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党建做实“从严治党”探究
2018-09-06罗敏
摘 要:针对高校学生党建失之于宽、失之于松、失之于软的突出问题,高校各级党组织应严格按照党的十九大关于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要求,切实发挥战斗堡垒坚强作用,抓好学生党建全面从严治理这个要害,在加强理想信念信仰教育、加强正能量传播、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加强中共党史教育等方面综合发力,做实学生党建成效,确保大学生党员成为有信仰、有力量、有文化、有担当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全面从严治党;高校学生党建;大学生党员教育
党的十八大报告和十九大报告在篇末都用一个专段寄语当代青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青年接续奋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未来更加属于青年。这无疑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青年成长成才的高度关切和深沉爱护。而大学生党员作为重要的青年群体,高校各级党组织更应该在培训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学生党员、管理学生党员等环节积极响应十九大关于党的建设总目标要求,把好培养、管理和建设的质量关: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1]针对高校学生党建失之于宽、失之于松、失之于软的突出问题,高校各级党组织需要在加强理想信念信仰教育、加强正能量传播、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加强中共党史教育等方面综合发力,做实学生党建成效,确保大学生党员成为有信仰、有力量、有文化、有担当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加强理想信念信仰教育
理想信念大于天。互联网时代的大学生由于受到各类海量信息的纷扰和各类物质欲望的诱惑,对社会现实的评判、对个人前途的期望、对大学生所应担当的历史使命缺乏清醒和正确的认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缺失、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念飘移,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不足,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极易动摇。某些西方社会思潮特别是所谓的“普世价值”通过互联网传播,披着西方特定意蕴的“自由、民主、平等”旗号的光鲜外衣,极易为美丑不分、是非不分、善恶不分的大学生不加辨别的接受。一部分大学生由于涉世不深、马克思主义理论深度不够、党性修养欠缺,即使是受过一些理想信念教育,也极端容易对其进行盲目崇拜并裹挟其中。他们受到西方腐朽价值观的强烈冲击,出现“信仰危机”,甚至质疑我国的党的领导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政治协商制度等根本政治制度的优越性,动摇他们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而奋斗终身的理想,从而导致入党动机严重不纯,为名誉、为就业的功利化倾向相当明显。
习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如果扣错了,后面的扣子都会扣错。[2]因此,高校应该根据大学生学习、生活和思想的实际状况,不仅要在四门思想政治课、形势政策课和党课的常规课堂教育中通过多种生动的教育方式对大学生宣讲清楚理想信念信仰的实质内涵、具体功效以及重要意义,更应该增强大学生党员实践教育环节,让党员的理想信念坚定地植根于蓬勃发展的生动实践之中。因此,高校各级党组织要创新学生党员教育方式,结合新时代学生党员的心里特点和时代特征,充分发挥高校的教学科研资源优势,组织大学生党员参与到火热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去,使他们在亲见、亲历、亲为中自觉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信仰。
近年来,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校外实践活动,每一门课程都有针对性地配套进行,实实在在地帮助学生和学生党员树立坚定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和马克思主义信仰,取得了较好成效。比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组织学生前往建川博物馆参观抗战主题馆和汶川“5.12”抗震救灾纪念馆,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激情。《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组织学生前往郭沫若纪念馆学习郭沫若的马克思主义观,帮助学生树立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近现代史》课程组织学生参观乐山安谷的战时故宫,铭记那一段不为人知的文化抗战曲折历史。《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程则组织学生前往学校附近农村,参观惠农政策下新农村建设的可喜变化。学生和学生党员在认真参观之后,借助相关文献,依据相关原理,通过观后感、诗歌朗诵、歌舞表演等多种形式谈感受、抒豪情、立志向,取得了丰富的实践教学成果。
二、加强正能量传播
如前所述,互联网时代的大学生对各类海量信息和各类物质诱惑严重缺乏明辨美丑、明辨是非、明辨善恶的能力,他们急需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引领,才能获得放飞青春梦想的满满的“正能量”,才能激浊杨清、惩恶扬善、大是大非不糊涂。
大学校园正能量的内涵应该是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能够推动大学生健康成长、促进大学生党员坚守共产党人精神家园、体现新时代特色的主旋律。在具体内容上可以划分为三个层面:一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宗旨、辉煌成就、大政方针、奋斗目标、未来蓝图;二是社会层面涌现出来的先进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三是大学生的身边人、身边事的先进典型。
高校各级党组织应结合时代特色,运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向大学生传播上述三个方面的正能量。在常规的课堂教育之外,高校还可利用校内讲座、主题班会、以及QQ、微信、网站等图文并茂的方式向大学生传播全覆盖的正能量,向大学生宣讲:1、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不变初心;中国共产党九十六年奋斗的辉煌历程;中国共产党惩治腐败的坚強决心;中国共产党统领各方、驾驭复杂形势的强大力量;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未来远景等。2、各个时期先进共产党员的感人事迹。如不屈不挠的方志敏、“为人民服务”的张思德、傲雪凌霜的江姐、钉子精神的雷锋、县委书记好榜样的焦裕禄、科研报国的黄大年等的壮阔人生。3、可近距离感受、学习的身边人、身边事的先进事例。我校“庆瑶阳光工作室”的创办人雷庆瑶就是这样一位身残志坚、充满正能量、具有感召力的励志典型。于2014年获得第十八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现为成都广播电视台主持人的雷庆瑶虽然3岁时因电击失去了双臂,但却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种种困难学会用双脚料理个人生活,并且圆满完成了大学本科学业,在绘画、书法、影视表演等方面都卓有成就。
如果说正能量让人变得阳光,那么负能量也能让人学会坚强。高校在大力传播正面能量时,也应该注意帮助学生从负能量中去吸取教训,解决学生面对复杂现实问题的困惑。坦然直面负能量其实就是勇敢面对现实,刻意回避负能量反倒体现了党组织的虚弱。当然,在分析和批驳负能量时也需要注意界定时间、空间和不同的教育对象,要有恰如其分的分寸感。因为,还有很多学生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和足够的分析能力去面对它,很可能在一瞬间就被负面能量所侵蚀。但是,如果在恰当的时候,让其自然面对,清醒地辩证地去理解,在吸取负面能量的教训之后,正能量将会传播得更加有力。
三、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传统文化,是指世代传承的具有自身特点的社会历史因素,如逐代延续的思想道德、风俗习惯、文学艺术、制度规范等。[3]习总书记多次指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最为核心的部分已经成为我们不可磨灭的精神基因。在现实生活中,人民不管处于何种时空何种历史方位,对祖国灿烂文化和历史传统的认同总会把彼此的内心连接在一起。
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优秀文化精神内核首先表现在对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相互关系的独到理解上、也表现在对理想的不懈追求上、也表现在对道德修养和道德教化的重视上、还表现为重视人生境界和理想人格。而中國共产党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坚定弘扬者,一直以来非常重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明确提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在迈向新征程的新时代,当代大学生应该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认真学习和真正了解祖国历史文化,继承中华民族一切精神财富,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力量、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提振自身精气神,永远朝气蓬勃奋发有为。
在高校的思想阵地,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正在被五花八门的社会现象和实用主义的思想潮流所遮蔽。对此,高校各级党组织应该予以充分重视,努力改变重考试轻应用、重技术轻品德的错误教育导向,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以塑造大学生的完美人格、锤炼大学生党员的坚定党性。
高校对大学生党员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其主要途径是加强引领,尽可能广泛地营造一种学习和践行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手段。近年来,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我有传家宝”、“中华诗词大会”等节目的广受追捧,给我们的传统文化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对高校传统文化教育模式也提供了有益启示。高校可以通过专家讲座、学生访谈、文艺表演、经典选读等生动形式将传统文化教育覆盖大学生的课堂内外,中国传统文化定能在广大青年中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发扬。
四、加强中共党史教育
一个人不了解自己家族的历史,不会认祖归宗;一个人不了解民族的历史,不会有民族情怀;一个人不了解国家的历史,不会有爱国之情;同样,一个党员不了解党的历史,就不会对党有真正的敬畏之心。
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以来,十分注重对党员的党史教育。毛泽东同志认为,党史是党的理论创新的重要基础,是对党员进行党性教育的生动教材。在1942年的延安中央学习组会议上,毛泽东曾作了《如何研究中共党史》的重要讲话,提出运用古今中外法、阶级分析法、还原历史法等来研究党史。[4]党的十九大刚刚闭幕仅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就带领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瞻仰中共的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回顾建党历史、重温入党誓词,宣示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的坚定政治信念。在这之后,各省相继开展学习“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的党史教育,不忘初心,砥砺前进。
党和国家领导人为大学生树立了学习党史的光辉榜样。高校各级党组织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对大学生加强党史教育:1、通过经典选读,系统学习党史;2、通过党史教育录像、电影、电视、歌曲等灵活学习党史;3、通过组织学生参观、瞻仰党史教育基地,亲密接触党史;4、通过与先进党员面对面,直接感受党史;5、通过国家和社会发展的纵横比较学党史,切实体会中国共产党九十六年的光辉历程。通过上述学习,让大学生党员能够牢固树立共识:历史已经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力量,才能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伟大中国梦。在深入了解党史的同时,也能让更多的大学生党员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将爱党、爱国和爱社会主义相结合,增强“四个自信”,从而有利于他们更好地领会、贯彻党的路线和方针,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党性修养,从党的光辉历史中汲取奋进的力量,在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做出贡献的同时书写好自己的人生篇章。
综合上述,按照党的十九大关于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要求,高校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坚强作用,抓好学生党建全面从严治理这个要害,在加强理想信念信仰教育、加强正能量传播、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加强中共党史教育等方面综合发力,方能解决“失之于宽、失之于松、失之于软”的突出问题,做实学生党建成效,使之努力彰显“一名党员,一面旗帜”的示范作用,确保大学生党员成为有信仰、有力量、有文化、有担当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新华网.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2017.10.18
[2]习近平.扣好理想信念的第一粒扣子.北京: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4.07.24
[3]赵洪思、李宝席.中国传统文化通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5
[4]毛泽东.如何研究中共党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2
作者简介:
罗敏(1970--)男,四川成都人,乐山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四川省社科联会员。研究方向:唯物史观与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