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正确理解和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

2018-09-06童驭

新丝路(下旬) 2018年5期
关键词:经济发展

童驭

摘 要:党的十九大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概况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主要矛盾一直是我党制定方针政策的依据。正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变化需要从现实条件变化、人民的需求层次提高和社会生产制约因素三方面加以认识。

关键词: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经济发展;人民需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进程中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研判。

一、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抓主要矛盾

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任何一个社会都充满各种矛盾,其中起领导和支配作用的是主要矛盾,它规定和影响着其他次要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只有找到主要矛盾,才能掌握解决复杂问题的金钥匙。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指出:“在复杂的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的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的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捉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正确提炼主要矛盾,是党确立今后中心工作的第一步,集中精力解决主要矛盾是党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的展开,我们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历来重视抓主要矛盾。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对中国基本国情的深刻分析,指出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从而明确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最终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新中国成立后,1956年,在党的八大上,明确提出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由此明确了党和国家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尽快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这一论断是符合当时实际的。但后来因为国内外形势的变化使领导人的注意力发生变化,以致于对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误判。1962年党的八届十中全会,把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确定为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主要矛盾,强调要“以阶级斗争为纲,阶级斗争必须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在这样思想指导下,党的中心工作偏离正轨,最后酿成文化大革命这样的重大失误,十年浩劫使党和国家事业遭受重大挫折。粉碎“四人帮”后,經过拨乱反正,我们党重新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对八大提出的主要矛盾进行科学概括总结,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把主要矛盾表述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正是基于这样的正确认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第一要务。改革开放40年来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我们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清醒认识和科学把握。

回顾建国以来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和把握,可以得出这样结论:能否正确提炼社会主要矛盾,能否基于社会主要矛盾正确制定我们的方针政策,是社会主义事业顺利推进的关键。

二、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现实条件

我国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经过几十年的发展,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对社会主要矛盾表述显然已经不能反映变化了的实际情况。首先经济体量不断增大。我国在2010年经济总量就超过日本,稳居世界第二。从1978年到2017年,我国GDP年均增长约9.5%,创造了世界经济增长史上的奇迹。2017年,我国GDP达82.7万亿,占世界经济比重15%,“落后的社会生产”表述已不合时宜。其次人均收入增长较快,从改革开放初的155美元增加到2017年的8800多美元,进入上中等收入水平,消费水平和层次达到新高度,显然“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已不能涵盖人民的需求。国际经验表明,当人均收入不足3000美元时,人们侧重于物质消费,随着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人们消费由生存型、温饱型向小康型、享受型转变。再次精准脱贫成果显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日可待。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2013 年以来,我国6000 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贫困发生率从 10.2% 下降到 4% 以下 。

三、正确把握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1.美好生活内涵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人们的需求呈金字塔型,在较低层级的需求得到满足后,会产生更高层级的需求。需求从低到高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在温饱阶段主要满足的是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在小康阶段则是社会需要和尊重需要,在富裕阶段要实现的是自我实现需要。虽然他的理论有不足之处,但还是能反映需求的一般规律性。

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收入水平提高导致需求层次提高,对物质文化需求提出更高要求。在物质需求方面对产品的外观、性能、安全性等有更高期待,价廉不再是吸引人们消费的决定因素,物美才是消费者的追求。此外对公共服务如交通、医疗和教育也有更高期待。在精神文化需求方面,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介已不能满足人们需求,网络、旅游等成为新宠。在物质文化需求之外人们还注重人身、财产、食品药品、环境等安全方面需求。此外在公民素质不断提高情况下,人们政治参与热情增强,对国家大政方针制定更为关心,特别是对关系自身利益的公共政策有较强的参与意识。对社会公平正义和依法治国有新期待。

2.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充分

尽管我国已经是第二大经济体,但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

(1)发展不平衡。第一区域不平衡。东中西部无论是经济发展水平还是人均收入、公共服务等方面差距明显。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2017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的三个省市是上海、北京、浙江,上海为58987元,最低的三省是贵州、甘肃和西藏,西藏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15457元,只相当于上海的26%。第二,城乡发展不平衡。与区域发展不平衡相似,城乡发展差距也较大。201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396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432元,前者是后者的2.71倍,这还是平均水平,如果是最发达的城市和最落后的乡村比较,差距更大。2012年—2016年年我国基尼系数分别为0.474,0.472,0.469,0.462,0.465,都超国际警戒线0.4。第三,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平衡。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了,但公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还有待提高。

(2)发展的不充分。第一,实体经济发展空间受限。实体经济在解决就业、创造社会财富、增加税收方面发挥很大作用,但目前中小企业在公平的竞争环境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融资和税收压力还较大,部分企业面临困境。第二,创新能力不足。过去几十年我们经济发展方式是粗放的,依靠土地、劳动、资源的投入获取经济增长,同时对环境造成很大破坏。目前因为人口、资源等方面压力,这种经济增长方式难以为继。未来无论是经济转型升级还是要增强在世界经济中的竞争力都需要创新驱动。

理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还要联系我国的基本国情,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准确把握这种“变”与“不变”,更好理解只有在不断的发展中才能解决社会主要矛盾。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3]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 2016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猜你喜欢

经济发展
我国商业地产经济宏观调控政策研究
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的路径探究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战略探究
“互联网+”时代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信息化管理在公路运输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研究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