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学反思
2018-09-05孙小军
孙小军
《长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教学,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动手操作了展开与折叠长方体的基础上学习的。在教学之前,我做了精心的准备,准备长方体学具及展开图,教学效果比较好。
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长方体的表面积概念及其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难点是正确建立表面积的概念.计算长方体表面积的关键是找出每个面的边长(长和宽)。根据本节课的重难点,我主要是从两个方面进行设计和教学来突破重、难点。
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表面积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显得有点抽象。虽然五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仍以形象思维为主,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教学目标:遵照“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根据《数学课程标准》要求,目标的制定应该是多元的,结合本课的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使学生理解长方体表面积的意义,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新知灵活解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推理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的精神,促进学生在态度、情感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教学过程:
一、认真观察做好铺垫。
在教学表面积之前,也就是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的时候,我就让每个孩子收集生活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比如装茶叶的盒子,装医药的包装盒等等,让孩子们自由的摸每个面、每个顶点和每条棱长,从而为学生了解、把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打下了基础,增强了形象感。在导课铺垫环节,我带领孩子们回忆学过的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摸一摸长方体共有几个面,哪几个面,从而为表面积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学生在多说中感知,增强学生的空间感。
数学知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要多引导学生在操作中思考加工,培养技能技巧,促进思维发展。
为了让孩子们掌握长方体的六个面的特征,我设计了3个观察层次:第一、展开图和长方体对比;第二、观察黑板上的长方体;第三、标出6个面的长宽和长宽高的联系,并填写记录表。我采取了学生集体回答、个别回答、同桌互说的形式,力求人人熟悉,准确掌握。比如,在对比长方体展开图和长方体面的特点时,我让学生分别说出,展开图的各个面和原长方体的“上下左右前后”六个面之间的关系。然后,根据记录表分析每个长方形和原长方体中长宽高的关系。再进一步,通过思维画图(想象)长方体,说出各个面的长宽和原长方体中的长宽高之间的关系。这样反复的观察、比较、分析、描述,把视觉、思维、总结能力综合运用起来,使学生对求长方体表面积的条件做到了如指掌,空间观念得到很好地锻炼,从而使下一步的教学水到渠成。
三、合作交流,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通过比较分析深刻地体会到:长方体各个面积之和就是这个长方体面积,以及长方体6个面之间的关系,抓住了推导长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的关键,然后再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探索出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在这一过程中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多种算法的交流中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不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有助于学生形成探索性学习方式,培养创新意识。只要基础的东西学生吃透了,对于长方体的表面积就很容易把握,而且对于后面的缺面的问题也迎刃而解了。所以说,关键在于铺垫,“一座大楼,只要地基打牢固了,墙体起来后,必然的稳如泰山。反之,没有牢固的地基,建好大楼,也会岌岌可危,甚至,墙倒屋塌,毁于一旦。”
四、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学生计算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必须具有较强的空间观念,这是教学的难点。为此,本节课我运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察长方体动画拆开的过程,使学生全方位感知长方体的表面积概念,培养空间观念,寻找知识的结合点。然后,利用课件,展示计算题的算式和解题过程,这样,既使学生清楚的看到每一步,又节约了时间,让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上发挥更好的媒介作用,实现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体现了多媒体教学的强大优势。
回想整节课,每一个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被极大的调动了起来,从问题的提出到交流,整个过程可以看到孩子们都在主动热烈的参与。多數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学习情感得到了较好的发展,获得了有效学习。 但是本节课的教学也存在一定的不足,比如有的同学在回答问题时和我预设的不一样,课堂上生成了几个新问题,例如:在提问时,学生回答表面积做法,采用分步计算,显然出乎我的预料。但是我觉得更利于孩子们分析研究,因此就随着学生的思维转变的了预设的教学思路。还有操作与思维接不上,导致操作中导致教学时间“损耗”,使得后面计算时间有点紧张。再就是最后结尾时,我认为教研员会在结束时吹哨或发信号提醒。但一直没有提示,让我始料不及,课堂结尾啰嗦了。
经过这次锻炼,我觉得还是缺乏大赛经验,吃一堑长一智,教学经验也需要慢慢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