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科技期刊SCIE进程的国际对比
——基于SCIE 2007—2016年

2018-09-06盛丽娜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8年8期
关键词:载文历年均值

■盛丽娜 顾 欢

1)新乡医学院期刊社《眼科新进展》编辑部,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601号 4530032)河南省科技期刊研究中心,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601号 4530033)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河南省新乡市长江大道西段 453000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和对外话语体系建设,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1]。将科技期刊推向世界也是加强我国国际话语权的一种方式。SCI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最具权威的科技文献检索工具,伴随着全球性的“SCI现象”[2],诸多国家对SCI收录期刊给予了极大关注。办刊人也以期刊能够入选SCI为荣。SCI收录期刊的数量和质量也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科学研究水平的标准之一。

2017年6月公布的《期刊引证报告》(JournalCitationReports,JCR)将数据库分为SCIE和SSCI。SCI和SCIE区别在于,前者出现较早,包括印刷版、光盘版(SCI CDE)、联机版(SciSearch),后者出现较晚,指网络版(SCI-Expanded);但二者在选刊上并无本质区别,且区分度越来越小,我国乃至世界相关机构的统计分析也多采用SCIE数据,称为SCI数据[3-4]。我国SCIE期刊相关研究较多关注我国入选期刊情况[5-6],少数进行国际对比分析的论文也仅涉及某一年的具体情况[7],均不能全面反映我国近年科技期刊SCIE进程速度及其国际对比情况。鉴于此,本研究以SCIE数据库为基础,参考贺德方[8]在《中国高影响力论文产出状况的国际比较研究》的国别选择,以G7 国家(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意大利、加拿大)和有代表性的新兴国家(印度、韩国、俄罗斯)为比较对象,对比分析2007—2016年我国与其他国家科技期刊SCIE进程,为相关人员了解我国科技期刊国际地位提供参考,同时为后续研究提供较详实的数据资料。

1 研究方法

登录InCites Journal Citation Reports,分别在2007—2016年SCIE数据库的View a Group of Journals by County/Territory中,下载列入研究的11个国家(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意大利、加拿大、印度、韩国、俄罗斯和中国)历年入选SCIE的期刊状况,记录各刊的影响因子、5年影响因子、他引影响因子、可被引文献数、可被引文献占比、影响因子百分位、标准特征因子等,并进行对比分析。本研究均利用JCR中的SCIE数据替代SCIE实际收录期刊数据。

2 结果与分析

2.1 各国历年入选SCIE期刊数对比

2007—2016年SCIE收录期刊的数量分别为6426、6620、7385、8073、8336、8471、8539、8659、8802、8879种,平均每年收录8019种。各国期刊历年入选SCIE的情况见表1,11个国家中,历年入选刊数均值前3位的国家分别为美国(2760种)、英国(1629种)和德国(543种),三个国家呈梯队排列,位次分明,差距明显。美国和英国为名副其实的SCIE收录期刊大国,二者合计平均占历年SCIE收录刊数的54.73%,与JCR主要收录英美国家期刊的观点一致[9-10]。列入研究的另8个国家10年间入选SCIE刊数均值分别为日本217种、法国176种、中国142种、俄罗斯137种、意大利110种、加拿大92种、印度86种、韩国79种。可见不同国家入选刊数差异很大。

环比增长速度是指逐期增长量与前一期发展水平之比,是与上期相比的增长率,表明对象逐期的发展速度。对10年间各国入选SCIE期刊的环比增长速度进行逐年对比,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各国科技期刊SCIE进程,但由于各国入选期刊的基数差异很大,故环比增长速度还应同时结合期刊具体数量进行分析。2007—2016年SCIE收录期刊环比增长速度平均为3.72%,11个国家中,高于该值者共6个,分别为韩国(12.78%)、中国(10.65%)、印度(9.88%)、意大利(6.93%)、日本(3.91%)、俄罗斯(3.87%);低于该值者共5个,分别为英国(3.36%)、德国(3.19%)、法国(2.83%)、美国(2.21%)和加拿大(1.98%)。可见,美国和英国入选期刊虽然已占较大份额,但每年仍有期刊被新收录。此外,英国环比增长速度高于期刊量处于第3位的德国;法国和加拿大历年入选刊数不多,且发展速度较慢;而韩国、中国、印度、意大利、日本和俄罗斯增长速度均高于SCIE扩展速度,说明这些国家的期刊市场正蓬勃发展。我国SCIE入选刊数环比增长速度仅次于韩国,在11个国家中位列第2;韩国增长速度较快但基数小,总量较少,至2016年仅102种期刊入选。我国入选SCIE刊数逐年增多,11个国家中,2007年我国入选SCIE刊数位列第8,2008年排在第7位,2011年排在第6位,2015年上升至第5位,呈稳固上升趋势。

表1 各国2007—2016年SCIE期刊统计情况

2.2 各国SCIE期刊载文量对比

2007—2016年各国SCIE期刊年载文量(仅包括Article和Review,即可被引文献数)见表2,各国年均载文量由高到低分别为美国(465837篇)、英国(258460篇)、德国(67860篇)、中国(24394篇)、日本(23740篇)、俄罗斯(17147篇)、法国(15794篇)、韩国(10024篇)、意大利(9622篇)、印度(9045篇)、加拿大(7198篇)。再次验证美英为SCI大国,与其他文献报道的结果相互印证[11]。我国位列第4。虽然我国入选SCIE的期刊数量排在日本和法国之后,但年均载文量却高于这两个国家。11国历年载文量环比增长速度平均值由高到低分别为韩国(11.73%)、意大利(11.50%)、英国(7.51%)、印度(7.09%)、德国(5.44%)、中国(4.13%)、美国(3.46%)、加拿大(2.35%)、法国(2.34%)、俄罗斯(2.02%)和日本(1.86%),我国排第6位。该结果与期刊的环比增长速度并不完全一致,这与不同期刊载文量差异较大有关。

各国历年刊均载文量见表3,可见,各国2007—2016年刊均载文量变化趋势相对较平稳,说明期刊载文量相对较稳定。11国10年间刊均年载文量由高到低分别为中国(180篇)、美国(168篇)、英国(157篇)、韩国(126篇)、俄罗斯(126篇)、德国(124篇)、日本(110篇)、印度(108篇)、法国(90篇)、意大利(87篇)和加拿大(79篇)。我国近年期刊年均载文量整体呈下降趋势,虽然10年均值仍较高,但2016年刊均载文量已下降至144篇,仅次于美国(193篇)和英国(178篇),居第3位。

期刊的非可被引文献,诸如Letter、Reprint、News Item、Correction、Biographical Item、 Book Review等,在计算期刊影响因子时,其被引频次可计入分子,而文献量却不计入分母,故对影响因子属于“净贡献”[12]。有研究结果表明,部分期刊的非可被引文献对影响因子的贡献较大[13-14]。各国历年可被引文献占比情况见表3,可被引文献占比平均为93.22%,大于该值者分别为韩国(96.06%)、俄罗斯(95.79%)、印度(95.34%)、中国(94.57%)、德国(93.59%)和加拿大(93.46%),小于该值者分别为日本(92.95%)、法国(92.50%)、意大利(92.38%)、美国(89.61%)和英国(89.19%)。我国可被引文献占比整体呈逐年下降趋势,已由2007年的97.34%,下降至2016年的91.36%,相反地,非可被引文献占比却逐年增长,虽然与美国、英国等国家的非可被引文献占比相比仍较低,但也在逐渐调整。

表2 各国2007—2016年SCIE期刊年载文量情况

注:载文量仅计算可被引文献量,即Article和Review的数量。

表3 各国2007—2016年SCIE期刊刊均载文量及可被引文献占比情况

2.3 影响因子和5年影响因子对比

2007—2016年,各国历年SCIE期刊影响因子(IF)和5年影响因子(IF5)情况见表4。各国期刊平均影响因子由大到小分别为美国(2.715)、英国(2.700)、德国(1.739)、加拿大(1.339)、意大利(1.232)、日本(1.171)、中国(1.166)、法国(1.027)、韩国(1.017)、印度(0.547)、俄罗斯(0.536)。由表4可以看出,美国和英国位于第一方阵,印度和俄罗斯位于第三方阵,其余国家位于第二方阵,其中德国在第二方阵中处于领先地位。2007年我国SCIE期刊影响因子均值位于第9位,2009年上升至第8位,2010年上升至第7位,2014年跃升至第4位,之后影响因子均值逐年增加,至2016年已逼近处于第3位的德国。5年影响因子与影响因子变化趋势类似。可见我国SCIE期刊刊均影响因子和5年影响因子均呈显著上升趋势,且增长速度最快。

期刊影响因子(包括5年影响因子)学科间的差异很大,本研究仅计算各国历年影响因子的算术平均值,这并不太科学,基于此的分析也难免有失偏颇。矫正的方法有两个:一是收集各国历年所有期刊计算影响因子时的分子和分母,以类似“学科集合影响因子”算法得出各国历年期刊的影响因子均值;二是收集所有期刊所在学科的影响因子均值(学科集合影响因子或学科中位影响因子),获得相对学科均值影响因子再进行对比。但是,两种方法需要收集、处理的资料均过于庞大,因此本研究未做相关处理,仅以影响因子的算术平均值代替描述,这也是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表4 各国2007—2016年SCIE期刊影响因子、5年影响因子对比

注:表内数据均为算术平均值。

2.4 影响因子百分位和标准特征因子对比

影响因子百分位是2015年版JCR新增的期刊评价指标,它将影响因子转变为位置指标,可在一定程度上屏蔽了学科间的差异,方便期刊进行学科间的比较[15-16],即以影响因子百分位大小对比不同国家间处于不同学科的期刊影响力,理论上较单纯比较影响因子更有说服力。各国历年SCIE期刊影响因子百分位情况见表5,11国10年影响因子百分位均值为36.044,各国影响因子百分位均值大于该值者有英国(58.130)、美国(56.811)、德国(45.935)和加拿大(39.327),小于该值者有中国(33.840)、日本(33.180)、韩国(32.982)、法国(31.536)、意大利(30.056)、俄罗斯(17.494)和印度(17.192)。我国SCIE期刊影响因子百分位均值略小于11国均值,居第5位,在2007—2010年期间略有波动,但在2010—2016年均呈稳固上升趋势,在11国中上升速度最快,再次说明我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稳固且增长迅速。

标准特征因子也是2015年版JCR新增的期刊评价指标,是对特征因子进行特殊标准化,其均值为1,指标越高说明期刊影响力相对越大。标准特征因子在一定程度上屏蔽了学科间差异,理论上可进行学科间期刊的比较[17-18],但JCR仅增加了2013年以来期刊的标准特征因子。各国2013年以来SCIE期刊标准特征因子情况见表6。由表6可知,列入研究的11国4年标准特征因子均值为0.63579,各国标准特征因子均值大于该值者有美国(1.89006)、英国(1.52997)和德国(0.89113),小于该值者有法国(0.50000)、意大利(0.43966)、加拿大(0.42242)、中国(0.37888)、日本(0.36079)、韩国(0.26201)、俄罗斯(0.17672)和印度(0.14207)。再次验证美国、英国和德国期刊影响力较高,其余国家尚有差距。由于特征因子是以5年引文矩阵为基础计算的[19],那么标准特征因子也是在5年数据基础上得出的,而我国由于基础较差,虽然近年期刊影响力逐年增高,但标准特征因子排名仍位列第7,但上升趋势明显,有望进一步突破。

表5 各国2007—2016年SCIE期刊影响因子百分位均值

表6 各国2013—2016年SCIE期刊标准特征因子均值

2.5 影响因子相关自被引率对比

根据期刊影响因子和他引影响因子,计算期刊的影响因子相关自被引率(SCR-IF),即SCR-IF=(影响因子-他引影响因子)/影响因子。该值有别于常用的期刊自被引率(SCR)。SCR是期刊自创刊以来所有被引频次里自被引频次所占比例[20],而SCR-IF则仅指计算影响因子所用被引频次中自被引频次所占的比例。由二者计算方法看出,SCR-IF更能表明期刊人为操控自引以提高影响因子的嫌疑大小[21-22]。各国SCIE期刊历年SCR-IF情况见表7,列入研究的11国10年SCR-IF均值为0.156,各国SCR-IF均值小于该值者有美国(0.089)、英国(0.092)、加拿大(0.111)、德国(0.125)、日本(0.131) 和法国(0.138),大于该值者为意大利(0.163)、印度(0.170)、中国(0.185)、韩国(0.225)和俄罗斯(0.287)。我国SCR-IF逐年降低,至2016年我国SCR-IF已降至0.111,小于2016年11国SCIR-IF均值0.127。说明我国SCIE期刊影响力的提升是学术影响力的真正提升,而不是通过提高自引的方式获得。

表7 各国SCIE期刊2007—2016年SCR-IF均值

3 小结

本研究以2007—2016年SCIE期刊为基础,从历年入选刊数、期刊年载文量、期刊主要文献计量学指标等方面对比分析我国与G7 国家(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意大利、加拿大)和有代表性的新兴国家(印度、韩国、俄罗斯)科技期刊的SCIE进程。结果发现,2007—2016年,我国入选SCIE的刊数呈明显上升趋势,且环比增长速度位列11国中的第2位;年均载文量仅次于美国、英国和德国,位列第4位;刊均载文量呈下降趋势,非可被引文献占比略有增加;刊均影响因子和5年影响因子(均为算术均值)均呈显著上升趋势,且在11国中增长速度最快;影响因子百分位和标准特征因子也显示我国期刊在学科内的影响力逐渐增加;SCR-IF逐年降低,说明我国期刊影响力的提升是学术影响力的真正提升。综上,2007—2016年我国SCIE期刊数量和影响力均不断扩大,已成为世界科技期刊中不容忽视的力量,但与SCIE期刊强国的差距仍然巨大。

猜你喜欢

载文历年均值
向本期载文的审稿专家致谢
向本期载文的审稿专家致谢
向本期载文的审稿专家致谢
文以载道与道以载文
历年关税平均水平
历年合订本寻找主人
历年合订本寻找主人
历年合订本寻找主人
均值不等式失效时的解决方法
均值与方差在生活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