历决定了我是这个样子,而且我也一直提醒自己,不要忘了我曾经是谁。”

张艺谋在工厂待过7年,也没有遇到各种戏剧般的偶然,上学时甚至成了全校最年长的学生,但他常常将思绪移回那段迷惘的岁月。随着年纪的增长,这种自我追问变得越来越频繁,他终于顿悟到,如果没有当年的那些经历,自己也不会成为现在的自己,一切命数都有着自己的安排,他也因此相信,很多能力都是能够被后天激发和锻炼出来的。所以,即使张艺谋头顶各种艺术光环,他也永远不会沾沾自喜,因为他知道自己从哪里来。这是张艺谋骨子里的谦虚,转化到作品当中,就会变成一种逆向的、狂放的东西,所以从他刚开始拍电影的时候,他的作品就比同学们的要极致一些。作为全校年纪最大的“老学生”,张艺谋带着时代的焦虑和自己的焦虑,迫切地表达着对于形式的渴望和对原创精神的追求。张艺谋坦言,自己至今都非常喜欢形式感很强的东西,对于形式他有一种天然的好奇心,包括对于《影》的创作,形式感极强的泼墨风格让张艺谋欲罢不能。相信这部匠心独运的影片能为我们带来惊喜。

在自己的时代尽情突破

如果把张艺谋的所有影片顺次排列,我们会发现这些影片并没有统一的规律。张艺谋的电影既没有固定的风格,也没有格外偏爱的主题。从挂满红灯笼的老宅院到一望无际的高粱地,从曲径通幽的竹林深处到雄伟的万里长城,一会儿是奇观化的大场面,一会儿又极端写实,将人拉回了现实世界。张艺谋的电影创作可谓是花样百出,他的艺术空间也因此不断丰富和拓展,正如他所说:“一有机会我就做一点其他的探索,因为我喜欢尝试不同的东西。”他甚至进一步表示,虽然自己是一个电影导演,但是今后也可能会拍网剧或电视剧。对于其他的艺术形式,张艺谋一点也不排斥。他从不认为只有电影才是伟大的,网剧和电视剧也有自身的优势,这些体裁的大容量可以帮助创作者把故事讲得更好。张艺谋坦言自己现在还没碰到合适的拍摄题材,不然以他的性格一定会去尝试的。

许多导演都有着自己的辨识度,那些鲜明的艺术特色能够带给导演一种四平八稳的艺术安全感,但是张艺谋显然不满足于此,他的“下一部”影片总是让人难以猜测,观众常常会有从一个极端跨越到另一个极端的感觉。举个例子,一个不了解张艺谋电影的人,很难把《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一个都不能少》《满城尽带黄金甲》和《影》联系起来,张艺谋的电影创作历程是一个不断突破的过程。先是在同时期的导演中脱颖而出,再是从自己获得的荣誉光环里不断蜕变,用事实诠释了什么叫做“艺术的生命力”。张艺谋不断改变拍摄题材、变更拍摄风格,都是在为一部电影寻找更加新颖和独特的形式,他的电影构思永远是先感动自己,或许这才是他在艺术上青春常驻的秘诀。

身为创作者,最难突破的就是时代。很多创作者的艺术思维和艺术水平都容易被“凝固”在他们所处的时代,可能是他们难忘的童年时期,也可能是他们三观形成的青年时期。但是张艺谋似乎总是能够敏锐地感知时代的脉动,比如从《黄土地》到《长城》,这两部影片就有着巨大的艺术跨度。对此,张艺谋依然不满足:“现当代最新的、时髦的年轻人的作品我还没拍过,如果以后碰到一个好想法,我就拍一个很时髦的。”其实他已经是同时代的导演中尝试的种类最多、“穿越”的时间跨度最广的人之一了,但是说起时代,张艺谋却不禁欷歔起来。他觉得库布里克、黑泽明在如今这个时代已经走远,现在是一个技术化和奇观化的时代,他自己也没有超越时代的欲望:“谁也没法超越时代,能把眼前的事情做好就不错了,人走茶凉。”没错,大家都是时代的产物,但是张艺谋依然是这个时代的电影弄潮儿,时代是不能超越的,但他凭借着一腔热爱,造就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电影时代。

猜你喜欢

张艺谋威尼斯时代
70岁那年会在干什么
威尼斯商人
威尼斯:水上都市
威尼斯:水上都市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张艺谋的抠门
张艺谋归去来兮
威尼斯狂欢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