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中物理教学方法与策略
2018-09-05窦微
窦微
摘 要:在注重素质教育的今天,物理教学策略方法是一个艰巨的课题,它需要我们每个教学工作者付出艰辛的劳动,探索出更出色的物理教学策略方法。
关键词:高中物理 教学策略教学方法
高中物理新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个部分。其中,必修部分的主要目标是提升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兴趣与发展潜能,为以后发展和选择打好基础.选修部分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了解物理科学与人类社会的互动关系,体会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结合,从思想观念方法等层面上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让学生参与物理学的技术应用活动,学习与技术直接相关的物理知识,让学生经历物理学的实证研究和理性思维过程,学习物理学的基本内容和研究方法,了解物理学与社会发展科学技术进步的关系。
必修部分应通过丰富多彩的物理学习资源,使学生对物理产生亲近感,喜欢物理;通过切实可行的探究和體验,为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和今后的选择奠定基础。选修部分可以选择物理学史料和活动,从技术应用层面,结合具体的技术产品的设计制作等让学生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学习物理学,通过系统的物理探究活动,展示物理学的核心内容,多关注物理学与科技发展的前沿,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科学志趣和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现就高中物理实验课教学和概念、规律的教学讨论如下。
一、充分利用实验资源,做好实验课教学
在物理教学中充分利用现有的实验资源,让实验渗透到学生的学习当中,不仅可以加强学生对实验的理解,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1.全面开放实验室这对实验教学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第一,由于个体存在差异,在课堂上不可能每个学生都能按时完成实验任务,开放实验室可以提供给他们完成课堂实验的机会;第二,学生大脑里一旦有了好的想法与设计时,能及时的通过实验来验证,这能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第三,学生可利用空余时间参观实验室,提前对一些新的仪器有了一定的感知,可大大减轻日后实验的难度;第四,可以消除学生对实验的神秘感,让他们感觉到实验室就在身边,实验仪器就在身边,增加参与实验的愿望。
2.改变实验形式,增加探究性实验现有的教材把实验分为探究性实验、验证性实验和测定性实验。实际上,许多验证性实验可改为探究性实验,提前到理论课前去上。物理量的测定有多种方法,教科书上的方法不一定是最佳方法。如重力加速度的测定,教材用单摆法,实际上还可以用圆锥摆法、自由落体法、气垫导轨法和伽利略理想实验法等。让学生尝试不同的方法,以利于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3.在实验教学中,一定要改变传统教学中只注重结果而不重视过程的习惯,要允许学生犯错,允许学生失败,要给学生的实验探究留下最大的空间 教师应帮助学生分析失败原因,找出弥补措施并寻求最为合理的实验方案。许多演示实验完全可以改为学生实验,或鼓励有意愿的学生演示,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总之,基于物理学以实验为基础的这一学科特点,我们教师就应加强实验教学,制定良好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从而提高物理实验教学的效益。
二、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教学
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教学,一般要经过以下四个环节:
1.引入物理概念和规律 这一环节的核心是创设物理环境,提供感性认识。概念和规律的基础是感性认识,只有对具体的物理现象及其特性进行概括,才能形成物理概念;对物理现象运动变化规律及概念之间的本质联系进行研究归纳,就形成了物理规律。因此教师必须在一开始就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常用的方法有:运用实验来展示有关的物理现象和过程、利用直观教具、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以及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等。
为形成概念、掌握规律而选用的事例和实验事实,必须是包括主要类型的、本质联系明显的、与日常观念矛盾突出的典型事例。例如,在进行“杠杆”教学中,关键在于弄清“力臂”的概念。教师在选择事例时,必须包含力的作用点不垂直于力的作用点到支点的联线这一情况。
2.建立物理概念和规律 物理概念和规律是人脑对物理现象和过程等感性材料进行科学抽象的产物。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排除次要因素,抓住主要因素,找出一系列所观察到的现象的共性、本质属性,才能使学生正确地形成概念、掌握规律。例如,在进行“牛顿第一定律”教学时,其关键是通过对由演示实验和列举大量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现象的感性材料进行思维加工,使学生认识“物体不受其它物体作用,将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这一本质。但是这一本质却被许多非本质联系所掩盖着,如,当“外力”停止作用时,原来运动的物体便归于停止;恒定“外力”作用是维持物体匀速运动的原因,等等。因此,教师必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突出本质,摒弃非本质,才能顺利建立牛顿第一定律。
3.讨论物理概念和规律 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牢固地掌握它。因此,在物理概念和规律建立以后,还必须引导学生对概念和规律进行讨论,以深化认识。一般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讨论:一是讨论其物理意义,二是讨论其适用范围和条件,三是讨论有关概念和规律间的关系。在讨论过程中,应当注意针对学生在理解和运用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以便使学生获得比较正确的理解。
4.运用物理概念和规律 学习物理知识的目的在于运用,在这一环节中,一方面要用典型的问题,通过教师的示范和师生共同讨论,深化活化对所学的概念和规律的理解,逐步领会分析、处理和解决物理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组织学生进行运用知识的练习,要帮助和引导学生在练习的基础上,逐步总结出在解决问题时的一些带有规律性的思路和方法。
总之,在素质教育的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对高中物理教学应该有新的要求,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已跟不上时代的步伐。经济时代呼唤创新型人才,新型人才需要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作为新时代的物理教学工作者,应有创新意识,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原理和教育教学理论,根据物理学科特点,以物理知识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科学素质、综合素质。使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不再是“仓库型”人才,而是创造型人才,想前人所未想,创前人所未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