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体育模块教学现状与体育创新型教学模式分析

2018-09-06车磊

读天下 2018年13期

摘要:现阶段,基于素質教育的时代大背景,以及不断深化的教育教学改革,高中体育教学也必须打破传统模式的桎梏,积极探索一条同广大学生多样化、层次化、个性化需求相契合的道路,才能更好地发挥原有的育人价值。基于此,本文立足于我国高中体育模块教学工作的开展实况,探讨了创新体育教学模式、优化体育教学内容的具体策略,希望理论的研究,可以对实际人才培养工作的推进有所助益。

关键词:高中体育模块教学;开展要点;优化创新策略

一、 引言

体育作为高中学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开展的状况如何,不仅影响着学生个体身心素质以及综合能力的提升,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彰显着我国高中教育教学的整体水平。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时代大背景之下,以及应试教育理念普遍盛行的社会环境,要求各所学校必须加大对体育教学工作的重视力度,助推广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如何实现这一目的,则是本文理论研究的重点所在。

二、 高中体育模块教学概述

(一) 模块教学

所谓模块教学,指的是基于完善、科学且周密的教学目标与计划,对既有的教学知识进行层次化、阶段化传授,从而激发广大学生参与学科教学的积极性以及主观能动性,同时使其具备自主衔接不同章节知识点的意识与能力,在潜移默化之中逐步具备较高的学科素养与综合能力。这一教学模式在高中体育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缓解同学们的学习压力,使其在层次化的教学任务之中,逐渐实现自身思维能力、创新水平以及实践能力的提升,为其今后的成长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应用价值

模块教学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是提升该学科教学工作开展育人价值的重要举措之一。现阶段,我国教育部加大了对高中体育教学工作的政策引导、制度建设以及资金投入力度,旨在助推广大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提升。在新课标中明确了要将模块教学法应用于高中体育教学中,即深入发掘、全面整合、科学分析、有效利用学生个体成长与发展对高中体育教学的现实需要,从源头处提升学科教学工作的开展效率及质量,助力广大学生更好地成长与发展。

三、 高中体育模块教学原则探析

(一) 以学生健康为重

高中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以及模式的改革,必须始终坚持以广大学生的身体健康为出发点,牢牢把握广大学生的多样化发展需求,并以此为基础,有针对性地设置教学目标、完善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进度、选用教学方法。特别是基于“素质教育”的时代背景,以及广大高中学生行为活动能力、自我认知能力、心理调解能力发展不平衡的现实状况,广大体育教育者必须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桎梏,不能将其教学内容局限于对基础健康知识的讲解,而是可以把握广大学生的内心发展动向,着重培养其在社会适应以及心理调解方面的能力,助力其更好地成长与发展。

(二) 构建终身体育课程体系

基于“素质教育”的时代背景,体育不再是相对孤立的一个教学环节,相反,它需要伴随着广大学生的一生,为其成长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活力。基于此,高中必须建构起一套完善的终身体育课程体系,即将对学生终身体育理念的形成、终身体育习惯的培养以及终身体育能力的获得放在突出的位置。在此基础上,广大体育教学者应当把握素质教育对其工作开展的具体要求,实现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进度以及教学方法等要素的合理把控。

(三) 重视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

在大力推进终身体育教学体系的过程中,教师也应当注重对学生个性化、多样化发展需求的尊重。这一时期的学生逐渐形成了自我意识,并且渴望获得更多的关注。所以高中的体育教学者应当落实但不局限于国家教委提出的体育教学大纲,在原有专业理论知识指导的基础上,逐步培养学生们的自我保健能力、基本运动能力、医务监督能力、竞赛组织能力、体育裁判能力等等,使其逐渐成为一个全面化、高素质的人才。

四、 高中体育模块教学策略探究

(一) 体育课程体系的合理构建

高中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可以适当引入一些运动队的训练内容,从而在激发广大学生积极性与参与度的基础上,助力其身体素质的提升。在此基础上,课程设置应当注重学生基本体能与运动竞技水平这两个要素,应当多开设如篮球、网球、排球、足球等技能培养与体能训练相结合的体育课程。除此之外,各学校应当大力推进选项教学的落实。即让不同学生根据其身体素质、个人爱好、技能特点等要素,选择合适的体育教学项目,从而打破传统僵化、封闭教学模式的桎梏,助力更多学生体育素质的提升。需要注意的是,课程体系的编排以及教学内容的设置,必须牢牢把握高中生的学习基础,认知能力,兴趣爱好以及发展需要,同时也需要考量不同学生间的现实差异。最终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例如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将同学们按男女分组,展开层次化的体育教学,针对男生所特有的臂力与爆发力,教师可以开展如引体向上、跳山羊等活动,从而逐步培养这一群体与较高的身体素质。对于女生来说,教师可以循序渐进的训练如仰卧起坐、坐位体前屈等项目,并且借助于比赛这一载体,提升广大同学们参与体育教学的积极性,最终营造起良好的学科教学氛围。

(二) 专业校本教材的科学编写

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强有力的理论支持。但是现阶段各所高中所使用的教材普遍缺乏针对性,未能实现同自身教学实况的有效对接。针对这一普遍存在的问题,各高

中应当组织其体育教师以及该领域的专家,共同编写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的校本教材。例如涉及基础理论指导的《体育与健康》《心理素质》等,还有涉及专业项目培训的一系列教材。教材的编写工作需要凸显出科学性、趣味性、针对性的特征,从而为广大体育教学者工作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持。除此之外,基于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大背景,相关主体还可以依托于现代化的网络平台,对学生进行线上加线下的综合教学。例如教师可以以微课为载体,就一些基础的体育锻炼技巧、防身本领、项目技能进行指导,从而打破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下空间和空间的桎梏,为学生的个体发展提供更加多层次的指导。

(三) 教学管理模式的全面创新

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状况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教学者管理水平的影响。所以,高中应当立足于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背景,构建起一套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模式。首先,应当借助于信息化的手段,建立起一套涵盖学生体育考勤、成绩考核、体质测评结果以及课外活动状况等要素的管理体系,并且实现对不同数据的全面收集、合理整合、科学分析。其次,可以基于学生的差异化发展需求,采用自主考试的模式,即学生自行选择考试的时间、项目,使其可以始终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体育训练之中。最后,教师应当根据学生们的实际反馈,适时转变其教学理念、完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实现其工作开展同广大学生实际发展需求的有效对接。

(四) 基础设施建设的全面推进

各高中的决策者应当加大政策引导与资金支持力度,为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一方面,各高中应当加大在体育方面的资金预算,提高其在学校日常支出中的占比,并且重点保障这一部分资金,避免出现被挪作他用的情况。在此基础上,加大例如场地建设、设备引进、器材购进方面的投入,为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高中还应当聘用专业的管理人员,协调不同体育教师的教学时间,负责对基础设施的管理、维护、修理等工作,从而确保各项基础设施的有效运行。

(五) 专业师资队伍的有效建设

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以及教学能力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广大学生体育素质的培养。基于此,高中必须把好“用人关”,明确体育教师这一岗位的用人标准以及工作门槛,避免出现“任人唯亲”等不良现象,并且要加大对其岗前的理论指导与实践培训力度,从源头处提升体育教师队伍的专业性。其次,高中应当加大同社会体育俱乐部、体育爱好者的合作力度,例如定期聘请专业人士为教师、学生作报告,或者是指导教学工作的开展,从而使广大体育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与教学能力,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工作的开展。最后,高中还可以返聘一些退役的优秀运动员,给予其较高的薪资待遇,从而提升整体教师队伍的专业性,为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 结束语

总而言之,基于素质教育的时代大背景,以及日趋多元化、层次和个性化的学生发展需求,相关主体必须打破传统高中体育模块教学模式的桎梏,积极探索一条同学生学习基础、认知能力、兴趣爱好以及发展需要相契合的教学道路,才能更好地实现自身的育人价值。基于此,有关主体应当从体育课程体系的合理构建、专业校本教材的科学编写、教学管理模式的全面创新、基础设施建设的全面推进以及专业师资队伍的有效建设等层面入手,全面提升实际教学工作开展的规范化、科学化水平,助力高中生更好地成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祥吉.高中体育模块教学开展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才智,2018(01):76.

[2]李立志.高中體育模块教学现状及体育创新型教学模式的探讨[J].才智,2017(22):54.

[3]时军霞.高中体育模块教学现状与体育创新型教学模式分析[J].运动,2016(23):117-118.

[4]李永胜.高中体育模块教学现状及体育创新型教学模式的探讨[J].才智,2013(36):113.

作者简介:

车磊,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南宁市第三中学(青山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