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话(49)
2018-09-05
[第四十九辑]修车的说他是“拿破轮”
我在网上看到过一个段子:一个洗碗的阿姨嫌洗碗工这个名字不好听,给自己起了个很牛气的名叫“瓷洗太后”;隔壁补车胎的师傅看了,受到启发,也改了个有国际范儿的名儿叫“拿破轮”;不远处的电焊铺老板看了,也不甘寂寞,把自家铺子改为“焊武帝”;旁边糖果店的老板一见他敢起这名,两天以后也换了招牌“糖太宗”;几米远的切糕店的老板看见了这个招牌,第二天就换了店名“汉糕祖”。
这些人正为改名争风吃醋,拉粪的粪车从这儿经过,淘粪工看罢跳下车,找了纸笔,写了三个字,大喊一声:“你们谁也别争了,看看我是谁!”众人一看上书“泰屎皇”,立刻無语了。您瞧这就是借谐音产生的幽默效果。
借题发挥产生的幽默也很普遍。借着对方的话茬儿往下说,例如:北京人管老闺女叫“当妈的贴身小棉袄。”一位母亲不同意女儿找的男朋友,对她男朋友说:“你知道她是我的小棉袄吗?”对方说:“知道叉怎么样?”母亲说:“我还没穿呢,你就把她给我拿走了!”
北京话的幽默是随处可见的。走在街上,请人让道儿,老北京人绝对不说:“靠边儿!”或者“起开点儿!”一定会说:“劳驾了您哪!”或者“蹭油了您哪!”
“蹭油了”是一句老北京土话,意思是我手里拿着油瓶子呢,留神别蹭您一身。谁不怕蹭一身油呀?一听这话是不是得赶紧给他让道儿?其实他什么也没拿,这么说,只是一种幽默。当然,这句话,您如果不在特定的场合说,就没有幽默感了。
说话大喘气,也是北京人幽默的一种手法。有个很出名的笑话:有个秀才参加一老太太的寿宴,主人知道他有学问,让他说两句祝寿的话。他一开口就说:“这个女人不是人。”主人一听顿时不高兴了:怎么上来就骂人呀?正要发火儿,秀才说出了后半句:“九天仙女下尘寰。”主人听了转怒为喜,夸他有学问。
当年我的师傅“二流”说话也爱大喘气。有一次聊天,他说:“我们家孩子考上北京大学了!”大伙儿一听自然为他高兴。我随口问道:“真的?”想不到他嘿嘿一笑说:“要是真的就好了!”您说他逗不逗吧?
有一次,我跟几个朋友到饭馆吃饭,菜炒得咸了。一个朋友让服务员把经理叫过来说:“刚才进门儿的时候,见门口停着两辆警车。你知道吗?”赶上经理是个老北京人,一听这话,马上明白了这句话的潜台词:“把卖盐的给打死了。”
他抖了个机灵,冲大伙儿微微一笑说:“抱歉了,我知道了诸位口轻,您再重新点俩味儿淡的菜,多少钱冲我说话。”您看北京人多有幽默感,不好听的话,他能拐着弯儿说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