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中

2018-09-06袁宝林

牡丹 2018年18期
关键词:雨霖仕途红颜

袁宝林

人们对柳永《雨霖铃》的传统教学理解和处理多是定位在词人浓重的离情别绪中,对于作者在离别情背后的思考不够,对文本解读不够到位。本文创新之处在于鲜明提出柳永表达的离别情里蕴有丰富的内涵——三重离别情。一是柳永表达对亲密恋人的伤心离别情,二是柳永表达对红颜知己的无奈离别情,三是表达对过去自己的痛楚离别情。通过三重离别情感的分析思考,本文旨在启发读者对《雨霖铃》有新的深度和高度解读。

柳永《雨霖铃》描写男女主人公依依不舍和别后孤寂、深切思念之情,感动天下无数有情人。读来总有潸然泪下、愁肠百结、心有哀戚之感,故每次授课前总要酝酿情感,笔者希望学生感受到词中离别的凄楚、哀伤之美。过去五届教学这篇课文,理解和处理多是定位在词人浓重的离情别绪中,主要通过诵读、意象把握,通过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等艺术表现手法分析来入手解读。准备第六次执教时,笔者在备课中突然产生两个疑问:一是在男权至上、仕途第一的封建时代,《雨霖铃》把男女之情放在比仕途进取更重要位置,没有遭到那些传统思想文人的批判,却获得一片赞美之词,真的只是离情这么简单。二是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描述“死别”后的孤寂与思念的痛楚,感情浓郁哀切可以理解,而《雨霖铃》描述的“生离”居然也如此触动人心,背后有没有别的原因。

带着疑问,笔者查找了一些资料,学者万俟定说“柳永词发乎情,句句皆抒写真性情,而且有大气象,绝不是儿女情长,花前月下”;王国维也说过“柳词不能只读表面的意义,不能只将它读成风花雪月的爱情词,而应该读出其内在的人生大意义、大气象、大境界”。随着研读深入,笔者对文本的认识逐渐清晰,才明白“离情”不简单,柳永在《雨霖铃》中离别之情应有三重含义。

一、一重离别情——表达对亲密恋人的伤心离别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通过对寒蝉、长亭、骤雨的意象描写,点染气氛,将恋人分别时凄凉的心情融注于景,为全词奠定悲伤情感基调。

“都门帐饮无绪”写帐饮送别情形,“无绪”点出了不忍别离而又不能不别的痛苦思绪,这离别酒没有心情,酒就无味。

“留恋处,兰舟催发。”骤雨已耽误行程,雨停后,船家只好不解风情多次催促启程,细致刻画了难分难舍之状,也揭示了词人内心的痛苦。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一对情人无视周围的目光,手握着手,四目相对,无言泪千行,偌大的世界定格在这凄美的画面中。运用白描手法写出才子与佳人彼此悲痛、眷恋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浓浓的离别情不断从文字后荡漾出来,一直滴落到读者内心深处,久久挥散不去。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昨夜宿酒可以让自己暂时忘却离别痛苦,但终归要醒来,而醒来时,已远离都城,远离恋人,形单影只徘徊于他乡。秋晨,杨柳岸边,晓风凉人入骨,恋人不在身旁,只有天边一弯残月相伴,道尽无限凄凉之情,又增添了别后对恋人的思念与孤寂之感。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良辰佳时,你不在旁,好景不能与你共享,那美景又与我何干?这四句描写离别以后惨不成欢的境况,别后漫长、孤独的日子如何度过?词人的思念之情、伤感之意刻画到了极致,每一个经历过此情此景的读者一定能感同身受。

柳永与恋人的离别正如纳兰性德《饮水词》所言“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多情才子柳永与风月情人心心相印,是有情人随缘分来,又随尘事去,为后人留下多少感伤、叹息,早知别离苦,何必曾相识。

二、二重离别情——表达对红颜知己的无奈离别

北宋都市生活繁华,那个时代的歌妓与现在浮华、美艳的歌女不同,有另一种清丽脱俗之美,多丰肌清骨,容态天成,更兼娴静淡雅,心性温柔。在朱楼,在画舫,这些通琴棋书画、熟吹拉弹唱的风尘沦落佳人,在男权社会中,用自己的浅斟低唱,带着屈辱与牺牲换得一时的浮华生活。她们一生渴望觅得一真心待己、珍爱自己的多情才子,可以花前相伴,临窗共赏月,过一世平凡恩爱的日子。她们无数次的从良美梦都被现实击碎,面对的依然是被权力阶层物化、羞辱和不尊重的生活。

柳永年少就才华横溢,自视甚高,然仕途多舛。他三次科举不第,忍不住吟出“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因此得罪了帝王。下一轮科举时,本已入围的柳永被御笔批示“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于是柳永就成了“奉旨填词的柳三变”,饱受打击的柳永彻底扎入秦楼楚馆,终日与歌伎们吟唱互和,在歌女们的温存与崇拜中获得精神慰藉。女性的温情总是医治仕途不如意的士大夫文人心理创伤的良药,白居易、杜牧等都曾有过青楼知己,柳永与歌女的关系最甚。柳永曾自言“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在柳永的笔下,歌女们不再附属于权贵阶层,也不再是被物化的审美个体和情色对象,而是一群有情感体验、有内心追求的鲜活生命,她们也是唯一能和柳永在思想情感上产生共鸣的知音,“同是沦落人,君心似我心”,他们劫后余生风雨同舟,是真正的红颜知己。

所以,当柳永要告别心爱的恋人时,他告别的不止于恋人,更是红颜知己。“欲将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从此,天涯漂泊,各自珍重,他明白自己的人生再没有良辰佳景,他的生命再没有春光明媚。“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原来你我都是天地间匆匆的过客,这场红颜知己的离别如此痛彻心扉,令人无尽感伤。

三、三重离别情表达对过去自己的痛楚离别

柳永出生在以“奉儒守官”为传统的士大夫家庭中,祖父柳崇以儒学著名,父亲柳宜为人耿直,曾任监察御史,不避权贵。家族两代十三个男丁中,除叔父柳密外,余皆有功名,家族崇儒氛围对柳永的人生价值取向起到决定性的影响。坚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渴望求取功名成了柳永一生的理想追求。他曾写《劝学文》“学则庶人之子为公卿,不学则公卿之子为庶人”,也在16岁时就写出具有极高水准的投赠之作《望海潮》,更在《醉蓬莱》中为博君主赏识而现歌功颂德、邀宠谄媚之态。

但柳永一生功名之路却坎坷乃至绝望。公元1009年第一次落第,开始流连教坊、混迹歌楼,他的行为不被上层社会认可,父兄也因此与他断绝关系。公元1015年,第二次落第,科考讲究“社会主流价值观”,而柳永偏离了。公元1018年,第三次落第后,他公然发出牢骚,“不讲政治”带来的结果就是公元1024年第四次落第,宋神宗用御笔终结了柳永的仕途幻梦。直至公元1034年,46岁时方及第,已是暮年,终不获重用,从睦州团练推官,到余杭县令,最高至屯田员外郎闲职,与他才华相比,仕途极为不堪。

《雨霖铃》写于第四次落榜后,仕途失意,前路迷茫。京城本是仕途最好起点,现在却是尊严受辱之地,不如逃离。离开京城,柳永的内心是对仕途的绝望,更是对少年时期开始追求的仕途幻梦的痛楚告别。过去已别,梦已醒来,却发现前路茫茫,不知路在何方?唯有楚天阔大,烟波浩渺,暮霭沉沉,渺小的柳永内心孤独无助,此乃人生不遇之感伤。

四、结语

柳永一生因多情而悲剧,而多情又成就柳永千古之名。一首《雨霖铃》让红尘中多情男女更加彼此珍惜,让无数落魄失志文人渴望遇到能慰藉心灵伤痛的红颜知己,也让更多痴迷于“仕途迷梦”的儒家知识分子醒悟过来,告别昨日的自我。

故读《雨霖铃》,不只读出儿女情长,更应读出柳永潜藏在离别之下的“对自我人生不遇之苦、身世飘零之惑、前路茫茫之忧、命运弄人之叹的复杂感受”,读《雨霖铃》,要能听到诗人的哭泣声。柳永离别之恨有三重,一在告别眷恋不舍的知心恋人,二在告别敬柳永才、懂柳永心的红颜知己,三在告别过去痴迷仕途的自己。

漂泊的歌者又要上路,天涯的尽头还是冷月,红尘的故事永远叫别离。

(福建省永安市第三中学)

猜你喜欢

雨霖仕途红颜
雨霖铃·有一年
尚可喜墓“篆盖”者仕途年代考
题庐山三叠泉
从《红楼梦影》看顾太清对科举仕途的思考
一字一句总关情
食色记之夏日红颜
仕途劫
岁月如金丝,红颜不堪织
扶危定倾赖红颜
倾尽天下,为红颜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