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江津云”:百姓“点菜”政府“送餐”

2018-09-06赵廷虎郑思月

当代党员 2018年17期
关键词:刘峰江津文艺

赵廷虎 郑思月

2018年7月25日,江津区西湖镇青泊村便民服务中心广场。

上午9点,上百名村民顾不上太阳的火辣,正围坐在一起观看文艺演出。

广场正前方铺着的红毯上,江津区好心情艺术团的演员刘峰正翻着跟头来到舞台中央。跟在刘峰身后的还有同伴王文正,他们将为在场村民奉上一出杂技表演。

在动感的音乐声中,刘峰弓身扎稳马步,王文正顺势跃上刘峰的双肩,轻翻跟头来了个顶头倒立,引得现场掌声连连。

村民夏昭兰挤在人堆中饶有兴致地看着表演,不时发出感慨:“以前尽送些唱歌跳舞的表演,現在我们自个儿商量看啥,有意思多了。”

夏昭兰口中的变化,源于江津区着力打造“文化江津云”,优化乡村文化供给的实践。

“送”非所好

现年40余岁的夏昭兰,是土生土长的青泊村人,她对这些年政府为村民提供的文化服务前后之变感触颇深。

“以前啊,上面也不问农忙农闲,群众喜好,到那个时间了就往村子里送文艺表演,多是些唱歌跳舞啥的,早就看烦了。”夏昭兰说。

对此,青泊村党委书记黄学海也深有感触。“以前是政府送什么,老百姓就看什么,演出内容十分单调,常常演到一半,人就走得差不多了。加上村里没得啥场地,我们每次都要到处找地方搞演出。”黄学海说。

青泊村的情况并非个例。在江津区文化委员会联合江津区政协开展的镇(街)文化站(中心)建设情况及农村演出市场管理情况的调研中发现,几乎每个村子都存在对政府配送的文艺演出不感兴趣,然而自身文化活动又缺乏丰富性的问题。

究其原因,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其一,政府配送的文艺演出节目不符合老百姓的需求,时间上不协调,导致“剃头挑子——一头热”。

其二,村子里缺乏文艺骨干和文化活动带头人,导致无法有效组织文化活动和摸清群众对文化活动的需求。

其三,村子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普遍滞后,政府配送演出和群众进行文化活动都缺乏场地支撑。

“说到底,要振兴乡村文化,还得从‘对接供需、培养人才、升级场地等方面入手优化供给。”江津区文化委宣传办主任邓正益说。

政府“下厨”

2016年3月的一天,上海市嘉定区某社区文化服务中心。

来自江津区文化委的调研团队对当地的“文化嘉定云”公共数字文化综合服务平台产生了浓厚兴趣。

现场,工作人员打开平台软件,页面上呈现出的包括“戏曲沙龙”“专家讲座”“电影放映”“文艺培训”等文化活动信息让调研团队目不暇接。

更令他们称赞的是,工作人员可以进入信息平台调阅相关演出团队的表演内容,过往演出经历以及相关评价,并可以向平台发布演出申请,由相关单位进行配送。

挤在人群中的邓正益眼前一亮:“政府就像‘下厨做菜一样,把所有的文化活动资源汇聚到一个公共网络平台上,老百姓爱‘吃什么菜就点什么菜。”

随即,江津区文化委通过招标,与相关科技公司展开合作,着手搭建“文化江津云”,并开发出了网站平台和手机客户端。

为了建设好“文化江津云”这个供给端,江津区文化委多次开会研究,确立了“文化活动”“数字阅读”等十多个功能模块,确保群众通过电脑、手机等多平台访问,实现群众浏览公共文化数字资源、网上预定文艺演出等功能。

此外,江津区文化委还通过政府购买的方式,与区里的文艺演出团队、各类协会签订演出协议,使“文化江津云”得到进一步充实。

升级“硬件”

2018年7月30日,青泊村墨斗沱文化大院。

忙完农活,村民涂加敏叫上邻居们一起来到了大院内。

众人从活动室内搬出了大音响,随着音乐声响起,涂加敏开始带着大家跳起舞来。

在院坝内,健身设施和文化宣传栏立于两旁,一些村民锻炼着身体,一些村民正聚精会神地看着宣传栏上的文化内容。

眼前此景,让墨斗沱文化大院负责人郑其友心生感慨:“以前忙完农活,村民都没得个地方休整娱乐,现在有了文化大院,村委会完善了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村民闲下来时,也有了好去处。”

郑其友口中的变化,源于江津区着力完善四级文化系统的“硬件”建设。

为加强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建设,江津区投入资金对区文化馆等区级文化场所进行了升级,打造了十余个镇(街)综合文化站。同时,江津区将目光聚焦乡村,升级完善了所有村(社区)的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并新建了200多个文化大院。

“我们为各村完善了场地建设,配备了音响设备,送去了健身器材和各类图书,并把‘文化江津云同步配置到四级系统上,保证了政府送节目时,有地方演;群众闲暇时,有地方去。”邓正益说。

同时,为了加强乡村文艺人才队伍建设,江津区在各村“两委”班子中设置了文艺专干,并着力发掘乡村文艺骨干,对其进行培训指导,以带动乡村文化活动,摸清群众的相关需求。

百姓“点餐”

2018年7月初的一天,青泊村村委会办公室。

青泊村文化专干胡树容接到了西湖镇文化站站长王小容的电话。

“村民们的意见出来没有?”王小容在电话里就区文化委即将为村子配送的文艺演出征询青泊村的意见。

“我们决定申请好心情艺术团来村里演出。”胡树容答复道。

此意见如何得出?

原来,早在此前,青泊村便安排村里的文艺骨干到各村民小组和文化大院召集村民开会,收集意见。

在各个会场,文艺骨干们打开“文化江津云”,调出了公共文化服务产品,在各式各样可供选择的文化活动面前,村民们开始畅所欲言。

收到答复后,王小容迅即将相关需求信息上传到“文化江津云”平台上,经过区文化委协调,好心情艺术团负责人随即与青泊村取得联系,确认了演出相关事项。

“对于配送大型演出,我们采取村收集意见、镇负责报备的形式,以避免需求过于混杂。而对于个人,则可以提出观影或参与讲座等需求,由区文化委统筹安排。”邓正益说。

如今,有了“文化江津云”的优化供给,江津区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有了质的提升。

猜你喜欢

刘峰江津文艺
Effects of O2 addition on the plasma uniformity and reactivity of Ar DBD excited by ns pulsed and AC power supplies
1942,文艺之春
江津区科协全新打造《科普江津》栏目
History of World Smile Day
陌上
假期踏青 如何穿出文艺高级感?
三峡库区县域土地生态红线划定研究
——以重庆市江津区为例(内文第 52 ~ 58 页)图版
□文艺范
刘峰:从“发明狂人”到“创业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