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之于学生的善待与善教

2018-09-06梁资源

读天下 2018年13期
关键词:善学乐学

摘要:教师之于学生的“善待”要从“善教”入手,精心搭建教学活动平台,充分展现学生的自主精神和自我价值,经由“乐学”与“善学”的循环发展,进而达到“不教”之最高境界。

关键词:善待;善教;乐学;善学

如果“善待每一个学生”是一种理念,那么,教师的“善教”就是理念的核心;如果“善待”是一种愿望,那么,“善教”就是实现愿望的途径;如果“善待”是一首歌,那么,“善教”就是跳跃的音符。

一位作家在看到湖边飘散的白色纤维时,就“被生命豪华的、奢侈的、不计成本的投资所感动”,迸发了敬畏生命、善待生命的情怀。与教师朝夕相处的更是一个个鲜活的面孔,教师的感动,大多不是源于学生强旺的生命力,或许更多的是来自学生对于教师善教的敬畏。

我们的学生无论思想素质,还是知识技能,都尚未成熟,他们好比幼苗,需要我们的呵护和引导。也许有人说,我们的学生太糟糕了,何来感动?或许是我们还不具备作家观察白色纤维时的心智和情怀,我们的眼睛习惯了看别人,往往看不到自己。我们总是低估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是非判断能力,殊不知,每天都有无数双眼睛在盯着我们——这个教师不咋的。

教师抱怨学生,学生无视教师,个中的因果对错不难评判。可见,教师“善教”之重要。

人们常说,孩子学有所成,就是对父母的大孝;学生日有所进,就是对教师的大敬。在父母和教师眼里,言谈举止的孝敬倒是其次,他们在乎的是学习效果。相反,在学生眼里,教师是否真正善待他们,关键还是看教师的教学对于他们的人生有无裨益。在日常生活中,无论你对学生多照顾,与学生的关系相处多融洽,如果你是一个不善教的老师,学生终究会做出公允的评判,或许他们会说,这样的“善待”不要也罢。

教师的素质决定着学校的地位。一个善教者本身就是一个文化环境,其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似水无形,只有做到“浅者流行,深者不测”,学生才会在这个“环境”中受到熏陶和影响,这势必也要求善教者具有一定的情操和人格魅力。德行高的教师,给予学生往往是无私的、无条件的爱,正是这样,他的知识能力才有“遍予而无私,所及者生”的魔力。

(一) 一个善教者会把学生带入乐学的境地

首先,他会优化学习环境。学校的条件摆在那里,几十平方米的教室,一样的门窗和四壁,一样的桌凳和讲台,他可以像经营商铺一样,精心设计,精美装潢,且不说一桌一凳整洁有型的合理布局或一墙一壁雅而不俗的文化氛围,单是冬天倍觉温馨,夏天更感清凉的“家”的味道,就让学生有“非去不可”的冲动。“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充分利用外在条件吸引学生,把心留住,这是善教的前提。其次,善教者会搭建教学平台,创设教学情景或亮点,使学生处于亢奋状态。那教案就好比剧本,要让学生主演,而教师的“主导”,要体现在教学环节的管控和知识的渗透上,力戒“乐而不学”。这是善教的本质。

当然,一个善教者,他还会让学生尝到学习的甜头。他会构建激励机制,像电子游戏有等级的升迁一样,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都可以用分值去量化。若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效果甚佳。这样,同学之间既相互学习、彼此督促,还可以形成团队竞争态势。这是善教的关键。

(二) 一个善教者更会把学生带入“善学”的境地

“善学”,是指学生在明确为什么学和学什么的基础上,懂得如何学的实践行为。不论是为什么学、学什么,还是如何学,都离不开教师的“善教”,即在教学实践中的引导。

著名教育家魏书生常年外出讲学,他所担任的教学任务多是由学生自主完成的。不难设想,他在之前应该是下足了“引导”的功夫,这就需要组织系列的教学实践活动。只有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才会在失败与成功的往复循环中总结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技巧,他們才懂得如何去学。

有学生问“则被你坑杀人燕侣莺俦”中“俦”字何解,教师给学生的解答是汉语组词方式和规律,让学生自己从“燕侣莺俦”的结构中寻找答案,通过对词语的拆分、重组和查证等系列活动,学生悟出其奥妙后,便有了一种解词的愿望和技巧。这就是“善学”的开始,也是“善教”的功效。

有教师教学生练硬笔书法,只给学生字帖,似乎所有的方法都在字帖里,一段时间下来,学生没有成功的喜悦和快感,很多学生半途而废也自在情理之中。其实练字的功夫多在“字”外。善教者,也许会另辟蹊径。他会从软笔入手,通过手笔融合、左右手配合、笔管重量调节等系列活动,让学生在一个个汉字中领略音乐、绘画、雕刻、舞蹈的魅力,然后以自然万物为笔,以大地为纸,书写人生的华章。对学生而言,这都是一些有趣的活动,其技艺一旦有所增长,他们也就尝到了“善学”的甜头,这无疑也是善教者的快事。

(三) 一个善教者是可以善待学生缺点的

其实“一个人往往因为有一点小小的缺点,更显出他的可爱”。教师真爱学生,就能包容其缺点。像大海一样,善纳百川;像治水一样,善于疏导;像牧者一样,善于引领。面对学生缺点,做到和而不同,让学生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展开自我批评,实现自我矫正,是为“善育”。因为改正缺点或改变不良习惯并非一早一夕之事,一时的急躁、冲动或不理智,往往适得其反,若导致师生关系对立,便会丧失教育的基础。很多学生厌烦家长苦口婆心或棍打棒喝式的教育,他们之所以常常听命于教师,是因为他们乐于接受与家长不一样的教育,因为教师对他们的鼓励远甚于斥责,教师的掌声与微笑始终陪伴着他们的进步与成长,他们对善教者发自内心的敬畏。

因此,无论是知识技能传授,还是在思想品德教育,善教者常常是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最大限度展现学生的风貌,让学生有学习的自觉意识和成就感。如果说“乐学”是方法论,那么“善学”就是实践论。学生没有“乐学”之趣,也就没有“善学”之举。善教者,就是善施“乐学”之法,能辟“善学”之径。

总之,教师之于学生的“善待”要从“善教”入手,精心搭建教学活动平台,尽可能满足学生的自我表现欲望,充分展现学生的自主精神和自我价值,经由“乐学”与“善学”的循环发展,进而达到“不教”之最高境界。

参考文献:

[1]张晓风.敬畏生命[DB/OL].

[2]关汉卿.关汉卿戏曲集[M].人民文学出版社,1976.

[3]莎士比亚.量罪记[M].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16.

作者简介:

梁资源,陕西省西安市,陕西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善学乐学
闫春平:在信息技术课中践行教学生“乐学善学”
巧用语音与教学活动 引导学生乐学英语单词
声音
乐学善悟,让数学复习更有效
“苦读”还是“乐学”
阅读教学的金钥匙
小学高段年级有效开展智能机器人教学的策略研究
太极拳之“善学”
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