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他人积极情绪对自我控制资源的替代恢复及机制

2018-09-06胡圣楠成志娟窦东徽张红川翁学东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8年1期
关键词:积极情绪

胡圣楠 成志娟 窦东徽 张红川 翁学东

摘要 替代恢复指通过想象他人资源恢复可恢复自身的资源。研究探讨了他人积极情绪的替代恢复及人际敏感性的调节作用。本研究以331名大学生为被试,实验1和2通过消词任务消耗自控资源后,用文字材料呈现他人积极、他人中性情绪和自我积极情绪,用定价任务考察自控资源的恢复,实验2通过眼神测验测量人际敏感性。结果发现,自控资源消耗后,他人积极情绪组对商品的平均定价比他人中性情绪组低,且只在眼测得分高的个体中存在,他人积极情绪组与自我积极情绪组没有差别。研究证实了他人积极情绪对自控资源的替代恢复及人际敏感性的调节作用。

关键词 替代恢复,积极情绪,人际敏感性,自我控制资源。

分类号 B844.2

1问题提出

生活中,人们常常需要控制自己的行为,比如控制自己的饮食和情绪。自我控制是指个体克制冲动、欲望和习惯性反应的能力,即当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冲突,个体克制自己追求长期目标的能力(董蕊,张力为,彭凯平,喻丰,柴方圆,2013)。自我控制作为一种认知活动,同样面临认知资源有限性的问题,有一种观点认为,自我控制资源类似于支持人体肌肉活动的力量,为人的各种自我控制心理活动提供能量支持(Muraven,Tice,&Baumeister;,1998)。个体的自我控制行为会消耗其自身的自我控制资源,而个体的这种资源是有限的,并且容易发生损耗,因此研究克服损耗或恢复自控资源的方法就十分必要(谭树华,许燕,王芳,宋婧,2012)。睡眠、放松、积极情绪诱导以及培养对事物的内在兴趣已被证实可以有效恢复个体的自我控制资源(詹鋆,任俊,2012)。常用损耗任务有抗拒诱惑(Muraven,Cagn6,&Rosman;,2008)、情绪控制(Hofman,Rauch,&Gawronski;,2007)、思维抑制以及注意控制(Muraven et a1.,1998)及消词任务(Patrick,2012)。定价任务是常用的因变量任务(Ackerman,Goldstein,Shapiro,&Bargh;,2009;Vohs&Faber;,2007),研究表明,个体可用的自我控制资源可以预测其对冲动消费的克制(Ackerman et a1.,2009)。与没有消耗资源的个体相比,消耗资源的个体愿意为商品支付更高的价格。

过去自我控制的研究大多关注由自身行为引起的资源损耗与恢复,但近年来有两项发现引起了研究者们的注意。(1)不仅仅是亲身进行自我控制会消耗个体的资源,通过感知他人自我控制的过程,也会消耗其自身资源(Ackerman et a1.,2009)。(2)如果个体消耗資源之后,体会他人资源恢复的过程,再进行其他任务,与控制组相比,表现并未下降(Patrick,2012)。有关镜像神经元的研究揭示出,当人们感知或想象他人行为时,会引起行为心理表征的模拟,这些表征在许多方面与人们亲自执行这些行为所产生的表征是相同的(Gallese,Keysers,&Rizzolatti;,2004)。有关的神经机制研究也发现,个体在想象或感知他人行为时会引起许多身临其境的神经反应,就如同个体自己在执行行为一样(Ames,Jenkins,Bnanji,&Mitchell;,2008;Soto&Levenson;,2008)。心理模拟会使个体将社会环境等外在事物与自身关联起来(Goldstein&Cialdini;,2007),通过模拟,个体可能将他人的行为和行为导致的效应当作是自己的。Patrick(2012)等人的研究发现,资源被消耗的个体,在对目标个体(完成损耗任务并进行资源恢复的个体)进行观点采择之后,表现出了资源的恢复。那么,同样地,在资源消耗后感知他人的积极情绪后,也会引起与他人相同的行为心理表征,自身的情绪状态发生改变,从而对消耗的资源起到补偿作用。研究发现个体自身的外显积极情绪(或积极心境)对自我控制资源有恢复作用(江伟,2015),而且这种恢复作用不受诱发积极情绪方法(如观看幽默视频、自传式回忆法等)的限制(袁冬华,2009)。自身积极情绪对自我控制资源有直接恢复作用,那么他人积极情绪对自我控制资源的替代恢复作用效果如何,是否和直接恢复作用没有差别呢?

感知他人的行为或情绪,与个体的人际敏感性密不可分(张珊明,钟毅平,罗伏生,陈芸,2012)。人际敏感性是指人们正确地评价和判断他人,包括人格特征、情绪、思想以及意图等,可以分为情绪敏感性和社会敏感性两个方面。情绪敏感性是准确判断与情绪相关的非语言线索的能力(Dana&Jinni;,2003)。在通过非语言线索判断他人的情绪方面,人际敏感性已经成为情绪智力的决定性因素之一(Judith,Susan,&Jennelle;,2009)。而社会敏感性包含全面的社会信息,包含但不仅仅是情绪、个性和社会角色。人际敏感性与个人和社会功能中许多重要方面相关。Judith(2009)使用元分析方法对正常成年人进行研究,发现个体的人际敏感性和共情能力呈显著正相关。不仅如此,人际敏感性与社会情感能力(social-emotionalcompetence)也呈显著正相关。

人际敏感性高的个体,对他人的判断更加准确,也能够更准确地体会和感受到他人的情绪。人际敏感性与共情呈正相关(Judith,2009),所以,人际敏感性高的个体体会到他人情绪后,更容易产生与他人相同的情绪。而人际敏感性低的个体对他人情绪判断不够准确,而且相对来说比较难对他人的情绪感同身受。人际敏感性高的个体,在感受到他人积极情绪后,能准确的体会和感受,并且更容易产生对应的自身积极情绪。而对于自身情绪来说,积极情绪具有拓展和构建功能,可以使个体更快地恢复平衡的状态(Fred—rickson,2008)。研究发现个体自身的外显积极情绪(或积极心境)对自我控制资源有恢复作用,而且这种恢复作用不受诱发积极情绪方法(如观看幽默视频、自传式回忆法等)的限制(袁冬华,2009)。更进一步地,研究表明内隐积极情绪也可以恢复个体的自我控制资源。接受内隐积极情绪刺激的被试在随后的自我控制任务中能坚持的时间更长(Ren,Hu,Zhang,&Huang;,2010)。因此,人际敏感性高的个体,体会到他人积极情绪后,自身能够产生较高的积极情绪,而积极情绪能够更好地恢复自我控制资源。

基于以上内容,本研究试图证明两条假设:

假设1:他人积极情绪对自我控制资源有替代恢复作用。

假设2:人际敏感性在替代恢复作用中起到调节作用。

2预实验材料筛选

2.1被试

随机选取北京市大学生30名参与预先调查以甄选定价任务中使用的商品,被试身体健康,视力正常。男生15人,女生15人,被试年龄在17-22岁之间。被试单个进行试验,相互之间没有交流。

2.2实验材料

购物行为调查问卷:使用涉及高、中、低端的电子类、运动类、服装配饰、吃喝玩乐和日用品类的15种商品,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请被试根据对表格中15种商品市场价格的了解程度进行1-7点打分。1分表示完全不了解此商品的价格,4分表示有所了解但不明确,7分表示非常清楚具体的价格。第二部分请被试假设没有或正打算更换下列商品,询问其愿意为其支付的最高价格是多少,以元为单位。目的是为了筛选在正式实验中适合使用的商品材料。

2.3结果

根据甄选定价任务中商品种类的方法,结合在购物行为问卷中被试对闪迪32G优盘等15种商品的最高支付意愿和了解程度,从其中选出5种商品作为正式实验中定价任务的材料,描述统计结果见表1。由表1可知,相对于其他10种物品来说,被试对卡西欧手表等5种商品的最高支付意愿均比较高(M>100),且被试最高支付意愿的离散程度较高(SD>100)。另外,被试对这5种商品的市场价格也不甚了解(M<3.5)。筛选的标准是被试对商品的真实价格了解程度较低,同时被试定价不集中于某个小范围,而是离散程度相对较高。因此,最后选择这五种商品作为正式实验材料。

3实验一他人积极情绪的替代恢复作用

3.1被试

随机选取北京市大学生147名作为被试,被试身体健康,视力正常。男生66名,女生81名。被试年龄在17-24岁之间。被试单个进行试验,相互之间没有交流。

3.2实验材料

消词任务材料:从麻省理工学院Robert教授(1999)Pricing课程的学习笔记中选择3段英文作为消词任务的材料。其中,第一部分包含2段英文,要求删去带有字母“e”(不区分大小写)的单词,第二部分包含一段英文,要求删去带有字母“e”,并且字母“e”后面一个字母是元音字母(a,e,i,o,u中任意一个)的单词。

启动材料:采用Patrick(2012)的替代恢復启动材料并进行改进,选择大学生日常生活中可能会经历的情景,采用文字材料完整呈现他人的一段具体经历,他人积极情绪组的材料完整呈现小明和几位朋友一起春游的欢快情景,中性情绪组的材料描写了小明的日常的琐碎的事件,自我积极情绪组的材料呈现的是我和几位朋友一起春游的欢快场景,三段材料均在300字左右。

定价任务材料:使用预实验中甄别筛选后的5种商品作为测量材料。定价低说明被试自我控制资源较多,可以抑制冲动消费,即被试的自我控制资源损耗后得到了恢复,定价高则说明被试自我控制资源没有得到恢复。

3.3实验设计

采用单因素(他人积极情绪、他人中性情绪、自身积极情绪)组间设计,因变量为对商品的最高支付意愿。被试随机分配到3组中,他人积极情绪组45名,他人中性情绪组60名,自身积极情绪组42人。

3.4实验流程

实验设计为问卷形式,问卷在自习室依次发放给被试,要求被试按指导语认真填写。实验程序如下:

(1)请所有参加正式试验的被试完成消词任务(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2)使用9点李克特量表测量被试的愉悦度和激活度,如请在相应的数字上打“√”评价你此时此刻的愉悦程度,0代表极不愉悦,4代表既不感到愉悦,也不感到不愉悦,8代表极愉悦。

(3)请被试仔细阅读实验材料,使被试想象自己正处在故事描写的场景中,经历着故事中描述的事情,并用心体会材料中小明(或自己)的感受。他人积极情绪组使用材料1,他人中性情绪组使用材料2,自身积极情绪组使用材料3。

(4)再次使用9点量表测量被试的愉悦度和激活度。

(5)给被试看卡西欧手表等5种商品的图片,假设被试现在要买这些商品,要求被试写出他们愿意为这些商品支付的最高价格

3.5结果

3.5.1操纵效果检验

首先对他人积极情绪组和他人中性情绪组操纵效果进行检验,通过被试在“你体会到材料中小明是什么情绪,积极情绪、中性情绪还是消极情绪?”和“你在多大程度上体会到了材料中小明的情绪?”两个问题上的回答进行检验。结果发现,两组体会到的情绪类型差异显著(p<0.05),积极材料组体会到的小明情绪类型为积极情绪,控制组体会到的情绪类型为中性情绪。对体会程度上的打分进行独立f检验,发现与0差异显著(p<0.05),即被试确实体会到了材料中小明的情绪。

进一步对被试的愉悦度与激活度进行检验,发现在愉悦度维度上,三组被试差异显著,F(2,145)=3.27,p<0.05。进一步检验发现,他人积极情绪组愉悦度(M=5.26,SD=3.26)高于控制组(M=3.20,SD=2.94),p<0.05,他人积极情绪组(M=5.26,SD=3.26)与自身积极情绪组(M 5.08,SD=4.12)没有差别,p>0.05。在激活度维度上,三组被试差异显著,F(2,145)=4.15,p<0.01。进一步检验发现,他人积极情绪组(M 5.88,SD=4.16)激活度高于控制组(M=3.64,SD=3.02),p<0.05,他人积极情绪组(M=5.88,SD=4.16)与自身积极情绪组(M=5.96,SD=4.78)没有差别,p>0.05。

3.5.2积极情绪的替代恢复效应

为了检验感知他人积极情绪能否恢复已消耗的自我控制资源,以情绪类型为自变量,被试对五种商品最高支付意愿的平均值为因变量,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见表2。由表2可知,三组被试愿意为商品支付的最高价格的平均值差异显著,F(2,145)=5.12,p<0.01。进一步分析发现,感受到他人积极情绪的个体,愿意为商品支付的最高价格的平均值低于感知到中性情绪的个体,F(1,145)=3.68,p<0.01,即个体的自我控制资源得到了恢复。感受到他人积极情绪的个体,与感受到自我积极情绪的个体没有显著差异,F(1,145)=1.02,p>0.05,即感受到他人积极情绪的个体与感受到自我积极情绪的个体的自我控制资源都得到了恢复。这说明,他人的积极情绪对自我控制资源损耗有替代恢复作用,而且这种替代恢复作用与自身情绪对自我控制资源的直接恢复作用没有差别。

4实验二人际敏感性对替代恢复的调节作用

4.1被试

北京市大学生154名,其中男生75名,女生79名,年龄18-28岁。被试单个进行试验,相互之间没有交流。

4.2实验材料

人际敏感性材料:采用经典的眼神阅读测验材料,由Baron Cohen(1997)等人编制。包含37张成年男性和女性的眼区图片,第一张图片用于练习。用于正式测验的36张图片中,男性眼区图片19张,女性图片17张。每一张图片对应四个描述该眼神的词语,这四个词语分别位于图片的四角。要求被试从这四个词语中选择自己认为最能反映图片中人物的所想或所感的词语。与每张图片对应的4个词语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答对记一分,答错不计分,最终得分即是被试正确作答的题目数,满分为36分。根据平均数区分高分组和低分组,分数高于平均数代表眼神阅读测验得分高,眼神阅读测验得分高代表被试的人际敏感性高,眼神阅读测验得分低代表被试的人际敏感性低。

启动材料、消词任务和定价任务材料与实验1使用的材料相同。

4.3实验设计

采用2(人际敏感性:高、低)×2(情绪效价:积极情绪、中性情绪)被试间设计,因变量对商品的最高支付意愿。被试随机分配到积极情绪组和中性情绪组,积极情绪组69名,控制组85名。人际敏感性使用眼神阅读测验测量,得到被试的测验分数后,根据平均分将被试分为高、低两个水平。

4.4实验流程

实验设计为问卷形式,问卷在自习室依次发放给大学生,要求被试按指导语认真填写。实验流程如下:

(1)使用PPT依次给被试呈现眼神阅读测验的图片,请被试从四个词语中选择自己认为最能反映图片中人物的所想或所感的词语。测验没有时间限制,被试可以自己控制测试的节奏。

(2)请所有参加正式试验的被试完成消词任务(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3)使用9点量表测量被试的愉悦度和激活度。

(4)要求积极情绪组的被试对实验l中使用的材料一进行观点采择,控制组的被试不做处理。

(5)使用9点量表测量被试的愉悦度和激活度。

(6)给被试看卡西欧手表等5种商品的图片,假设被试现在要买这些商品,要求被试写出他们愿意为这些商品支付的最高价格。

4.5结果

为了檢验人际敏感性对积极情绪替代恢复效应的调节作用,在本实验中,按照眼神阅读测验得分(M 22.88,SD=3.80),将被试分为得分高、低两组。以最高支付意愿的平均值为因变量,情绪类型(积极、消极)和眼神阅读测验得分(高、低)为自变量做两因素方差分析。

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情绪类型的主效应不显著,F(1,153)=1.10,p=0.30,η2=0.01;眼神阅读测验得分的主效应也不显著,F(1,153)=0.78,p=0.38,η2=0.01;情绪类型与眼神阅读测验得分的交互作用显著(如图1所示),F(1,153)=5.11,p<0.05,η2=0.04。简单效应分析表明,情绪类型在眼神阅读测验得分高水平上差异显著,F(1,150)=5.65,p<0.05,η2=0.05,即,当眼神阅读测验得分高时,若个体在消耗自我控制资源之后,感知到他人的积极情绪,则在定价任务中愿意为商品支付的最高价格较低(766.48<1147.84),情绪类型在眼神阅读测验得分低水平上差异不显著,F(1,150)=0.71,p=0.40,η2=0.01,说明眼神阅读测验得分低的个体,在消耗资源之后无论是否感知到他人的积极情绪,都愿意为商品支付一样高的价格。

5总讨论

本研究以331名北京大学生为被试,探讨了他人情绪对自我控制资源的替代恢复作用及其内在机制,即人际敏感性的调节作用和自身情绪的中介作用。所得结果证实了假设,即他人积极情绪可以替代恢复自我控制资源,并且这种替代恢复是只有在人际敏感性高的个体中才存在的。

5.1替代恢复及其机制

前人研究证明,在个体自我控制资源损耗后,通过睡眠、放松、诱发积极情绪可以使其自我控制资源得到恢复,而且体会他人的资源恢复过程也可以使自身资源得到恢复。研究l结果表明,他人的积极情绪可以使自身的自我控制资源得到恢复。体会到他人积极情绪组的被试比体会到他人中性情绪组的被试,在定价任务中给商品的定价更低,即自我控制资源较高。根据心理模拟理论,当人们感知或想象他人行为时,会引起心理表征的模拟,这些表征与人们自身执行这些行为是近似的,也会诱发同样的生理神经反应。本研究进一步证明了该理论,心理模拟会使个体将外在环境与自身关联起来,当体会到他人的积极情绪时,个体会进行心理模拟,将他人的积极情绪导致的资源恢复效应应用到自身,因此,尽管没有主动诱发个体的积极情绪,但是当体会到他人的积极情绪时,积极情绪所导致的自控资源的恢复还是会通过心理模拟对个体造成影响。

心理模拟的过程涉及到个体对他人信息与情绪的感知,积极情绪的替代恢复并不是一个自动化的过程,在所有个体身上都会体现。在实验2中进一步考察了人际敏感性对替代恢复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人际敏感性在他人情绪的替代恢复过程中起到了调节作用。人际敏感性高的个体,感知到他人的积极情绪会使个体的自控资源得到恢复,而人际敏感性低的个体,这种替代恢复作用并不明显。人际敏感性高的个体,对他人的判断更加准确,也能够更准确地体会和感受到他人的情绪。人际敏感性高的个体,对他人的情绪判断更加准确,因此心理模拟会使个体的心理和行为反应更接近他人。而人际敏感性低的个体对他人情绪判断不够准确,而且相对来说比较难对他人的情绪感同身受,心理模拟过程也会不太准确和贴切。因此,人际敏感性高的个体,在感受到他人积极情绪后,能准确的体会和感受,因此替代恢复效应也会更加明显,人际敏感性低的个体替代恢复效应则不太明显。

5.2不足与展望

本研究有一定的意义。首先,初步验证了他人积极情绪对自我控制资源的替代恢复作用,这对自我损耗的恢复有理论和实践上的意义。其次,深入研究了替代恢复作用的内在机制

人际敏感性的调节作用,对后续研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是,本研究也存在一些问题:研究并没有探究他人消极情绪对自控资源的影响,后续研究可以设置积极情绪、中性情绪、消极情绪三组,进一步全面地探究他人情绪到底是如何影响自身的自我控制资源的,同时可以进一步考察其他的中介和调节变量,或者考察是否存在有中介的调节或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来更全面地解释替代恢复作用。

6结论

本研究条件得到如下结论:(1)他人积极情绪对自我控制资源的损耗有替代恢复作用。(2)人际敏感性对替代恢复起到调节作用,人际敏感性高的个体,他人的积极情绪更能够恢复自我控制资源。

猜你喜欢

积极情绪
中小学生积极情绪现状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积极情绪助力更好记忆
积极情绪的主要干预综述
心态越好,记得越牢
研究:富人“独乐乐”,穷人乐助人
积极情绪对人际信任的影响
坏情绪有什么用
好情绪到底有什么用?
培养积极情绪:提高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有效途径
积极心理学在心理课堂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