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2018-09-06秦照

读天下 2018年11期
关键词:历史教学有效性核心素养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的一轮课改即将展开。新课改明确了要在各个学科进行核心素养教育。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对健全学生的人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历史教学;核心素养;有效性

自新课程改革以来,新理念的产生为教师提供了新的指导方向,也提出了一些挑战。这是时代进步的表现,同时,学生之间的竞争力也逐渐加强,对初中生的综合素质提了更高的要求。从历史学科来看,传统的初中教学中,历史课主要是围绕初中生的现状、知识程度、心理特点、中考要求等开展的。在当前的中考制度中,历史并不是升学考试的主要内容。所以,在初中教学阶段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主要就是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历史知识,但是在日新月异的今天,这些是远远不够的,除了要了解历史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和历史素养,这样在学习中才能更加科学、客观地去看待问题。

一、 树立历史核心素养理念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指导者与组织者,其自身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状况。培养初中生的历史素养,需要历史教师认真研究学生的详细情况、历史教材和教学大纲,只有把握好教学方向,在培养学生能力的过程中才能更加科学有效。历史教师的教学能力不仅仅在于知识水平,更重要的是在此基础上,还要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历史问题,能够分析历史事件中的突发状况,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全面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学生的历史素养,从表面看主要指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学生通过学习历史的主干知识,正确运用相关的理论知识作为指导,能够科学地看待历史事件,清楚地明白历史发展的前因后果,解释在历史事件中出现的重要现象,并根据这段史实对当时社会的影响提出自己的看法。这就需要历史教师能够详细掌握学生当前的知识水平和能力高低,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充分参与历史教学,在亲身体验和学习中培养自身思维能力。

二、 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推动教学的内在动力。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想尽一切办法,迎合学生的兴趣爱好,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旦激发了学生对历史学习的浓厚兴趣,对提升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现代信息技术已经越来越多地运用于课堂教学,多媒体设备等在教学中的运用,为课堂教学提供了许多技术上的优势以及便利。多媒体技术具有直觀性、生动性等特点,与历史课堂教学相结合能为学生设置特定的教学情景,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教师可通过课前备案,在互联网上查找与课堂内容相关的资料信息,比如图片、音频以及视频等,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在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的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教案的形式,让学生了解中国各朝各代主流思想的演变,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体系,帮助学生理清学习思路。也可以在教学中插入传统的诗词乐章,在视觉和听觉的共同作用下,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创设教学情景

要想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以及学习热情,必须要创新课堂教学方式,打造趣味性课堂。初中生面对升学的压力,缺乏对各科知识的深入理解,对课堂学习的兴致不高,导致学习效率的低下,要想改变这种现状,还得从情景教学入手,在课堂上引入历史小故事,并组织课堂活动,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推动课堂情境再现。历史教师可在课堂导入具体的历史事件,让学生在查找资料后对历史事件进行编排,设置对话,分角色扮演,深入体会在特定历史时期的历史人物的心理感受,由此,在提高初中历史课堂趣味性的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习水平,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比如,在学习抗日战争以及国共十年内战时,教师先将学生分好组,为每个组分配一定的情景教学任务,选取不同的小片段,展开想象力与创造力,对历史事件进行演绎。但值得强调的是,学生在编排历史故事时一定要尊重史实,对历史人物也要有准确的定义。

四、 历史与时代结合

理论是从史实中总结出来的,史实与理论知识要充分结合在一起,才是有效学习的科学方法。在科学看待史实的基础上,还要了解历史现象,透过现象去分析它的内在根源,得到具有规律性的历史结论。历史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史论结合的方式来分析知识点,从一个或者多个角度将零散的历史资料串联起来,这样既能让学生从整体上理解历史动态,还能帮助学生灵活地记忆。机械的记忆方式只会让学生学得更累,有时候还会混淆时间,运用这种方法,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素养。

所以,初中历史的学习光有课本知识是不够的,学生要想将历史学好,深入理解课本知识,还需进行知识拓展,了解更多的历史文化知识以及历史文化背景。教师在进行知识讲授时,可以先查阅历史资料,准备一些史料,在课堂上与学生分享,从而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如在学习《鸦片战争》的实践中,在学到鸦片战争的影响时,在客观影响上,学生普遍不能够实现对其本质的有效认识,明明是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为什么我们还要说鸦片战争促进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呢?这时候教师可让学生通过对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的经济结构进行分析和讨论,在具体的讨论实践中学生发现,在鸦片战争前夕,中国的经济是自给自足的模式。人们的生活用品大都自产自销,很少用到交易。因此此时的外国人要来中国发展贸易很难。而清政府也处在封建王朝没落的边缘,他们的统治越来越高压,对老百姓的压迫也越来越苛刻。

参考文献:

[1]林彩英.新课标下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历史素养的培养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2015.

[2]黄云龙.初中历史教学对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研究[J].新课程(中旬),2017(5).

作者简介:

秦照,四川省泸州市,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观文初级中学校。

猜你喜欢

历史教学有效性核心素养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