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高校辅导员工作之我见

2018-09-05王海涛

读天下 2018年12期
关键词:辅导员工作身心健康大学生

摘要:在21世纪的今天,学校的教育工作也是推陈出新,日新月异。与此同时,也对教师的专业水平、教学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对于高校辅导员而言,其更多的工作职责不同于中学时代,重点也不在于传道授业解惑,真正的工作重心应该是思考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面对生活、学习、就业,如何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以及正确的就业态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为时代需要的人才。本文笔者就从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角度出发,解析高校辅导员工作要责。

关键词:大学生;辅导员工作;身心健康

一、 前言

本文中笔者主要强调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心理健康指的是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的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困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状态。大量调查表明,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国内外高校大学生最普遍的问题之一。据资料显示,目前中国高校学生心理疾病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心理障碍和人格障碍,具体表现为焦虑、恐惧、强迫、抑郁、情感危机、神经衰弱等,而由于注册招生带来生源质量的差异,导致心理疾病的发生有不断增加之势。下面笔者就重点分析为何当前高校学生容易产生心理疾病,出现心理亚健康。

二、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 学习环境的变化

与之前的学习相比,大学时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模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中国的应试教育是“填鸭式”的被动学习模式,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在进入大学前十几年的学习过程中一直采用这种模式,而对进入大学后的自主学习模式无法适应,进而失去了生活与学习的动力,觉得生活一片茫然,不知道如何适应和支配时间。

(二) 生活环境的变化

对多数大一新生而言,高中的上学模式是上学到学校,放学后和家人在一起居住,仅有少部分新生在中学有寄读经历。而进入大学后,一切都发生了变化,集体生活成了最主要的生活方式。这对那些习惯日常生活依靠家人照顾的学生来说,确实是个挑战,而这种变化恰恰给他们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三) 人际关系的变化

大部分新生在中学时期居住得比较集中,从小学到中学,都有从小在一块儿的伙伴;班主任一任数年,天天相见。熟悉的面孔、相似的语言、习俗,构成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跨进大学,周围的人来自不同地区,素昧平生,语言、习俗各不相同;同学间由原来的热热闹闹、亲密无间变得陌生,有想法也难以启齿。因此,每逢节假日就会想家、想同学,会产生孤独感。

(四) 理想与现实的落差

有的学生入学前把大学生活想得过于理想化、神秘化,同时认为大学是极其轻松和无压力的,殊不知大学的压力是在无形之中的。由于注册入学大学生的数量不断增大,这就带来了就业压力的增大,因此,大学生不仅要完成自己学业所规定的课程,修满毕业所需要的学分,还需从多方面充实自我,全面发展,这样才能在毕业后在社会中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入学后感到理想与现实差距太大,使很多学生产生了失落感。

正是基于以上各种环境和心境的变化,一旦学生适应不了这种突如其来的新环境时,就极容易产生心理疾病。

三、 高校辅导员如何做好工作,积极引导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呢?

(一) 加强心理沟通

高校一般是以院系专业为单位,分年级或班级配备辅导员。年级和班级是一个“小社会”,是由生活阅历不等、环境影响不同、性格特征各异的学生组合在一起,能否激发他们对集体建设目标的认同感、责任感和使命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辅导员的心理投入。心理投入是心理沟通的基础前提,是集体内每个成员(教师和学生)出于对集体的关心,以主人翁的态度来实现集体目标时所表现出来的自觉心理状态。因此,辅导员要加强集体目标建设和集体日常管理的心理投入,从而产生师生间的心理相容、认识一致,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形成学生对集体的归属感和依附感以及对教师的崇敬感和亲切感。

(二) 促进师生心理相容

所谓心理相容,即要求辅导员在具体工作中要促使老师与同学之间在心理上实现相互认同、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受教育者只有在心理上承认、赞同、愿意接受教育者,才能认同、相信、信服教育内容。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常易产生误解,因误解而心生芥蒂,离心离德,人心涣散,那么教化功能便无从谈起。只有集体成员之间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支持,才有利于学生达到学习上的满足、达到情感上的满足、达到道德自我实现的满足,从而有利于学生日后的健康发展。

(三) 开展生活辅导

生活辅导又称人格辅导,目的是促进学生建立合理的生活规范,适应基本社交,学会过有意义的生活。人格在极大程度上左右着一个人的外显和内隐的行为,一个人的人格怎样,其认知模式、情感特征、态度倾向、行为方式、行为习惯便怎样,也就是俗话说的“性格决定命运”。辅导员对学生的生活辅导主要有情绪辅导和社交辅导两类。情绪辅导就是要让学生学会悦纳自己,学会适时、适度、适宜地宣泄自己的情绪又能适当控制自己的情绪,帮助学生学会调解情绪的方式,让他们懂得“生活的艺术是驾驭情绪的艺术”。辅导员进行社交辅导就是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社交心理,学会恰当的社交礼仪、学会克服害羞心理、学会与别人沟通的方法、学会缓解人际关系冲突等。

四、 结语

总之,作为高校辅导员,应与学生加强交流,关心学生。“感人心者,莫先与情”。加强师生交流,培养师生感情有利于思想教育工作的开展,也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当然,隨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我们在进行开展班级工作时,也应该利用好网络工具,及时与学生做好生活、学习以及就业的工作沟通,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做好学生的前行路上那盏指引方向的灯。

参考文献:

[1]纪晨.浅析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不足的原因及对策[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2.

[2]樊富珉.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发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

[3]吴均林,周指明,巫云辉等.社区心理卫生服务需求调查[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4(11).

[4]张海涛.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思考[J].中国科技博览,2012(19).

作者简介:

王海涛,四川省攀枝花市,攀枝花学院。

猜你喜欢

辅导员工作身心健康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思考与探索
悠悠自然情——论幼儿户外教育活动
浅谈民族地区中小学德育教育
瑜伽与艺术体操对运动者身心健康影响作用比较分析
微信在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中的创新运用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