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重点做好三件事
2018-09-06
【我们希望通过举办本次论坛,进一步增强加快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思想认识再提高、责任担当再强化,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新突破。】
编者按:7月26日,由人民日报社主办的2018年京津冀协同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本届论坛主题为“共建?共融?共享”。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武维华,全国政协副主席辜胜阻,人民日报社社长李宝善,生态环境部副部长翟青,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刘小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秘书长丛亮,北京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张工,天津市委常委、滨海新区区委书记张玉卓,河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袁桐利等先后致辞。人民日报社总编辑庹震主持论坛开幕式。以下为人民日报社社长致辞: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办2018年京津冀协同发展论坛,这是人民日报社第二次举办这样的论坛,上一次是2014年。首先,我代表人民日报社,向出席今天论坛的各位领导和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时代作出的重大决策,党的十九大对京津冀协同发展提出新要求、作出新部署。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打造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对我国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和示范意义;对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部局,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四年来,京津冀三省市和有关部门单位同心协力,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核心,以协同发展为主线,以交通一体谋划、环保联防联控、产业协作对接为突破口,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新闻媒体既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记录者、见证者,也是积极的参与者、推动者。作为党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始终关注、支持、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四年来,人民日报聚焦京津冀协同发展主题,以社论、评论、专栏、集中采访、深度调研等报道方式,跟踪发展进程,展示协作成果,凝聚社会共识,汇聚社会合力;我们还发挥多平台、全媒体传播优势,内宣外宣协同、公开内参联动、报网端微配合,网上网下一体,全方位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加油助力。
2014年11月,我们在北京首次举办京津冀协同发展论坛,搭建政府、企业、学界的交流合作平台,受到各方普遍赞誉,产生较好社会反响。举办本次论坛,旨在进一步探讨交流京津冀三地在政策协同、产业协作、创新协力等方面取得的宝贵经验,坚持问题导向,聚焦难题热点,为三省市务实推进协同发展建言献策,提供智力服务和舆论支持。
作為论坛主办方,我们希望通过举办本次论坛,进一步增强加快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思想认识再提高、责任担当再强化,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新突破。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增强行动自觉。
京津冀协同发展从战略构想到顶层设计,再到基本思路和重大举措,都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和决策的。这一重大战略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规律,顺应时代变化和民生需求,体现了强烈的使命担当、深邃的战略眼光和高超的政治智慧,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我们要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加强理论阐释、增进社会共识,加强宣传推介、坚定各方信心,加强成果展示、汇聚发展合力,加强问题研究、推动工作落实,让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更加深入人心、更快务实推进。
二是搭建合作平台,推动互助互鉴。
京津冀地区涵盖北京、天津两大直辖市和河北省11个地级市,人口超过1个亿,GDP占全国的1/10以上。加快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立足各自比较优势、立足现代产业分工要求、立足区域优势互补原则、立足合作共赢理念。人民日报已形成全媒体传播矩阵,愿意发挥自身独特优势,深化三地信息互通、政策协同,服务三地产业转移、经济转型,促进科技对接、创新协作,提供决策咨询、定制服务。
三是汇聚社会合力,助力攻坚克难。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项全局性、系统性工程。作为新闻媒体,我们将聚焦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深层矛盾和前沿问题,组织专题调研,提供决策参考;将加强与政府部门、智库机构、专家学者的沟通配合,找症结,明病理,开良方;将组织记者深入一线,挖掘各地经验,展示基层创造,推动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对接,促进点上突破与面上推广呼应,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按下“快进键”,步入“快车道”。
各位来宾,各位朋友!筑梦京津冀,共谱新华章。让我们齐心协力、携手前行,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上来,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新成效、迈上新台阶;也希望大家在论坛上畅所欲言,宏观与微观结合、战略与路径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问题与对策结合,道实情,说实话,出实招,让每一位与会者受启发、有收获。
本文源自人民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