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地区邻河基坑管井降水案例分析
2018-09-06杨冬雪李志虎
杨冬雪, 李志虎
(北京市地质工程勘察院,北京 100048)
管井降水是一种设备简单、排水效率高的降水方法,在地下工程的施工中有广泛的应用。在拉萨邻近河岸的京藏交流中心基坑工程中,通过实际抽水试验验算修正相关水文地质参数,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调整,以实际施工效果结合项目特点,合理对施工工艺和管理进行优化,以增强降水方案的科学性,提高降水效率。
1 工程概况及水文地质条件
1.1 工程概况
拉萨邻近河岸的京藏交流中心工程,基坑西侧酒店区域开挖深度为6.202~7.206 m,基坑东侧住宅及公寓区域开挖深度为4.685~7.040 m,场地东南侧邻近拉萨河,最近距离约45.4 m。
1.2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拟建场地位于拉萨河I级阶地,为河流冲(洪)积地貌,地形单一,整体较为平坦,部份场地已平整。拟建场地主要为人工填土、中砂、圆砾及卵石土。
人工填土(Q4ml),灰色,主要成分为砂土和卵砾石,结构松散,干,卵砾石粒径5~90 mm,占30%~45%,砂含量占20%~30%,为新近回填。
填土下方均为卵石土底层,灰色,稍湿-饱和,松散,主要成分为卵石夹中粗砂,卵石母岩成分为花岗岩、石英砂岩。卵石磨圆度较好,分选性和级配中等,厚度在0.5~6.1 m。
勘察场地的地下水类型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以径流、排泄、蒸发及渗透等方式进行循环。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赋存于第四系冲(洪)积地层中,富水性较好,透水性较强,与拉萨河贯通。勘察期间处于相对平水期,没有到达最高的汛期水位,勘察时地下水位埋深为3.25~4.35 m,地下水位高程为3654.160~3654.210 m。
2 降水方案初步设计
2.1 降水方案确定
基坑开挖受地下水影响,需将孔隙潜水水位降低至基坑槽底以下0.5~1.0 m。本项目基坑面积约为52637 m2,拟采用管井降水方案。根据场地实际条件及土建工程,本次设计按整体降水考虑,降水井布置沿基坑外侧封闭布置。降水井直径0.6 m,井间距为8 m。
2.2 勘察建议设计参数取值
根据场区勘察报告,地下水类型为潜水,且含水层深厚,勘察报告给出渗透系数建议值为120~150 m/d。考虑到本项目邻近河岸的工程特点,地下水位补给较快,基坑涌水量难以准确估计,为确保水量计算准确和降水施工效率,需在正式施工前进行抽水试验,以对水文参数进行修正。
3 抽水试验及降水优化设计
3.1 抽水试验
3.1.1 抽水试验的目的
场地的地下水类型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赋存于第四系冲(洪)积地层中,富水性较好,透水性较强,与拉萨河贯通。由于基坑开挖过程中需揭穿潜水,因此能否成功控制地下水是该工程顺利完成施工的关键。为此,针对该层需进行专门的水文地质试验,需要利用渗透系数K值计算地下水涌水量,从而为基坑降水设计中的井点位置、井数和降水井间距提供基础数据和设计依据。
3.1.2 抽水试验设计
正式施工前,首先进行单井抽水试验,根据试验的目的、设计要求,结合场地的水文地质条件,在深入分析含水层的岩性、厚度、透水性等特性的基础上,抽水试验针对孔隙潜水含水层布置了1眼抽水井和不同距离的2眼观测井。抽水试验设计方案如图1所示。
图1 抽水试验井平面布置图
3.1.3 抽水试验结果
抽水试验共进行了稳定流量的两个落程试验。第一落程延续约9 h,稳定延续时间超过7 h,涌水量76.31 m3/h;第二落程延续约9 h,稳定延续时间超过7 h,受水泵质量限制,涌水量为94.11 m3/h。
抽水试验成果统计如表1所示。
3.1.4 水文参数修正
表1 抽水试验成果统计
根据本次试验实际情况,两次降深均为定流量、稳定降深抽水过程,完全符合稳定流抽水试验原理,可依据裘布衣公式原理进行求参数。
参数计算采用了稳定流非完整井公式,公式选择以《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 50027-2001)及《供水水文地质手册》为依据,选用2个观测井时,将相关试验数据代入后进行求参数。
式中:H——井底至初始水位高度,m;Q——主井出水量,m3/d;r1、r2——分别为主井距观测井1、2的距离,m;S1、S2——分别为观测井1、观测井2的水位降深,m;l——过滤器工作段长度,m。
依据现场抽水试验结果,利用上述公式计算出含水层渗透系数,具体计算结果见表2。
表2 水文地质参数计算结果统计
(1)本次试验为潜水含水层,其岩性主要为卵石②1层~②3层,2016年7月勘察期间观测水头标高3654.210 m(埋深3.79 m),根据抽水试验结果,渗透系数为246.2~261.5 m/d。
(2)经综合分析,本场区潜水含水层渗透系数推荐值K=260 m/d。
3.2 降水优化设计
根据勘察资料及结构资料,场地东南侧邻近拉萨河,本次设计采用“岸边降水”计算模型进行基坑涌水量计算,并分别以潜水非完整井和潜水完整井两种方法计算,对计算结果比对分析[3]。
3.2.1 “岸边降水”潜水非完整井计算
式中:Q——基坑涌水量,m3/d;K——渗透系数,m/d;S——基坑水位降深,m;b——基坑中心到岸边的距离,m;r0——基坑等效半径,m;l——过滤器长度,m。
基坑涌水量计算参数见表3。
表3 基坑涌水量计算参数
3.2.2 “岸边降水”潜水完整井计算
由于地下水含水层巨厚,可将含水层厚度修正后,采用“岸边降水”潜水完整井计算模型,公式如下:
式中:Q——基坑涌水量,m3/d;K——渗透系数,m/d;H——潜水含水层厚度,m;S——基坑水位降深,m;b——基坑中心到岸边的距离,m;r0——基坑等效半径,m;R——降水影响半径,m。
基坑涌水量计算参数见表3。
根据两种水量计算方法所得的基坑涌水量,结合降水井的布置数量,得出降水的泵量分别为10和80 m3/h。根据场区现场的抽水试验结果,结合既有施工经验,以完整井计算所得的较大的水量和泵量为降水设计依据。
4 降水施工重点问题及对应措施
降水施工各步骤需严格按照设计及施工组织要求规范施工,并建立相应的联系制度,以保证降水和基坑开挖的顺利进行。结合本工程项目特点和降水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难点,为保证降水工程的圆满完成,也为总结本工程降水实施经验,现将工程中遇到的重点问题及对应措施总结如下。
(1)拉萨雨期降雨时间集中、降水量大,造成拉萨河水位上涨迅速,地下水位抬升较快的情况。实际汛期施工过程中,拉萨河水位上升近1 m,基坑底水位标高回涨。针对此种情况,为确保汛期基坑静水位也在基坑集水坑和电梯井结构底板以下,对降水方案进行如下补充设计。
①对基坑东侧的11眼降水井采取将80 m3/h水泵更换为200 m3/h水泵进行抽水维护,确保汛期基坑静水位在基坑集水坑和电梯井结构底板以下;
②对要进行换泵处理的降水井采取逐个处理的原则;
③对计划要换泵的降水井,将新泵需要的电缆和启动柜安排到现场固定位置,并与一级配电箱相连接妥当;
④现场对要更换水泵的降水井采取停泵措施,并利用现场塔吊和吊车将水泵提出,进行水泵更换,泵管组装,相关操作程序完成后,合闸正常抽水维护。
(2)基坑周围建筑物较多,与基坑的距离相对比较近,部分建筑的基础埋深较浅,实施降水工程,如果相关措施不当,质量控制不到位,可能会造成原有建筑物地基产生不均匀沉降现象,达到一定程度从而会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安全。为保证周边建筑物的安全采取如下措施。
①用降水方案时,管井施工优先采用反循环钻机或旋挖钻机,采用旋挖钻机时,应注意根据地层变化控制泵量,防止因泵量过大造成孔壁坍塌;
②做好施工准备和组织工作,应做到钻孔、成井、洗井连续顺畅完成;
③正式抽水前对相应的降水井逐一进行含砂量检测,含砂量超标的应做回填和注浆加固处理,分析原因后移位重新施工井;加强维护期降水管理,控制动水位在设计要求的位置,不应有抽降过大或降深不满足要求的情况发生;
④合理安排抽水工期,尽量减少抽水时间,缩短地层固结沉降时间;
⑤加强对相邻建(构)筑物沉降监测工作,及时向相关单位反馈监测信息,根据沉降监测预警,及时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
(3)降水过程中必须保持抽水的连续性,防止因停电、机械故障等事故,导致水位上升发生突涌、基底隆起等基坑事故。本项目工程量大,对电力能力要求较高,基坑所在区域电力供应不稳定,降水工程中经常出现停电等现象,为保证持续抽排水,应对停电现象,采取措施如下。
①在施工现场配置备用电源,共10台350 kW的发电机,并配备充足燃料和应急人员,时刻保证发电机处于优良的状态,保证现场在停电后能顺利执行备用发电机降水的应急预案;
②降水过程中,必须有足够的备用泵,方便在降水过程中调换;
③必须有专门人员做好降水监测管理工作,随时查看地下水位变化情况。
(4)本基坑降水抽水量巨大,降水井排水管线采用明排方案,管线以明铺为主,局部受场地限制需埋入地下时,也可采用暗埋方式处理。排水口初步选择基坑北侧、西侧的市政道路下方的雨水井及东南侧的拉萨河,考虑到市政雨水设施在雨季排水的需要,本工程的主要排水口以拉萨河为主,市政雨水井为辅,共设置两个排入拉萨河的集中排水口。降水过程中注意保护排水系统,应注意以下事项。
①设备和车辆要远离排水管线,防治碾压破坏排水管线;
②排水管线要做防锈处理和冬季保温措施;
③对开挖引起的排水系统的变形破坏,要及时检查修复。
5 降水效果
降水方案设计过程中,选择了抽水试验算得的渗透系数,进行水量优化计算,经与实际施工情况复核,水量计算基本与实际相符,方案优化确保了工程的有效实施。本方案的降水设计合理可靠,满足施工要求。
降水施工过程中,充分考虑了项目的特点和地域特点,将降、排水方案等尽量优化,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应急保障机制,降低了降水工程风险系数,降水效果良好,保证基坑开挖安全的同时,也避免了对周边建筑的影响和水资源的浪费。
6 结语
(1)本工程属于邻河降水,基坑涌水量较大,水位恢复能力强,且降水施工过程中遇到汛期,降雨量增大,河水水位上涨,都对降水工程增加了难度。由于本方案设计时充分考虑了这些难点,针对性的进行了抽水试验,并对水量计算方法进行比选,最终计算得到的计算参数和涌水量与实际施工相符,降水设计配泵满足施工要求,达到了降水的效果。
(2)本基坑南侧邻近建筑物,降水过程不可避免的会造成地层沉降,施工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证降水施工顺利进行的同时,尽量减少了降水工程对周边建筑的影响。
(3)结合项目的自身特点和现场条件,在施工过程中,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对于备用电源储备、排水系统管理保护等施工组织管理方案,使降水施工合理高效地进行,达到了降水目的,满足基坑开挖、地下结构施工的要求。
总之,本工程降水面积大,抽排水量巨大,邻近河岸,地下水补给速度快,经过降水方案的优化设计与依照相关规范进行施工管理,稳定、高效、成功地控制了地下水位,为后续类似工程项目的设计实施提供了宝贵的工程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