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基拒贿剿海盗
2018-09-05
1 元朝末年,朝政腐败,民不聊生。有个叫“蔡乱头”的海盗作乱江浙沿海,劫掠官船,滋扰商民。朝廷命地方官府剿捕,但几年过去仍未归案,迫于压力,官兵便常常胡乱抓些百姓充当乱民,聊以塞责。
2 至正八年(公元1348年)冬天,一队官兵在台州的黄岩巡逻时,有一乡民向为首的巡检告发,称本村以贩私盐为生的方国珍私通“蔡乱头”,有谋反企图。
3 巡检闻之大喜,立马让此人带路去抓捕方国珍。
4 方国珍兄弟与几位贩盐的哥儿们在屋中喝酒正酣,只听得咣当一声,一队官兵破门而入。
5 巡检厉声喝问:“哪个是方国珍?真是吃了豹子胆了!竟敢勾结海盗,图谋造反!”
6 带路的乡民指着方国珍嚷道:“就是他!”巡检一挥手下令:“给我绑起来!”几个兵丁当即冲了过去。
7 方国珍顿时明白了原委。他怒不可遏,一把掀翻桌子,飞身将两个兵丁踢倒在地,朝诬告他的仇家扑去。
8 巡检以为他要逃跑,拔刀朝他砍来。方国珍抄起一旁的柴杠,嗖的一声飞刺出去,只听得一声惨叫,柴杠直直刺入巡检咽喉,当场毙命。随行兵丁逃窜而去。
9 方国珍抓起巡检的刀,一个箭步追上仇家,手起刀落,结果了他的性命。
10 面对目瞪口呆的众人,方国珍说:“弟兄们!当今官府昏庸,酷吏当道,既然诬陷老子私通海盗,今日干脆就占岛为王,谋条生路去!”遂引众人入海为乱。
11 方国珍入海为盗后,阻塞海路,劫掠过往船只,势力不断壮大。朝廷先后两次出兵剿捕均告失败,一次率征主帅被活捉,一次台州主帅、进士泰不華被诱杀。
12 朝廷震怒,责令江浙行省尽快集结兵力征讨之。江浙行省右丞特哩特穆尔便紧急召集众官员,商议剿捕方国珍之策。
13 但众官员对平定方氏之乱似乎无计可施。许久,一官员说:“我听闻青田的刘伯温熟读兵书,足智多谋,或有平乱良策。只可惜他已辞官回乡了……”
14 特哩特穆尔说:“现在朝廷正是用人之际,既有此等奇才,还不赶紧去请他回来。”
15 于是,行省重新起用归隐在老家的刘基(字伯温),委任他为浙东元帅府都事。
16 刘基临危受命,从青田老家日夜兼程赶往杭州,参与戎事。
17 刘基到任后,就向特哩特穆尔献策道:“方国珍常年流窜海上,物资补给总有匮乏之时,到那时必然上岸劫掠、骚扰百姓。”
18 “故此,当务之急是修固城池,加强沿海城防,断其给养,如此势必削弱他的实力。我们则可操练兵丁,养精蓄锐,伺机剿捕,以收事半功倍之效。”
19 特哩特穆尔连连颔首称是,委派刘基先到庆元(即宁波)去协助城防。
20 刘基来到庆元,看见元初时被毁的城墙只剩断壁残垣,荒草丛生,心中甚为担忧。
21 他不顾鞍马劳顿,直接赶往浙东元帅府。
22 元帅府里,众官员对修缮城防之事看法不一。有的认为劳民伤财,有的认为多此一举,有的则察言观色,随声附和。
23 刘基说:“修缮加固城防,内可稳军心民心,外可御敌并断其给养。修好城墙,敌人没有了流窜上岸掠劫的机会,我们才能立住脚跟,伺机出击,克敌制胜。”
24 刘基详细阐述了他的建议。一番话坚定了元帅修缮城防的决心,也统一了众官员的认识。很快,刘基就组织庆元城的官兵、百姓投入到城防修缮工程之中。
25 仅用半年时间,周围十八里、高一丈八尺的庆元新城墙竣工了。在新城墙的护卫下,城中百姓暂时过上了安定的生活。
26 至正十二年(公元1352年)四月,刘基又奉元帅府之命前往台州组织民丁,协调部署夹攻方国珍。
27 当时方国珍见庆元城防严密,无隙可乘,便转而到台州、温州一带活动。听闻刘基又来协防台州,方国珍甚感烦恼。
28 谋士张子善对他说:“刘伯温熟读兵书,满腹经纶,人称是张良、孔明再世,我们还得小心为上。”于是,方国珍责令部下暂勿轻举妄动。
29 刘基来到台州后,观看官兵习武操练,发现教官武艺不精,士兵军纪松弛,心中暗暗焦急。
30 他向台州的地方最高长官达鲁花赤说:“江浙沿海城防加强后,方国珍的劫掠滋扰有所收敛。但只守不攻,终不能成事。而欲破强敌,须有训练有素之兵可用。”
31 达鲁花赤听出刘基话中有话,便说:“刘都事有何高见,但说无妨。”刘基说:“温州有个叫横舟和尚的武僧,十八般武器样样精通。要是能请来训练兵丁……”
32 达鲁花赤高兴地说:“我正苦于没有一个武功高强的教头带兵习武呢!真是太好了,我马上派人去请!”说着便要召唤部下。
33 刘基忙作揖道:“横舟和尚德高望重,请其出山相助,需礼数周全,为慎重其事,在下愿前往延请。”
34 第二天一早,刘基带着两名随从上路。达鲁花赤赶来送行,叮嘱道:“有劳刘都事了,沿途山高路遥,一路多加小心。此行务必请得横舟和尚过来襄助,以平海盗之乱。”
35 从台州到温州,要经过仙居苍岭古道,其势险峻,上有百丈悬崖,下有万丈深渊。刘基与随从三人步履维艰,旅途的艰辛,自不待说。
36 数日后到达温州,眼前豁然开朗,一条大江浩浩荡荡地流向大海。
37 一位随从好奇地问:“刘大人,这条江叫什么名字呢?”刘基伫立江边,凝视着滔滔江水,没有回答。
38 许久,刘基回头深情地说:“它叫瓯江,来自我的老家青田。涨潮之际,如果借着潮力,乘舟溯流而上,半日就可到达县城。”
39 随从说:“刘大人何不回趟老家,也好和家人团聚一下啊?”刘基轻叹一声道:“戎事在身,岂可擅离职守?”
40 刘基一行跋山涉水,来到横舟和尚落脚的云谷寺。见一小和尚在山门前扫地,就上前施礼问询。
41 小和尚领着刘基等人到禅房拜见寺院住持,住持和尚告诉刘基:“横舟和尚昨天去平阳与南拳宗师切磋技艺了,要数日方归。施主不妨暂且在此小住几日等候吧。”
42 刘基谢过住持:“多谢师父美意,今日天色已晚,借宿宝寺一夜,明早便往平阳寻访。”
43 第二天拂晓,刘基一行辞别寺僧赶往平阳,走了一整天,才到达南拳宗师的村落。老远望见松林中的茅屋前,一壮硕和尚正与几位汉子切磋武艺。
44 刘基大喜,疾步过去。未待走近,便见横舟和尚已经迎了过来。
45 故人相见分外高兴。刘基告诉横舟和尚,此行特为恭请师父出山相助,教兵練武,以提升战斗力。
46 横舟和尚爽快地答应道:“我本欲近期云游河洛(指河南一带),既然伯温先生亲来相邀,那就恭敬不如从命,即刻便可启程。”
47 刘基将横舟和尚请到了台州,达鲁花赤见了横舟和尚如见救星,十分欣喜。但有几个部将却在一边窃窃私语,面露鄙夷之色。
48 次日,官兵列阵,由横舟和尚教习刀枪之术。
49 横舟和尚欲召一名士兵上前与他演练,谁料,一位武将跳将出来,主动要与他过招。
50 本是一场示范教习,变成了众官兵围观的比武。横舟和尚舞弄手中的棍棒,踢跳腾挪,令人目不暇接。
51 不出几个回合,那武将便被打得丢盔弃甲,全无招架之力。
52 自此之后,台州城官兵无不服膺横舟和尚,大小官兵跟着他披星戴月地苦练兵法,战斗力迅速提高。
53 孤守海岛的方国珍早已听说刘基搬来了赫赫有名的横舟和尚,台州城官兵武艺进步神速。这日,又有哨探来报,说江浙行省右丞特哩特穆尔即将统兵前来征剿。
54 方国珍登时变了脸色,说:“看来这次朝廷是铁了心,要把我方氏兄弟们赶尽杀绝了。”
55 众部从一时都不知如何应对。谋士张子善说:“我倒有一计,或许可退特哩特穆尔之兵。”
56 他附在方国珍耳边低语,方国珍听罢连连点头,面露喜色。
57 不久,特哩特穆尔的水军果然退走了。
58 方国珍站在海岛上极目远眺,得意地说:“子善计谋果然管用啊。”
59 张子善笑道:“非鄙人的计谋高明,实在是‘有钱能使鬼推磨的古训灵验啊。”
60 原来,方国珍派人潜入行省,用掳掠来的财宝贿赂了几位要员,托他们向朝廷重臣陈情,召回了特哩特穆尔的大军。
61 官员与海盗之间的暗中交易,刘基全然不知。他潜心部署安排,一心想为朝廷平定方氏之乱。直到有一天得到消息:朝廷有意再次招抚方国珍。
62 这对刘基犹如晴天霹雳。他急忙赶往杭州,决定向右丞特哩特穆尔冒死谏阻。
63 谁知特哩特穆尔却说:“刘都事多虑了。方国珍已经痛改前非,他答应归顺朝廷,放归全部被俘民众,还愿意每年护送朝廷的粮运船队直到海津镇(今天津)。”
64 刘基辩驳道:“此人反复无常,首鼠两端。他屡降屡叛,接受招安又不是头一回了。这次见我官军部署得当,士气正盛,知大难临头,便假意归顺,但事后必反。”
65 特哩特穆尔直言相告道:“招安是朝廷的意思,刘都事多说无益。”
66 刘基无功而返,内心非常郁闷。
67 至正十三年(公元1353年)春,方国珍再次接受朝廷招安。元廷以五品流官授方国珍徽州路治中,命方国珍上缴船只,解散众人,克日赴任。
68 方国珍回到岛上,把朝廷诏令向众部从一说,众人皆哗然:“才给个五品官,还要上缴所有船只,解散大伙儿,皇帝老儿把我大哥当猴耍吗?”
69 张子善对方国珍说:“大哥,朝廷招安没有诚意。依我看,凭大哥的威望和咱们众弟兄的势力,不如奋袂而起,一统中原,把皇帝老儿的交椅夺过来坐坐!”
70 方国珍哈哈一笑道:“我的志向没那么远大。能守着这片海岛过逍遥日子就够啦。”
71 过不多久,方国珍再一次遁入海上为乱。拥船千艘,阻绝朝廷南粮北运,劫掠过往商船。
72 再说刘基自杭州返回台州后,数日里长吁短叹,茶饭不思。一日,忽闻方国珍又叛乱了,他不由精神一振,叫仆人备上好酒好菜要大吃一顿。
73 仆人疑惑道:“大人素日忧国忧民,食不知味,怎么今日突然有了这么好的胃口?”刘基顾自吃喝,笑而不答。
74 就在这时候,外面通报有行省派来的使者急着要见刘都事。原来是右丞特哩特穆尔急召刘基前去商议方国珍复叛之事。
75 特哩特穆尔在大帐召集部下僚属商讨对策。一位官员说:“此番复叛,据说是嫌朝廷所赐的官品太低之故。大人若报请朝廷再度招安晋爵,便可化干戈为玉帛。”
76 刘基听了愤然而起,说:“方国珍是我朝‘首乱,理当斩除。况且他不顾朝廷仁德,多次招抚却屡降屡叛,出尔反尔,罪不可赦!其余协从者则应予以招安。”
77 刘基力排众议,坚持报请朝廷再度征剿。特哩特穆尔沉思片刻,说:“如果早依刘都事之言,方氏之乱岂会如此棘手?我当立即禀报朝廷,作最后定夺。”
78 方国珍不日便收到一封密报,告知刘基与行省右丞特哩特穆尔力主兴兵征剿,已上报朝廷核准。
79 读着密函,方国珍额头渗出了豆大的汗珠,叹道:“此刘伯温乃我方某人的克星啊!”一个头领傲慢地说:“区区一个从七品的都事,不必放在心上!”
80 方国珍连连摇头道:“对刘伯温小看不得。他修筑庆元城,请武僧教习刀枪,现又奏报朝廷合力围剿,步步为营,不都是冲着我老方的脑壳来的吗?
81 “上次多亏买通了行省的要员,才退了军兵。这次若不是刘伯温死谏要征剿,我料他们也无意启奏朝廷起兵的。”
82 张子善点点头,说:“大哥放心,就算刘伯温跟您有仇,我就不信他跟白花花的银子也有仇。”
83 一语点醒了方国珍。他转忧为喜,长吁一口气说:“好,好,这招也许管用……”
84 一天夜晚,几个小厮抬着一只沉重的大箱子蹑手蹑脚地来到刘基的住宅。
85 进屋见到刘基,领头的打开箱子。登时,黄金珠宝之光乍泻,映得厅堂金光灿灿,眼睛都不能睁开。
86 刘基正诧异间,那领头的作揖道:“刘大人,这是我家主人的一點儿薄礼,请您笑纳。”
87 刘基厉声问道:“你们家主人是谁?为何送这些东西来此?”那领头的奉上一封礼单说:“小的主人叫方国珍……”
88 一听“方国珍”三字,刘基立即明白了。他怒目圆睁,拍案而起:“贼人竟敢踏进我刘府行贿!方国珍罪不可赦,我必檎而诛之!”
89 那领头的和小厮们见刘基如此发怒,吓得转身要跑。刘基喝道:“把你们的臭银钱抬回去!滚!快滚!!”
90 一伙人赶忙抬着箱子狼狈地鼠窜而去。
91 领头的回来扑通跪倒在方国珍面前磕头:“小的该死,没把事儿办成。那姓刘的老头根本不理咱主公啊,他骂您……”
92 方国珍额头青筋暴突地喝问:“他骂我什么?”那领头的道:“他骂您是罪不可赦,他必擒而诛之。”方国珍气得一脚把那领头的踹翻在地。
93 张子善劝道:“大哥息怒,别为一个小都事气坏身子。当朝权贵,几人不贪?可速备几艘船只,派密使满载金银珠宝给京城的朝廷重臣府宅送去,或许事情还有转机。”
94 方国珍舒展眉头,颔首道:“好!好!那些朝廷重臣若收我钱财,岂能不替我消灾?看他刘伯温能奈我何!”
95 再说浙东元帅府剿捕方国珍的诸事俱备,只等朝廷颁诏征剿。但是左等右等,日子一天天过去,总不见朝廷半点儿消息下来,刘基等官员心中颇为焦虑。
96 这天终于传有朝廷圣旨送到。达鲁花赤与刘基等众官员精神振奋,满心欢喜地恭敬接旨。
97 可是,圣旨尚未宣读完,刘基已是全身颤抖,头晕目眩,几乎瘫倒在地。其余官员也都目瞪口呆,面面相觑。
98 原来,诏书非但没有半点儿征剿方氏海盗之意,反而指责刘基等人的征剿之策是擅作威福,宣布罢免特哩特穆尔右丞的官职,将刘基“即日革职,羁管绍兴”。
99 对方国珍,朝廷颁诏再度招安,并授予更高阶的官职。
100 方国珍哈哈大笑,得意至极:“刘伯温欲将我擒而诛之,这会儿他准已气得吐血了!”张子善等诸部从都举杯祝贺,弹冠相庆。
101 自此,宁波、台州、温州各地都有“乱民”前来投附方氏,朝廷对他的势力已经无法控制了。
102 元至正十四年(公元1354年)春,刘基携家眷被羁管在绍兴城郊,居住在友人王原实家。
103 他终日与友人们浪迹山水之间,吟诗饮酒,不问时事。
104 绍兴有名胜兰亭,处崇山峻岭、茂林修竹之间,清流激湍映带左右。东晋王羲之曾写下千古名篇《兰亭序》。某日,刘基引着众诗友前来重游古迹。
105 俯察王羲之足迹,刘基作《题王右军兰亭帖》,“王右军有济世之才却不用,整天游山玩水,那岂是他的本意?他只能以书法留名于后世,是多么的悲哀啊!”
106 刘基为朝廷“平乱”出谋划策,忠心可鉴,但是却遭革职“羁管绍兴”的处分,他内心的忧愤之情,即使再美的山水也无法排遣。
107 十四年后,腐朽黑暗的元朝廷轰然倾覆。在推翻元朝统治的战火烽烟中,活跃着一位我们熟悉的身影——他就是辅佐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的国师刘伯温……