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教学贵在“读”
2018-09-05张志芹
课内文本为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课内阅读教学自然也就成了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平台。由于祖国语言文字的丰富性、复杂性、特定性,教师的生活经验、知识、阅历、文学素养不同,致使同一篇文章会有多种教学设计,在同一种设计下,不同的学生也会有不同的收获和感悟,这些决定了阅读教学的复杂性、不确定性。由于阅读教学涵盖了很多教学目标,教师总想相机教学,不仅做不到一课一得,还使课堂教学杂乱无章、支离破碎、本末倒置、避重就轻。怎样教学,才能使每篇课文都实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讓学生在学习中阅读能力得到培养?首要的、必须的、有效的方式就是“读”,读能激活学生思维。只有读才能使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喜爱语言、积累语言;只有读,才能使学生文思结合,思维力、想象力得到发展;只有读,才能使学生情感受到熏陶,实现文本的价值取向。怎么读、读什么才能在教学中发挥最大价值?下面结合五年下册《藏羚羊跪拜》阅读教学,从以下五方面阐述上述观点。
一、读通读顺,粗知大意
阅读教学第一步就是要读准字音,做到“不加、不丢、不改”,在此基础上,做到“不破词、不破句、自然停顿”,把句子通顺、连贯的读出来,在读通读顺后,粗略知道文章大意。
《藏羚羊跪拜》共有10个自然段,大约1300字,文章较长,在这一环节,采取哪些方式读能让学生注意力专注、读有所获?是教学的难点。
第一次读:浏览读(略读)。看题目“藏羚羊跪拜”,先让学生说说第一次看到题目后自己的思考,如果学生养成了“看题目就有思考”的习惯,一般都会想到“藏羚羊给谁跪拜?为什么跪拜?它是怎么跪拜的?”然后带着思考浏览全文,也可以省略浏览读这一环节,直接检查预习时有关对题目的思考。这样使学生养成“读书思考从题目开始“的习惯,使学生“读思”学习紧密相连,这样符合阅读教学特点。
第二次读:范读。由于篇幅长,朗读一遍用时长,教师如果具备了较强的朗读能力,能保证学生长时间听读不走神、不溜号、不疲惫,越听越专注,就可以范读整篇文章;或者师生合作朗读,激励学生超越老师;也可指名按自然段朗读。不管谁读,对听读学生都要提要求,让他们学会纠错和评价。
第三次读:自由读。主要让学生把自己读不准、不熟、不通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让读得好的读得更流畅一些。学生学习千差万别,怎样在相同的学习环节中都找到适合自己学习的生长点?这是实现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关键。让每个孩子都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去学习,如:读不通不顺的要有针对性的练读,读得好的在原有基础上要提高。这样每个学生都有目标,他就会乐于读。这样的自由读只要训练几遍,学生都会轻松领会,形成习惯后,不用再提。
关于本课10个二类字,根据特点,教师要教给孩子规律性的识字方法,实现用最短的时间完成生字预习检查和查缺补漏。可分类板书:牦、佑、懒、扳、狩、膛、驮7个形声字,酥、忐忑,3个会意字。
第四次读:时间充裕就采用多种方式读,时间不充裕,就让学生浏览读,不管怎样读,都要让学生概括课文大意,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读思结合,把独立思考落到实处,可以同桌说一说,自己动笔写一写。(课文大意:老猎人要枪杀一只藏羚羊,藏羚羊跪下来、留着长泪,乞求老猎人放过他,老猎人犹豫片刻后,还是无情的杀害了它。当猎人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给藏羚羊扒皮开膛时,他发现藏羚羊肚里的小羚羊,震惊、后悔,从此在草原上消失。)
二、读思结合,发展思维
“读书思考”是会读书的表现,有的学生只读不思,读不出收获,读不出疑问;有的学生在集体学习中,学习有依赖、依顺,没有自主性。当“问讲式”成为课堂的主旋律,课堂就会问题多、零散,一问一答,方式单调,老师和尖子生自然成为课堂的主角。反应慢、语言表达能力差、理解能力不强的学生只有听的份,长此以往,很多学生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都会滞后。
怎样避免?做法一:精简问题,越少越好;做法二:就以书中课后提示内容为准,开展教学,争取做到:学生学完这一课,对课后的每道题都对答如流。保证不了的,你就不能再设置其他问题了。仔细翻看一下,课后导学都有侧重点,每道题对提高孩子阅读能力都特别有价值。
《藏羚羊跪拜》课后思考与交流共有两题,第一题:“杀生和慈善在老猎人身上共存。仔细阅读课文,结合具体内容理解这句话。”“杀生和慈善在老猎人身上共存。”是课文第4自然段第一句话,应该让学生快速找到这句话。“仔细阅读课文”是要求,“结合具体内容理解这句话”是提示。“具体内容”在哪里,要仔细读文思考查找,根据句意要找到“杀生”和“慈善”的对应内容,即残忍、凶狠和爱心、善良。这道阅读题对五年级学生来说不难,但对阅读能力弱的学生,由于内容多,可能找不全。(答案:第3自然段:猎人擅长打猎,两头臧牦牛驮着沉甸甸的各种猎物,猎获的皮张卖来的钱,除了自己消费一部分外,更多的用来救济路遇的朝圣者。并含泪祝愿朝圣者:上苍保佑,平安无事。第4——10自然段,面对藏羚羊的跪拜,心头一软,扣扳机的手不由得松了一下,想到自己是猎人,闭着眼睛扣动扳机。看到藏羚羊栽倒在地,仍然保持跪拜的姿势,看到藏羚羊的两行泪迹,他没有像往日那样当即将猎获的藏羚羊开宰、扒皮。后来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对那只藏羚羊开膛扒皮,他的手仍在颤抖。当他看到腹腔里的小羚羊,他吃惊地叫出了声,手中的屠刀“咣当”一声掉在地上,这时他才明白,藏羚羊身体肥肥壮壮,是为了保护孩子才弯下笨重的身子下跪求饶。他没有再出猎,挖坑掩埋了藏羚羊和他的孩子,还有他的杈子枪,从此,这个老猎人在藏北草原上消失了。)大家看这个问题,价值有多大?它会带领学生把课文的主要内容都读出来,这些内容都读出来了,学生对文本的思想情感也会有深刻的感受。学生说不全,就互相补充,说到哪里,就引导学生读哪里,这样读思结合,思维会发展。对于读思能力差的学生,只要他读思结合了,再通过交流对比,学生应该知道自己思考片面或读文理解有偏差,有了这样的经历,对学生来说是最重要的,因为他亲历了读思的过程,阅读和思维能力都会有提高。
三、读时想象,呈现画面
阅读时,能一边读一边把文字呈现的内容以画面的形式呈现在脑海中,既可以促进理解,又可以发展想象思维。想象的画面越清晰,文字的感知力就会越强。还可以根据文字进行创造想象,创新想象。
“充分运用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本课就有这方面的训练,而且有两道题。
1题: 拓展与运用2题“当老猎人剖开藏羚羊的腹腔,看到了小羚羊时,他会想些什么?”
2题:思考与交流2题“这个老猎人为什么从此‘在藏北草原上消失?想象一下,以后,他会做些什呢?”“老猎人从此在藏北草原上消失”这是课文结尾内容,这种想象属于续编故事,但是不能脱离前边的内容,只有把前边的内容用画面呈现出来,后边的续编才能生动具体,如果不想象出画面,学生可能只简单的说出:“老猎人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让更多的人感受动物的神圣,不要猎杀动物。”或者说“老猎人失去了谋生的本领,生活艰难,遇到很多困难,不管怎样难,他都没有重操旧业。”学生读文时想象了,对当前内容有画面,后续的故事也会以画面呈现,学生表达就会有依托。学生的想象会很有个性,会差异很大,可能会天马行空,但是不管内容如何,教师都要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价值取向:不猎杀动物,要保护动物。
四、品读赏析,拓展运用
在阅读时,对文中优美句段、含义深刻的句段都会通过品读赏析,达到积累、拓展运用的目的。
《藏羚羊跪拜》拓展运用1题:结合你的生活经历,体会“天下所有慈母的跪拜,包括动物在内,都是神圣的。”这句话是本文含义最深的句子,她揭示了藏羚羊的神圣母爱,也揭示了人类母爱的神圣,作者之所以这样写,是因为她认为动物的母爱和人类的母爱同样神圣,这样的神圣应该受到每个人的尊重、敬仰和爱戴。
“结合你的生活经历”就是提示学生说一说生活中母亲爱自己的事件,体现母爱的伟大、崇高和神圣。要想学生说得好,得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情感越强烈,学生表达就会越生活化、语文化。读哪里,才能激发学生心灵深处的感受母爱的情感呢?就是第4自然段中“他举枪瞄了起来,奇怪的是,那只肥壮的藏羚羊并没有逃走,只是用乞求的眼神望着他,然后冲着他前行两步,两条前腿扑通一声跪了下来。与此同时,只见两行清泪从他的眼里流了出来。” 这读好了,学生的心灵被触动了,才能由此联想生活中的母爱。
五、熟读感悟,体会情感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课后“朗读”要求和提示中多次出现,要求明确。怎样才能做到有感情?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提示。如:《和小鸟最相亲爱》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小鸟的喜爱之情。《腊八粥》有感情的朗读,注意人物的对话部分。《藏羚羊跪拜》有感情朗读,注意体会老猎人情感的变化。每篇文章都有表现情感的内容或特点。要想学生有感情朗读,要在读文中重点体会关键内容,感悟思想情感,引发学生情感共鸣。
象《藏羚羊跪拜》,注意体会老猎人情感的变化。教学时可在课尾设计这样的教学:浏览读4——10自然段,看老猎人的情感是怎样变化的?学生交流后形成:猎人清早起床看见肥肥壮壮的藏羚羊,特别兴奋,准备猎杀;看见藏羚羊跪拜,心头一软,迟疑猎杀,内心纠结;想到自己是猎人,双眼紧闭,狠心开枪;藏羚羊倒地后,猎人心中不安,总是浮现藏羚羊跪拜的样子;夜里躺在床上,心中不安、好奇,久久难以入眠;次日,老猎人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对那只藏羚羊开膛扒皮;当他看到小藏羚羊,吃惊得叫出了声;这时才明白藏羚羊跪拜的原因,为藏羚羊神圣的母爱感动,开膛破腹半途而停;最后他怀着对藏羚羊的敬意挖坑掩埋,离开草原。
学生只有把这些内容说出来,情感共鸣才会强烈,这些内容只有熟读后,学生才能说出来吧,有了充分的情感体验,带着这些情感去读,就能读出老猎人的情感变化。
如果采用提炼心情词语指导朗读为:兴奋——为难——狠心——不安——疑惑——不安——吃惊——敬畏——决心。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希望我们语文阅读教学能以提升学生阅读能力为核心,在正确理念指导下,以科学的做法实施教学,只要我们在實践中不断探索、调整、完善,把阅读教学中的“读”看成地球上的阳光,把“读”看成沙漠里的水, 有效的语文阅读教学就会风生水起。
作者简介
张志芹(1971.4—),女,本科毕业,省师德先进个人。研究小学语文教学2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