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旅游经济发展差异及时空演变

2018-09-05王艳艳

党政干部学刊 2018年5期
关键词:时空演变一带一路

王艳艳

[摘  要]国务院发布的《“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提出实施旅游外交战略,开展国际旅游合作,拓展与重点国家旅游交流。在“一带一路”建设深入稳步进程中,采用旅游产业专业化指标、泰尔指数和变异系数,以沿线各国国内生产总值、总人口数和旅游总收入为研究数据,研究沿线国家旅游经济差异及旅游产业专业化水平非均衡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一是“一带一路”沿线区域内国家旅游经济和专业化水平发展突出的现象显著;二是其沿线各区域旅游经济发展不平衡;三是旅游资源、经济基础、政治环境、基础设施和旅游品牌是导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旅游经济差异的因素。“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构建旅游带和旅游辐射区,扩大旅游文化交流,实现民心相通,提升国家形象。

[关键词]旅游经济差异;时空演变;“一带一路”

[中图分类号]F593/5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18)05-0069-08

一、引言

2013年,国家提出建立“一带一路”经济带,即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及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目的是实现政策、设施、贸易、资金和民心相通,截至目前覆盖了世界约63%的人口,但生产总值占全球的29%。“一带一路”沿线旅游资源丰富,汇集72%的世界文化遗产,四大发明、五大宗教皆诞生于此。《“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提出中国特色旅游外交,充分发挥旅游的带动作用,推动中国旅游业走出去,境外旅游业走进来。加快“一带一路”建设,促进沿线各国经济繁荣与区域经济合作,增强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促进各国旅游业发展。2017年携程网、驴妈妈旅游网和去哪儿网均发布了“一带一路”旅游报告,其数据表明中国出入境人数持续增长,“一带一路”沿线旅游热度猛增,阿联酋、土耳其、埃及、俄罗斯及南亚、东南亚部分国家成為热门旅游区域。“一带一路”建设的提出与实践是有利于沿线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其中中国与周边国家,中国与旅游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国家之间的旅游流动尤为显著。

旅游业收入总额反映了某一国家或地区旅游业总体规模和发达程度,是一项重要的综合性指标。旅游业是以旅游资源为凭借、以旅游设施为条件,向旅游者提供旅行游览服务的行业。由于区域的地理位置、交通设施、社会经济和基础设施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别,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程度不一而足。关于旅游经济发展差异的研究,内容包括:中国国内入境旅游经济、国内旅游经济差异、旅游收入差距、旅游经济差异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旅游业发展的地域不平衡性等;数据上多采用各省市的面板数据、旅游外汇收入、国内旅游收入、国际旅游收入及旅游总收入等;研究方法上多采用基尼系数、泰尔指数、变异系数、标准差、洛伦兹曲线、顺位得分法、区位熵系数、聚类法、旅游乘数和空间自相关等;空间维度上集中在省内、省级以及东中西三大地区间的旅游经济发展空间差异、旅游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旅游经济发展存在时空差异,使得区域旅游必然存在空间非均衡特征。本文拟采用旅游经济相关数据和旅游产业专业化指标,分析得出“一带一路”沿线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时空的非均衡性特征。为中国“一带一路”旅游发展规划提供地域空间选择,为沿线旅游经济薄弱的国家开展旅游经济合作提供可参考区域,为旅游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挖掘社会文化外交价值提供思路,推动“一带一路”整体旅游发展,实现旅游经济新增长。

二、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本文借鉴公丕萍邹嘉龄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研究范围的划分的基础上按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因素,并结合中国提出的“六廊六路多国多港”的合作框架中“六廊”即新亚欧大陆桥、中蒙俄、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中巴和孟中印缅六大国际经济合作走廊,设定的研究范围包括“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将其划分为东盟(9国)、南亚(8国)、中亚(5国)、西亚(19国)、中东欧(20国)和韩蒙新6个区域(见表1),便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旅游经济差异的空间分析,应用泰尔指数分解研究区域内和区域间的旅游经济时空差异。

2.研究方法

采用原始数据应用旅游产业专业化水平分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旅游专业化水平,结合旅游总收入数据,分析旅游经济发展水平与旅游产业专业化的关系。应用泰尔指数结合变异系数分析得出“一带一路”沿线区域旅游经济差异的时空演变。在上述计算分析结果的基础上分析旅游经济发展差异机理,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旅游经济发展规划提供参考。

(1)旅游产业专业化。产业专业化发展水平是测量各个产业部门在各地区的集中程度,其计算公式和区位熵的公式相似,一般用某产业产值在本地总产出中所占份额表示。本文参考了赵磊、刘春济、Lee、Adamou等的做法,采用旅游总收入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来衡量中国旅游产业专业化发展水平。

(1)

(2)泰尔指数。泰尔指数是衡量区域差异的一个重要指标,可以衡量地区间及地区内部的不平衡程度,泰尔系数越大,表示区域经济差异越大,反之则越小。

区域内各国间旅游经济发展差异的泰尔指数:

(2)

区域间旅游经济发展差异的泰尔指数

(3)

“一带一路”沿线总体旅游经济发展差异的泰尔指数

区域内的贡献率为:       ;区域间的贡献率为:

(4)

其中Yij为i区域j国的旅游总收入;Nij为i区域j国的人口数;Yi为i区域的旅游总收入;Ni为i区域的人口数,Yi为各区域的旅游总收入; Ni为各区域的人口总和;Y为“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旅游收入的总和;N为“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人口总和。

(3)变异系数。变异系数是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对差异,是标准差与平均数的比值。式(5)中,S是标准差;χ为区域内的平均旅游收入。

(5)

3.研究数据

2010?觸2015年“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旅游收入数据、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口总数数据来源于香港环亚经济数据有限公司(CEIC)、中国一带一路网以及世界银行的旅游统计数据。2010?觸2015年,文莱、马尔代夫、不丹、卡塔尔、巴林、伊朗的某些年份数据缺失,采用均值和多重插值法对数据进行完善,伊拉克、也门、叙利亚、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数据完全缺失,在数据处理过程中不予采用。实际计算中涉及59个国家,缺失数据主要集中在中亚和西亚区。

三、计算与分析

本文欲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了解“一带一路”沿线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状况,从数据可得性出发,采用各国旅游收入、国内生产总值、人口总数。首先采用“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旅游收入,分析沿线各国旅游业发展程度。其次研究各区域內各国的旅游产业专业化水平,试讨论旅游经济与旅游专业化的关系。最后参考各国人口数据,研究区域内的旅游经济发展差异,立足“一带一路”沿线区域整体分析旅游经济发展差异。

1.“一带一路”沿线区域内各国旅游收入水平计算及分析结果

依据“一带一路”沿线国家2015年的旅游收入,发现各区域内旅游收入水平空间非均衡特征显著。旅游收入前列的国家有:中国、土耳其、沙特阿拉伯和印度。东盟区内,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的旅游收入占全区的三分之二多,印度在南亚各国旅游收入占比最大,占比超80%,哈萨克斯坦的旅游收入占全区的70%以上,西亚区中土耳其(30.45%)、沙特阿拉伯(12.61%)和阿联酋(12.4%)所占比重超一半(55.46%)。中东欧区内俄罗斯、希腊和波兰的旅游收入约占全区旅游收入的一半(50%、48%、47%、46%、45%、47%)。韩蒙新区内,新加坡的旅游收入占比超50%,比重逐年下降,但韩国旅游收入占比接近50%,且比重不断增加。2010~2015年各区域内旅游收入多的国家所占比重的时空变化为区域内旅游收入高的国家所占比重均呈下降趋势(除中东欧区)。

旅游经济是旅游者的消费活动与旅游产业经营活动的综合,旅游经济的本质表现是通过商品交换形成的各利益主体的经济关系,旅游收入指标是了解、分析旅游经济状况的重要手段和依据。“一带一路”沿线各区域内的旅游经济发展呈现出空间非均衡特征。各区域内普遍呈现旅游经济发展突出的国家,例如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但其比重逐年下降则表示其他国家的旅游经济快速发展,例如东盟区的泰国、菲律宾、南亚区的斯里兰卡,中亚的吉尔吉斯斯坦,西亚的埃及、以色列、黎巴嫩和卡塔尔,中东欧的克罗地亚、捷克和匈牙利,韩蒙新区的韩国,均是旅游发展潜力较大国家。

2.“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旅游产业专业化水平计算及分析结果

旅游产业是旅游与产业融合而形成的概念,旅游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衡量旅游发展水平的指标有:旅游专业化和旅游人次比。本文采用Lee和Chang与Adamou和 Clerides所一致认同的旅游产业专业化作为衡量地区旅游发展程度的代理指标,其定义是包括国内和入境旅游之和的旅游总收入与地区GDP之比。

由公式(1)计算出旅游产业专业化水平超5%的国家有希腊(28%)、克罗地亚(18%)、柬埔寨(17%)、格鲁吉亚(15%)、黎巴嫩(15%)、马尔代夫(14%)、约旦(11%)、亚美尼亚(9%)、爱沙尼亚(8%)、黑山(8%)、吉尔吉斯斯坦(7%)、卡塔尔(7%)、和保加利亚(7%)、老挝(6%)、马来西亚(6%)、巴林(6%)、和斯洛文尼亚(5%)、新加坡(5%),其他国家专业化水平普遍较低。

“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旅游产业专业化水平不均衡,不发达国家和地区旅游专业化程度高是因为经济薄弱,无其他优势产业,或经历战乱局势动荡阻碍旅游发展。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旅游专业化水平高则表明旅游发展良好,是其支柱产业和主要的外汇来源,专业化水平低,则表明旅游在其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低,与其他产业相比不占优势。研究表明,旅游专业化水平与旅游经济的关系是动态相互影响的,下文将基于上述结果分析旅游专业化水平差异机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可考量相关旅游发展条件,促进旅游产业专业化水平的提升,增强旅游经济发展实力,积极培育旅游产业,实现旅游拉动经济增长。

通过“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旅游收入水平和旅游产业专业化分析发现:马来西亚、希腊和新加坡等国的旅游经济发展和专业化程水平均较高。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旅游活动时,可优先考虑上述国家,与中国提出的“六廊六路多国多港”的合作框架中“多国”“多港”相符,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有利于拓展旅游合作空间。

3.“一带一路”沿线区域旅游经济差异计算及分析结果

据“一带一路”大数据报告的发布,沿线合作各国显示出不平衡的特征。上述分析结果也表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旅游经济时空发展的非均衡性,以2010~2015年“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旅游收入、人口总数作为基础数据,计算泰尔指数和变异系数,研究“一带一路”沿线区域旅游经济发展差异的时空演变。

由公式(2)计算得出泰尔指数(T),南亚区和西亚区的泰尔指数呈增大趋势,东盟区、中亚区、中东欧区和韩蒙新区的泰尔指数呈减小趋势,且东盟区泰尔指数降幅最大(见表2)。即2010~2015年南亚区和西亚区内的国家间的旅游经济差异增大,东盟区、中亚区、中东欧区和韩蒙新区内的国家间的旅游经济差异减小;东盟区、西亚区内各国旅游经济差异变化剧烈。

由公式(4)计算“一带一路”沿线旅游经济总体差异,据表3内相关数据的计算,我们可以得到“一带一路”沿线区域的旅游经济差异相关指标。比较区域内和区域间旅游经济差异贡献率,得出区域间略大于区域内,但数值差距小,表明区域间旅游经济差异是总体旅游经济差异的主导力量。以下将着重分析各区域泰尔指数排名状况,把握区域旅游经济差异的时空特征(见图2)。

由图2可知,东盟区2010-2014年的泰尔指数排名第一,但在2015年下滑至第四位,变化幅度大,即东盟区的旅游经济差异在“一带一路”区域中是最大的,但在近年对总体旅游经济差异的贡献逐渐减小;东欧区2010-2012年泰尔指数排名第二,但排名下滑,2012-2014排名第四且保持不变,并在2014年回升至原来的第二位。即中东欧区的旅游经济差异在2010-2012,2014-2015期间变化大,基于此,下文将研究其产生差异的机理;韩蒙新区2010年的旅游经济差异在总区域差异中排名第三,2011-2013的泰尔指数排名保持在第二位,2014-2015回落至第三位且保持不变。即韩蒙新区的旅游经济差异在2010-2011,2014-2015期间变化较大;西亚区的2010年的泰尔指数排名为第四位,但此后的排名不断上升,至2015年泰尔指数排名第一。即西亚区的旅游经济差异对总体差异的影响逐渐增大;中亚区和南亚区的泰尔指数排名分别为第五和第六位,但在2013年其排名发生变化,南亚区上升,中亚区下降。即南亚区的旅游经济差异对整体差异的影响增大。到2015年各区域旅游经济差异对总体差异影响排名为:西亚区、中东欧区、韩蒙新区、东盟区、南亚区和中亚区。

综上所述,“一带一路”沿线区域旅游经济发展不平衡,西亚区内旅游经济差异最大,其次是中东欧区、韩蒙新区、东盟区、南亚区,中亚区内的差异最小。2010~2015年西亚区、南亚区的旅游经济差异呈扩大趋势,东盟区的旅游经济差异呈缩小趋势。后文将基于此分析其旅游经济差异机理。

由公式(5)计算变异系数(C)来验证泰尔指数(T)衡量“一带一路”沿线区域旅游经济发展差异的合理性,计算所得数据(见表2),发现除韩蒙新区外,其他区域都处于强变异;2010年“一带一路”沿线六大区域变异系数由大到小排名为:南亚区、东盟区、西亚区、中东欧区、中亚区和韩蒙新区;2015年其排名为南亚区、西亚区、中东欧区、东盟区、中亚区和韩蒙新区,计算发现西亚区和中东欧区的变异系数增大,东盟区、中亚区、南亚区、韩蒙新区的变异系数减小。此结果表明泰尔指数分析得出旅游经济变化大的区域的变异系数大。

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旅游经济差异机理分析

1.旅游资源禀赋

“一带一路”沿线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因地理自然差异自然资源具有独特的地域性,观赏价值高,从热带到寒带,从雨林到沙漠,从海洋到内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丰富的自然奇观,历史悠久、辉煌灿烂的人文景观,独一无二的历史遗迹。研究发现,旅游经济水平较高的国家,各国的旅游资源的开发程度和旅游资源集聚程度不一。在同一地理区域内旅游业发展较高的国家与区域内其他国家的旅游资源存在互补性,例如地中海的欧洲国家与北欧国家。旅游资源的不可代替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希腊旅游在债务危机及罢工的影响下还呈现波动上涨的态势。

2.经济水平

“一带一路”沿线区域各国经济发展差异大,经济薄弱、资源缺乏的国家,以及经济发达但国土面积、人口少的国家多以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大力发展旅游业是其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外汇收入的重要方式,提升國家实力,有利于改善投资环境,掌握经济的主动权,进而提高旅游的可进入性,促进旅游活动的开展。

经济开放程度影响旅游业发展,经济开放度高,会吸引旅游企业投资,深化旅游发展,例如格鲁吉亚和巴林,倡导多元化发展,推动经济改革并大力发展旅游业。经济发展方式差异会影响旅游业发展,例如老挝、柬埔寨以农业为主,是最不发达国家之一,旅游专业化水平高但旅游业发展水平并不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与成熟阶段的旅游专业化水平一致,但旅游经济差异大,这时旅游专业化水平可能会呈现与经济实力不一致的情况。

3.政治环境

一个国家旅游经济发展水平高低,政策是关键,旅游政策的正确制定与实施会大力促进旅游业发展,例如阿联酋的“天空开放”政策。政府对旅游的态度决定旅游发展高度,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将发展旅游列为国民经济发展规划,提升至国家层面。土耳其旅游国际化导向,而印度旅游发展中不足之处就是政府服务质量堪忧。旅游自由开放政策促进旅游交流发展,阿联酋高度自由开放,老挝不断开放国际旅游口岸都促进了旅游交流与发展。完善的法律、资金保障为旅游活动的开展提供制度资金保障,有利于旅游活动顺利进行。与旅游相关的出入境政策,手续繁简也会影响区域旅游发展。

战争、恐怖袭击和政局动荡会阻碍旅游发展,良好的外交可促进旅游发展,例如,多国与卡塔尔绝交将不利于卡塔尔出入境旅游发展,叙利亚、伊朗等国政局动荡威胁旅游安全。宗教会促进朝觐旅游发展,但宗教冲突,宗教信仰差异会影响旅游活动的进行,例如沙特阿拉伯的朝觐圣地麦加和麦地那,但沙特阿拉伯有严格地禁忌,将不利于旅游交流。

4.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直接影响了游客数量,完善便捷的交通对旅游发展至关重要,例如俄罗斯幅员辽阔,旅游空间发展潜力巨大,但其旅游发展的局限在于其领土大范围内基础设施不健全。经济实力差但旅游专业化程度高的国家,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旅游机构平台的搭建,让更多的人“走进来”。交通基础设施对旅游专业化程度有直接影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要实现设施连通,这对沿线各国旅游业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5.旅游品牌推广及客源市场

旅游品牌的培育与推广增加旅游附加值。不同国家根据自身情况,制订重点旅游发展方向,打造独具特色旅游品牌,例如波兰以旅游性价比高著称,马尔代夫的海岛风情度假游,沙特阿拉伯宗教游,阿联酋的金融游,希腊的地中海、爱琴海异域游,中国的东方文化游、历史文明游等,各国需加大品牌宣传,形成品牌力量。

旅游专业化程度较高国家主要客源国是周边国家,以及距离相近的发达国家,所以在地理区域中更需凸显品牌的力量,形成良好的口碑,对提升旅游层次,带动区域旅游意义重大。

五、结论与讨论

“一带一路”沿线各区域内各国旅游经济发展不平衡。在未来“一带一路”旅游经济战略制定过程中,南亚区、东盟区和西亚区某些国家的旅游业发展必然有大变动,“变则通,通则达”,中国应致力于与其合作,能更快更好的开创基于“一带一路”建设的国际政治经济新局面;加强与韩国、新加坡以及西亚区旅游经济发展较好的国家旅游经济交流,调动各区域内各个国家适应“一带一路”建设新局面,实现新发展。我国在加强与周边区域国家旅游合作的同时,对于空间距离较远的国家,可以官方交流合作先行,例如互派艺术团、开展会议旅游和体育合作等。

“一带一路”沿线区域内国家旅游经济和专业化水平发展突出的现象显著。在未来旅游发展过程中,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区域内旅游经济发展程度较高的国家率先合作,作为“一带一路”建设中未来旅游发展战略的“排头兵”,以点带面促进区域旅游的发展及旅游市场的开拓。率先与旅游经济发达且专业化程度高的国家交流合作,加紧开通与沿线各重要城市的航线,在现有交通物流的基础上加强海陆“旅游流”的流动,开辟沿线区域的旅游客源市场和旅游目的地,打造多样化、个性化的国际旅游线路产品。同时重视各区域内发展潜力强的国家,例如:东盟区的菲律宾、泰国、南亚区的巴基斯坦,中亚的吉尔吉斯斯坦,西亚及北非的埃及、以色列、黎巴嫩和卡塔尔,中东欧的克罗地亚、捷克和匈牙利,韩蒙新区的韩国。“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构建“一带一路”沿线旅游带和旅游辐射区。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旅游经济差异机理主要包括旅游资源禀赋,经济水平,政治政策状况,基础设施条件和旅游品牌的构建等。各国应着眼全世界,立足自身旅游现状,促进旅游经济发展的同时,发展旅游外交,搭建区域交流的平台促进区域民主和平等,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优化整个“一带一路”沿线经济发展的结构,增强各区域的经济、文化竞争力,加强旅游沟通合作发展是必不可少的。

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建设,涉及国家众多,国家间的关系复杂,文化影响力显得尤为重要。我国已在边境建立了跨境旅游合作区,加强与周边合作的同时,要“走出去”扩大旅游发展合作的地域,不仅仅是挖掘客源市场与探索目的地市场,更是搭建文化交流的桥梁,我们要在开展旅游活动基础上加强国与国之间的软连接,充分发挥丝路文化的软实力,增强中国文化影响力,推动跨文化交流,有助于在求同存异的前提下增进相互理解,实现“五通”,提升国家形象。

参考文献:

[1]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2]厉新建,张辉.旅游经济学原理[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4.

[3]赵紫蔷.我国区域旅游收入差异的计量[J].经贸实践,2017,(07):161.

[4]公丕萍,宋周莺,刘卫东.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的商品格局[J/OL].地理科学进展,2015,34(05):571-580.

[5]张凌云.中国旅游发展笔谈——“一带一路”与中国旅游业发展(二)[J].旅游学刊,2017,32(06):1

[6]张凌云.中国旅游发展笔谈——“一带一路”与中国旅游业发展(一)[J].旅游学刊,2017,32(05):1

[7]董锁成,赵敏燕,郭鹏,石广义,李宇,李泽红,王隽妮,朱少卿.“一带一路”生态旅游带发展模式与对策[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6,31(06):647-655.

[8]董锁成,程昊,郭鹏,李富佳,李宇,李泽红,张晓晓.“一带一路”交通运输业格局及对策[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6,31(06):663-670.

[9]邹嘉龄,刘春腊,尹国庆,唐志鹏.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格局及其经济贡献[J/OL].地理科学进展,2015,34(05):598-605.

[10]陈工,何鹏飞.省级城乡收入泰尔指数的测算与分析[J/OL].统计与决策,2016,(09):99-102.

[11]赵磊.中国旅游经济发展时空差异演变:1999-2009[J].旅游论坛,2014,7(02):6-15.

[12]鲁小波,丁玉娟,郭迪.中国旅游经济平衡区域经济差距效果评价[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4,30(06):49-52+93.

[13]杨莎莎,廉超.中国经济发展差异与旅游发展差异的比较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2,(04):100-103.

[14]汪德根,陈田.中国旅游经济区域差异的空间分析[J].地理科学,2011,31(05):528-536.

[15]邓祖涛.我国旅游收入差异的因子和空间双重解析[J].旅游论坛,2011,4(01):51-55.

[16]王凯,易静,李皓.中国入境旅游发展的时空差异演变分析:1991-2010[J].人文地理,2014,29(01):134-140.

[17]陆林,余凤龙.中国旅游经济差异的空间特征分析[J].经济地理,2005,(03):406-410.

[18]夏赞才,龚艳青,罗文斌.中国旅游经济增长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变异关系[J].资源科学,2016,38(04):599-608.

[19]刘卫波,王琴梅,赵阳阳.我国各省市行业收入差距的比较分析——基于泰尔指数的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2013,(04):115-118.

[20]邢岚.从泰尔指数解析辽宁城镇居民收入差距[J].数据,2012,(07):60-63.

[21]武春光,于成学.基于泰尔指数的我国区域差异多指标测度[J].统计与决策,2008,(18):114-116.

[22]赵磊.旅游发展与经济增长——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J].旅游学刊,2015,30(04):33-49.

[23]白洋,艾麦提江·阿布都哈力克,邓峰.我国“一带一路”交通基础设施对旅游专业化的空间效应[J/OL].中国流通经济,2017,31(03):79-87.

[24]李强谊,钟水映.中国旅游产业专业化发展水平的空间非均衡及其演变——基于Dagum基尼系数与Markov链估计方法的实证研究[J].经济地理,2016,36(12):197-203.

[25]趙磊,方成.中国旅游发展空间非均衡与极化研究[J/OL].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24(06):154-162.

[26]黄璨.旅游产业化水平测度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3.

[27]Adamou A Clerides O.Prospects and Limits of Tourism-ledGrowth?押The International Evidence[R].2009.

[28]姚延波,侯平平.“一带一路”倡议下我国入境旅游产品开发新思路[J .旅游学刊,2017,32(06):5-7.

责任编辑  攻  克

猜你喜欢

时空演变一带一路
我国邮政函件业务的时空演变及其影响因素
我国制造业区域格局时空演化研究
基于WebGIS的城市空气质量时空演变动态可视化系统研究
山东省工业经济增长的水资源效应及时空演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