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对话教学的策略探究
2018-09-06张志超
摘要:英语作为语言工具,最重要的就是强化学生的交流和交际能力。而对话教学作为英语课堂教学模式之一,能够有效促进师生的交流和互动,提高学生的語言能力和英语素养。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就要充分利用对话教学,为学生创建互动的平台,让学生的口语能力有一个发挥的出口,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初中英语;对话教学;高效课堂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改革的推进,教师和学校越来越能够认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也被放到了至关重要的位置上。并且,新课标明确提出,学生要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这就要求教师要彻底改变过去“填鸭式”的教育模式,为学生提供更为高效和有趣的课堂。而对话作为学生交往和互动的主要形式,在英语教学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同时,对话教学作为新型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英语素养和交际能力。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为学生创造对话的机会,增强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交流,强化学生的能力。本文结合笔者的实践经验,对于如何创建有效的英语对话课堂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探究:
一、 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对话的兴趣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对话教学也是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导的,通常会采用教师领读、学生跟读的形式,这样的模式过于单一,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很难被激发出来。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要以学生的兴趣为基础,利用多媒体等辅助工具,以直观的画面、动听的声音给学生以感官上的刺激,让学生能够直接感受到视频中对话的语调和语音,增强学生对对话情境的理解,让学生能够根据视频内容进行自主练习,从而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以视频中的角色进行对话练习。并且,初中阶段的学生都具有极强的表现力,模仿能力和展示自己的欲望也很强。所以,让学生根据视频自主对话的模式,能够给予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空间,学生的兴趣自然就被激发出来,相应的表达能力和语言能力也就会有所提高。
比如:在《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的教学过程中,为了激发学生对话的积极性,笔者首先利用多媒体,展示了课文中的情境,然后,让学生分别扮演课文中的人物,模仿视频中的语调进行对话。在观看过视频之后,学生都表现出了极强的兴趣,纷纷参与了进来。并且,经过多次这样的练习之后,学生的发音变得更为标准了,同时,学生的语言能力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由此可见,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创建对话课堂,更能引起学生的关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 提供对话机会,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要想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在创建对话课堂的过程中,就不能局限于基础知识的讲解,要把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自觉参与到学习任务中来,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且,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英语对话的乐趣。因此,教师在课堂导入的过程中,就可以采取对话的形式,通过与学生之间自然的聊天,导入新的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比如:在《What are you doing for vacation?》的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完成新课的导入,有效开展与学生之间的交流,首先笔者提出了问题:你都知道什么节日?在学生回答完之后。笔者又提出了:Do you want to take a vacation? Where are you going?等问题。在笔者和学生的一问一答中,不仅有效地引入了要讲授的新课,还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能力,使对话教学变得更加丰富和有趣了。通过这样的形式,给予了每一个学生平等对话的机会,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了锻炼,英语素养也得到了增强。
三、 创设教学情境,增强学生自主对话能力
学好一门语言最重要的就是要让学生置身于相应的语言情境下,只有这样,学生的语言能力才能有所提高。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就要以学生的身心发展状态为基础,选取学生感兴趣的素材,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对话,增强学生的交际能力和口语能力。除此之外,还可以让学生根据一个情境,自行编写对话,并让学生进行即兴的表演和发挥,通过学生之间的对话内化为学生自身的英语素养。
比如:在《Can you come to my party?》的教学过程中,笔者首先为学生创设了对话情境:小红要举办聚会。之后,学生就以这个情境为主题自主开展了对话和交流。在这个过程中,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还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总之,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要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为学生创设丰富有趣的对话课堂,让学生置身于活泼生动的课堂氛围中,从而锻炼学生的口语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和英语素养。
参考文献:
[1]刘文月.浅谈初中英语对话教学的引导策略[J].英语教师,2015,15(11):68-69.
[2]郑艳.初中英语对话教学的语用教学内容初探[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0(11):158-159.
作者简介:
张志超,吉林省长春市,吉林省长春市德惠市第二十六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