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究
2018-09-05李汶咿
摘要:语文作为小学教育体系重要的一门教学学科,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说学好小学语文是学好其他各个学科的基础和前提,但是就目前的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有效性来说还不是很高,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努力丰富教学手段,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不断提升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效率,本文将就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进行深入探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究
目前的小学课堂教学中主要存在着教学手段比较单一、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够高;教学模块划分不合理、学生专注度比较低;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不明确、学习自主性不高等等,这些问题都是亟待小学语文教师解决的问题,本文将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对解决这些问题的相关策略进行探讨。
一、 丰富教学手段,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
在目前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长时间采用单一的教学手段,如在一节课中大篇幅的板书文本内容,使得教师写的筋疲力尽,学生看得眼花缭乱,听的也模模糊糊,这造成了学生的注意力不够集中,上课没过几分钟就开小差、聊天说话,这造成了课堂教学效率的严重低下。因此,教师完全可以采取多種教学手段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像可以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发挥多媒体课堂容量大、直观高效的特点,将静止的语文课堂动态化,将枯燥的内容有趣化,这就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小英雄雨来》这一篇文章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具体是在网络上搜集这篇文章的影视作品和图片资料,在课堂教学时展示给学生,学生通过这种逼真、具体、栩栩如生的画面观看对小英雄雨来的英雄事迹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也对文章所表达的中心思想有了大致的了解,这远比教师在黑板上板书的效果要好,学生的注意力也会大幅度的提高,学习兴趣也被充分地激活了,这自然有助于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采用丰富的教学手段,来不断地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不断地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以此来达到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目标。
二、 课堂时间模块分割,延长学生专注时间
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对课堂教学内容类型的把握还不是很到位,在一节课上总是学习同类型的内容,使得学生感到疲惫不堪和无精打采,学生的专注时间也因此变得越来越短,长此以往必然会导致课堂的教学效果变得越来越差,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可以将课堂时间模块化,即将课堂分成若干个时间片段,让学生在不同的时间片段内学习不同的语文教学内容,这样每一个小段的时间内学习内容在不断地变换,当学生对这些内容的注意度变得低的时候,时间短也到了,就可以达到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专注度的效果了。例如,在教学《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一篇的文章的时候,教师可以将课堂分为4个时间段,每个时间段10分钟,在第一个时间段让学生对这篇文章进行朗读,第二个时间段让学生学习文章中的生词、生字,第三个时间段让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讨论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和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第四个阶段让学生进行课堂总结,这样的在不同的时间段让学生学习不同的教学内容,可以有效地延长学生的专注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
三、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
新的教学理念强调要将课堂交给学生,充分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地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深入贯彻和体现这一全新的教学理念,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或者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达到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效果。当然,将课堂交给学生并不是让教师什么都不管,而更应该强调和突出教师的引导作用和解疑答惑的作用,教师要用心引导学生投入到语文课堂的学习中,不断帮他们解决在合作中未能解决掉的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成绩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例如,在讲解《草船借箭》这一篇文章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型学习,将班级分为若干个实力均衡的小组,引导学生对诸葛亮利用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进行探讨,让学生在探讨中理解诸葛亮的聪明才智以及曹操的生性多疑,而教师在一旁帮助学生解决他们难以解决的问题,这样就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效促进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综上所述,教师要充分明白小学语文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在教学中不断地丰富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课堂参与度和学习兴趣,不断地提高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效果,有效促进小学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周小艳.立足课堂追求有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J].教育科研论坛,2008(04):21-22.
[2]胡华杰.奏响有效教学的旋律——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0(02):67-68.
作者简介:
李汶咿,陕西省西安市,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三桥五一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