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88岁院士夫人每天看雕像陪“已故爱人” 忘了全世界,也忘不了你!

2018-09-05

北广人物 2018年31期
关键词:江津雕像院士

周开达,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杂交水稻专家,也是四川农业大学的首个院士,被誉为“西南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评价他:“在探索水稻科研的天地里,他几十年如一日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做研究,在杂交水稻的育种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1954年,出身于书香门第的李仁恕24岁,在江津当时的德感区一所学校当老师。学校校长做媒,介绍正在德感区做政府办公人员的周开达与李仁恕认识。过后周开达曾主动给李仁恕写信,李仁恕就此征求父亲意见,父亲对这个年轻人还算满意,表示支持。当时已是党员的李仁恕,回信要求周开达把入党申请书先寄过来。两人就这样开始了交往。

每天看丈夫雕像,房内挂满丈夫照片

6月14日下午,温江,阴天,88岁的李仁恕一如既往在家中看电视。等到女儿买菜回家后,她才戴上老花镜,瞥了眼时间,提醒女儿:“3点20分了。”这时,女儿周女士心照不宣地说:“你去嘛,路上注意安全。”

得到女儿同意,李仁恕从沙发上站起来就往外走,佝偻着背穿过客厅,阳光映着她花白的头发,墙上挂着一张张去世丈夫周开达的工作照。她要去哪儿?其实,是去看校园里丈夫周开这的雕像。丈夫去世后,对她来说,“见像如面”,这成为了每日例行的“陪伴”。

2013年周开达去世,2016年四川农业大学在成都校区图书馆前竖立周开达院士雕像。李仁恕走出院士楼,路过游泳池再拐个弯,面前就是丈夫周开达的雕像了。“每天我都要来看一看,”她一边说,一边摸了摸雕像下方的文字。即使没有戴眼镜,她仍可念出声,“周开达,重庆江津人,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杂交水稻专家……”

院士夫人每天来雕像前,陪伴已经故去的丈夫,这一幕近日被网友拍下发布在网上,感动了不少网友:“没有比天人永隔更远的距离,但也没有爱情跨越不了的界限。”

“怀念”

在周女士印象中,父母的爱情,发生在重庆江津,“当时母亲在江津当校长,父亲在江津工作,后来就自然认识,走在了一起。”他们1956年结婚,当时的结婚照和婚礼一样简单朴素,男方穿着白衬衣端正英俊,女方穿着花衬衣清秀大方,就是一张结婚照。因为父亲工作繁忙,常年在海南搞科研,一家人能够找到的全家福只有一张。为了鼓励和嘉奖周开达在科研上做出的卓越贡献,后来学校专门修了院士楼,“但我父亲工作太忙了,一天都没有来住过。” 那些年,周开达在海南搞科研,40℃高温下盖一张白毛巾就当帽子,一个椰子就是接待客人的“饮料”。李仁恕曾任多所中小学学校校长,周女士回忆说,“我就是保姆带大的。”

“恩爱”

聚少离多,但院士夫婦感情甚笃。在周女士印象中,“我就没有看到过父亲母亲吵过架、拌过嘴。”而他们的40周年结婚纪念,也只是一张合影,夫妇俩穿着白衬衫,捧着一束鲜花。

2000年6月,周开达在北京作院士报告时突然发病,在北京住院40天后转诊到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从武候区国学巷到温江,每一天母亲都要去看父亲,只有生病的时候不去,怕传染给父亲。”周女士说,父亲住院13年,母亲每天坚持从温江去医院。在病床上,夫妻俩拍下50岁金婚照片。

据河南都市频道整理

猜你喜欢

江津雕像院士
追思本刊前主编茆智院士
有奖问答
院士寄语
院士寄语
江津区科协全新打造《科普江津》栏目
跟踪导练(四)3
谷歌尊重雕像“隐私权”的启示
沙漠里的无名雕像
三峡库区县域土地生态红线划定研究
——以重庆市江津区为例(内文第 52 ~ 58 页)图版
院士速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