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传播与艺术创作
2018-09-06何雅苑
摘要:藝术目的是传播,艺术传播主要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信息交流交换的社会性活动。艺术创作是艺术家是艺术家以世界观作为指导,运用相应的创作方法,通过对生活实际的观察、发现、感悟、分析、艺术加工、生活素材提炼,塑造艺术形象,创作艺术作品的活动。艺术传播与艺术创作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关键词:艺术;艺术创作;艺术传播;灵感
本文第一部分主要讲述了什么是艺术传播,什么是艺术创作。第二部分主要讲述了艺术传播的主要特征和主要方式以及艺术传播与艺术创作的关系。主要讲述了艺术传播对艺术创作的影响,最后一部分对未来艺术传播及艺术创作的发展进行展望。通过分析艺术传播与艺术创作进一步了解艺术传播对艺术创作的重要性。
一、 什么是艺术传播
什么是艺术传播呢?艺术传播就是通过艺术传播者携带艺术信息通过某种物质媒介或者艺术传播手段将艺术的信息或者艺术作品传送给艺术接受者的过程。随着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对于艺术活动的传播、传递和传承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除了众所周知的电子信息技术以外还有一些新兴的媒体形态,比如微信公众平台、数字电视、数字文本、数字广播、互联网、可移动电视、自媒体等。由此可见高新科技的快速发展及其在艺术文化领域的广泛应用,促使艺术传播的方式、手段、功能都获得飞速发展。
这些新兴技术不仅使视觉传达艺术成为当今最具大众性的艺术样式,同时也把其中许多表现手段、方法和传播途径影响到其他艺术形式中去,艺术的传达性和功能性得到充分的体现及肯定。艺术传播在新时代艺术活动的召唤中,已经逐渐变得越来越重要,对于艺术创作品的传播规模、传播内容、传播主题、传播形式、传播手段、传播速度、传播信息的大小,以及对于艺术接受者的接受方式、欣赏品位等,都有极大的影响。
在艺术的接受方面,它的内容主要包括艺术的内涵、艺术的欣赏和艺术的批评,既是艺术活动的重点,也是艺术家及艺术作品内在价值实现的根本途径与要义。艺术接受可以对艺术家以及客观存在的世界赋予精神反馈,实现艺术活动与社会活动的相结合,使得艺术活动逐渐融入人类社会活动中去,并且在人类社会活动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艺术接受者的艺术欣赏与艺术批评活动带有很强的主观意识,它既是对于艺术作品的审美认识与感悟又是一种对艺术的领悟,同时也是与艺术家的灵魂交流和精神对话。
二、 什么是艺术创作
那么,什么是艺术创作呢?
艺术创作是艺术家是艺术家以世界观作为指导,运用相应的创作方法,通过对生活实际的观察、发现、感悟、分析、艺术加工、生活素材提炼,塑造艺术形象,创作艺术作品的活动。艺术创作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艺术创作一般来说可以分为日常生活中的素材积累、面对客观事物进行艺术加工、通过艺术技法来表达内心感悟这三个阶段。三阶段中,艺术创作中的“灵感”又是如何体现的呢?日常生活作家在生活中总是细于观察、敏于中的素材积累阶段:艺术创作灵感表现为对事物瞬间萌生的“心动”。“心动”是指当你看见身边再细小的事物也能萌生内心的一种触动,它会让你心跳不自觉的加快,想要情不自禁地让它成为你手中的艺术作品。一种独特的感受、善于观察、体验以及分享,勤于思索,每时每刻、有意识无意识地把生活中的原材料收入到自己的素材库中。这一阶段,艺术家“一直在思索如何在日常生活和大自然的给予中进行艺术创作,这就为什么艺术创作的审美认识正得到原始积累和不断的叠加,最后通过艺术家进行整合加工,完成艺术作品的过程。”在艺术创作“灵感”迸发的刹那,具体内容和类型的艺术创作作品的目标得到明确,为了将这种愿景实现,艺术家必须在心中凝结成一种强大的精神动力,然而这种强大的精神动力就便是艺术创作的“心动”和灵感。艺术创作的构思阶段:艺术创作的构思并没有想象中那样简单,艺术家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物中,就非常可能在观察和感知中,完成了艺术创作作品的构思;然而作曲家或者作家在提笔写作时,更多的时候是发现内心的渴望和灵感,立马将内心的这份特殊情感保存、记录下来;艺术家们都是有意识地收集身边可感、可知的原始素材,经过艺术的处理和加工,这便是构思。
三、 艺术传播对艺术家的影响
艺术家在进行艺术构思的阶段艺术创作动机的产生,往往始于艺术家对于事物的内心情感抒发,一件事情、一段经历、一个细节、一个契机、一个故事、一个人物等。画家梵高在看见向日葵不向命运妥协,从而产生了世界名作《向日葵》的灵感;塞尚正是用“外星人”的眼光看待最普通的苹果,才能够获得艺术作品创作的灵感,正是因为这些灵感和看待事物别具一格的角度创作而成了一件件叹为观止的艺术创作作品。所以我们可以清楚地体会到所谓艺术创作中“创作灵感”是什么。它要有知识与技能作为基础,还需要有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新颖的观察角度,并通过内心的情感爆发出艺术创作的灵感。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艺术创作灵感是艺术家长期积累瞬间由心产生的创作体验,只有在长期艺术理论与艺术实践中通过原始素材的积累,才能迸发出脑中独一无二的艺术创作灵感。
参考文献:
[1]彭富春.哲学美学导论[M].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页.
[2]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35、110、112页.
[3]沙莲香.传播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145页.
作者简介:
何雅苑,贵州省贵阳市,贵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