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静交替践行理解性学习

2018-09-05张吉华

读天下 2018年12期
关键词:图形与几何小学数学

摘要:数学课程的学习不同于其他课程,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学习,才能更好地应用在实际生活中。如果学生一味地记忆提醒和基础知识点,那么数学题型稍微变化一下,学生就不会变通了,而数学题本身就变幻多端,学生灵活地掌握数学知识。为了达到对数学知识应用游刃有余的效果,需要学生先理解数学知识。本文将围绕如何采用动静交替的教学方式,使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时理解得更透彻。

关键词:动静交替;理解性学习;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

理解是学好数学知识的重要一步,只有在理解了数学知识的原理,演变过程和具体应用场景,才能达到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数学课程不同于其他的文化课,数学题型中的某一个条件或是某一个参量发生改变,可能就需要学生换种解题思路或是采用另一个数学知识来解答。因此,需要学生对于数学知识充分理解,才能融会贯通。在这篇文章中,我将结合我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经验,以小学数学中的“图形与几何”为例,谈谈如何采用动静交替的教学模式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

一、 以“动”设景,以“静”思考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较为单一,学生长期处于一种学习状态容易产生懒惰和倦怠的心理,从而自身思想上的懒惰行为,使学生不愿意去积极动脑思考数学问题,更不用输让学生去理解数学知识了。因此,为了改变学生的这种不良的学习状态,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个教学场景来激发学生积极思考。有了问题才会想到去思考原因,在小学生没有主动提出问题的能力的状况下,数学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设置相关的问题来调动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例如: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在学习人教版教材中“图像的运动”的数学知识时,数学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向学生先展示几张我们平时生活中常见到的物体,比如“长方形的桌子”,“圆形的板凳”,“正方形的贺卡”,还有一些不规则的对称图形,比如“枫叶”,“戏剧中的脸谱”,“风筝”等,再展示一些既不规则也不对称的图形,比如“不规则的树叶”,“弯曲的小河形状”等等,然后数学教师可以将这些图形打乱顺序展示并提问“以上图形中哪些是对称图形,哪些不是对称图形?如果是对称图形,那对称轴在哪里?请找出来。”数学教师巧妙地采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将学生学习的“图形”知识和生活中的实际物体场景相连,引导学生去思考,发问,由此引导学生探索数学知识。在运动变化的场景中,静心思考其中的疑问,动静交替的过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基本环节。

二、 发挥想象,开拓思维

在学习“图形与几何”的数学知识时,需要学生有很好的空间想象力。所以,对于小学生,思想简单,想象力丰富,数学教师要进行正确的引导,充分利用和发挥小学生的这一特点,更好的学习“图形和几何”知識。

例如: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在学习人教版教材中关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数学知识时,数学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给学生展示一些长,宽,高各不相同的长方体还有一些正方体,这些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对面用相同的颜色标记出来,棱用不同的字母标记。然后可以让学生针对展示的长方体或正方体,“请同学们自己选择一个物体,再从选择一种裁剪的方式对该物体进行裁剪,得到的会是什么图形呢?请同学们自己发挥空间想象力,画出你脑海中的展开图形。”这种课堂教学方式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去发挥想象,从学生可以看到的静止的三维立体图形到二维平面模型的转换的动态过程,可以让学生发现“图形”和“三维立体”之间的转换关系,进而使学生更容易理解二维平面图形和三维立体图形的性质,灵活的掌握“图形与几何”的数学知识。

三、 实践中体会图形的变换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小学生在掌握了图形与几何的基本特征和性质,对图形的变换也有了一定的三维空间现象能力,小学数学教师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在实践中验证自己的想象,在实践中探索图形的变化。此外,在学生动手实践过程中会发现许多之前学习理论知识时没有注意到的问题。

例如:小学四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在学习人教版教材中关于“图形的运动”一课时,数学教师可以给每个学生准备一桶长短不同的小木棒,让学生自己动手去拼接图形。有的学生选择两组长度相同的四根小木棒可以拼成长方形,有的学生选择四根长度相同的小木棒可以拼成正方形。学生在拼接图形的时候可能会发现,拼接的长方形由于自己不小心碰到了,长方形的某一对边同时平移相同的距离后,图形变成了顶角不为90°的平行四边形。于是有的学生就猜测正方形是否也可以通过这种操作变成顶角不为90°的平行四边形呢?学生带着这个疑问实际操作发现,正方形不具有长方形的这一性质,这一实际操作中的现象正好和数学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正方形和长方形在性质上的区别相吻合,通过实践证明了图形的性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动静交替,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图形的变换过程。

四、 结语

总结以上论述的内容,小学数学教师在教授学生采用动静交替的方式来理解学习的数学知识时,要注意合理地将教材中静止的数学知识转换为动态场景或实践操作,以更好地提升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

参考文献:

[1]徐惠.动静交替,践行理解性学习——以小学数学中的“图形与几何”教学为例[J].江苏教育研究,2018(2).

[2]闫静.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教育科学:引文版:00277.

[3]张开会.情境教学法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价值分析[J].才智,2016(9).

[4]张鑫芳.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应用生活情境教学法的意义[J].小作家选刊,2017(4).

作者简介:

张吉华,湖北省黄石市,湖北省阳新县排市镇山田完全小学。

猜你喜欢

图形与几何小学数学
第一学段图形与几何操作活动的有效性策略探究
关于“图形与几何之《长方体和正方体》”有效教学的几点思考
浅谈“图形与几何”领域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小学“图形与几何”课堂教学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